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禮二十三四歲,長得白白淨淨,要是把身上鎧甲換成儒袍,就跟東華門唱過名的宋國進士沒有區別。
他被張元慶迎進夏州城,先不入州衙接風洗塵,直接叫張元慶帶著他到四門城樓巡視了一圈,又去武庫、糧倉實地看了看,檢查防禦準備。
“箭失刀槍,怎麽隻有這麽點?夏州可是我們河南之地的煉鐵和兵工中心。”
“回漕帥的話,夏州能成為河南之地的煉鐵和兵工中心,全仰仗城外東南處,無定河畔、橫山腳下的鐵治務。那裏鼎盛時,可出鐵十萬斤。可是銀州失陷,橫山完全落入宋軍之手,他們屢屢遣兵喬裝寇匪前來,時而掠殺工匠,時而焚燒屋爐。”
張元慶老實答道。
“如此襲擾下,鐵治務名存實亡差不多有兩年了,煉鐵打兵甲,早就廢弛了。”
李仁禮一時愣住了,他擅長漢學,精通詩文,這種實務確實沒有處理過。上任前,特意去興慶府中書省和樞密院找相應的資料,惡補了一通。
原本躊躇滿誌,準備在國難危急時刻,用滿腔熱血去報答皇恩,用滿腹才華去力挽狂瀾。想不到一到任地,實際情況跟想象的相差太遠,一時不知所措。
他想了想,又問道,“那糧倉裏的糧食,怎麽隻有這麽點?”
“漕帥,永安三年,銀州失陷後,無定河以南地區的百姓,被宋軍連打帶哄,幾乎跑了精光。沒人種地,那裏的土地再肥沃,它自個也長不出糧食。夏州糧倉裏的這點糧食,都是東拚西湊擠出來的。”
聽了張元慶的話,李仁禮臉色更白了,神情是完全不敢相信,“無定河以南地區,可是我們夏國的糧倉,全荒廢了?這樣的大事,怎麽沒有報到中樞去?”
“早就報上去了。隻是上麵也無計可施,暫時放到一邊。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當這事沒有發生過。”張元慶的心腹甲連忙補充道。
“這...”李仁禮一時也不知道說些什麽。
這兩年國內什麽情況,他也是知道的,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情況會敗壞到這個地步。
李仁禮飽讀詩書經義,在他看來,夏國隻要廣布仁德,教化萬民,自然就能收聚人心。而對麵的宋國窮兵黷武,不治仁政,早晚要完蛋。
這一次宋國舉全國之力,傾巢出動,在李仁禮這些漢化的夏國文臣們看來,是不治仁政、國內百姓反抗暴政的巨大壓力下的孤注一擲,隻要夏國頂過這一波,肯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可是沒有想到,自己的滿腔熱血,還沒來得及向宋軍傾瀉,就被殘酷的現實擊打得冰冷入骨。
李仁禮遲疑了幾下,隻能說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宋國官家不治仁政,一味暴虐無德,而今窮兵黷武,傾巢而來,如同前秦符氏,必遇肥水之敗。我等雖然少兵乏糧,但同心協力,保家衛國,必能得天助。”
張元慶一臉深受教誨的樣子,心裏卻在冷笑。
麻蛋,都是老子玩剩下的,居然也敢在我這裏賣弄。
防禦檢查再也進行不下去。再眾誌成城,缺糧少兵的現實擺在這裏。李仁禮再迂腐,也知道沒糧沒兵打個毛線的仗。
一時間有些意誌消沉了,隻好叫回州衙。
見到李仁禮跟霜打的青菜一樣,張元慶和心腹們悄悄對視一眼,心中暗地裏得意。
進到州衙簽押房裏,李仁禮叫張元慶退去左右,屋裏隻剩下他兩人,然後悄聲地說道:“高守忠的家卷,來了夏州?”
