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耶律大悲奴所部在途中被宋軍伏擊。
四萬多宋軍先是穿插,然後分割包圍,逐一殲滅。耶律大悲奴率領的兩萬兵馬,不過三個時辰,就損失殆盡,最後帶著殘部兩千餘人,拚死逃命,終於逃回了遼州城。
此戰後,遼軍方麵收縮兵力,固守通、鹹、銀、遼、沉州和遼陽這幾座要城,宋軍在西邊的渭、壕州一帶徘回,伺機而動。
大家都在等待著,一方等待自己援軍不斷增加,等待勝利的天平向己方傾斜;一方在耐心地等待著,等到著對方露出弱點,然後發起致命一擊。
東京道顯州,是錦州到遼州的要道。
這一天,一隊蜿蜒數十裏的隊伍,自西向東,徐徐行走在顯州城外的大道上。這支隊伍大約有三四萬人,裏麵隻有五分之一騎著馬,有騎兵,也有軍官。其餘的都是用腳板走路的步軍。
中間混雜著四五千輛馬車,上麵堆積著從南京、西京各州縣征發來的糧草和軍資。
李四、張五、王六是隊伍裏的三人。他們屬於南京道薊州漢軍,都是從薊州玉田縣簽發出來的,同一個村子。所以入了軍,就抱團在一起。
“直娘賊的!這遼陽府到底還有多遠了,走了他娘的半個月,還沒到頭。”張五抱怨道。
“知足吧,前兩年隔壁村的丁家大哥,簽發去了黃龍府,足足走了兩個多月,差點死在路上。”王六撇著嘴說道。
“你們說,簽我們去遼陽幹什麽?打仗?東北不是被平定了嗎?怎麽又要打仗?”李四不解地問道。
“誰知道啊,這世道,什麽時候能安寧下來?”張五很喪氣地答道。
“聽說是宋國兵馬打過來了!”王六神神叨叨地說道。
“胡扯!宋國在南邊,怎麽可能打到東北去了?難不成他們鳧水遊過大海去的?休想蒙我!”張五有些激動,表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哈哈,你還真是孤...孤...那個什麽寡聞。我跟你說,我前些日子去玉田縣城挑大糞,聽街上算卦的劉瞎子說了一嘴。說宋國報紙上都登了,宋國已經平定漠北草原,收為什麽玄武旗...我當時不明白漠北在哪裏,隨口問了一句,他說在上京和東京的邊上。”
王六的話剛落音,李四一拍大腿說道:“可不是啊。這麽一說,就對了。可宋國人是怎麽跑到漠北去了的?中間不是還有我們遼國嗎?”
張五可能是因為自己猜錯了,對這件事失去了興趣,嘴裏發著牢騷:“我管它去哪裏打仗,管它打誰,就是不要耽誤我們秋收。你們說,我們村子裏,這幾年跑了多少人走。現在剩下的人,也不過十幾個青壯,這次一家夥被簽發了大半。”
“再過兩三個月,就要開始忙秋收了。我們要是回不去,家裏老的老,小的小,全是婦孺,怎麽搞?可朝廷的賦稅,地主家的租子,卻一粒都不會少。”
聽張五說到這裏,王六像是想起什麽來,低聲抱怨道:“要是知道這樣,前兩年跟著一起往南邊跑就好。聽說跑到南邊的人,都分了地,還給了房子住,過上好日子。”
張五不屑地鼻子一哼,“少聽人胡說八道。滿天下有這麽好的朝廷嗎?又給你分地,又給你安置房子住,比你爹娘還用心,那還是官府嗎!盡胡扯,你們說說,自古到今,有哪個皇帝老兒能這樣...”
“再說了,跑南邊去有什麽用?遼國強,宋國弱,百年來一直如此。萬一打起來,遼軍南下,那些跑到宋國去的鄉親們,不得還要被搶一回。到那時,家破人亡,有的他們哭!”
張五說著說著,越發相信自己的判斷,最後用十分肯定地語氣下了定論。
“沒錯!到時候遼宋兩國一開戰,我們還能跟著撈點湯喝。那些跑到南邊去的,連哭的地方都找不到。沒錯的!”
