廝殺了半個時辰,死傷數千人,宋軍對夏軍的試探終於完成。隨著前敵總指揮白崇虎的新令下達,宋軍迅速做出調整,左路和中路的重裝步兵團,開始前進。
銅號吹響後,停息一段時間的鼓聲又響起。
左邊和中間的長矛手爆出一聲巨大的吼聲,然後這座長矛如林的大陣,從山嶽密林般的沉寂中,猛地複活了,開始緩緩向前移動。
在勢不可擋的長矛前,夏軍用盡一切辦法阻擋。
盾牌結成牆,死死地抵住,能暫時阻擋一會。但是在長矛密集又強大的衝擊下,死死靠在一起的盾牌們還是被衝開了。
數十上百根又長又硬的長矛,聚集成的力量,不是幾十個盾牌能擋住的。結得再密,還是有間隙,長矛一旦鑽到間隙裏,順勢就能捅進去。
開了一道縫,便有兩道縫三道縫,然後是千瘡百孔。
更可怕的是,無法結成牆,單獨防禦的盾牌擋住正前方的長矛,卻擋不住左右蕩刺過來的長矛。
宋軍的長矛是特製的。矛尖長一尺,通體鐵製,又厚又寬。前麵鋒利,兩邊是長刃,彷佛一把雙刃闊劍。用力左右一蕩,跟刀劈劍砍一樣,血肉橫飛,斷臂殘肢。
夏軍又集結弓箭手,對著長矛手急射。但是他們剛站定,宋軍長矛手後麵的弓弩手,箭失就像潑水一樣傾瀉過來。
尤其是宋軍的神臂弩,經過改進後采用的重頭破甲箭,分量沉重。四十五度角拋射,落下來時的穿透力,一般的鎧甲都擋不住。
箭箭要人命。
夏軍的弓箭手也是悍不畏死,冒著箭雨,勇敢地對宋軍長矛手急射。可惜效果甚微。
宋軍長矛手已經升級,穿上了壓製的胸甲。堅硬的板甲,牢牢地護住了胸口腹部等容易中箭的位置。
圓盤護臉鐵盔,又護住了頭部和臉部。
這種板甲和頭盔,對箭失的防禦能力很高,普通的箭失很難穿透。除非是直接給上一斧頭或者鐵錘,要不用宋軍神臂弩加破甲箭近距離直射。
少數倒黴的宋軍長矛手,腳、胳膊等非要害部位中了一箭,受傷離陣,但是對長矛方陣的衝擊力和殺傷力影響卻不大。
宋軍的方陣繼續沉穩地向前,矛尖慢慢地逼近夏國弓箭手,使得他們隻能倉皇後退。
有機靈的夏軍不知從哪裏推來了十幾輛馬車,把它們堆在路上,終於擋住了宋軍長矛方陣的腳步。
但是也僅僅隻能擋住一會。
長矛方陣停了下來,然後向兩邊擠了擠,讓出幾條通道。
幾十上百名率先和弓箭手沿著通道,鑽到前麵。弓箭手掩護,率先短兵廝殺,把馬車後麵的夏軍驅走,然後揮動著斧頭砍刀,咣當幾下,把馬車全部拆散架,全部攤在地上。
清除了障礙,長矛方陣又能繼續前進。
剛才一連串的動作,非常嫻熟,想必在日常的訓練中,有對這種突發事件做過預桉。
似乎再也沒有什麽能阻擋長矛方陣的腳步了。
左邊和中間方陣在前行中,慢慢地排成了一條斜線,配合著三個輕裝步兵團,像一把長長的掃帚,把西夏軍的右翼,緩緩地向中間擠壓。
站在南門城樓上的李察哥看到了這一切。
他的眉毛緊緊地扭在了一起,宋軍這是在幹什麽?
這一次,他把靈州城的主力都放了出去。東門有兩萬,南門有三萬,都是擒生軍、橫山羌、六部黨項選出來的忠勇精銳。
要是放在往年,李察哥帶著這支軍隊,敢跟二十萬宋軍對戰,不落下風。
可惜的是,夏軍的精銳雖然費盡心思保留下來,可是對麵的宋軍卻日新月異,最後脫胎換骨成為極其難對付的強勁對手。
士兵作戰英勇、鬥誌昂揚,尤其是戰術配合,嫻熟有效。加上訓練有素的軍官和陪戎士官,無論是多少人聚在一起,都能發揮出讓人難以置信的殺傷力。
但是更讓李察哥等夏軍將領頭痛的事情,卻是宋軍將領,不再有以前那些在文官和監軍拘束下的毛病:作戰呆板、不求勝隻求自保...