“是的,說是興慶府居者不易,想到地方就食。高公與某有些淵源,所以就到夏州投奔某來了。”
李仁禮盯著張元慶,猛然說道:“陛下有密旨,叫你把高守忠的家卷送回興慶府。”
看著李仁禮那張陰晴不定的臉,張元慶心中一驚,連忙答道:“遵命!隻是高家家卷全是老弱婦孺,還請漕帥容我把他們召集起來,準備車馬,再送回興慶府。”
“好!”見張元慶答得痛快,李仁禮似乎鬆了口氣。
“漕帥辛苦了,某已經備下洗塵接風宴,還請漕帥賞光。”
“算了。國事艱難,就不用如此鋪張浪費。”李仁禮擺了擺手說道,“我還有事與嵬名普吉相議,先告辭了。”
2k
嵬名普吉是祥佑軍司統軍使。
祥佑軍司原本是在石州,管著銀、石、夏等州。隻是這兩年來,宋軍以銀州為據點,屢屢出擊,早就把祥佑軍司打殘了。嵬名普吉帶著為數不多的殘兵敗將,退至夏州。
送走李仁禮,張元慶立即召集了大兒子、四兒子和五位心腹,一起議事。
他把情況大致說了一遍,張大郎冷冷地說道:“父親大人,想必李仁忠在宥州,跟高世叔說過類似的話,要高世叔把我們張家家卷送至興慶府。高世叔以此類推,知道李仁禮會在夏州對父親你說同樣一番話,這才下了決心。”
說到這裏,張大郎有些急迫,“父親大人,你也要早下決心啊。”
心腹甲也附和道:“張公,大郎說得沒錯。而今夏州兵權盡在我等之手,這個決心倒也下的。剛剛獲悉的軍報,石州一戰便降了。嵬名普吉,好生機靈,跑得真快。李仁禮和嵬名普吉,都是宗室王族,用他倆做投名狀,還是不錯的。”
張四郎也急了:“父親大人,石州一下,夏州再無屏障。宋軍正步步緊逼而來,不知明天還是後天就會兵臨城下。現在李仁禮和嵬名普吉,手裏不過千餘殘兵,父親大人布置好,摔杯為號,立即就能將他們拿下,立下大功。”
張元慶老謀深算的目光在眾人的臉上掃過,澹澹地說道。
“你們啊,太急躁了。李仁禮雖然迂腐,可不是傻子。他要是沒有依仗,敢在如此微妙時候,輕身入夏州城。夏州是嵬名家興起之地,經營了上百年,根深蒂固。以為我們接管了一年多,就完全掌控了局麵?”
心腹甲眼睛的亮光一閃,立即領悟到張元慶話裏的意思。
“張公,你是說李仁禮在跟我們周旋一圈後,馬上去找嵬名普吉,就是為了聚集力量,暗中部署,應對我們?”
張元慶不置可否,隻是沉聲說道:“現在夏州城裏局勢波雲詭譎,我們要引入援手才行啊。”
“援手?什麽援手?”
“現在我們在明,李仁禮和嵬名普吉手裏的籌碼在暗。為了不致於被填穴埋坑,我們也必須找到一個藏在暗地裏的強大勢力做援手。”
聽了張元慶的話,眾人大吃一驚,“夏州城裏,有這樣的勢力嗎?
張元慶高深莫測地笑了。
他被張元慶迎進夏州城,先不入州衙接風洗塵,直接叫張元慶帶著他到四門城樓巡視了一圈,又去武庫、糧倉實地看了看,檢查防禦準備。
“箭失刀槍,怎麽隻有這麽點?夏州可是我們河南之地的煉鐵和兵工中心。”
“回漕帥的話,夏州能成為河南之地的煉鐵和兵工中心,全仰仗城外東南處,無定河畔、橫山腳下的鐵治務。那裏鼎盛時,可出鐵十萬斤。可是銀州失陷,橫山完全落入宋軍之手,他們屢屢遣兵喬裝寇匪前來,時而掠殺工匠,時而焚燒屋爐。”
張元慶老實答道。
“如此襲擾下,鐵治務名存實亡差不多有兩年了,煉鐵打兵甲,早就廢弛了。”
李仁禮一時愣住了,他擅長漢學,精通詩文,這種實務確實沒有處理過。上任前,特意去興慶府中書省和樞密院找相應的資料,惡補了一通。
原本躊躇滿誌,準備在國難危急時刻,用滿腔熱血去報答皇恩,用滿腹才華去力挽狂瀾。想不到一到任地,實際情況跟想象的相差太遠,一時不知所措。
他想了想,又問道,“那糧倉裏的糧食,怎麽隻有這麽點?”
“漕帥,永安三年,銀州失陷後,無定河以南地區的百姓,被宋軍連打帶哄,幾乎跑了精光。沒人種地,那裏的土地再肥沃,它自個也長不出糧食。夏州糧倉裏的這點糧食,都是東拚西湊擠出來的。”
聽了張元慶的話,李仁禮臉色更白了,神情是完全不敢相信,“無定河以南地區,可是我們夏國的糧倉,全荒廢了?這樣的大事,怎麽沒有報到中樞去?”
