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道北安州興化城裏。
耶律大石站在院牆上,眺望著西北方向。蕭陶蘇斡扶著梯子攀沿上去,小心翼翼地走到他的身邊。
“大石,在看什麽?”
“西北,那裏有一條真龍,不知道現在出發了沒有。”
蕭陶蘇斡遲疑了一下,隨即想到了耶律大石指的是誰。
“你是說大宋官家?他不是在開封城嗎?怎麽會去嶺北?”
“為什麽不去嶺北?從南攻北,是逆勢仰攻。自漠北向東北,是順勢而下。宋國官家,打仗最講一個勢。而且漠北有他的玄武旗,數十萬控弦之士,為何不去?”
蕭陶蘇斡想了了一下,“那他接到消息就趕赴嶺北,現在到了嗎?”
“不!”耶律大石搖了搖頭,“根據我的推測,去年七八月間,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宋國官家,悄悄去了漠北。現在的宋國,從攻夏開始,在封鎖消息方麵,越來越厲害了。”
“去年就去了嶺北...”蕭陶蘇斡等了一會,猛然意識到不對,“他去年就察覺到耶律餘睹的計劃?”
“去年春,東北之亂徹底平息。按照我們天祚帝的習性,肯定是要去上京祭祖,然後遊獵東北。耶律餘睹、你我、宋國官家都看得出,這是唯一的機會。因為錯過了這個機會,耶律餘睹很可能會被調回南京。耶律阿思、蕭奉先等人不會容忍他在外太久。”
耶律大石說話的語氣平緩堅定,就像混同江一樣寂靜有力。
“不管怎麽說,宋國在我們大遼埋的暗樁,數量可能超出了我們的預料。蕭兄,你有沒有覺得,我們遼國的局勢,這幾年就像山穀間的河流,看上肆意奔流,實際上被人利用地勢引著走。”
蕭陶蘇斡緩緩地點了點頭:“多事之秋,必有緣由。”他提高了嗓門問道:“宋國官家去年秋天就已經到達嶺北,想必早已經厲兵秣馬。大石,你這麽一說,我覺得大事不妙啊。你應該早點提醒我們...”
耶律大石反問道:“早告訴你們,誰信?耶律餘睹會信嗎?”
蕭陶蘇斡想了想,緩緩地搖了搖頭:“他一門心思想當周公...或者是曹賊,怎麽會相信?”
他著急地問道:“那我們該怎麽辦?宋國官家率十萬鐵騎自漠北,河北河東宋軍自南,南北合擊,我大遼危矣!”
“冬天時,我一直在擔心這一點,派出許多探子,悄悄翻過鮮卑山(大興安嶺),探知漠北的情況。一直到春天,安然無恙,我猛然間想明白了。如果我們和南京,沒有分出勝負來,宋國官家是不會輕易動手。他不動手,南邊河北河東,也不會動手。”
“為什麽?”蕭陶蘇斡好奇地問道。
耶律大石隻是看了他一眼,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繼續地說道:“蕭兄,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不能趕在宋國官家出兵前,讓大遼各股力量聚成一起,我們恐怕隻能愧對祖先,愧對蘭陵郡王(蕭兀納),愧對蕭僧哥...”
蕭陶蘇斡默然了一會,“我現在終於明白你,為什麽要堅持兵行險招。”
“隻有迫不得已...或者窮途末路的人,才願意兵行險招。勝券在握的人,行的都是堂皇的陽謀。”
聽了耶律大石的話,蕭陶蘇斡隻覺得胸口堵得慌。煌煌大遼,怎麽落到了這個地步?到底是什麽開始的?
從道宗皇帝殺後逼子開始,還是從天祚帝的荒淫無道開始?又或者從宋國換了官家開始。
“軍使,上京急報!”耶律樂師急匆匆跑過來說道。
耶律大石臉色一變,迅速沿著梯子下到地麵上。蕭陶蘇斡也跟著下來。
“上京急報?八百裏加急送來的嗎?”蕭陶蘇斡問道。
“宋人有信隼,我們也有可以送信的海東青。”耶律大石澹澹地答道,接過一卷紙,掃了一眼後遞給蕭陶蘇斡。
“大石,我們不是應該立即起兵嗎?”
“不,我們要等。等到確定的消息送到,否則的話,別人會覺得我們是幕後黑手。”
蕭陶蘇斡歎了一口氣,“是啊,如果不這樣,我們辛辛苦苦、兜兜轉轉爭取到的大義和名分,就全沒了。隻能等了。”
過了五天,有急報從千裏之外的上京疾馳而來。上京都統軍使耶律章奴聯合宗室、臨潢兵馬使耶律阿疏等人,在酒宴上誅殺了耶律餘睹,控製了太後蕭氏和天奉帝耶律敖盧斡。
耶律章奴自封燕國王,自領北麵樞密院使、天下兵馬都元帥,耶律阿疏被封為潢水郡王、上京留守兼都統軍使。
同時封耶律大石為漆水郡王、中京留守兼都統軍使...
