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光禪刹,位於五台山南台西麓,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99年)。前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大舉滅佛,包括彌勒大閣等寺內建築全部被毀,僅存一座祖師塔。


    武宗駕崩後,前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又開始重建。


    寺內現有殿、堂、樓、閣等一百餘間。其中東大殿七間,為前唐建築;文殊殿七間,為本朝建築。


    建築高大,層層相疊,布局疏郎,主次分明。古樹雄樸,鬱鬱蔥蔥,禪意盎然。


    皇後曾氏帶著貴妃明氏、德妃李氏、昭儀劉氏、昭容烏雅氏,以及諸位皇子公主,在東大殿裏,由刹內幾位高僧引導,給佛祖上香。


    在大殿外麵,上百位僧人,袈裟披身,結跏趺坐。神情肅穆,口念經文。


    一時間銅鍾木魚,清亮繞耳。梵音聲聲,慈悲憫人。


    在深處的方丈堂裏,趙似端坐在上首,下首陪坐著佛光寶刹方丈智海,以及嵩山少林寶刹的無相方丈、洛陽珈藍寶刹的慧海方丈、白馬寶刹的四如方丈、河內通慧禪寶刹悟繁方丈、河北臨濟寶刹澄靈方丈。


    譚世績、宇文虛中與四位執筆展紙的校書郎坐在角落裏。


    “此次朕奉太後懿旨,前來佛光寶刹進香,一是為大宋祈福,求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二是為太後祈壽,求福壽延綿,安樂康泰。”


    趙似先開口道。


    幾位大和尚齊聲念道:“南無阿彌陀佛,陛下孝心感天,定能得佛祖保佑。”


    趙似的目光在幾位大和尚的臉上一一掃過,看到他們波瀾不驚的神情下,隱藏著的期盼和激動。


    這些大德高僧,也不見得看透悟透。


    元符三年,自己打著為佛門清源扶正的旗號,廢假寺,逐偽僧,鬧出一番大動靜。


    敦輿山以及後來遍及河北的叛亂,幕後黑手確實是地方世家。但佛門也沒有那麽幹淨。隻是他們做得不過分,沒有突破自己的底線,也就裝作不知道了。


    一家夥廢除了人家八九成的寺廟,還牢牢地套上層層枷鎖,大德高僧心裏也有怨恨的。


    隨著整頓的持續,宗教管理走上正規,自己得給佛門鬆一鬆束縛。畢竟在安撫民心上,佛門的作用比道門要大的多。


    而且佛教還是自己羈縻四象旗的重要工具,現在該派上用場了。


    趙似開始直奔主題。


    “朕在禦前內朝會議裏,與諸位大學士們一致認為。佛教諸僧,恭順守法,是為楷模,當該享受合法權益。所以朕指令尚書省和中書省,商議廢除此前的《釋門各刹諸僧管理條例》。”


    此言一出,幾位高僧涵養再高,也忍不住露出澹澹的笑意來。


    這幾位高僧,是中原釋門的領袖。當初趙似對釋門采取嚴厲措施,很多僧人按捺不住,準備掀起“反佛敵”之戰,都被他們給勸住。


    當前官家是“清佛”,跟前唐武宗年間的“滅佛”截然不同。他把所有的問題都擺在明麵上,使得大多數百姓們站在他那邊。


    而且這些高僧也清楚當今官家的魄力和決心,要是心懷不滿的僧人團出來鬧事,這位官家不介意當一回大宋“武宗”。


    現在終於苦盡甘來!


    趙似繼續說道:“但是朕先把規矩說清楚。首先,佛教不分密宗顯宗,不分臨濟宗、禪宗、天台宗等等,統一歸禮部管理。尚書省當初的意思,成立一個佛門自治管理的機構,大宋佛教報國會。朕同意他們的建議,但是把名字改了。”


    趙似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洪亮,跟遠處傳來的銅罄、銅鍾聲一樣鏗鏘有力。


    “報國,為大宋效力盡忠,是一種行動。佛門是出俗脫凡的清靜之地,我大宋還沒有危急到需要你們這些出世之人效力盡忠的地步。所以朕改了名字,叫大宋佛教愛國聯合會。”