現在他們作戰風格是靈活多變、簡單有效。在開始時,不動聲色地試探著,一旦找到敵人的弱點就像大火一樣燒過來,猛烈而又迅速。
非常難對付,就像眼前的這樣的情景。
按照李察哥與宋軍交手的經驗,他們最喜歡就是在試探中把戰線拉長,讓雙方的兵力分散,然後找出對手的弱點或空隙,集中預備隊,猛烈一擊。
為何今天,宋軍卻反其道而行,通過長矛方陣,把南門外的三萬己軍,擠壓在一起?自己的兵力越集中,聚集的力量就越強,宋軍不是越難啃嗎?
難道宋軍打了一連串的勝仗,已經變得輕敵狂妄,準備把己軍聚在一起,一戰而定輸贏?
真要是這樣,李察哥反倒放心了。但是他清楚,最好不要抱這種幻想。
宋軍從四月份開戰起始,一直都不急不躁,很少露出破綻來,也使得自己無懈可擊,隻能坐視戰局越來越嚴峻。
四個月宋軍都打得不慌不忙,突然一下子變得狂妄急躁了?
李察哥努力讓自己不要去輕信這一點。
已經瀕臨絕境的他,卻渴望有這麽一個機會,一個上蒼賜予的翻盤的大好機會。這種渴望誘使著他拚命地往那方麵想。
宋軍輕敵了,我要趕緊找到敵人的漏洞,全力一擊,一定能翻盤的!
不!不可能!
正當李察哥內心掙紮時,他突然看到遠處的有宋軍在集結和動作。
有騎兵在集結,也有投石車、床弩在緩慢向前推動。這一幕,就像寒冬臘月,往他的衣服裏塞了一坨冰。
李察哥驟然清醒了,也明白了宋軍的用意。
宋軍敢這麽做,是因為他們的進攻手段多啊。
比如把三萬己軍擠壓在一塊狹小的區域,宋軍可以用投石車、床弩進行遠距離殺傷。
幾經改進,宋軍的那個龐然大物、殺傷力極大的投石車,精度極高。還有床弩,射程遠、可以一口氣射出八枝鐵鑄的長箭。
一旦己軍被宋軍擠壓在密密麻麻的區域裏,這些殺器的殺傷力可以成倍增加。
巨大的烈焰彈,拖著長長的黑煙尾巴,飛過天空,在擠成一團的己軍隊伍中心炸開...
想到這裏,李察哥渾身起了雞皮疙瘩,忍不住打了幾個寒顫。這場麵,實在是不敢相信!
幾輪烈焰彈,外加床弩、神臂弩的覆蓋射擊,擠在一起的己軍,再忠勇,也會被打垮的。
到他們崩潰的時候,西、南邊是宋軍的長矛方陣,己方這些驚慌失措的敗軍,肯定會向東逃去,把東門外的兩萬己軍衝得七零八落。
這時,宋軍的騎兵再趁虛而入,銜尾追殺...
不!絕不能這樣!這五萬精銳,是夏國在南線最後一點有生力量,絕不能讓宋軍,當田鼠一樣打殺。
李察哥叫來了扈從官,交待道:“請告訴魏王殿下,現在已經到了大白高國生死存亡之際,還請尚父大人奮起一擊!”
“是!”
傳完命令,李察哥彷佛全身力氣都流失了。
他雙手緊緊地扶著跺牆,雙腿微微顫抖,看著城外慘烈的廝殺,數萬人在塵土裏若隱若現。人影幢幢,彷佛莫高窟裏的壁畫,變得縹緲起來。
李察哥突然想起幼時,父親帶著自己去莫高窟等寺廟禮佛,無數的佛像,用慈悲的目光看著他。
李察哥抬起頭,看到廝殺的塵土騰起城樓那麽高,結成一團黃色的雲霧,像空中飄去,在陽光下,染上耀眼淒厲的紅色。
一團白雲在這團雲霧之上。李察哥一眼看去,發現這團白雲和雲霧疊在一起,像極了佛祖端坐蓮座上。
佛像寶相莊嚴,觀看著世間的一切,悲天憫人。
在這一刻,李察哥向空中伸出了雙手,想緊緊地抓住什麽,嘴裏大聲念道:“佛祖,救救我們,你最虔誠的信徒吧!”