接到急報當晚,耶律大石率一萬精騎,一人雙馬,從興化城出發。日夜兼程,三天兩夜趕至上京。
隨即,上京行宮都部署耶律阿息保、硬寨司太保耶律術者等人率領上京諸軍反正,聽命於耶律大石,協力戮賊。
耶律章奴、耶律阿疏以下兩千餘逆賊被斬殺。
誅殺逆賊後,耶律大石入上京行宮,恭問皇太後蕭氏和天奉帝平安。隨即蕭氏傳詔,封耶律大石為梁國王、北麵樞密院使、天下兵馬都元帥,其餘功臣封賞不一。
耶律大石引兵護送皇太後蕭氏和天奉帝南下中京,同時派出使者,向南京議和,提出條件。願奉天錫帝為主,但是必須立天奉帝為皇太子。
這一驚天的消息震得南京城裏的君臣七葷八素。
“這個耶律大石,真是有魄力啊!”南京北麵樞密院使、宗室元老耶律諦裏姑感歎道。從他的語氣裏,大家都能聽出心動了。
遼國有識之士都清楚,而今宋國非吳下阿蒙,在一旁虎視眈眈,就是等南京、上京龍虎相爭,鬥個你死我活,然後好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上策就是一方放下身段,主動議和,兩京合流,同心協力,才能避免被宋國鑽了空子。
現在北麵掌握實權的耶律大石願意放下身段,正合大家的心意。而且讓耶律敖盧斡做皇太子的條件,眾人也都能接受。
天祚帝是正朔,天錫帝隻是臨時過渡的,這一點,大家心裏都有數。立耶律敖盧斡為皇太子,讓皇位重回正朔,也符合大義名分。而且耶律敖盧斡年近十歲,天資聰慧,有明君之姿。
何樂而不為呢?
蕭德恭、張琳代表奚人貴族和漢臣,也含蓄地表示了讚同。在大勢未定的情況,如此表態,已經很難得了。
偏偏橫帳大常袞蕭辭剌跳了出來,表示反對。
“天錫帝已為大遼共主,昭示天下,軍民歸心。就算要立皇太子,也當從天錫帝幾位皇子裏挑選,為何要選一個涉嫌弑殺君父的逆賊!”
《最初進化》
他的話一說出來,殿裏眾人都不好出聲了。
耶律大石站在院牆上,眺望著西北方向。蕭陶蘇斡扶著梯子攀沿上去,小心翼翼地走到他的身邊。
“大石,在看什麽?”
“西北,那裏有一條真龍,不知道現在出發了沒有。”
蕭陶蘇斡遲疑了一下,隨即想到了耶律大石指的是誰。
“你是說大宋官家?他不是在開封城嗎?怎麽會去嶺北?”
“為什麽不去嶺北?從南攻北,是逆勢仰攻。自漠北向東北,是順勢而下。宋國官家,打仗最講一個勢。而且漠北有他的玄武旗,數十萬控弦之士,為何不去?”
蕭陶蘇斡想了了一下,“那他接到消息就趕赴嶺北,現在到了嗎?”
“不!”耶律大石搖了搖頭,“根據我的推測,去年七八月間,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宋國官家,悄悄去了漠北。現在的宋國,從攻夏開始,在封鎖消息方麵,越來越厲害了。”
“去年就去了嶺北...”蕭陶蘇斡等了一會,猛然意識到不對,“他去年就察覺到耶律餘睹的計劃?”
“去年春,東北之亂徹底平息。按照我們天祚帝的習性,肯定是要去上京祭祖,然後遊獵東北。耶律餘睹、你我、宋國官家都看得出,這是唯一的機會。因為錯過了這個機會,耶律餘睹很可能會被調回南京。耶律阿思、蕭奉先等人不會容忍他在外太久。”
耶律大石說話的語氣平緩堅定,就像混同江一樣寂靜有力。
“不管怎麽說,宋國在我們大遼埋的暗樁,數量可能超出了我們的預料。蕭兄,你有沒有覺得,我們遼國的局勢,這幾年就像山穀間的河流,看上肆意奔流,實際上被人利用地勢引著走。”
蕭陶蘇斡緩緩地點了點頭:“多事之秋,必有緣由。”他提高了嗓門問道:“宋國官家去年秋天就已經到達嶺北,想必早已經厲兵秣馬。大石,你這麽一說,我覺得大事不妙啊。你應該早點提醒我們...”
耶律大石反問道:“早告訴你們,誰信?耶律餘睹會信嗎?”
蕭陶蘇斡想了想,緩緩地搖了搖頭:“他一門心思想當周公...或者是曹賊,怎麽會相信?”
