進了中牟縣城,把馬車行李安置好,趙似換了一套衣服,陪著李清照和劉叁娘子,在這個開封城出城向西的第一座縣城裏轉悠起來。


    標準的東西南北兩條主幹道,通向四門,交匯在十字路口。兩邊商鋪匯集,人流如織。在城北是縣衙,趙似不知不覺中帶著兩女就踱到了這裏來。


    縣衙的大門還在,頂上的匾額還是“公忠廉明”四個字。不過在大門的左邊,多了一塊長長的豎牌子,上麵寫著“開封府中牟縣官署”。在右邊則是兩塊長豎牌,一塊是“開封府檢察廳駐中牟縣禦史處”,另一塊是“開封府中牟縣判事所”。


    大門口也沒有以往森嚴難進的樣子,站了兩位門衛。檢查過身份,再在旁邊的門衛室登記一下,就能進去。


    所以能看到時不時有人進進出出。


    “咦,現在這縣衙能隨意進入?記得奴家小時候,大人帶著我,從縣衙附近走,都要低著頭快步走。”劉叁娘子好奇地說道。


    “現在這縣衙叫官署,知縣、縣丞、主簿和十二個政務局在裏麵辦公。縣禦史和判事所也在裏麵辦公,你看,大門兩邊有掛著牌子。”李清照侃侃而談。


    趙似忍不住看著她。


    明傳霞喜歡跟著自己出來到處巡訪,隻是對風土人情感興趣。這種政事,她不會主動去了解,好奇的時候問一嘴,過背就忘記了。


    皇後曾淑華倒是用心了解過一番,但是她話不多,喜歡藏在心裏,又不大喜歡出宮。


    劉叁娘子,看著聰明機靈,但是畢竟小時候沒有受過教育,對這種東西想了解通透,還是有一定難度。而且她也知道自己的定位,長得漂亮,討人喜歡就好了。


    李清照出身名門,從小就飽讀史書,對這些政事很容易上手。想不到她入宮後,往日最喜歡的詩詞歌賦不研究了,倒是認真讀起《半月雜談》等“枯燥無味”的雜誌書籍。


    “姐姐,那邊是什麽?”劉叁娘子指著縣衙大門左邊說道。


    那裏的院牆被推倒了一大截,修了一間很大的臨街屋子,對著街麵的大門敞開著,時不時進出一些人。


    “那裏啊,應該是親民堂吧。”


    “親民堂?”


    “是的,是官家新官製裏定下的規矩,縣州郡官署旁邊,必須有一處親民堂,由各縣州郡的承政局廳負責,專門接待本轄區百姓的谘詢、申述。”


    “承政局廳?從來沒聽說過還有這個衙門。”


    “尚書省十部和各郡布政司都有承政廳,各州縣官署則是承政局,負責該官署上傳下達的事務。嗯,按照新官製,這個縣親民堂,應當由縣丞、主簿和民、警、法等局主官輪流坐鎮主持。”


    李清照看了看,沒有看到她嘴裏所說的這幾位官吏。


    “姐姐,你懂得真多。”劉叁娘敬佩地說道。


    “我隻不過喜歡讀些雜書而已。”李清照看了一眼趙似,澹澹地說道。


    “我們進去看看吧。”趙似帶頭走了進去。


    裏麵很寬敞,前麵一排門,後麵和左右都是窗戶,顯得十分明亮。


    右邊有四排長凳子,坐著稀稀落落的幾個人。在左邊是一排櫃台,對麵坐著四個人,正對著坐著這邊的百姓們解釋著什麽。


    櫃台那邊應該是官署的承事郎等官吏,有語氣輕蔑不耐煩的,時不時還嗬斥幾句;有心不在焉,問十句答兩叁句的;也有和聲和氣,有問必答的。


    這邊的百姓,多是喏喏弱弱,十分膽怯;少數的還沒開口就先哭了起來,哭得搶天喊地,搞得對麵的承事郎有些狼狽和尷尬。


    趙似轉了一圈,發現百姓來詢問事情的比較多,櫃台對麵的承事郎頂多告訴一聲,該去找哪個部門處理,就草草打發了。


    還有就是苦苦相勸,我們這裏是政務官署,你有冤屈,去右邊的“風憲房”。那裏有禦史坐鎮,專管風紀法度,全是青天,趕緊去那裏。


    偏偏百姓那裏知道這些新官製裏的分工?