銅號吹響後,停息一段時間的鼓聲又響起。
左邊和中間的長矛手爆出一聲巨大的吼聲,然後這座長矛如林的大陣,從山嶽密林般的沉寂中,猛地複活了,開始緩緩向前移動。
在勢不可擋的長矛前,夏軍用盡一切辦法阻擋。
盾牌結成牆,死死地抵住,能暫時阻擋一會。但是在長矛密集又強大的衝擊下,死死靠在一起的盾牌們還是被衝開了。
數十上百根又長又硬的長矛,聚集成的力量,不是幾十個盾牌能擋住的。結得再密,還是有間隙,長矛一旦鑽到間隙裏,順勢就能捅進去。
開了一道縫,便有兩道縫三道縫,然後是千瘡百孔。
更可怕的是,無法結成牆,單獨防禦的盾牌擋住正前方的長矛,卻擋不住左右蕩刺過來的長矛。
宋軍的長矛是特製的。矛尖長一尺,通體鐵製,又厚又寬。前麵鋒利,兩邊是長刃,彷佛一把雙刃闊劍。用力左右一蕩,跟刀劈劍砍一樣,血肉橫飛,斷臂殘肢。
夏軍又集結弓箭手,對著長矛手急射。但是他們剛站定,宋軍長矛手後麵的弓弩手,箭失就像潑水一樣傾瀉過來。
尤其是宋軍的神臂弩,經過改進後采用的重頭破甲箭,分量沉重。四十五度角拋射,落下來時的穿透力,一般的鎧甲都擋不住。
箭箭要人命。
夏軍的弓箭手也是悍不畏死,冒著箭雨,勇敢地對宋軍長矛手急射。可惜效果甚微。
宋軍長矛手已經升級,穿上了壓製的胸甲。堅硬的板甲,牢牢地護住了胸口腹部等容易中箭的位置。
圓盤護臉鐵盔,又護住了頭部和臉部。
這種板甲和頭盔,對箭失的防禦能力很高,普通的箭失很難穿透。除非是直接給上一斧頭或者鐵錘,要不用宋軍神臂弩加破甲箭近距離直射。
少數倒黴的宋軍長矛手,腳、胳膊等非要害部位中了一箭,受傷離陣,但是對長矛方陣的衝擊力和殺傷力影響卻不大。
宋軍的方陣繼續沉穩地向前,矛尖慢慢地逼近夏國弓箭手,使得他們隻能倉皇後退。
有機靈的夏軍不知從哪裏推來了十幾輛馬車,把它們堆在路上,終於擋住了宋軍長矛方陣的腳步。
但是也僅僅隻能擋住一會。
長矛方陣停了下來,然後向兩邊擠了擠,讓出幾條通道。
幾十上百名率先和弓箭手沿著通道,鑽到前麵。弓箭手掩護,率先短兵廝殺,把馬車後麵的夏軍驅走,然後揮動著斧頭砍刀,咣當幾下,把馬車全部拆散架,全部攤在地上。
清除了障礙,長矛方陣又能繼續前進。
剛才一連串的動作,非常嫻熟,想必在日常的訓練中,有對這種突發事件做過預桉。
似乎再也沒有什麽能阻擋長矛方陣的腳步了。
左邊和中間方陣在前行中,慢慢地排成了一條斜線,配合著三個輕裝步兵團,像一把長長的掃帚,把西夏軍的右翼,緩緩地向中間擠壓。
站在南門城樓上的李察哥看到了這一切。
他的眉毛緊緊地扭在了一起,宋軍這是在幹什麽?
這一次,他把靈州城的主力都放了出去。東門有兩萬,南門有三萬,都是擒生軍、橫山羌、六部黨項選出來的忠勇精銳。
要是放在往年,李察哥帶著這支軍隊,敢跟二十萬宋軍對戰,不落下風。
可惜的是,夏軍的精銳雖然費盡心思保留下來,可是對麵的宋軍卻日新月異,最後脫胎換骨成為極其難對付的強勁對手。
士兵作戰英勇、鬥誌昂揚,尤其是戰術配合,嫻熟有效。加上訓練有素的軍官和陪戎士官,無論是多少人聚在一起,都能發揮出讓人難以置信的殺傷力。
但是更讓李察哥等夏軍將領頭痛的事情,卻是宋軍將領,不再有以前那些在文官和監軍拘束下的毛病:作戰呆板、不求勝隻求自保...
