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開封城裏酒樓的生意,又火爆了三成。
大家夥都說,現在是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西北大患,西夏滅國了;一向強橫的北遼,也屈尊做起大宋的外甥;大理、李越等藩國,都恭順無比,叫趕狗絕不敢攆雞。
四海鹹服、國泰民安,更有無數的珍奇異寶,通過西域和東海南海的商路,匯集開封城
聚四海之財以富大宋。
這不是太平盛世,什麽叫太平盛世?
既然如此,有錢人家就可勁地花錢唄!這樣才能不負這百年難遇的太平盛世。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想依稀、王謝鄰裏。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
歌聲曼麗,一唱三歎,說不盡的婉約綺媚,纏綿流離。
“好!”唱畢,又是一陣擊掌叫好聲。
“曲好、詞好、人好!”
“徐仙奴唱清真居士的詞,真是一絕啊,是開封城裏最佳的。”
“真的假的?”
“我哄你作甚!這是清真居士親口說的。”
還有一群人更關心周邦彥。
“聽說周美成的這闕好詞,是受邀金陵大學,去金陵講學,遊曆東南一番後所作的?”
“正是!現在周美成是詞壇領袖,各大學無不爭相聘請他去講學。風頭正勁啊。”
“可不是!聽說官家還當著諸多重臣的麵,叮囑周美成,說大蘇公仙逝,大宋詞壇盛事要靠他擔綱起來。”
“這...官家的讚譽評詞也太重了吧。”
“嗬嗬,捧得越高,摔到地上時越慘。現在大宋不比往日,不再重詩詞。詞曲寫得再好,也入不得朝堂,做不得柱石。再美詞讚譽,也不過是一個俳優詞臣。”
“慎言慎言!聽說周美成就在這白礬樓裏,幾位大員在宴請他!”
聲音很快就冷靜下來。
周邦彥真的在樓裏,請他的是右資政張商英,禮部尚書劉正夫,右都禦史劉逵。
“美成,東南一遊,可好?”張商英欣然問道。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周邦彥搖頭晃腦地說道。
“聽說南京金陵大學,揚州東海大學,蘇州三吳大學,都有聘書給到美成,請為文學客座教授?”劉正夫笑眯眯地問道。
“隻能愧領,東南雖美,卻不是周某心安之處。”周邦彥歎息了一句。
張商英與劉正夫、劉逵對視一眼,暗中交換著意見。
周邦彥,還是不死心啊!隻是往日不同今日,現在詩詞做得再好,也難以入朝堂執秉政事。
大蘇公謫仙下凡,文采冠絕一時,官家那般尊敬他,也沒有引為宰臣,委以朝政。你周美成何德何能,敢有此妄想?
詩詞做得再好,不識時務、不察人心、不明律法,無手段、無魄力,真的很難立足於朝堂之上。
遍數朝中諸臣,各個文采卓著,或書法出眾、或詩詞超群,或擅長丹青,卻都隻是業餘愛好。
“美成啊,你是否得罪過蔡元長?”張商英沉吟一會,滿臉憂慮地問道。
“仙遊大蔡?”周邦彥大吃一驚。
仙遊蔡氏兄弟,閩黨的兩員大將。兄長為計相,為官家理財度支;弟弟為侍中,為官家近臣幕僚。
權傾朝野,炙手可熱,我怎麽得罪了他們其中一員?哦,有可能啊,應該是得罪了蔡元長,所以我這幾年雖然名望日增,卻一直被隔絕於朝堂之外。
隻是自己到底哪裏得罪了蔡元長?
周邦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猛然間想到,元右年間,舊黨得勢,廢除新法,蔡京時為權知開封府,居然秉承政事堂意思,迅速廢除舊法。
等到紹聖年間,哲廟先帝親政,章惇上台,新黨重新得勢,開始對舊黨進行清算。蔡京搖身一變,又成了新黨幹將。
周邦彥當時不齒蔡京的為人,寫了詩詞文章加以諷刺,流傳甚廣,聽說傳到蔡京耳朵裏,對自己是恨之入骨。
想必怨恨就是那時種下的。
“元長老兒!你以公器報私怨,周某與你勢不兩立!”周邦彥憤然道。
張商英連忙勸道:“而今蔡元長遷任右仆射,位高權重,美成還是不要去招惹他,免得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下書吧
劉正夫也是滿臉的憂慮,“美成兄,你怎麽得罪了這一位。蔡仆射雖然滿腹才華,可是器量不大,睚眥必報。唉,難怪美成兄滿腹錦繡,卻蹉跎了這麽久。”
他想了想,對張商英說道:“天覺兄,你跟蔡元長官階相等,又同殿為臣,要不你幫忙說合說合,化解了這段恩怨?”