他著急地問道:“那我們該怎麽辦?宋國官家率十萬鐵騎自漠北,河北河東宋軍自南,南北合擊,我大遼危矣!”
“冬天時,我一直在擔心這一點,派出許多探子,悄悄翻過鮮卑山(大興安嶺),探知漠北的情況。一直到春天,安然無恙,我猛然間想明白了。如果我們和南京,沒有分出勝負來,宋國官家是不會輕易動手。他不動手,南邊河北河東,也不會動手。”
“為什麽?”蕭陶蘇斡好奇地問道。
耶律大石隻是看了他一眼,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繼續地說道:“蕭兄,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不能趕在宋國官家出兵前,讓大遼各股力量聚成一起,我們恐怕隻能愧對祖先,愧對蘭陵郡王(蕭兀納),愧對蕭僧哥...”
蕭陶蘇斡默然了一會,“我現在終於明白你,為什麽要堅持兵行險招。”
“隻有迫不得已...或者窮途末路的人,才願意兵行險招。勝券在握的人,行的都是堂皇的陽謀。”
聽了耶律大石的話,蕭陶蘇斡隻覺得胸口堵得慌。煌煌大遼,怎麽落到了這個地步?到底是什麽開始的?
從道宗皇帝殺後逼子開始,還是從天祚帝的荒淫無道開始?又或者從宋國換了官家開始。
“軍使,上京急報!”耶律樂師急匆匆跑過來說道。
耶律大石臉色一變,迅速沿著梯子下到地麵上。蕭陶蘇斡也跟著下來。
“上京急報?八百裏加急送來的嗎?”蕭陶蘇斡問道。
“宋人有信隼,我們也有可以送信的海東青。”耶律大石澹澹地答道,接過一卷紙,掃了一眼後遞給蕭陶蘇斡。
“大石,我們不是應該立即起兵嗎?”
“不,我們要等。等到確定的消息送到,否則的話,別人會覺得我們是幕後黑手。”
蕭陶蘇斡歎了一口氣,“是啊,如果不這樣,我們辛辛苦苦、兜兜轉轉爭取到的大義和名分,就全沒了。隻能等了。”
過了五天,有急報從千裏之外的上京疾馳而來。上京都統軍使耶律章奴聯合宗室、臨潢兵馬使耶律阿疏等人,在酒宴上誅殺了耶律餘睹,控製了太後蕭氏和天奉帝耶律敖盧斡。
耶律章奴自封燕國王,自領北麵樞密院使、天下兵馬都元帥,耶律阿疏被封為潢水郡王、上京留守兼都統軍使。
同時封耶律大石為漆水郡王、中京留守兼都統軍使...
接到急報當晚,耶律大石率一萬精騎,一人雙馬,從興化城出發。日夜兼程,三天兩夜趕至上京。
隨即,上京行宮都部署耶律阿息保、硬寨司太保耶律術者等人率領上京諸軍反正,聽命於耶律大石,協力戮賊。
耶律章奴、耶律阿疏以下兩千餘逆賊被斬殺。
誅殺逆賊後,耶律大石入上京行宮,恭問皇太後蕭氏和天奉帝平安。隨即蕭氏傳詔,封耶律大石為梁國王、北麵樞密院使、天下兵馬都元帥,其餘功臣封賞不一。
耶律大石引兵護送皇太後蕭氏和天奉帝南下中京,同時派出使者,向南京議和,提出條件。願奉天錫帝為主,但是必須立天奉帝為皇太子。
這一驚天的消息震得南京城裏的君臣七葷八素。
“這個耶律大石,真是有魄力啊!”南京北麵樞密院使、宗室元老耶律諦裏姑感歎道。從他的語氣裏,大家都能聽出心動了。
遼國有識之士都清楚,而今宋國非吳下阿蒙,在一旁虎視眈眈,就是等南京、上京龍虎相爭,鬥個你死我活,然後好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上策就是一方放下身段,主動議和,兩京合流,同心協力,才能避免被宋國鑽了空子。
現在北麵掌握實權的耶律大石願意放下身段,正合大家的心意。而且讓耶律敖盧斡做皇太子的條件,眾人也都能接受。
天祚帝是正朔,天錫帝隻是臨時過渡的,這一點,大家心裏都有數。立耶律敖盧斡為皇太子,讓皇位重回正朔,也符合大義名分。而且耶律敖盧斡年近十歲,天資聰慧,有明君之姿。
何樂而不為呢?
蕭德恭、張琳代表奚人貴族和漢臣,也含蓄地表示了讚同。在大勢未定的情況,如此表態,已經很難得了。
偏偏橫帳大常袞蕭辭剌跳了出來,表示反對。
“天錫帝已為大遼共主,昭示天下,軍民歸心。就算要立皇太子,也當從天錫帝幾位皇子裏挑選,為何要選一個涉嫌弑殺君父的逆賊!”
《最初進化》
他的話一說出來,殿裏眾人都不好出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