現在他們作戰風格是靈活多變、簡單有效。在開始時,不動聲色地試探著,一旦找到敵人的弱點就像大火一樣燒過來,猛烈而又迅速。
非常難對付,就像眼前的這樣的情景。
按照李察哥與宋軍交手的經驗,他們最喜歡就是在試探中把戰線拉長,讓雙方的兵力分散,然後找出對手的弱點或空隙,集中預備隊,猛烈一擊。
為何今天,宋軍卻反其道而行,通過長矛方陣,把南門外的三萬己軍,擠壓在一起?自己的兵力越集中,聚集的力量就越強,宋軍不是越難啃嗎?
難道宋軍打了一連串的勝仗,已經變得輕敵狂妄,準備把己軍聚在一起,一戰而定輸贏?
真要是這樣,李察哥反倒放心了。但是他清楚,最好不要抱這種幻想。
宋軍從四月份開戰起始,一直都不急不躁,很少露出破綻來,也使得自己無懈可擊,隻能坐視戰局越來越嚴峻。
四個月宋軍都打得不慌不忙,突然一下子變得狂妄急躁了?
李察哥努力讓自己不要去輕信這一點。
已經瀕臨絕境的他,卻渴望有這麽一個機會,一個上蒼賜予的翻盤的大好機會。這種渴望誘使著他拚命地往那方麵想。
宋軍輕敵了,我要趕緊找到敵人的漏洞,全力一擊,一定能翻盤的!
不!不可能!
正當李察哥內心掙紮時,他突然看到遠處的有宋軍在集結和動作。
有騎兵在集結,也有投石車、床弩在緩慢向前推動。這一幕,就像寒冬臘月,往他的衣服裏塞了一坨冰。
李察哥驟然清醒了,也明白了宋軍的用意。
宋軍敢這麽做,是因為他們的進攻手段多啊。
比如把三萬己軍擠壓在一塊狹小的區域,宋軍可以用投石車、床弩進行遠距離殺傷。
幾經改進,宋軍的那個龐然大物、殺傷力極大的投石車,精度極高。還有床弩,射程遠、可以一口氣射出八枝鐵鑄的長箭。
一旦己軍被宋軍擠壓在密密麻麻的區域裏,這些殺器的殺傷力可以成倍增加。
巨大的烈焰彈,拖著長長的黑煙尾巴,飛過天空,在擠成一團的己軍隊伍中心炸開...
想到這裏,李察哥渾身起了雞皮疙瘩,忍不住打了幾個寒顫。這場麵,實在是不敢相信!
幾輪烈焰彈,外加床弩、神臂弩的覆蓋射擊,擠在一起的己軍,再忠勇,也會被打垮的。
到他們崩潰的時候,西、南邊是宋軍的長矛方陣,己方這些驚慌失措的敗軍,肯定會向東逃去,把東門外的兩萬己軍衝得七零八落。
這時,宋軍的騎兵再趁虛而入,銜尾追殺...
不!絕不能這樣!這五萬精銳,是夏國在南線最後一點有生力量,絕不能讓宋軍,當田鼠一樣打殺。
李察哥叫來了扈從官,交待道:“請告訴魏王殿下,現在已經到了大白高國生死存亡之際,還請尚父大人奮起一擊!”
“是!”
傳完命令,李察哥彷佛全身力氣都流失了。
他雙手緊緊地扶著跺牆,雙腿微微顫抖,看著城外慘烈的廝殺,數萬人在塵土裏若隱若現。人影幢幢,彷佛莫高窟裏的壁畫,變得縹緲起來。
李察哥突然想起幼時,父親帶著自己去莫高窟等寺廟禮佛,無數的佛像,用慈悲的目光看著他。
李察哥抬起頭,看到廝殺的塵土騰起城樓那麽高,結成一團黃色的雲霧,像空中飄去,在陽光下,染上耀眼淒厲的紅色。
一團白雲在這團雲霧之上。李察哥一眼看去,發現這團白雲和雲霧疊在一起,像極了佛祖端坐蓮座上。
佛像寶相莊嚴,觀看著世間的一切,悲天憫人。
在這一刻,李察哥向空中伸出了雙手,想緊緊地抓住什麽,嘴裏大聲念道:“佛祖,救救我們,你最虔誠的信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