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排成一個人字形,從耶律大石等人的頭上,向北邊飛去,時不時發出清亮的叫聲,響徹天空大地。
“今年的春天,來得有些早啊。”耶律樂師在一旁說道。他不僅是耶律大石的族兄,更是得力助手。
耶律大石抬頭看著那對大雁,目光深邃,神情恍忽。
這隊大雁的家在哪裏?鴨子河還是混同江?這個冬天它們去了哪裏?
聽說在宋國極南的地方,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大雁南飛,飛到那裏時,不僅會被擋住去路,同時冬天也過去了,該北歸了。
所以叫做雁回峰。
這一路上,它們見到了什麽?宋國的繁華和逐漸富強,大遼的日益衰敗?
天地間的春天來了。大遼的春天,什麽時候來?又或者,再也來不了?
“大石,前方是灤河,過了河,翻過燕山,就是南京道了。”耶律樂師指著前方說道。
耶律大石舉目向前方看去,山河在晴靄中,顯得格外靜穆。
“去年我們就該來的。”耶律大石沉寂如水,有些不甘地說道。
“沒錯,去年陛下遇害後,我們就該快刀斬亂麻,迅速南下,控製南京,何至於釀成今日這兩難局麵。耶律餘睹,太自負了!平定東北亂事,讓他以為自己...”
“樂師,不要說了。”耶律大石打斷了他的牢騷。
耶律樂師隻是一時氣憤,找個僻靜背人處發一番牢騷而已。兩人看著前方,又陷入到沉寂中。
耶律大石心中又悔又怨!去年秋天雷霆一擊,預想好的計劃漏洞百出,結果變成了今天這騎虎難下的局麵。
首先是耶律餘睹!樂師說得沒錯,太自負了。平定東北亂事,讓他變得盲目自信。
蕭僧哥臨死前告訴耶律大石的那個秘密,後來在病逝前的蕭兀納那裏得到了驗證。東北亂事,最後的黑手是宋國。
他們在東北海邊有港口,源源不斷地送來糧食、兵甲、布綢、茶酒和鹽糖。有了這些,那些作亂的部族酋長可以從長白山、海西、混同江等地區源源不斷地招募到彪悍善戰的生女真。
隻要宋國不罷手,十個耶律餘睹也平定不了東北亂事。
偏偏耶律餘睹就平定了,這裏麵透著詭異。
耶律大石暫時顧不上這頭,他更想著讓遼國盡快地中興崛起,重新強盛。按照他的計劃,弑殺天祚帝和後宮的應該是與女真完顏部、鐵驪王勾結的耶律章奴。耶律餘睹是誅逆賊、扶危難的大功臣,到時候再擁立晉王繼位,一切都妥當了。
偏偏不知哪個環節出現漏洞,又或者狡詐的耶律章奴察覺到什麽,死活不肯當這個替死鬼。加上蕭嗣先作死,惹得皮室、宮分軍怨聲載道,然後有人在其中扇風點火,居然激起了兵變。
驟變之下,耶律餘睹和耶律大石隻好硬著頭皮上。因為這次把握不住,就再也沒有如此好的機會。
修改的計劃是耶律阿思、蕭奉先兄弟激起了皮室、宮分軍兵變,耶律餘睹等人勤王,但救援不及。到時候殺一批叛軍的頭目,也能交差。
偏偏有人走漏了風聲,當叛軍向天祚帝行在殺去時,李儼帶著天祚帝的兩方寶印跑了;蕭陶蘇斡跑了,宗室貴族們跑了三分之一。
更可恨的是叛軍居然漫山遍野地大喊著:“奉魏王名,誅奸臣、清君側!”
這下跳到黃河都洗不幹淨。
耶律大石勸耶律餘睹一不做二不休,率領親信軍隊迅速南下,接管上京、中京和南京。他留在鴨子河處理皮室、宮分軍。
偏偏耶律餘睹舍不得三萬皮室、宮分軍精銳,覺得他們和被他打服的東北諸部,都是能助成大業的臂助,花了一番功夫籠絡,最後眼睜睜看著李儼、蕭陶蘇斡等人逃回了南京和中京,從容應對。
耶律大石被氣得差點吐血。
敢弑君的皮室、宮分軍,就跟吃過人的狼犬一樣,誰還敢用?
還有那些跳反成性的東部諸部,你相信他們是真心臣服?
耶律大石原本讓耶律餘睹帶著本部主力南下,自己留在鴨子河,挑撥唆使,讓叛軍與女真諸部互相殘殺,把敢弑主的、有異心的清除掉,再招攬一批相對單純、隻為錢財的女真、鐵驪部眾南下。
可是一切都被打亂了!