王六不相信,跟張五爭執起來,李四在一旁嗬斥道:“你們說什麽呢?這種事也敢在這裏說?要是被張狗眼聽到了,轉背就把我們檢舉領賞,到時候貫耳遊營、脊杖五十,你們那才是連哭的地方都找不到。”
聽到張狗眼這個名字,王六、張五忍不住往遠處看了一眼。
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正陪著笑臉圍著兩位契丹軍官轉,隻恨屁股上不能多條尾巴,無法轉動起來,盡情展示他對兩位契丹軍官的赤誠之心。
張狗眼是李四等人不遠村子裏一家大戶的老二。
他家有良田數千畝,老大讀書,前兩年中試,聽說在南京當了一個什麽寫字的官,還拜在朝中李左相門下做門生。
老二入伍,沒兩年混上一個管著百餘人的軍官。這一次想立上一功,謀個大好前程。張家還有個女兒嫁給了薊州城裏一位契丹貴人為妾。
一家子抱著契丹人的大腿,在玉田縣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大戶。
張狗眼對普通士兵凶狠如惡狼,對契丹人溫順如忠犬。要是剛才三人的談話被他聽到,肯定報告給契丹人好領賞。
《仙木奇緣》
李四看到張五和王六被嚇住了,這才低聲說道:“小心點,我們這軍中,各州縣裏簽發的人都有。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拿了我們的話頭,報了張狗眼拿好處。”
“哥哥說得極是!”張五和王六連連點頭稱是,“哥哥不愧是被簽發過兩三次的人,經驗比我們足,上了戰場還請照看著我們。”
“好說,”李四被張五和王六奉承了兩句,對自己能三次從戰場上全乎地回家,也覺得十分得意,“跟你們說,到了戰場上,最重要的是...”
話說到一半,李四張開著嘴,驚恐地睜大著一雙眼睛,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他恰恰看到,幾支冷箭不知從哪裏飛來,一支射中了契丹軍官的脖子,一支射中另一位契丹軍官的胸口,兩人一聲不吭地翻身落馬。
張狗眼嚇得一縮脖子,從馬上栽倒在地,連滾帶爬,不知躲到哪裏去了。
“敵襲!”終於有人發出吼叫,卻很快被如春雷海潮一般的馬蹄聲給淹沒了。
四萬多宋軍先是穿插,然後分割包圍,逐一殲滅。耶律大悲奴率領的兩萬兵馬,不過三個時辰,就損失殆盡,最後帶著殘部兩千餘人,拚死逃命,終於逃回了遼州城。
此戰後,遼軍方麵收縮兵力,固守通、鹹、銀、遼、沉州和遼陽這幾座要城,宋軍在西邊的渭、壕州一帶徘回,伺機而動。
大家都在等待著,一方等待自己援軍不斷增加,等待勝利的天平向己方傾斜;一方在耐心地等待著,等到著對方露出弱點,然後發起致命一擊。
東京道顯州,是錦州到遼州的要道。
這一天,一隊蜿蜒數十裏的隊伍,自西向東,徐徐行走在顯州城外的大道上。這支隊伍大約有三四萬人,裏麵隻有五分之一騎著馬,有騎兵,也有軍官。其餘的都是用腳板走路的步軍。
中間混雜著四五千輛馬車,上麵堆積著從南京、西京各州縣征發來的糧草和軍資。
李四、張五、王六是隊伍裏的三人。他們屬於南京道薊州漢軍,都是從薊州玉田縣簽發出來的,同一個村子。所以入了軍,就抱團在一起。
“直娘賊的!這遼陽府到底還有多遠了,走了他娘的半個月,還沒到頭。”張五抱怨道。
“知足吧,前兩年隔壁村的丁家大哥,簽發去了黃龍府,足足走了兩個多月,差點死在路上。”王六撇著嘴說道。
“你們說,簽我們去遼陽幹什麽?打仗?東北不是被平定了嗎?怎麽又要打仗?”李四不解地問道。
“誰知道啊,這世道,什麽時候能安寧下來?”張五很喪氣地答道。
“聽說是宋國兵馬打過來了!”王六神神叨叨地說道。
“胡扯!宋國在南邊,怎麽可能打到東北去了?難不成他們鳧水遊過大海去的?休想蒙我!”張五有些激動,表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哈哈,你還真是孤...孤...那個什麽寡聞。我跟你說,我前些日子去玉田縣城挑大糞,聽街上算卦的劉瞎子說了一嘴。說宋國報紙上都登了,宋國已經平定漠北草原,收為什麽玄武旗...我當時不明白漠北在哪裏,隨口問了一句,他說在上京和東京的邊上。”
王六的話剛落音,李四一拍大腿說道:“可不是啊。這麽一說,就對了。可宋國人是怎麽跑到漠北去了的?中間不是還有我們遼國嗎?”
