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茶、酒、糖,專營不妥,與民有害。放開也不行,朝廷的收入大減,難以維持。而且這麽大的缺口不是減宮廷用度、撤除國防當鵪鶉就能補上的。”


    說到這裏,趙似又開始發牢騷了,“朕看過元右等年間的奏章,某些大臣天天盯著宮廷裏的三瓜兩棗,為什麽不自己帶頭縮減俸祿和官俸田呢?為什麽不減少蔭補、舉薦等吃俸祿的閑置官員人數呢?”


    “感情為國出力是別人的事,什麽苦累都是別人去吃去受;他們隻是為國出嘴,喊喊口號,寫幾份奏章就行了?”


    聽著官家的話,眾人心裏十分複雜。


    元右舊黨中確實有清廉守貧之人,可那隻是一部分,大多數舊黨中人,隻是不貪不壞而已,該拿該享受的,他也沒主動申請減免。


    再說了,你個人操守再高潔,頂多隻是做一個道德楷模,為國為民有創造出過實際的價值來嗎?相反,還站在道德高點上,對國政妄加品論,隻找問題絕不解決;隻拱火不滅火。


    說一千道一萬,最後還是回到實踐上來了。


    聽到這裏,在座的很多人明白了官家的良苦用心。


    趙似發了幾句牢騷,有回到正題上。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這鹽務該如何辦?”


    眾人聚精會神地看著趙似,期待他又提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又確實有效的辦法來。


    “朕覺得可以用發牌照的方式進行監管。”


    發牌照?跟某些許可證有什麽關係?


    “大家都知道商事主體的意思吧。”


    “知道,就是辦任何工商農實體,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都必須去虞部或郡、州、縣商事部門登記,再去稅政部門備桉即可。”


    “沒錯,但這是普通商事主體,很多行業還需要行業許可證,也就是常說的牌照。酒樓餐館,需要去惠民局辦理衛生許可證;轉運社需要去辦理陸路運輸或內河船運許可證;海事社需要去辦理海運許可證,以及去兵部保安司辦理出入境備桉...”


    “以鹽業為例,朝廷控製住製鹽即可。所有商事主體均可申請製鹽牌照,隻要你有地方、有人、有設備錢財等資本,都可以申請,隻要按章經營、依法納稅即可。”


    聽到這裏,張繹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來:“陛下,如此說來,鹽業再無官營?”


    “官營,為什麽要官營?官府除了要治政撫民,還有忙著賺錢,豈不是太忙了?”趙似開了句玩笑,然後臉色轉正。


    “從這些年熙寧變法可以看到一個結果,那就是官營遠遠沒有預期設想的那麽好。官府嚐到賺錢的甜頭,會毫不猶豫地利用手裏的權力,把所有賺錢的門路都壟斷在手裏。然後上下其手,背公營私,最後怨聲載道,朝廷收不到多少錢還背了一身的罵名。”


    “陛下,可是市麵還有很多官營的商社、工廠。”


    “不,那不叫官營,隻能叫官有的商社和工廠。”趙似解釋道。


    “官府不能直接下場,這是鐵律。但是有些事情必須要借助官府的力量去做。比如三縱一橫國道修建。你叫民辦商社去做,誰做得來?需要的錢財巨大不說,還需要動員巨大的勞力,涉及到數十個州縣協作,普通民辦商社誰玩得轉?”


    “再說了,投入必須要有產出,要有收益,否則後續誰還願意投入?國道怎麽收益,當然是收費了。什麽收費?沒有官府幫助,這過路費能收得上來嗎?所以啊,有的事情不能讓官府插手,有的事情你又離不開官府的力量。不能一刀切。”


    朱勝非舉手問道:“陛下,臣聽說,計部發行債券,再以這些債券的錢為資本,組成交通建設銀行。再由銀行出資,成立四家國道營建社,一家一條國道。這一環扣一環,難道不能說交通建設銀行和國道營建社屬於官營嗎?”


    趙似點點頭,示意朱勝非坐下。


    “還是有區別的。計部庫藏司是交通建設銀行的大東家,而交通建設銀行是國道營建社的大東家。確實如朱卿所言,一環扣一環,看上去交通建設銀行和國道營建社確實屬於官營。但是什麽叫官營?就是官府直接經營,直接派人去商事主體做主事人,負責運作經營。”


    “現在按照新製律法,庫藏司不能直接去管理和幹涉交通建設銀行的經營,它隻是東家,也就是持股的股東,必須按照標準的商事律來執行。這叫官有。”


    趙似開始給眾人扳手指頭解釋起來。


    “首先所有商事主體都是股東會選出理事會,理事會負責企業的日常決策,其成員再分經營理事和監察理事。經營理事,即經理,為商事主體的代表。他率領經營團隊,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


    “監察理事,即監理,負責對經營團隊的人事聘請、日常經營進行監察,監察是否有違反理事會決定,以及出賣企業和股東利益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多通過財務進行監察。”


    “計部做交通建設銀行大東家,隻會直接派人去擔任銀行的監察理事,對銀行的財會進行日常監察。同時通過理事會的掌控,來確保身為大東家的利益,以及希望交通建設銀行按照要求的方向進行經營。除此之外,對銀行的日常經營不加幹涉,全由聘請來的經理進行運營管理。”


    “而交通建設銀行又類似這般掌控四家國道營建社。投資、監管,但不直接經營。朕這樣說,不知大家明不明白?”


    趙似說完後,故意走開去喝水,讓大家在下麵好好議論一番。


    等到大家議論聲慢慢低了下來,趙似才重新走回到黑板前,繼續說道:“鹽非常特殊,屬於天下百姓必須的日常品,官府既要借此征收人口稅和物產稅,但是又不能讓它的價格變得過高,使得普通百姓買不起。”


    “茶葉,屬於天下百姓非必須的日常品,更是出口西北、北方和海外諸國,獲取巨大盈利的貨品。它的監管也是製茶企業也需要牌照,但相比鹽業,又是另外一番監管製度,在盡量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擴大出口量。”


    “鐵器,屬於天下百姓的必須品,但一件能用很久,不屬於日常用品。而且鐵器屬於國家戰略物資,對境外出口需要嚴加控製。所以它又是另外一套監管製度。同時,煉鐵需要從礦石、煤炭、到冶煉廠等一整套產業鏈。”


    “投資巨大不說,還需要技術革新來不斷提高鐵器品質和產量。對於這種產業,民辦企業目前隻能小打小鬧,必須官府在背後,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再加上格物院冶煉所等科技支援,組建三到五家大型鋼鐵企業,才能大煉鋼鐵,迅速提高鋼鐵品質和產量。”


    趙似的話又引起了一番激烈的討論,過後,李光舉起手,問道:“陛下,其餘的臣等都能明白。隻是鹽業這塊,如何讓鹽價低廉,使得百姓吃得起鹽。又能防止私鹽泛濫,朝廷稅收流失?”


    趙似點點頭,“其實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