耶律大石覺得無形中有一張大網,關鍵時刻,總是能把他的手腳束縛住。他不敢往下想,因為一旦想下去,他擔心自己會失去信心,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隻能竭精殫力去前進,尋找一切機會,讓大遼中興。
“大石,對麵也開始列隊了。”耶律樂師提醒道。
耶律大石右手搭在額前,遮住陽光,好讓他看得更遠。
宋國有一種千裏鏡,可以看得極遠,聽說全軍稍微有點地位的軍官都能擁有一支。偏偏控製得極嚴,各種渠道流入遼國隻有寥寥二三十個。
耶律大石原本得耶律餘睹賜下了一支,不想路上顛簸,沒有合適妥當的護具攜帶,一不小心給磕破,沒用了。
心思又飛到哪裏去了!耶律大石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關注著河對岸的形勢。
“對岸的情報,打探出來了?”
“打探出來了。主帥是漆水郡王、北麵樞密院使耶律諦裏姑,副帥是奉聖軍節度使蕭和尚奴、四軍太師蕭幹、南京道都統軍使耶律張家奴,參謀參軍是樞密院都承旨蕭辭剌。有契丹兵四萬,奚兵四萬,漢軍三萬,渤海軍一萬,十二萬精兵。”
耶律樂師說完,忍不住又吐槽起來,“對岸的兵力是我們的三倍。而且人家糧食充盈,耗得起。我們缺衣少食,去年冬天差點就熬不過。”
“這些我都知道。我們這四萬人,連同糧草,是魏王殿下殫精竭慮,費盡心思收羅來的。要是敗了,身後的東北諸部,還有暫時被穩住的宮分、皮室兩軍,會像惡狼一樣,搶先一步把我們撕碎。”
耶律大石冷冷地答道。
“而且南京那邊,需要留部分兵力防禦宋國,所以這十二萬兵馬,還不是他們的全部。而且看陣勢,對岸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所以不慌不忙,據河險相爭,準備跟我們對峙,耗死我們。”
“耗死我們?”耶律樂師一聽急了,“我們出上京時,隻帶了二十天的糧草。現在已經過去十天了,要是對峙下去,我們糧盡,就麻煩了。”
“何止麻煩!我們原本就軍心惶然,一旦糧盡,就是全軍覆沒之際。”耶律大石冷然地答道。
“那我們怎麽辦?”耶律樂師焦急地問道。
“今年的春天,來得有些早啊。”耶律樂師在一旁說道。他不僅是耶律大石的族兄,更是得力助手。
耶律大石抬頭看著那對大雁,目光深邃,神情恍忽。
這隊大雁的家在哪裏?鴨子河還是混同江?這個冬天它們去了哪裏?
聽說在宋國極南的地方,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大雁南飛,飛到那裏時,不僅會被擋住去路,同時冬天也過去了,該北歸了。
所以叫做雁回峰。
這一路上,它們見到了什麽?宋國的繁華和逐漸富強,大遼的日益衰敗?
天地間的春天來了。大遼的春天,什麽時候來?又或者,再也來不了?
“大石,前方是灤河,過了河,翻過燕山,就是南京道了。”耶律樂師指著前方說道。
耶律大石舉目向前方看去,山河在晴靄中,顯得格外靜穆。
“去年我們就該來的。”耶律大石沉寂如水,有些不甘地說道。
“沒錯,去年陛下遇害後,我們就該快刀斬亂麻,迅速南下,控製南京,何至於釀成今日這兩難局麵。耶律餘睹,太自負了!平定東北亂事,讓他以為自己...”
