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的張掖河和居延海,是十分美麗的。
長在河邊的胡楊,樹幹通直,樹葉奇特,像柳又像楊,映在緩緩流淌的河水上,如同梳妝的少女。
離得遠些的胡楊,蔥蔥鬱鬱,堅韌不拔地站在戈壁黃土中,彷佛從曆史長道裏走出來的,風塵仆仆的旅客。
許光良騎著馬,身子隨著馬兒微微起伏著。他看著這些高兩三丈的樹,眼睛裏充滿了敬仰。
小書亭
“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真的是好樹。”
剛在南邊二十裏外,他代表本部點卯簽到,緊張的心情一下放鬆了。
現在有心情對著身邊的隨從感歎了一句,然後鄭重地說道:“官家有傳令下來,各部不得砍伐樹木,不得傷及河堤灌草。一定要讓本部諸人明白了,不要手騷,去折木取草,要是被檢法官看到了,本千戶也護不住他們。”
“喏!”
“姐夫,為啥官家不讓餓們砍這些樹?這些樹枝,砍了堆在一起,晚上搞篝火,好爽利。”旁邊一個臉又黑又圓,像口鍋底的少年探過頭來問道。
他的話語荒腔走調,十分怪異,說話的時候頭還甩來甩去,甩得頭上的小辮子就跟在驅趕著牛虻的馬尾巴。
許光良眼睛一瞪,惡狠狠地看著少年,語氣不善地說道:“官家的詔書,遵行就是了,你哪裏來的那麽多怪話!”
“姐夫,你又凶我!臨出發時,姐姐千叮囑萬交代你,要你好好照顧我,這才出來幾天,你居然就凶我?”
少年很委屈地說道。
許光良臉色變幻了幾下,訕訕地說道:“我——怎麽凶你了?我這不叫凶你——,我這是在跟你講道理。”
說完,還左右看了一下,好像生怕有什麽人悄悄站到身邊,把剛才的一幕看在眼裏。
看到把姐夫拿捏住了,少年馬上說道:“姐夫,推薦我到斛律護軍門下的事,你答應了?”
“答應什麽?我答應什麽?”許光良跳著腳說道,就跟被踩了尾巴的貓。
“我跟斛律貴人熟歸熟,可是推薦你去做他的弟子,就不合適了。你的三腳貓功夫,推薦過去,怕丟了我的臉。等等,我找個機會,推薦給其他人。”
“嗬嗬,我想拜在高一箭和王百中門下,你辦得到嗎?嫌我的騎術箭術不好?嗬嗬,不知道這幾日一路上的比試,誰輸得多?”
少年也不客氣地說道。
這時,前方有人在喊:“比試了,高護軍和王護軍在前麵比試了!”
最後幾個字還在許光良耳邊回響著,少年已經驅動著坐騎,像兔子一樣彈了出去。等到最後一個字在耳邊落音時,少年和他的坐騎已經在幾丈外了。
旁邊的部屬趁機上前來,對許光良說道:“千戶,你對你家小舅子,實在是太好了。”
許光良尷尬地笑了笑:“我家娘子與他弟弟從小相依為命。當年他們一家從杭愛山逃到居延海,又逃到西海,隻剩下她們姐弟倆,打小就親。我這個做姐夫的,當然要好生愛護。”
說完之後,他自己也覺得這話隻能哄小孩,連忙轉移話題:“高護軍和王護軍,都來了?”
“來了,早兩日就帶著金羊翼和土獐翼的征召兵馬趕到了。”
“哦,我們日馬翼和月鹿翼落後了兩天。”許光良沒事找話說,“不知道斛律護軍會不會覺得沒麵子。他們在比試什麽?”
“好像是在比試騎射吧。這兩日高護軍和王護軍先是比試圍獵,又比試賽馬,今兒說著要比試騎射。”
許光良眼睛一亮。
西軍中一直有個巨大的爭議,這軍中第一箭到底屬於誰,是號稱高一箭的高世宣,還是王百中的王舜臣?