    趙似看了一眼正在認真聽的諸位高僧,繼續說道:“愛國是本分,報國是職責。佛教無國界,但僧人有國界。既然是宋國子民,當懷有一顆愛大宋的心。以此赤心修行,足矣。”


    說到這裏,趙似停住了,留給這些高僧們思考的時間。


    他們麵麵相覷,心裏在琢磨著官家的話。


    “愛國是本分,報國是職責。”說明官家希望佛門僧人,這些出世修行之人,隻需要盡本分即可,不需要履行公教軍警的職責。


    這已經十分優待了。


    畢竟各佛刹的僧人,都是朝廷下發錢糧供養的,跟公教軍警一樣,屬於吃皇糧的。


    “佛教無國界,但僧人有國界。”則是官家對佛教僧人們的警示,即為大宋子民,不管你出世還是入世,必須遵守大宋律法,不得通敵賣國...否則皇法自然會收拾你。


    “陛下,請問這大宋佛教愛國聯合會,是個什麽章程?”


    幾位高僧用眼神交換了各自心思後,由主人家智海大和尚出聲詢問。


    “大宋佛教愛國聯合會,凡大宋境內有度牒的僧侶,一律為個人會員。境內合法修建的佛刹僧舍,均為法人團體會員。總會設在開封,有長老會,由各地諸佛刹推選若幹大德高僧組成。負責佛教愛國會的日常決策,主持定期召開的全國僧侶代表會議。”


    趙似胸有成竹地說道。


    “再設執事會和監事會,前者負責總會決策的執行,以及日常事務處理;後者監督僧侶對戒律的遵守,以及對違反戒律的審查和處置。”


    無相和尚忍不住問道:“陛下剛才說佛教愛國會是佛門自治管理機構,請問這是什麽意思?”


    “自治管理的意思很簡單。你們佛教的戒律,比如佛刹的管理製度、僧侶的修行製度和日常管理準則...全部由你們自己製定,交全國僧侶代表會議審議通過,再經禮部審查備桉,即可執行。全國佛刹僧侶照此執行。違反你們內部戒律和條例的僧侶,由你們佛教愛國會自己處置。隻是但有違法者,如俗世百姓一樣處理。”


    聽到這裏,幾位高僧再也忍不住,交頭接耳起來。趙似也不嗬斥他們的無禮之舉,自己端起一杯五台山的清茶,細細品了起來。


    過了一會,智海和尚又興奮地問道:“陛下,請問各處佛刹的方丈、住持、首座等等僧職,也是由我們內部推舉?”


    趙似把茶杯放在旁邊的桌幾上,點了點頭:“沒錯。由你們內部選賢推舉。此前你們佛門僧舍,有十方刹和子孫刹之分。”


    此前佛教的子孫廟是按師徒關係實行家傳製,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擔任職事。


    十方廟可以接待四方來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雲遊,寺廟的組織管理實行選賢製,由掛單在此寺的眾僧人推舉。


    “上次清源扶正行動後,所有僧舍佛刹,除了禁止使用寺廟之名外,也全部改為十方刹,杜絕子孫刹。隻是當時的管理條例規定,各佛刹方丈、住持等僧職,由地方官府任命。現在改為你們佛教愛國會自行推選。”


    “僧侶的招錄、學習、分配、拜師,以及修行考稽定級,還有各佛刹的僧職的選舉任命,均由你們佛教愛國會自行組織和管理。總會以下各郡設支會,各州設分會。”


    趙似的意思很清楚,分會設在州一級就可以。縣一級就不分了。


    幾位高僧也明白意思。


    現在僧侶名額、佛刹數量被嚴格限定,一個縣也就一座佛刹,或者多一座佛庵。大一點的縣頂多再增加一座。


    縣一級設分會,完全沒有必要。


    “細節章程的草桉,彥成,你分發給諸位大和尚,請他們過目。朕也省得再費口水了。這一番話,講得朕口幹舌燥。不過你們五台山的雀舌茶,確實不錯。”


    方丈堂裏響起輕輕的笑聲,氣氛無比融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