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寧克任指揮著夏軍護著糧草輜重出了兀剌海城,可戰鬥還在繼續。
雙方數萬兵馬完全混戰一起。
有的地方是宋軍圍著夏軍打,有的地方是夏軍追著宋軍打,大部分地方是犬牙交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周圍都是敵人,也都是同袍。
但是用心細細一看,宋軍比夏軍要打得有章法得多。
戰場形勢再如何混亂,宋軍都能保持著十人隊的最基本隊形。軍士們在率先和甲士的率領下,轉戰戰場,遇到其它十人隊,立即合並。
誰為領隊,看軍階。軍階相同,誰年紀大誰就是頭。一支、兩支、三支...戰場上宋軍經常能保持著百人隊的作戰勢態。
就算遇到強敵,百人隊被打散了,轉場之後,各自散開的十人隊,又會像水滴一樣,流到一起,形成了一股新的大水流。
他們在軍官的帶領下,按照操典裏所說的,按照優先級別對敵人目標進行打擊。他們四處出擊,夏軍疲於應付,整個戰場越打越亂。
夏軍護送出來的糧草和輜重,是宋軍各戰鬥隊的第一優先打擊目標。
一隊又一隊的宋軍百人隊,就像驅趕不散的牛蠅,嗡嗡地圍過來,費盡力氣趕走一群,轉眼間又來了一群。彷佛怎麽也驅趕不盡。
套路基本都是一樣,在外圍打轉,用箭失襲擾護衛的夏軍,拉開間隙後,用火箭猛射載著糧草和輜重的馬車,甚至有騎兵舉著火把,趁亂衝進來,直接點火。
謀寧克任帶著部下負責押送糧草和輜重出城,向城西牧場轉移。那裏雖然被大火燒過一遍,卻是兀剌海城離得最近的,可以作為屏障的營寨。
他親眼看到,自己指揮部眾,把襲擾馬車的宋軍殺散,可是他們在外麵轉了一圈,匯合了此前被殺散的同伴,組成了一支新的隊伍,又殺了回來。
這讓謀寧克任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看來,下麵的士兵離開熟悉的上司,變成了散兵,很難被重新組織起來。因為就算被新的上司收編,互相之間的信任,配合的默契,都無法跟原來的上司和同袍相比。
所以戰事中,一旦被打散,各部就會各自為戰,戰鬥力被大大削弱。天下的軍隊,包括遼軍和夏軍,都是如此。
偏偏宋軍打破了他的慣例思維。
宋軍不管被如何打散,一旦遇到同袍,就會自動匯合在一起,組成新的百人隊。他們互相信任,配合默契,發揮正常的戰鬥力。
宋軍是怎麽做到的?
謀寧克任不會明白的。宋軍馬步軍,包括朱雀、玄武軍,訓練模式都是一樣。
同一兵種,軍官、陪戎士官和士兵們,受到的訓練是一模一樣。在平時演習和訓練中,各部還經常進行部隊被打散,隨機組合的類似演練。
雖然還達不到趙似理想中的能聚能散,但是相比同時代其它各國軍隊,要強許多了。
在宋軍連綿不絕地襲擾下,從兀剌海城好容易搶運出來的糧草輜重,被燒去了大半。看著零零落落、漆黑的馬車緩緩駛進西牧場,謀寧克任欲哭無淚。
這是己方最後部分的糧草和補給,現在隻剩這麽點,就算今天的戰事不分勝負,夏軍也很難再堅持多久。
臨近傍晚,一隊隊的夏軍從戰場上一一歸來,李良輔帶著親兵隊也回來了。
他的頭盔上的紅纓折斷了,鎧甲破爛不堪,上麵滿是黑色的血跡,騎著的坐騎也不是原來那匹大青馬。
他神情十分疲憊,跟所有的夏軍官兵一樣。一天的酣戰,讓他們身心疲憊。
李良輔站在寨門,親自迎接每一個回來的夏軍士兵。他強打著精神,用堅毅的眼神鼓勵著每一位部下,給他們勇氣,洗去恐懼。
此時的他,展現出一位良將應有的素質。