“早就報上去了。隻是上麵也無計可施,暫時放到一邊。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當這事沒有發生過。”張元慶的心腹甲連忙補充道。
“這...”李仁禮一時也不知道說些什麽。
這兩年國內什麽情況,他也是知道的,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情況會敗壞到這個地步。
李仁禮飽讀詩書經義,在他看來,夏國隻要廣布仁德,教化萬民,自然就能收聚人心。而對麵的宋國窮兵黷武,不治仁政,早晚要完蛋。
這一次宋國舉全國之力,傾巢出動,在李仁禮這些漢化的夏國文臣們看來,是不治仁政、國內百姓反抗暴政的巨大壓力下的孤注一擲,隻要夏國頂過這一波,肯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可是沒有想到,自己的滿腔熱血,還沒來得及向宋軍傾瀉,就被殘酷的現實擊打得冰冷入骨。
李仁禮遲疑了幾下,隻能說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宋國官家不治仁政,一味暴虐無德,而今窮兵黷武,傾巢而來,如同前秦符氏,必遇肥水之敗。我等雖然少兵乏糧,但同心協力,保家衛國,必能得天助。”
張元慶一臉深受教誨的樣子,心裏卻在冷笑。
麻蛋,都是老子玩剩下的,居然也敢在我這裏賣弄。
防禦檢查再也進行不下去。再眾誌成城,缺糧少兵的現實擺在這裏。李仁禮再迂腐,也知道沒糧沒兵打個毛線的仗。
一時間有些意誌消沉了,隻好叫回州衙。
見到李仁禮跟霜打的青菜一樣,張元慶和心腹們悄悄對視一眼,心中暗地裏得意。
進到州衙簽押房裏,李仁禮叫張元慶退去左右,屋裏隻剩下他兩人,然後悄聲地說道:“高守忠的家卷,來了夏州?”
“是的,說是興慶府居者不易,想到地方就食。高公與某有些淵源,所以就到夏州投奔某來了。”
李仁禮盯著張元慶,猛然說道:“陛下有密旨,叫你把高守忠的家卷送回興慶府。”
看著李仁禮那張陰晴不定的臉,張元慶心中一驚,連忙答道:“遵命!隻是高家家卷全是老弱婦孺,還請漕帥容我把他們召集起來,準備車馬,再送回興慶府。”
“好!”見張元慶答得痛快,李仁禮似乎鬆了口氣。
“漕帥辛苦了,某已經備下洗塵接風宴,還請漕帥賞光。”
“算了。國事艱難,就不用如此鋪張浪費。”李仁禮擺了擺手說道,“我還有事與嵬名普吉相議,先告辭了。”
2k
嵬名普吉是祥佑軍司統軍使。
祥佑軍司原本是在石州,管著銀、石、夏等州。隻是這兩年來,宋軍以銀州為據點,屢屢出擊,早就把祥佑軍司打殘了。嵬名普吉帶著為數不多的殘兵敗將,退至夏州。
送走李仁禮,張元慶立即召集了大兒子、四兒子和五位心腹,一起議事。
他把情況大致說了一遍,張大郎冷冷地說道:“父親大人,想必李仁忠在宥州,跟高世叔說過類似的話,要高世叔把我們張家家卷送至興慶府。高世叔以此類推,知道李仁禮會在夏州對父親你說同樣一番話,這才下了決心。”
說到這裏,張大郎有些急迫,“父親大人,你也要早下決心啊。”
心腹甲也附和道:“張公,大郎說得沒錯。而今夏州兵權盡在我等之手,這個決心倒也下的。剛剛獲悉的軍報,石州一戰便降了。嵬名普吉,好生機靈,跑得真快。李仁禮和嵬名普吉,都是宗室王族,用他倆做投名狀,還是不錯的。”
張四郎也急了:“父親大人,石州一下,夏州再無屏障。宋軍正步步緊逼而來,不知明天還是後天就會兵臨城下。現在李仁禮和嵬名普吉,手裏不過千餘殘兵,父親大人布置好,摔杯為號,立即就能將他們拿下,立下大功。”
張元慶老謀深算的目光在眾人的臉上掃過,澹澹地說道。
“你們啊,太急躁了。李仁禮雖然迂腐,可不是傻子。他要是沒有依仗,敢在如此微妙時候,輕身入夏州城。夏州是嵬名家興起之地,經營了上百年,根深蒂固。以為我們接管了一年多,就完全掌控了局麵?”
心腹甲眼睛的亮光一閃,立即領悟到張元慶話裏的意思。
“張公,你是說李仁禮在跟我們周旋一圈後,馬上去找嵬名普吉,就是為了聚集力量,暗中部署,應對我們?”
張元慶不置可否,隻是沉聲說道:“現在夏州城裏局勢波雲詭譎,我們要引入援手才行啊。”
“援手?什麽援手?”
“現在我們在明,李仁禮和嵬名普吉手裏的籌碼在暗。為了不致於被填穴埋坑,我們也必須找到一個藏在暗地裏的強大勢力做援手。”
聽了張元慶的話,眾人大吃一驚,“夏州城裏,有這樣的勢力嗎?
張元慶高深莫測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