周邦彥一聽,眼睛一亮,滿是期盼地看向張商英。
張商英苦笑幾聲,愛莫能助地說道:“雖然我官階與蔡元長一樣,可我在中書省,有職無權。右資政聽著也位列二品,可惜我這個是空心二品,跟人家實權在握的二品截然不同。我去說合說合沒問題,明天一早我就去趟尚書省,就是怕人家不給我這個麵子。”
聽到這裏,周邦彥滿臉失望,手裏的酒杯就再也沒空過,往肚子裏倒一杯,馬上就滿上一杯。半個時辰過去,不知道喝了多少杯。
“我不是俳優詞臣!我不做東方朔!”喝得醉醺醺的周邦彥說著胡話,發著酒瘋,“元長老兒,欺我太甚!周某還有一支筆,在文壇中還有一席之地,我...我一定要用筆把你的醜事全寫出來!”
看到周邦彥嘴裏說的話越來越不像話,張商英示意劉正夫,把周的親隨叫來。
“你家官人喝得差不多了,還是快些扶回府上去,早早歇息。”
“是,謝三位大官人。小的這就扶我家官人回府去。”
等到周邦彥被幾位親隨七手八腳地扶走,一直在旁邊沒有多說話的劉逵,忍不住開口了。
“你們兩人啊,盡欺負老實人!周美成不能入朝為官,根本原因是陛下‘官以任能,爵以酬功’。周美成文采再好,卻是政事不治。大小蘇公,除了詩詞歌賦,還能就事論事,洋洋灑灑寫出讓人折服的策論來。周美成除了會寫詩詞,寫得出讓人折服的策論來嗎?”
“你們偏偏把矛盾引向蔡元長!居心叵測啊!”
劉正夫跟他相熟,嘻嘻一笑:“周美成跟蔡元長是結下過恩怨,這點沒錯。所以他不能入朝為官,蔡元長有可能在其中作梗啊!”
劉逵嗬嗬一笑,“我信你個大頭鬼!陛下英明睿智,蔡元長敢在他麵前有半點心眼嗎?”
張商英在旁邊森然說道:“拉周美成進來,是我的主意。多一個人,拉蔡元長落馬就多一份把握。”
大家夥都說,現在是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西北大患,西夏滅國了;一向強橫的北遼,也屈尊做起大宋的外甥;大理、李越等藩國,都恭順無比,叫趕狗絕不敢攆雞。
四海鹹服、國泰民安,更有無數的珍奇異寶,通過西域和東海南海的商路,匯集開封城
聚四海之財以富大宋。
這不是太平盛世,什麽叫太平盛世?
既然如此,有錢人家就可勁地花錢唄!這樣才能不負這百年難遇的太平盛世。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想依稀、王謝鄰裏。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
歌聲曼麗,一唱三歎,說不盡的婉約綺媚,纏綿流離。
“好!”唱畢,又是一陣擊掌叫好聲。
“曲好、詞好、人好!”
“徐仙奴唱清真居士的詞,真是一絕啊,是開封城裏最佳的。”
“真的假的?”
“我哄你作甚!這是清真居士親口說的。”
還有一群人更關心周邦彥。
“聽說周美成的這闕好詞,是受邀金陵大學,去金陵講學,遊曆東南一番後所作的?”
“正是!現在周美成是詞壇領袖,各大學無不爭相聘請他去講學。風頭正勁啊。”
“可不是!聽說官家還當著諸多重臣的麵,叮囑周美成,說大蘇公仙逝,大宋詞壇盛事要靠他擔綱起來。”
“這...官家的讚譽評詞也太重了吧。”
“嗬嗬,捧得越高,摔到地上時越慘。現在大宋不比往日,不再重詩詞。詞曲寫得再好,也入不得朝堂,做不得柱石。再美詞讚譽,也不過是一個俳優詞臣。”
“慎言慎言!聽說周美成就在這白礬樓裏,幾位大員在宴請他!”
聲音很快就冷靜下來。
周邦彥真的在樓裏,請他的是右資政張商英,禮部尚書劉正夫,右都禦史劉逵。
“美成,東南一遊,可好?”張商英欣然問道。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周邦彥搖頭晃腦地說道。
“聽說南京金陵大學,揚州東海大學,蘇州三吳大學,都有聘書給到美成,請為文學客座教授?”劉正夫笑眯眯地問道。
“隻能愧領,東南雖美,卻不是周某心安之處。”周邦彥歎息了一句。
張商英與劉正夫、劉逵對視一眼,暗中交換著意見。
周邦彥,還是不死心啊!隻是往日不同今日,現在詩詞做得再好,也難以入朝堂執秉政事。
大蘇公謫仙下凡,文采冠絕一時,官家那般尊敬他,也沒有引為宰臣,委以朝政。你周美成何德何能,敢有此妄想?