夜色漸深,再也沒有夏軍歸隊了,他們不是死了,就是被俘了,或者逃掉了。
“都統軍,我們的損失出來了。”謀寧克任說道。
“監軍使,請說吧。”李良輔嘶啞著聲音,語氣很謙和地說道。
“現在我們收攏的隻有一萬八千人,其中還有一千多人沒有坐騎。”
“如此說來,包括西牧場、南豐城堡,從昨晚到現在,我們損失了一萬六千人馬。”李良輔顫聲問道。
“是的都統軍,除此之外,我們的糧草隻夠吃四天的,軍械奇缺,很多士兵無法更換損壞的兵甲弓弦,箭失也無法補充,大約五千人隻剩下不到十支箭失,還有兩千多人,一支箭都沒有了。”
李良輔沉默不語了好一會。
“宋軍比我想象的還要有韌性。從昨晚到現在,他們不停地改變戰術,跟我們殊死搏鬥,沒有一刻停息過。最後還是我們堅持不住,先撤下來的...他們就像一群雪原上的狼,很有耐心。”
李良輔喃喃地說道:“監軍使,我們現在陷入了絕境,想要逆勢翻盤,必須得出奇招了。”
謀寧克任默然一會,堅毅地點點頭:“那就搏一把吧。”
在宋軍大帳,趙似聽完己方的傷亡報告後,開始評價起來。
“我軍傷亡六千,取得了大勝。占便宜的是出其不意,奔襲了夏軍的西牧場和南豐城堡。但是在今天的主戰場上,夏軍打得很頑強。”
“我軍戰術占據優勢,在我們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下,夏軍一直在咬牙堅持。我軍人數占優勢,可以分隊分批回後方休整。夏軍沒有這個好命,他們從頭扛到了尾,體力消耗比我們大得多。”
“雖然晚上是他們先撤,但我們各部的體力也消耗得七七八八,也沒法繼續擴大戰果,於是順勢收兵...由此可見,我們麵對的這支夏軍,果真是西夏國的精銳。李良輔,不愧是西夏名將。”
“...雖然開始時吃了我們大虧,還被我們從兀剌海城裏趕了出來。但是李良輔沒驚慌失措,反而冷靜下來,指揮得當,使得整個夏軍沒有在我們的亂戰中被打亂或擊垮。確實了不起啊...”
趙似總結完後,環視一圈眾人,問道:“現在李良輔的情況,我們大致清楚。吃了敗仗,兵力大損,糧草補給不多,士氣低落。諸位,你們站在李良輔的立場上,該怎麽辦?”
大帳裏一片寂靜,趙似看了看沉思的眾人,沒有點武將,而是點了幕僚們的名字。
“葉遜,你說說。”
“陛下,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臣判斷,李良輔隻有兩種選擇,一是領兵南撤。但是不可能。因為他一退,興慶府的北大門就敞開了,我軍可以沿著黃河南下,逼近興慶府,與南邊的西軍主力會師。”
“所以臣覺得,李良輔不敢南撤,因為一撤,夏主會殺了他。”
看到趙似和其他同僚讚同地點了點頭,葉遜更有信心,繼續說道:“既然如此,那他隻有一個選擇,想辦法打敗我們。那用什麽辦法打敗我們呢?臣縱觀史書和兵書,思來想去,夏軍在此情況下要想扭轉乾坤,無非就是夜襲我軍大營,一戰定輸贏。”
這時李綱出聲了:“夜襲我軍大營?方圓百裏,全是我軍的探馬隊和夜不收,夏軍摸不到我軍大營位置所在的。地方都找不到,如何夜襲?”
趙鼎在一旁急著接言道:“那就想辦法讓他們探知到。”
大帳裏響起了一陣輕笑聲,李綱也笑了,隨即補充了一句:“就是不知道李良輔賭性如何,得找俘虜們問一問。
趙似滿意地笑了,繼續追問道:“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想一想,如果李良輔帶夏軍夜襲我軍大營不成,或者幹脆不夜襲,直接另謀一條生路,會是什麽?”
