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馬河,也叫白溝河,是宋遼的邊界河,寬三四丈,水也不深。
在河的南邊,種著一排又一排的樹,都是近兩年才種的。
“陛下,太宗年開始,界河以南百餘裏,樹木被全部砍掉,說是防止遼國探子潛入。而後又大挖溝濠,埋設木樁,說是阻擋遼國騎兵南下。後來就開始荒廢,但是界河以南數十裏不準植樹耕種已成定例。”
冀寧軍都督韋寶慶在一旁解釋道。
趙似背著手看著前方,荒蕪一片,坑坑窪窪,彷佛被狗啃過的一般,不由地皺起眉頭,
“冀寧軍防區都是這樣的嗎?”
“回陛下的話,冀寧軍防區都是這個樣子。這裏以河為界,往南地勢平坦,難擋騎兵大規模的進攻。保寧軍不同,那邊多山,有地形天險阻擋騎兵。所以兩邊采取的防禦措施就大不相同。”
“一旦發起收複燕京戰役,我軍如何迅速向北展開?”
“陛下,其實我們的直道已經修到容城、歸信,離界河不過六十裏。為了不驚擾北邊,就沒有再往北邊修了。”
趙似看了一會,頭也不回地對韋寶慶說道:“會獵以後,就可以修了。這些坑坑窪窪的地方,全部填平夯實。直道直接修到界河邊上,跟浮橋連上。以前是沒有騎兵,現在朕的騎兵多得很!”
“喏!”
記住趙似的吩咐,韋寶慶忍不住問道:“陛下,你真的要去北邊與遼主會獵?”
旁邊的郭成、種師中、楊惟忠也是一臉的擔憂。
“朕又不傻,怎麽會過河去北邊?”
“陛下,那遼主會渡河過來?”
“天祚兄也不傻,怎麽肯過來?”
“陛下,那這會獵如何進行?”
“隔著河各自玩唄。朕提出這個會獵,關鍵不在與天祚兄見麵商議事情。他又不是美女,朕沒有那麽著急見他。商議事情,現在遼國的破事比我們多,朕沒有什麽事跟他們商議。反正吃進嘴裏的,休想叫我們再吐出來。”
“朕其實就是想摸一摸遼國的底,看看遼國君臣,能不能舍得一身剮,敢跟我大宋拚個你死活我。現在看來,他們已經沒有那份心氣了。朕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東京道、上京道的火候控製好,用文火慢慢燉它。等到那天火候到了,遼國這桌盛宴,朕就可以落快子了。”
過了兩日,天祚帝在數萬宮分、皮室軍的護衛下,進駐霸州以北五十裏的永清縣。
“陛下,宋國官家在河南等候數日了。”有臣子稟告道。
天祚帝坐在永清縣衙公事房裏,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覺得這張縣官坐的椅子,配不上他高貴的臀部。彷佛長了刺一樣,刺得他的龍臀隱隱生痛。
不舒服,就是不舒服。
“那宋國官家帶了多少兵馬?”天祚帝首先問道。
“宋國保寧、冀寧軍沒有異常調動,他身邊隻帶了三千侍衛軍、三千驍騎軍。”
“才六千人?”天祚帝不敢相信,自己帶了三四萬精兵,還覺得不安全,趙家小兒隻帶了六千,這是看不起誰啊?
“真的假的?”天祚帝追問道。
“回陛下的話,宋國外鬆內緊,晉寧、保寧、冀寧三軍進入到甲級戒備狀態。河北郡守張叔夜帶著郡兵進入到河間城。左右威衛的兵馬,也都進了真定、河間等城。”
護駕的蕭兀納連忙解釋道:“陛下,宋國官家這是有恃無恐。要是我軍一旦異動,他就立即後撤,退回到河間城。此城雄固無比,周圍又有十幾座支城要塞,易守難攻。到時候,宋國可以順勢下達全國動員令...”
“全國動員令?”
“是的陛下,去年宋國滅夏,宋國隻是下達了西北動員令...”
天祚帝明白蕭兀納話裏的意思,鼻子一哼,強自說道:“朕怕他不成!什麽全國動員令,對於我大遼而言,就跟窗戶紙一般。”
蕭奉先連忙接話:“陛下說得沒錯。宋人不可怕,就是擔心與宋人在這邊糾纏,東京道的那些殺不盡的完顏逆賊,會趁虛而起。我大遼龍興之地在上京、中京,要是那裏有失,就算占了汴梁也不美啊。”
此卿此言,正中朕意,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
撇開這個讓人不悅的話題,天祚帝問道:“宋國官家約朕來會獵,當如何會獵?可有章程?”
