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趙似決心已定,章惇等人麵麵相覷。


    官家是怎麽性子的人,群臣都是知道的。


    勸肯定是勸不住了,進宮請朱太後和皇後來勸?到時候就鬧得滿天風雨,把軍國大事揚於朝野,官家更會不喜。


    趙似掃了一圈眾人,堅毅地說道:“此事已定!諸卿不必多勸。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此舉能成,就是上蒼保佑我大宋,自從興盛,威加四海。如果不成——對我大宋國力也不傷及根本,我們再尋他法!”


    趙似的臉色變得十分嚴肅,一字一頓地對眾臣說道:“接下來是各項部署,諸卿都是朝中重臣,需要你們去執行和協助,此等軍國機密,你們在心裏有數即可,萬不可泄露出去。《軍國機要文字保密條例》,諸位都是學習過的。”


    “臣等定遵律法,不敢有怠。”章惇等人連忙答道。


    好了,軍國機密的帽子戴上了,聖慈宮和皇後那裏是不能去陳情,勸官家的路被堵死了。


    “郭公(郭永)因身體不適,向朕請辭過多次,想退居成均大學,轉去大理寺,那就依他。元度先生,大理寺少卿還缺員一位,你這位司寇安排一下。”


    “喏!”


    “郭公離職,開封府就讓曾茂明權知府事。暫設京畿內外都部署一職,統領侍衛軍和禦衛師各團,由潘七郎出任。”


    趙似一句話把開封城軍政大權分別托付給兩位最信任的心腹。一個是大舅子,一個是妹夫。


    “朕出征後,國事就由皇後曾氏監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分秉立法、司法和國政,各行其職,各盡其責。《國是會典國事律》裏有詳盡的理政程序,朕會好生交待皇後,如何處理國事。”


    按照《國是會典國事律》中規定,三省處理國政,皇帝一般行使批準權和否決權。


    比如中書省頌布律法,尚書省和樞密院的文官從四品、武將副將以上的任命,都察院對從四品以上官員提出彈劾,大理寺裁定死刑等事宜,必須由皇帝批準。


    否決權,比如尚書省對各郡地方下達的政令,會抄送給秘書省,呈請禦覽。十天內皇帝沒有否認,就等於默認,此政令可照行無誤。


    “此外,從三品以上官員任免事宜,自朕出征之後,暫緩討論。如果期間有特殊原因,副職暫時護理其職。”


    大家聽明白了,這個特殊原因應該屬於從三品以上官員,期間因病去世或不能視事、以及丁憂出缺。


    又切切交代了一番國事安排後,趙似意味深長地說道:“朕雖為天子,但國事不可事無巨細悉數過問。朕隻管大的方略,隻監督理政過程,糾偏察錯,其餘的就拜托諸卿。”


    章惇等人馬上應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以報君恩。”


    趙似站起身來,走到那幅碩大地圖跟前,揚聲道:“現在說軍事安排。樞密院,許公坐鎮開封城,協調指揮西北、河東、河北以及其它各方麵的軍機,不動。”


    “喏!”許將應道。


    “軍谘府!”


    孫路馬上應道:“臣在!”


    “卿率軍谘府作戰廳以及配屬單位,前移至京兆府西安城。”


    “喏!”


    “典軍署和軍需署!”


    “臣在!”劉韐、鍾傅齊聲應道。


    “你們也率相應機關前移至京兆府西安城,全力配合軍谘府,支援前線作戰!”


    “喏!”


    “任命姚麟為平夏方麵軍都部署,種樸、劉仲武、折可適為副部署,統領平夏、定西、定邊三軍,指揮滅夏之戰!作戰計劃、兵力配置以及物資調配,軍谘府、典軍署和軍需署,以盡快的速度做出統籌安排!”


    “喏!”


    滅夏之戰,不知在樞密院裏沙盤推演過多少回,也不知暗地裏做過多少回演習。眾人早就熟記於心,這次根據實際情況做些修改就好了。


    “宣徽院!”


    身兼宣徽院承宣使的長孫墨離連忙應道:“臣在!”


    “立即下達征召令。朱雀旗全旗動員,第一批三萬正戶、三萬副戶,以及配屬坐騎,必須在五月十日前在居延城集結。第二批三萬正戶,三萬副戶,必須在八月十日前,在居延海集結。”


    愛閱書香


    “喏!”


    整個朱雀旗分布在河湟、西海、青唐等地,方圓數千裏,全部集結,確實需要半年時間。


    “軍需署!”


    鍾傅又應道,“臣在!”


    “你們會同兵部、工部和秦川郡,務必在五月初五前,將第一批六千輛高輪廂車,以及兩萬頭馱牛,二十萬頭羊,調集至居延海。能不能保證?”


    “陛下,”鍾傅謹慎地答道,“涼州城原本是西夏最大的冶煉場和製作場,元符三年雖然被付之一炬,但大部分工匠、鐵爐、工場等都還在,已經完全恢複。這幾年,蘭州也按照規劃,成為西北製造重地。”


    “高輪廂車,鹹陽製造出大部分零配件,蘭州製造一部分,然後全部匯集在涼州,進行組裝。六千輛廂車、兩萬頭馭牛確實有點多,我們隻能從定西、平夏軍裏以及河湟、西海的朱雀旗各翼再抽調一部分,加上倉庫和牧場儲備的,可以保證。”


    “好,六萬人的兵甲、弓箭等軍械物資,涼州武庫能保證嗎?”


    “缺一部分,可以從蘭州、渭州的武庫緊急調撥。那裏存放著大量軍械,調撥缺出的從西安、洛陽和開封武庫裏補齊,不會耽誤平夏三軍的戰事。”


    趙似滿意地點點頭,從元符三年開始的滅夏準備,以及天啟元年開始的新政,今天能看到它的成效。


    儲備充足,轉運快捷。


    一係列的軍事安排連珠般地交代下來,章惇等人看得出,官家對這個宏大的戰略計劃是籌謀了許久,不知在腦子裏,以及和幕僚們私下裏推演過多少次。


    現在時機一到,就看到軍令部署流水般地安排下來。


    “玄明和邦成率部分人選,組成行在幕僚隨朕行動。人選名單嘛,李綱、趙鼎、李光、張繹...”


    趙似想起訪單裏,長慶樓裏譚世績與眾青年才俊的那些談話,他又加上了一個人名,“宇文虛中。其餘的人選,你倆來定。”


    長孫墨離和譚世績連忙應道。


    章惇等人互相看了一眼。


    他們記起官家曾經說過,希望將來大宋的宰相,能出為帥,入為相。官家帶著這些選撥出來的青年才俊,想必是在培養他們,從中挑出未來的大宋宰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