葉遜、李綱和趙鼎幾乎是異口同聲地答道:“東奔北遼。”
雙方數萬兵馬完全混戰一起。
有的地方是宋軍圍著夏軍打,有的地方是夏軍追著宋軍打,大部分地方是犬牙交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周圍都是敵人,也都是同袍。
但是用心細細一看,宋軍比夏軍要打得有章法得多。
戰場形勢再如何混亂,宋軍都能保持著十人隊的最基本隊形。軍士們在率先和甲士的率領下,轉戰戰場,遇到其它十人隊,立即合並。
誰為領隊,看軍階。軍階相同,誰年紀大誰就是頭。一支、兩支、三支...戰場上宋軍經常能保持著百人隊的作戰勢態。
就算遇到強敵,百人隊被打散了,轉場之後,各自散開的十人隊,又會像水滴一樣,流到一起,形成了一股新的大水流。
他們在軍官的帶領下,按照操典裏所說的,按照優先級別對敵人目標進行打擊。他們四處出擊,夏軍疲於應付,整個戰場越打越亂。
夏軍護送出來的糧草和輜重,是宋軍各戰鬥隊的第一優先打擊目標。
一隊又一隊的宋軍百人隊,就像驅趕不散的牛蠅,嗡嗡地圍過來,費盡力氣趕走一群,轉眼間又來了一群。彷佛怎麽也驅趕不盡。
套路基本都是一樣,在外圍打轉,用箭失襲擾護衛的夏軍,拉開間隙後,用火箭猛射載著糧草和輜重的馬車,甚至有騎兵舉著火把,趁亂衝進來,直接點火。
謀寧克任帶著部下負責押送糧草和輜重出城,向城西牧場轉移。那裏雖然被大火燒過一遍,卻是兀剌海城離得最近的,可以作為屏障的營寨。
他親眼看到,自己指揮部眾,把襲擾馬車的宋軍殺散,可是他們在外麵轉了一圈,匯合了此前被殺散的同伴,組成了一支新的隊伍,又殺了回來。
這讓謀寧克任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看來,下麵的士兵離開熟悉的上司,變成了散兵,很難被重新組織起來。因為就算被新的上司收編,互相之間的信任,配合的默契,都無法跟原來的上司和同袍相比。
所以戰事中,一旦被打散,各部就會各自為戰,戰鬥力被大大削弱。天下的軍隊,包括遼軍和夏軍,都是如此。
偏偏宋軍打破了他的慣例思維。
宋軍不管被如何打散,一旦遇到同袍,就會自動匯合在一起,組成新的百人隊。他們互相信任,配合默契,發揮正常的戰鬥力。
宋軍是怎麽做到的?
謀寧克任不會明白的。宋軍馬步軍,包括朱雀、玄武軍,訓練模式都是一樣。
同一兵種,軍官、陪戎士官和士兵們,受到的訓練是一模一樣。在平時演習和訓練中,各部還經常進行部隊被打散,隨機組合的類似演練。
雖然還達不到趙似理想中的能聚能散,但是相比同時代其它各國軍隊,要強許多了。
在宋軍連綿不絕地襲擾下,從兀剌海城好容易搶運出來的糧草輜重,被燒去了大半。看著零零落落、漆黑的馬車緩緩駛進西牧場,謀寧克任欲哭無淚。
這是己方最後部分的糧草和補給,現在隻剩這麽點,就算今天的戰事不分勝負,夏軍也很難再堅持多久。
臨近傍晚,一隊隊的夏軍從戰場上一一歸來,李良輔帶著親兵隊也回來了。
他的頭盔上的紅纓折斷了,鎧甲破爛不堪,上麵滿是黑色的血跡,騎著的坐騎也不是原來那匹大青馬。
他神情十分疲憊,跟所有的夏軍官兵一樣。一天的酣戰,讓他們身心疲憊。
李良輔站在寨門,親自迎接每一個回來的夏軍士兵。他強打著精神,用堅毅的眼神鼓勵著每一位部下,給他們勇氣,洗去恐懼。
此時的他,展現出一位良將應有的素質。
夜色漸深,再也沒有夏軍歸隊了,他們不是死了,就是被俘了,或者逃掉了。
“都統軍,我們的損失出來了。”謀寧克任說道。