“樂師,不要說了。”耶律大石打斷了他的牢騷。
耶律樂師隻是一時氣憤,找個僻靜背人處發一番牢騷而已。兩人看著前方,又陷入到沉寂中。
耶律大石心中又悔又怨!去年秋天雷霆一擊,預想好的計劃漏洞百出,結果變成了今天這騎虎難下的局麵。
首先是耶律餘睹!樂師說得沒錯,太自負了。平定東北亂事,讓他變得盲目自信。
蕭僧哥臨死前告訴耶律大石的那個秘密,後來在病逝前的蕭兀納那裏得到了驗證。東北亂事,最後的黑手是宋國。
他們在東北海邊有港口,源源不斷地送來糧食、兵甲、布綢、茶酒和鹽糖。有了這些,那些作亂的部族酋長可以從長白山、海西、混同江等地區源源不斷地招募到彪悍善戰的生女真。
隻要宋國不罷手,十個耶律餘睹也平定不了東北亂事。
偏偏耶律餘睹就平定了,這裏麵透著詭異。
耶律大石暫時顧不上這頭,他更想著讓遼國盡快地中興崛起,重新強盛。按照他的計劃,弑殺天祚帝和後宮的應該是與女真完顏部、鐵驪王勾結的耶律章奴。耶律餘睹是誅逆賊、扶危難的大功臣,到時候再擁立晉王繼位,一切都妥當了。
偏偏不知哪個環節出現漏洞,又或者狡詐的耶律章奴察覺到什麽,死活不肯當這個替死鬼。加上蕭嗣先作死,惹得皮室、宮分軍怨聲載道,然後有人在其中扇風點火,居然激起了兵變。
驟變之下,耶律餘睹和耶律大石隻好硬著頭皮上。因為這次把握不住,就再也沒有如此好的機會。
修改的計劃是耶律阿思、蕭奉先兄弟激起了皮室、宮分軍兵變,耶律餘睹等人勤王,但救援不及。到時候殺一批叛軍的頭目,也能交差。
偏偏有人走漏了風聲,當叛軍向天祚帝行在殺去時,李儼帶著天祚帝的兩方寶印跑了;蕭陶蘇斡跑了,宗室貴族們跑了三分之一。
更可恨的是叛軍居然漫山遍野地大喊著:“奉魏王名,誅奸臣、清君側!”
這下跳到黃河都洗不幹淨。
耶律大石勸耶律餘睹一不做二不休,率領親信軍隊迅速南下,接管上京、中京和南京。他留在鴨子河處理皮室、宮分軍。
偏偏耶律餘睹舍不得三萬皮室、宮分軍精銳,覺得他們和被他打服的東北諸部,都是能助成大業的臂助,花了一番功夫籠絡,最後眼睜睜看著李儼、蕭陶蘇斡等人逃回了南京和中京,從容應對。
耶律大石被氣得差點吐血。
敢弑君的皮室、宮分軍,就跟吃過人的狼犬一樣,誰還敢用?
還有那些跳反成性的東部諸部,你相信他們是真心臣服?
耶律大石原本讓耶律餘睹帶著本部主力南下,自己留在鴨子河,挑撥唆使,讓叛軍與女真諸部互相殘殺,把敢弑主的、有異心的清除掉,再招攬一批相對單純、隻為錢財的女真、鐵驪部眾南下。
可是一切都被打亂了!
耶律大石覺得無形中有一張大網,關鍵時刻,總是能把他的手腳束縛住。他不敢往下想,因為一旦想下去,他擔心自己會失去信心,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隻能竭精殫力去前進,尋找一切機會,讓大遼中興。
“大石,對麵也開始列隊了。”耶律樂師提醒道。
耶律大石右手搭在額前,遮住陽光,好讓他看得更遠。
宋國有一種千裏鏡,可以看得極遠,聽說全軍稍微有點地位的軍官都能擁有一支。偏偏控製得極嚴,各種渠道流入遼國隻有寥寥二三十個。
耶律大石原本得耶律餘睹賜下了一支,不想路上顛簸,沒有合適妥當的護具攜帶,一不小心給磕破,沒用了。
心思又飛到哪裏去了!耶律大石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關注著河對岸的形勢。
“對岸的情報,打探出來了?”
“打探出來了。主帥是漆水郡王、北麵樞密院使耶律諦裏姑,副帥是奉聖軍節度使蕭和尚奴、四軍太師蕭幹、南京道都統軍使耶律張家奴,參謀參軍是樞密院都承旨蕭辭剌。有契丹兵四萬,奚兵四萬,漢軍三萬,渤海軍一萬,十二萬精兵。”
耶律樂師說完,忍不住又吐槽起來,“對岸的兵力是我們的三倍。而且人家糧食充盈,耗得起。我們缺衣少食,去年冬天差點就熬不過。”
“這些我都知道。我們這四萬人,連同糧草,是魏王殿下殫精竭慮,費盡心思收羅來的。要是敗了,身後的東北諸部,還有暫時被穩住的宮分、皮室兩軍,會像惡狼一樣,搶先一步把我們撕碎。”
耶律大石冷冷地答道。
“而且南京那邊,需要留部分兵力防禦宋國,所以這十二萬兵馬,還不是他們的全部。而且看陣勢,對岸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所以不慌不忙,據河險相爭,準備跟我們對峙,耗死我們。”
“耗死我們?”耶律樂師一聽急了,“我們出上京時,隻帶了二十天的糧草。現在已經過去十天了,要是對峙下去,我們糧盡,就麻煩了。”
“何止麻煩!我們原本就軍心惶然,一旦糧盡,就是全軍覆沒之際。”耶律大石冷然地答道。
“那我們怎麽辦?”耶律樂師焦急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