    聽到承事郎所說,還以為他們又像以往一樣在往外推脫。好容易因為官家新法,得了這麽一個申述委屈的機會,怎麽可能輕易放過?釘在這裏,苦苦哀求,非要得個肯定的答複。


    吵鬧的聲音太大,有一位戴著兩腳襆頭的官吏從旁邊一間房間裏走了出來。


    他詢問了幾句,把情況弄清楚了,有些不悅地說道:“這件事也很簡單,你把這兩位送到右邊的風憲廳去。兩位鄉親看模樣,隻要有人能繼續管他們的事,就不會鬧了。這點事都辦不好嗎?就一味在這裏推脫,你越推脫,鄉親就心虛!”


    “趕緊送鄉親去風憲堂。”官員連連擺手道。


    辦事的承事郎吃了訓斥,不敢多說,低著頭帶著兩位鄉親出了“親民堂”,轉去“風憲房”。


    官員看著承事郎的背影,忍不住搖了搖頭。真是不知輕重的家夥!


    現在新官製,官家和上麵盯得多緊啊,你還敢懈怠?你以為官家和尚書省在開封城內城,耳目都布不到中牟縣城來了?


    體製內讓人“聞風喪膽”的督檢局不說了,光華夏通訊社采訪處那些到處亂鑽,無孔不入的“通訊員”們就讓人心驚膽戰。


    還有中牟縣城在往西的幹道上,每天往來的官吏不絕於途。誰知道裏麵有哪些部門的。誰要是心血來潮,往這邊看一眼,遇到這情況,回去提一句,中牟縣官署就出名了,從知縣、縣丞到本官,一起榜上有名。


    那我就真的感謝你十八輩祖宗!


    正思量,抬頭看到趙似一行人,眼睛一亮,心頭一動,迎上來和氣地問道:“諸位來這裏有何貴幹?”


    “我們是開封人,要去洛陽有事,路過貴地。聽說你們這裏去年就由張府尹主持官製改革,與其它縣衙截然不同,十分有趣,所以就慕名來看個稀罕景。”


    趙似在微服私訪這塊,經驗豐富,隨口打了個哈哈,編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主簿看著趙似風度不凡,不像是等閑之輩。知道來曆不凡,但不敢追問,隻好小心應對。


    “我們確實由張府尹親自主持政改,各政務局分設,開親民堂已有大半年。百姓們對此反響不錯,隻是百姓們對我們的職責,還是搞不清楚。”


    “嗯,宣教部門還是沒有宣傳到位啊。”


    趙似隨口一句話,讓主簿的腿都要軟了。一般人誰說得出如此“洞悉天機”的事宜?偏偏宣教局是自己分管的...夭壽啊!


    主簿連忙答道:“宣教局的宣講組,分赴各鄉,在田間地頭,深入各村落,反複宣講。隻是百姓們識字的少,我們苦口婆心講完,他們轉背就忘記了。”


    “首先是你們工作態度有問題,雖然忙個不停,但骨子裏還是應付差事,所以講完就算了事,其餘的不肯去多管。其次就是工作方法有問題。你們知道問題所在,但是由於工作態度,所以不願用心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首先你把需要宣教的核心提煉出來,什麽是你們當前的工作難點?什麽是百姓們關注的重點?提煉出來,肯定也就那麽叁四件。編成通俗易通的俚語童謠,寥寥幾句朗朗上口的話,百姓們當然容易記。”


    “偏偏你們照本宣科,嘰裏呱啦一股腦兒往人家腦子裏灌,誰吃得消?”


    主簿的腰更彎了,腿更軟了。


    這人的講話水平,全府叁級官吏會議時,張府尹的當眾講話也不過如此。


    趙似看了一圈,點了點頭,帶著李清照和劉叁娘子徑直出了親民堂,向風憲房轉了去。


    主簿眼珠子轉了幾圈,一溜煙往官署後衙跑了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