詩詞做得再好,不識時務、不察人心、不明律法,無手段、無魄力,真的很難立足於朝堂之上。
遍數朝中諸臣,各個文采卓著,或書法出眾、或詩詞超群,或擅長丹青,卻都隻是業餘愛好。
“美成啊,你是否得罪過蔡元長?”張商英沉吟一會,滿臉憂慮地問道。
“仙遊大蔡?”周邦彥大吃一驚。
仙遊蔡氏兄弟,閩黨的兩員大將。兄長為計相,為官家理財度支;弟弟為侍中,為官家近臣幕僚。
權傾朝野,炙手可熱,我怎麽得罪了他們其中一員?哦,有可能啊,應該是得罪了蔡元長,所以我這幾年雖然名望日增,卻一直被隔絕於朝堂之外。
隻是自己到底哪裏得罪了蔡元長?
周邦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猛然間想到,元右年間,舊黨得勢,廢除新法,蔡京時為權知開封府,居然秉承政事堂意思,迅速廢除舊法。
等到紹聖年間,哲廟先帝親政,章惇上台,新黨重新得勢,開始對舊黨進行清算。蔡京搖身一變,又成了新黨幹將。
周邦彥當時不齒蔡京的為人,寫了詩詞文章加以諷刺,流傳甚廣,聽說傳到蔡京耳朵裏,對自己是恨之入骨。
想必怨恨就是那時種下的。
“元長老兒!你以公器報私怨,周某與你勢不兩立!”周邦彥憤然道。
張商英連忙勸道:“而今蔡元長遷任右仆射,位高權重,美成還是不要去招惹他,免得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下書吧
劉正夫也是滿臉的憂慮,“美成兄,你怎麽得罪了這一位。蔡仆射雖然滿腹才華,可是器量不大,睚眥必報。唉,難怪美成兄滿腹錦繡,卻蹉跎了這麽久。”
他想了想,對張商英說道:“天覺兄,你跟蔡元長官階相等,又同殿為臣,要不你幫忙說合說合,化解了這段恩怨?”
周邦彥一聽,眼睛一亮,滿是期盼地看向張商英。
張商英苦笑幾聲,愛莫能助地說道:“雖然我官階與蔡元長一樣,可我在中書省,有職無權。右資政聽著也位列二品,可惜我這個是空心二品,跟人家實權在握的二品截然不同。我去說合說合沒問題,明天一早我就去趟尚書省,就是怕人家不給我這個麵子。”
聽到這裏,周邦彥滿臉失望,手裏的酒杯就再也沒空過,往肚子裏倒一杯,馬上就滿上一杯。半個時辰過去,不知道喝了多少杯。
“我不是俳優詞臣!我不做東方朔!”喝得醉醺醺的周邦彥說著胡話,發著酒瘋,“元長老兒,欺我太甚!周某還有一支筆,在文壇中還有一席之地,我...我一定要用筆把你的醜事全寫出來!”
看到周邦彥嘴裏說的話越來越不像話,張商英示意劉正夫,把周的親隨叫來。
“你家官人喝得差不多了,還是快些扶回府上去,早早歇息。”
“是,謝三位大官人。小的這就扶我家官人回府去。”
等到周邦彥被幾位親隨七手八腳地扶走,一直在旁邊沒有多說話的劉逵,忍不住開口了。
“你們兩人啊,盡欺負老實人!周美成不能入朝為官,根本原因是陛下‘官以任能,爵以酬功’。周美成文采再好,卻是政事不治。大小蘇公,除了詩詞歌賦,還能就事論事,洋洋灑灑寫出讓人折服的策論來。周美成除了會寫詩詞,寫得出讓人折服的策論來嗎?”
“你們偏偏把矛盾引向蔡元長!居心叵測啊!”
劉正夫跟他相熟,嘻嘻一笑:“周美成跟蔡元長是結下過恩怨,這點沒錯。所以他不能入朝為官,蔡元長有可能在其中作梗啊!”
劉逵嗬嗬一笑,“我信你個大頭鬼!陛下英明睿智,蔡元長敢在他麵前有半點心眼嗎?”
張商英在旁邊森然說道:“拉周美成進來,是我的主意。多一個人,拉蔡元長落馬就多一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