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府依然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中


    吳王納側妃,而且是一口氣納了六位。在這方麵,趙佶確實比趙似要有魄力的多。


    頭兩位是慶壽宮母後皇太後向氏指婚的鄭氏和王氏。


    這兩位是慶壽宮的女官,身邊也是有宮女伺候的。鄭氏和王氏身邊貼身宮女喬氏、韋氏,長得貌美恭順,也一並被納為側妃。


    還有王妃王氏,為顯婦德選出的崔氏、王氏。


    如此大喜事,吳王殿下自然是大擺宴席,廣邀諸位賓客。那六位入了吳王府都有好幾個月,這次隻是給她們一個交待,順帶著大家一起聚一聚。


    元符三年名分既定後,吳王全身心地撲在藝術創作上,時常開詩會、文會,為詩詞書畫的創造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同時他還兼任了弘文院丹青館名譽館長、書法館副館長,算得上是大宋書畫界的領軍人物了。


    昨天的喜宴,來了上千位名士文人,就連文壇領袖的東坡先生,都帶著一幹門人弟子跑來捧場。


    遺憾的是,伊川先生隻是派幾位弟子做代表,來祝賀了一番,本人沒有來。


    賓客滿門、高朋滿座、歌台舞榭、觥籌交錯。足足鬧了大半夜,即將黎明,主賓們才精疲力盡,各自散去。


    趙佶一直到了下午,才睡醒起身,然後坐在臨水軒對著水塘發呆。


    內侍李彥和譚稹分站在他左右,用銅盆裏的溫水,沾濕了毛巾,給吳王輕輕地搽拭著臉、脖子和身子。


    趙佶忍不住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


    李彥和譚稹怕自己的動作礙著吳王殿下,連忙住手站在一邊,強忍著也要跟著一起打哈欠的念頭,靜靜地等待趙佶打完後,繼續搽拭著。


    搽拭得幹淨後,又遞上一碗碧綠的溫水。


    “殿下,這是禦藥局特製的漱口水,早上起來,含在嘴裏漱一番,最是爽利不過。殿下,你請用。”李彥伺候趙佶喝下一口。


    譚稹端著一個銅盆在旁邊連忙說道:“殿下,千萬不要吃到肚子裏去,醫官們說,吃到肚子裏去,對腸胃不好。”


    趙佶咕嚕咕嚕含漱了一會,低頭一口全吐在銅盆裏。


    “殿下,禦藥局的醫官們說,這漱口藥水吐了後不要喝水,如此等一刻鍾。”


    趙佶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忍不住又打了一個哈欠。


    然後像是想起什麽,低聲說道:“本王如此歡愉一夜,就覺得身心疲憊,卻還覺得不夠,還想著日日夜夜如此歡愉下去。”


    李彥在一旁笑著答道:“殿下是神仙下凡,天家貴胄,來人世間就是來享福的。”


    “聽說十三哥每天早上...新時製算下來是幾點的...對,早上五點半就起來。鍛煉身體,吃早飯還要聽人念早報。完事去崇政殿處理政務,與群臣們在殿裏用午膳。下午或繼續處理政事,或出宮,到處跑。到了晚上,去聖慈宮吃晚飯,吃完了又去崇政殿處理政務或看書,到了晚上十點才回後宮歇息。”


    說到這裏,趙佶忍不住猛地搖頭,“父皇和皇兄勤政,想不到十三哥更加...這日子,一天天的,怎麽過啊?還不如出家當和尚去。這樣的日子,本王過上一天都會瘋掉的。”


    譚稹笑著說道,“怎麽做天子,都各有各的章法。世人都說,官家聰慧上比不得殿下,怕是隻能勤來補拙。”


    聽到這話,旁邊的李彥連忙低下頭,沒有出聲。


    趙佶轉過頭來,似笑非笑地說道:“你不怕東校字房的那位白無常?”


    譚稹連忙答道:“小的不怕什麽黑白無常,小的心裏隻有大王你。”


    趙佶哈哈一笑,澹然地說道:“你不怕,本王怕。以後涉及官家的話少說,省得給本王招禍。十三哥可不是什麽善人。上月,被圈禁的十四哥終於沒了。聽說他肚子漲得跟一麵大鼓似的,整個人蠟黃蠟黃的跟一條幹鹹肉似的。”


    “他的幾個女人帶著所生子女,各得了幾十畝地,以庶民身份散居各地,宗室譜牒沒他們的名字,也沒人知道被安置在哪裏。這樣的下場,本王可不想也來上一回。”


    譚稹噗通一聲跪下,連連磕頭道:“小的一時糊塗,給大王惹禍了!”