“回陛下的話,宋國回複,明天各自到河邊,定有章法。”
“好,明日一早擺駕界河。”
“是!”
第二天一早,數萬遼國精銳騎兵護衛著天祚帝出了永清縣城,一路南下,很快就來到了界河北邊。
地方官員早早在這裏搭建了一處木舍亭屋,供天祚帝在裏麵歇息。
看看對岸,宋軍早就列隊在那邊。密密麻麻的一個步兵方陣,兩翼有三千騎兵押陣。衣甲鮮明,旗幟如林。
“章法呢?不是說到了河邊就有章法嗎?”天祚帝攤開雙手問道。
眾臣也不知道宋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都沒有出聲。
“去問問!”天祚帝不耐煩地說道。
隔著河道喊了兩聲,臣子回來稟告:“宋人說馬上開始,請陛下稍安勿躁。”
不一會,看到有數十輛馬車疾馳而來,到了河邊就停下。
馬車上裝的不是其它,竟然是一艘艘的木船。
一隊隊士兵從馬車上下來,一部分開始裝卸木船,把它們推到河裏。一部分在河邊忙碌著,揮舞著大錘,在地上打樁,然後兩個堅固的木架被搭了起來。
幾艘船被人操控著,很快渡到河北邊。一群宋軍士兵下了船,在岸邊也開始忙碌起來。打樁架木架。
隨著過來的還有兩卷鋼絲絞繩,被平行地拉直,繞在木樁上,最後纏在木架上。
十幾艘木船的一頭,有個大鐵環,被扣在一根鋼絲絞繩上,然後士兵小心地操控著木船,順著鋼絲繩慢慢劃到河麵位置上,然後再橫過來,把另一頭的鐵環,扣在另一根鋼絲繩上。
十幾艘木船,全部橫在河麵上。
士兵扛著從馬車上卸下的長木料,架在兩艘木船之間,三條平行,整整齊齊。接著開始往長木料上橫著鋪木板,一塊接著一塊,往北邊鋪去。
不到半個時辰,一條結實的浮橋搭建好了,上麵可以並排走兩匹馬,或者一輛馬車。
數萬遼國軍民看得目瞪口呆,還有這操作?
蕭兀納心裏更是不安。一旦開戰,任何河流對於宋人來說,都不是問題。但是對於遼人來說,卻是問題。
一進一出,優劣之勢就很明顯了!
在河的南邊,種著一排又一排的樹,都是近兩年才種的。
“陛下,太宗年開始,界河以南百餘裏,樹木被全部砍掉,說是防止遼國探子潛入。而後又大挖溝濠,埋設木樁,說是阻擋遼國騎兵南下。後來就開始荒廢,但是界河以南數十裏不準植樹耕種已成定例。”
冀寧軍都督韋寶慶在一旁解釋道。
趙似背著手看著前方,荒蕪一片,坑坑窪窪,彷佛被狗啃過的一般,不由地皺起眉頭,
“冀寧軍防區都是這樣的嗎?”
“回陛下的話,冀寧軍防區都是這個樣子。這裏以河為界,往南地勢平坦,難擋騎兵大規模的進攻。保寧軍不同,那邊多山,有地形天險阻擋騎兵。所以兩邊采取的防禦措施就大不相同。”
“一旦發起收複燕京戰役,我軍如何迅速向北展開?”
“陛下,其實我們的直道已經修到容城、歸信,離界河不過六十裏。為了不驚擾北邊,就沒有再往北邊修了。”
趙似看了一會,頭也不回地對韋寶慶說道:“會獵以後,就可以修了。這些坑坑窪窪的地方,全部填平夯實。直道直接修到界河邊上,跟浮橋連上。以前是沒有騎兵,現在朕的騎兵多得很!”
“喏!”
記住趙似的吩咐,韋寶慶忍不住問道:“陛下,你真的要去北邊與遼主會獵?”
旁邊的郭成、種師中、楊惟忠也是一臉的擔憂。
“朕又不傻,怎麽會過河去北邊?”
“陛下,那遼主會渡河過來?”
“天祚兄也不傻,怎麽肯過來?”
“陛下,那這會獵如何進行?”