“監軍使,請說吧。”李良輔嘶啞著聲音,語氣很謙和地說道。
“現在我們收攏的隻有一萬八千人,其中還有一千多人沒有坐騎。”
“如此說來,包括西牧場、南豐城堡,從昨晚到現在,我們損失了一萬六千人馬。”李良輔顫聲問道。
“是的都統軍,除此之外,我們的糧草隻夠吃四天的,軍械奇缺,很多士兵無法更換損壞的兵甲弓弦,箭失也無法補充,大約五千人隻剩下不到十支箭失,還有兩千多人,一支箭都沒有了。”
李良輔沉默不語了好一會。
“宋軍比我想象的還要有韌性。從昨晚到現在,他們不停地改變戰術,跟我們殊死搏鬥,沒有一刻停息過。最後還是我們堅持不住,先撤下來的...他們就像一群雪原上的狼,很有耐心。”
李良輔喃喃地說道:“監軍使,我們現在陷入了絕境,想要逆勢翻盤,必須得出奇招了。”
謀寧克任默然一會,堅毅地點點頭:“那就搏一把吧。”
在宋軍大帳,趙似聽完己方的傷亡報告後,開始評價起來。
“我軍傷亡六千,取得了大勝。占便宜的是出其不意,奔襲了夏軍的西牧場和南豐城堡。但是在今天的主戰場上,夏軍打得很頑強。”
“我軍戰術占據優勢,在我們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下,夏軍一直在咬牙堅持。我軍人數占優勢,可以分隊分批回後方休整。夏軍沒有這個好命,他們從頭扛到了尾,體力消耗比我們大得多。”
“雖然晚上是他們先撤,但我們各部的體力也消耗得七七八八,也沒法繼續擴大戰果,於是順勢收兵...由此可見,我們麵對的這支夏軍,果真是西夏國的精銳。李良輔,不愧是西夏名將。”
“...雖然開始時吃了我們大虧,還被我們從兀剌海城裏趕了出來。但是李良輔沒驚慌失措,反而冷靜下來,指揮得當,使得整個夏軍沒有在我們的亂戰中被打亂或擊垮。確實了不起啊...”
趙似總結完後,環視一圈眾人,問道:“現在李良輔的情況,我們大致清楚。吃了敗仗,兵力大損,糧草補給不多,士氣低落。諸位,你們站在李良輔的立場上,該怎麽辦?”
大帳裏一片寂靜,趙似看了看沉思的眾人,沒有點武將,而是點了幕僚們的名字。
“葉遜,你說說。”
“陛下,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臣判斷,李良輔隻有兩種選擇,一是領兵南撤。但是不可能。因為他一退,興慶府的北大門就敞開了,我軍可以沿著黃河南下,逼近興慶府,與南邊的西軍主力會師。”
“所以臣覺得,李良輔不敢南撤,因為一撤,夏主會殺了他。”
看到趙似和其他同僚讚同地點了點頭,葉遜更有信心,繼續說道:“既然如此,那他隻有一個選擇,想辦法打敗我們。那用什麽辦法打敗我們呢?臣縱觀史書和兵書,思來想去,夏軍在此情況下要想扭轉乾坤,無非就是夜襲我軍大營,一戰定輸贏。”
這時李綱出聲了:“夜襲我軍大營?方圓百裏,全是我軍的探馬隊和夜不收,夏軍摸不到我軍大營位置所在的。地方都找不到,如何夜襲?”
趙鼎在一旁急著接言道:“那就想辦法讓他們探知到。”
大帳裏響起了一陣輕笑聲,李綱也笑了,隨即補充了一句:“就是不知道李良輔賭性如何,得找俘虜們問一問。
趙似滿意地笑了,繼續追問道:“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想一想,如果李良輔帶夏軍夜襲我軍大營不成,或者幹脆不夜襲,直接另謀一條生路,會是什麽?”
葉遜、李綱和趙鼎幾乎是異口同聲地答道:“東奔北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