兩人各自的擁躉都不少,勢均力敵。
“且去看看!”許光良大聲叫喚道,帶著一群同樣躍躍欲試的部屬們,策馬向前奔去,反倒把前來接應帶路的幾名騎兵落在後麵。
“許千戶好歹還是獲得驃騎勳章的人,怎麽結了婚,娶了娘子後,就變得這麽懼內了?”
“這不叫懼內,這叫敬重娘子。許千戶娘子號稱是西海一枝花,美人愛英雄,一眼就看中了獲得驃騎勳章的許千戶。哦,那時他還隻是百戶,嫁給了他,還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許千戶還不把她捧在手心裏愛護?”
“那是!”帶路的騎兵們紛紛點頭。
眾人心裏有數,許光良以前是河湟部的馬奴出身,父母雙親不詳,沒有兄弟姐妹。全憑著官家賜下的機會,舍得用命,在元符二年的河湟、喀羅川、零波山等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然後免除了奴隸身份,從正戶、甲戶、百戶一步步升上來。
雖然身份不同,但心裏的卑微還存著。
他娘子一眼相中了還是百戶的他,嫁於他,把家中內外打理得妥妥帖帖,許千戶當然心裏愛極了自家娘子,順帶著愛護小舅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世上他的親人,也隻有這麽幾位。
許光良趕到時,發現不是高世宣和王舜臣親自下場比試,覺得有些氣餒。不過來回奔馳,張弓搭箭的騎士們各個箭術不凡,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他們射活物,不射死物。
不知誰抓了河邊歇息的野雁,大約有三四十隻,分三四隻關在一個籠子裏。然後一名騎兵馱著一個籠子,在前麵跑,後麵各有五六個騎兵在追。
這五六個騎兵都是皮甲外罩赤衫,隻是在左臂上分別綁了黑色和白色布帶。
其餘上千人騎著馬,站在遠處圍著觀看。
馬蹄翻飛,就像鐵錘擊打著鐵砧,沉悶的聲音彷佛直接擊打在每一個人胸口上。密集急促,如同五月盛夏在天邊滾動的雷聲。一路奔馳,大風把每個騎兵的赤衫鼓起,像是七星瓢蟲半露出的翅膀。
前麵的騎兵一直在疾馳,忽左忽右,線路飄忽不定,給後麵追射的騎兵平白增加了難度。但後麵的六個騎兵也是高手,靈活地掌控著坐騎,緊緊地咬住,一個都沒落下。
這些都是高世宣和王舜臣從數萬騎兵中挑選出來精騎善射之士,有這樣的表現,都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時間在一點點過去,一前一後七騎在河畔空地上繞了好大一個圈子。隨著時間流逝,大家也知道,開籠放雁的時候就要到了,說不定下一瞬間就是的。
因此,眾人的目光盯得越關注,氣氛也越來越緊張。
突然,噗嗤幾聲,籠子不知什麽被打開,四隻野雁猛地從前麵那騎的身後騰起,向空中撲騰飛去。
前騎一轉馬頭,往與野雁相反的方向疾馳而去。
後麵的六騎也不追他,隻顧著那四隻野雁追去。
然後砰砰弦響,嗖嗖箭失飛去。在野雁飛得半高不高,正是射擊的好時機,六位經驗豐富的善射毫不遲疑地把箭都射了出去,飛向各自的目標。
四隻剛得自有的野雁應聲往下一栽,噗通一聲落在地上,一隻都沒有漏網。
“好!”
隨著大聲叫好聲,兩位騎兵策動坐騎,向前跑去,跑到落鳥處,馬速隻是微微一滯,然後騎兵伏在馬鞍上,彎腰伸手,左一隻,右一隻,分別把四隻野鳥都撈到手,然後繼續調轉馬頭,又跑了回來。把四隻野鳥呈給當裁判的高世宣和王舜臣跟前。
“這支箭是誰射的?”王舜臣舉起一隻野雁,大聲問道。
大家也看清楚,一支箭失從野雁細長的脖子穿了過去。這準頭,這難度比直接射中雁身的要高多了。
誰啊?誰箭術這麽好?
在嗡嗡的議論聲中,一個清脆的聲音大聲道:“是餓!”