    “算了,起來吧。這裏就我們三人,誰會去告首?”


    趙佶不在意地說道,李彥的頭垂得更低了。


    “殿下,鄭官人和王官人來了。”


    “達夫和將明來了,請到書房去,待本王換身衣衫。”


    過了一刻鍾,趙佶走進書房,鄭居中、王甫王黼連忙起身:“見過大王。”


    鄭居中是名相王珪的女婿,不知什麽時候,居然跟慶壽宮女官鄭氏攀上了關係,列為叔伯兄弟。


    鄭氏入吳王府後,極得趙佶喜歡。枕邊風一吹,鄭居中就成了吳王府的常客,吳王十分器重之人。


    王甫原本是吳敏、白時中等人的好友。這夥人被一網打盡時,他正好在外地,躲過了一劫。


    後來回到京城,秉承幾位好友的“遺誌”,繼續為吳王奔走,效犬馬之勞。


    也有人說,這兩位是攀附官家而不得入門,隻能退而求其次,投到吳王門下。


    還沒等趙佶坐下,王甫麵帶喜色地說道:“殿下,河北有義民起事。”


    “義民起事?我大宋哪年沒有亂民出來鬧事?”


    “殿下,這回大大的不同。義民聚集了三四萬之眾,還攻陷了三個縣城。聽說河北震動,數以十萬計的義民前去投奔。”


    “這麽厲害?”趙佶一時愣住了,“哪裏冒出來的這夥人?”


    “殿下,”鄭居中顯得沉穩許多,他不急不緩地答道,“主事的都是河北趙州一帶寺廟裏厘清的僧人,從眾的多是廟裏的佃戶和信徒。有人說,他們背後有河北世家支持,也有人說,他們背後有遼國的唆使。”


    “河北世家和遼國?”趙佶沉吟不語。


    王甫看懂了趙佶的心思,連忙說道:“殿下,這或許是一個機會。這群義民,現在欠缺的是大義和名分。殿下要不要派人去河北,與那邊悄悄聯係一下?”


    鄭居中看到趙佶目光閃縮,連忙說道:“殿下,這些義民能不能擋住官家的虎狼之師,暫且還不得知。聽說張嵇仲被任命為河北郡守,日夜兼程趕去河北,換下宗老夫子。”


    “張閻王去了河北?”趙佶大吃一驚,剛才嘴角裏還藏著的得意和幸災樂禍,驟然全無。“那我們就不要輕易沾惹了,還是靜觀其變吧。”


    鄭居中和王甫對視一眼,對趙佶的反應似乎早就預料到。


    隻是建議道:“靜觀其變,過於被動,不如遣一心腹之人,喬裝打扮,到河北去看看。摸清楚實情再行打算。”


    “嗯,好!隻是派誰去呢?”趙佶在鄭居中和王甫臉上轉了一圈。


    他倆肯定不行。


    內侍,也不好,他們現在還算是內侍省的人,誰知道裏麵有沒有那邊的耳目。白無常於化田的手段太高明了。


    趙佶想來想去,隻想到了一人,對著門外傳令道:“去把高俅叫來。”


    鄭居中和王甫繼續說道:“殿下,張嵇仲去了河北,開封府可就空置了。”


    趙佶的目光在鄭居中和王甫臉上跳了跳,嘴角裏掛著譏笑和無奈,“你倆想去爭一爭?”


    “不,殿下,我等知道資曆遠遠不夠。我等是想勸殿下,何不自薦一回?”


    “我去做這個開封府尹?”趙佶愣住了。可是轉念一想,為什麽不可以?


    看到趙佶心動了,鄭居中和王甫繼續勸道:“宮裏說,貴妃確定有喜,皇後可能有喜,可不是還沒生下來嗎?沒有皇子,以皇兄弟暫行開封府尹,也是祖宗的規矩啊。”


    “可是光本王自薦,還不夠啊。現在朝中那些大臣們,願意為本王說句話的人,不多啊。”


    不多?是沒有。


    鄭居中和王甫心裏嘀咕著。


    “要不我去一趟慶壽宮,請向娘娘幫...”


    鄭居中和王甫連忙勸住,“不,殿下,不能去慶壽宮,不如去一趟聖慈宮。”


    趙佶眼睛一亮,“嗯,本王去一趟聖慈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