“隔著河各自玩唄。朕提出這個會獵,關鍵不在與天祚兄見麵商議事情。他又不是美女,朕沒有那麽著急見他。商議事情,現在遼國的破事比我們多,朕沒有什麽事跟他們商議。反正吃進嘴裏的,休想叫我們再吐出來。”
“朕其實就是想摸一摸遼國的底,看看遼國君臣,能不能舍得一身剮,敢跟我大宋拚個你死活我。現在看來,他們已經沒有那份心氣了。朕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東京道、上京道的火候控製好,用文火慢慢燉它。等到那天火候到了,遼國這桌盛宴,朕就可以落快子了。”
過了兩日,天祚帝在數萬宮分、皮室軍的護衛下,進駐霸州以北五十裏的永清縣。
“陛下,宋國官家在河南等候數日了。”有臣子稟告道。
天祚帝坐在永清縣衙公事房裏,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覺得這張縣官坐的椅子,配不上他高貴的臀部。彷佛長了刺一樣,刺得他的龍臀隱隱生痛。
不舒服,就是不舒服。
“那宋國官家帶了多少兵馬?”天祚帝首先問道。
“宋國保寧、冀寧軍沒有異常調動,他身邊隻帶了三千侍衛軍、三千驍騎軍。”
“才六千人?”天祚帝不敢相信,自己帶了三四萬精兵,還覺得不安全,趙家小兒隻帶了六千,這是看不起誰啊?
“真的假的?”天祚帝追問道。
“回陛下的話,宋國外鬆內緊,晉寧、保寧、冀寧三軍進入到甲級戒備狀態。河北郡守張叔夜帶著郡兵進入到河間城。左右威衛的兵馬,也都進了真定、河間等城。”
護駕的蕭兀納連忙解釋道:“陛下,宋國官家這是有恃無恐。要是我軍一旦異動,他就立即後撤,退回到河間城。此城雄固無比,周圍又有十幾座支城要塞,易守難攻。到時候,宋國可以順勢下達全國動員令...”
“全國動員令?”
“是的陛下,去年宋國滅夏,宋國隻是下達了西北動員令...”
天祚帝明白蕭兀納話裏的意思,鼻子一哼,強自說道:“朕怕他不成!什麽全國動員令,對於我大遼而言,就跟窗戶紙一般。”
蕭奉先連忙接話:“陛下說得沒錯。宋人不可怕,就是擔心與宋人在這邊糾纏,東京道的那些殺不盡的完顏逆賊,會趁虛而起。我大遼龍興之地在上京、中京,要是那裏有失,就算占了汴梁也不美啊。”
此卿此言,正中朕意,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
撇開這個讓人不悅的話題,天祚帝問道:“宋國官家約朕來會獵,當如何會獵?可有章程?”
“回陛下的話,宋國回複,明天各自到河邊,定有章法。”
“好,明日一早擺駕界河。”
“是!”
第二天一早,數萬遼國精銳騎兵護衛著天祚帝出了永清縣城,一路南下,很快就來到了界河北邊。
地方官員早早在這裏搭建了一處木舍亭屋,供天祚帝在裏麵歇息。
看看對岸,宋軍早就列隊在那邊。密密麻麻的一個步兵方陣,兩翼有三千騎兵押陣。衣甲鮮明,旗幟如林。
“章法呢?不是說到了河邊就有章法嗎?”天祚帝攤開雙手問道。
眾臣也不知道宋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都沒有出聲。
“去問問!”天祚帝不耐煩地說道。
隔著河道喊了兩聲,臣子回來稟告:“宋人說馬上開始,請陛下稍安勿躁。”
不一會,看到有數十輛馬車疾馳而來,到了河邊就停下。
馬車上裝的不是其它,竟然是一艘艘的木船。
一隊隊士兵從馬車上下來,一部分開始裝卸木船,把它們推到河裏。一部分在河邊忙碌著,揮舞著大錘,在地上打樁,然後兩個堅固的木架被搭了起來。
幾艘船被人操控著,很快渡到河北邊。一群宋軍士兵下了船,在岸邊也開始忙碌起來。打樁架木架。
隨著過來的還有兩卷鋼絲絞繩,被平行地拉直,繞在木樁上,最後纏在木架上。
十幾艘木船的一頭,有個大鐵環,被扣在一根鋼絲絞繩上,然後士兵小心地操控著木船,順著鋼絲繩慢慢劃到河麵位置上,然後再橫過來,把另一頭的鐵環,扣在另一根鋼絲繩上。
十幾艘木船,全部橫在河麵上。
士兵扛著從馬車上卸下的長木料,架在兩艘木船之間,三條平行,整整齊齊。接著開始往長木料上橫著鋪木板,一塊接著一塊,往北邊鋪去。
不到半個時辰,一條結實的浮橋搭建好了,上麵可以並排走兩匹馬,或者一輛馬車。
數萬遼國軍民看得目瞪口呆,還有這操作?
蕭兀納心裏更是不安。一旦開戰,任何河流對於宋人來說,都不是問題。但是對於遼人來說,卻是問題。
一進一出,優劣之勢就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