長在河邊的胡楊,樹幹通直,樹葉奇特,像柳又像楊,映在緩緩流淌的河水上,如同梳妝的少女。
離得遠些的胡楊,蔥蔥鬱鬱,堅韌不拔地站在戈壁黃土中,彷佛從曆史長道裏走出來的,風塵仆仆的旅客。
許光良騎著馬,身子隨著馬兒微微起伏著。他看著這些高兩三丈的樹,眼睛裏充滿了敬仰。
小書亭
“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真的是好樹。”
剛在南邊二十裏外,他代表本部點卯簽到,緊張的心情一下放鬆了。
現在有心情對著身邊的隨從感歎了一句,然後鄭重地說道:“官家有傳令下來,各部不得砍伐樹木,不得傷及河堤灌草。一定要讓本部諸人明白了,不要手騷,去折木取草,要是被檢法官看到了,本千戶也護不住他們。”
“喏!”
“姐夫,為啥官家不讓餓們砍這些樹?這些樹枝,砍了堆在一起,晚上搞篝火,好爽利。”旁邊一個臉又黑又圓,像口鍋底的少年探過頭來問道。
他的話語荒腔走調,十分怪異,說話的時候頭還甩來甩去,甩得頭上的小辮子就跟在驅趕著牛虻的馬尾巴。
許光良眼睛一瞪,惡狠狠地看著少年,語氣不善地說道:“官家的詔書,遵行就是了,你哪裏來的那麽多怪話!”
“姐夫,你又凶我!臨出發時,姐姐千叮囑萬交代你,要你好好照顧我,這才出來幾天,你居然就凶我?”
少年很委屈地說道。
許光良臉色變幻了幾下,訕訕地說道:“我——怎麽凶你了?我這不叫凶你——,我這是在跟你講道理。”
說完,還左右看了一下,好像生怕有什麽人悄悄站到身邊,把剛才的一幕看在眼裏。
看到把姐夫拿捏住了,少年馬上說道:“姐夫,推薦我到斛律護軍門下的事,你答應了?”
“答應什麽?我答應什麽?”許光良跳著腳說道,就跟被踩了尾巴的貓。
“我跟斛律貴人熟歸熟,可是推薦你去做他的弟子,就不合適了。你的三腳貓功夫,推薦過去,怕丟了我的臉。等等,我找個機會,推薦給其他人。”
“嗬嗬,我想拜在高一箭和王百中門下,你辦得到嗎?嫌我的騎術箭術不好?嗬嗬,不知道這幾日一路上的比試,誰輸得多?”
少年也不客氣地說道。
這時,前方有人在喊:“比試了,高護軍和王護軍在前麵比試了!”
最後幾個字還在許光良耳邊回響著,少年已經驅動著坐騎,像兔子一樣彈了出去。等到最後一個字在耳邊落音時,少年和他的坐騎已經在幾丈外了。
旁邊的部屬趁機上前來,對許光良說道:“千戶,你對你家小舅子,實在是太好了。”
許光良尷尬地笑了笑:“我家娘子與他弟弟從小相依為命。當年他們一家從杭愛山逃到居延海,又逃到西海,隻剩下她們姐弟倆,打小就親。我這個做姐夫的,當然要好生愛護。”
說完之後,他自己也覺得這話隻能哄小孩,連忙轉移話題:“高護軍和王護軍,都來了?”
“來了,早兩日就帶著金羊翼和土獐翼的征召兵馬趕到了。”
“哦,我們日馬翼和月鹿翼落後了兩天。”許光良沒事找話說,“不知道斛律護軍會不會覺得沒麵子。他們在比試什麽?”
“好像是在比試騎射吧。這兩日高護軍和王護軍先是比試圍獵,又比試賽馬,今兒說著要比試騎射。”
許光良眼睛一亮。
西軍中一直有個巨大的爭議,這軍中第一箭到底屬於誰,是號稱高一箭的高世宣,還是王百中的王舜臣?