張五可能是因為自己猜錯了,對這件事失去了興趣,嘴裏發著牢騷:“我管它去哪裏打仗,管它打誰,就是不要耽誤我們秋收。你們說,我們村子裏,這幾年跑了多少人走。現在剩下的人,也不過十幾個青壯,這次一家夥被簽發了大半。”
“再過兩三個月,就要開始忙秋收了。我們要是回不去,家裏老的老,小的小,全是婦孺,怎麽搞?可朝廷的賦稅,地主家的租子,卻一粒都不會少。”
聽張五說到這裏,王六像是想起什麽來,低聲抱怨道:“要是知道這樣,前兩年跟著一起往南邊跑就好。聽說跑到南邊的人,都分了地,還給了房子住,過上好日子。”
張五不屑地鼻子一哼,“少聽人胡說八道。滿天下有這麽好的朝廷嗎?又給你分地,又給你安置房子住,比你爹娘還用心,那還是官府嗎!盡胡扯,你們說說,自古到今,有哪個皇帝老兒能這樣...”
“再說了,跑南邊去有什麽用?遼國強,宋國弱,百年來一直如此。萬一打起來,遼軍南下,那些跑到宋國去的鄉親們,不得還要被搶一回。到那時,家破人亡,有的他們哭!”
張五說著說著,越發相信自己的判斷,最後用十分肯定地語氣下了定論。
“沒錯!到時候遼宋兩國一開戰,我們還能跟著撈點湯喝。那些跑到南邊去的,連哭的地方都找不到。沒錯的!”
王六不相信,跟張五爭執起來,李四在一旁嗬斥道:“你們說什麽呢?這種事也敢在這裏說?要是被張狗眼聽到了,轉背就把我們檢舉領賞,到時候貫耳遊營、脊杖五十,你們那才是連哭的地方都找不到。”
聽到張狗眼這個名字,王六、張五忍不住往遠處看了一眼。
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正陪著笑臉圍著兩位契丹軍官轉,隻恨屁股上不能多條尾巴,無法轉動起來,盡情展示他對兩位契丹軍官的赤誠之心。
張狗眼是李四等人不遠村子裏一家大戶的老二。
他家有良田數千畝,老大讀書,前兩年中試,聽說在南京當了一個什麽寫字的官,還拜在朝中李左相門下做門生。
老二入伍,沒兩年混上一個管著百餘人的軍官。這一次想立上一功,謀個大好前程。張家還有個女兒嫁給了薊州城裏一位契丹貴人為妾。
一家子抱著契丹人的大腿,在玉田縣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大戶。
張狗眼對普通士兵凶狠如惡狼,對契丹人溫順如忠犬。要是剛才三人的談話被他聽到,肯定報告給契丹人好領賞。
《仙木奇緣》
李四看到張五和王六被嚇住了,這才低聲說道:“小心點,我們這軍中,各州縣裏簽發的人都有。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拿了我們的話頭,報了張狗眼拿好處。”
“哥哥說得極是!”張五和王六連連點頭稱是,“哥哥不愧是被簽發過兩三次的人,經驗比我們足,上了戰場還請照看著我們。”
“好說,”李四被張五和王六奉承了兩句,對自己能三次從戰場上全乎地回家,也覺得十分得意,“跟你們說,到了戰場上,最重要的是...”
話說到一半,李四張開著嘴,驚恐地睜大著一雙眼睛,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他恰恰看到,幾支冷箭不知從哪裏飛來,一支射中了契丹軍官的脖子,一支射中另一位契丹軍官的胸口,兩人一聲不吭地翻身落馬。
張狗眼嚇得一縮脖子,從馬上栽倒在地,連滾帶爬,不知躲到哪裏去了。
“敵襲!”終於有人發出吼叫,卻很快被如春雷海潮一般的馬蹄聲給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