兩人各自的擁躉都不少,勢均力敵。
“且去看看!”許光良大聲叫喚道,帶著一群同樣躍躍欲試的部屬們,策馬向前奔去,反倒把前來接應帶路的幾名騎兵落在後麵。
“許千戶好歹還是獲得驃騎勳章的人,怎麽結了婚,娶了娘子後,就變得這麽懼內了?”
“這不叫懼內,這叫敬重娘子。許千戶娘子號稱是西海一枝花,美人愛英雄,一眼就看中了獲得驃騎勳章的許千戶。哦,那時他還隻是百戶,嫁給了他,還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許千戶還不把她捧在手心裏愛護?”
“那是!”帶路的騎兵們紛紛點頭。
眾人心裏有數,許光良以前是河湟部的馬奴出身,父母雙親不詳,沒有兄弟姐妹。全憑著官家賜下的機會,舍得用命,在元符二年的河湟、喀羅川、零波山等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然後免除了奴隸身份,從正戶、甲戶、百戶一步步升上來。
雖然身份不同,但心裏的卑微還存著。
他娘子一眼相中了還是百戶的他,嫁於他,把家中內外打理得妥妥帖帖,許千戶當然心裏愛極了自家娘子,順帶著愛護小舅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世上他的親人,也隻有這麽幾位。
許光良趕到時,發現不是高世宣和王舜臣親自下場比試,覺得有些氣餒。不過來回奔馳,張弓搭箭的騎士們各個箭術不凡,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他們射活物,不射死物。
不知誰抓了河邊歇息的野雁,大約有三四十隻,分三四隻關在一個籠子裏。然後一名騎兵馱著一個籠子,在前麵跑,後麵各有五六個騎兵在追。
這五六個騎兵都是皮甲外罩赤衫,隻是在左臂上分別綁了黑色和白色布帶。
其餘上千人騎著馬,站在遠處圍著觀看。
馬蹄翻飛,就像鐵錘擊打著鐵砧,沉悶的聲音彷佛直接擊打在每一個人胸口上。密集急促,如同五月盛夏在天邊滾動的雷聲。一路奔馳,大風把每個騎兵的赤衫鼓起,像是七星瓢蟲半露出的翅膀。
前麵的騎兵一直在疾馳,忽左忽右,線路飄忽不定,給後麵追射的騎兵平白增加了難度。但後麵的六個騎兵也是高手,靈活地掌控著坐騎,緊緊地咬住,一個都沒落下。
這些都是高世宣和王舜臣從數萬騎兵中挑選出來精騎善射之士,有這樣的表現,都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時間在一點點過去,一前一後七騎在河畔空地上繞了好大一個圈子。隨著時間流逝,大家也知道,開籠放雁的時候就要到了,說不定下一瞬間就是的。
因此,眾人的目光盯得越關注,氣氛也越來越緊張。
突然,噗嗤幾聲,籠子不知什麽被打開,四隻野雁猛地從前麵那騎的身後騰起,向空中撲騰飛去。
前騎一轉馬頭,往與野雁相反的方向疾馳而去。
後麵的六騎也不追他,隻顧著那四隻野雁追去。
然後砰砰弦響,嗖嗖箭失飛去。在野雁飛得半高不高,正是射擊的好時機,六位經驗豐富的善射毫不遲疑地把箭都射了出去,飛向各自的目標。
四隻剛得自有的野雁應聲往下一栽,噗通一聲落在地上,一隻都沒有漏網。
“好!”
隨著大聲叫好聲,兩位騎兵策動坐騎,向前跑去,跑到落鳥處,馬速隻是微微一滯,然後騎兵伏在馬鞍上,彎腰伸手,左一隻,右一隻,分別把四隻野鳥都撈到手,然後繼續調轉馬頭,又跑了回來。把四隻野鳥呈給當裁判的高世宣和王舜臣跟前。
“這支箭是誰射的?”王舜臣舉起一隻野雁,大聲問道。
大家也看清楚,一支箭失從野雁細長的脖子穿了過去。這準頭,這難度比直接射中雁身的要高多了。
誰啊?誰箭術這麽好?
在嗡嗡的議論聲中,一個清脆的聲音大聲道:“是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