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十萬精兵蜿蜒向前,耶律馬哥臉上浮現出些許憂愁,轉頭對耶律大石說道:“梁王殿下,我們真的要跟宋軍硬碰硬大戰一場嗎?河北那邊,怎麽還不見動靜?”
“耶律統軍使,國之存亡,不能全寄托在旁門左道上。我們再不行動,宋軍都逼到涿州城下了。最新急報,耶律佛頂在居庸關那裏快要頂不住。王稟派兵馬繞道得勝口、大口和青白口,正在慢慢地包抄居庸關。”
“一旦西路宋軍抵至昌平一帶,南京城裏,很多人就會做出自己的決斷。我們必須先試試宋軍的分量。”
聽了耶律大石的解釋,耶律馬哥臉色閃爍了一會,最後變得堅毅。
“大王說得沒錯。就算是困獸猶鬥,我們也要從宋軍身上,狠狠撕下一塊肉來。我先去前麵整頓先鋒軍,這頭一仗,就有在下來打。”
耶律馬哥拍馬而去,看著他的背影,耶律大石頭也不回地問蕭斡裏剌。
“蕭太師(蕭幹)現在何處?”
“最近的回報,他率領四萬奚兵,已經過了淶水興村鋪。”停了一下,蕭斡裏剌說出了自己的疑惑,“大王,為何讓蕭太師率兵迂回包抄?在兩軍激戰時,突然出現攻擊宋軍的側翼和後翼,是我軍取勝的關鍵。屬下覺得蕭太師,恐難勝任。”
“大樹將傾,各有異心。中京留守大公鼎的書信,在朝中群臣裏傳遍了。東北宣撫使曾保華,招降了中京、上京的渤海、奚、契丹各部族酋長,足足上百家,再三保證他們的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
“在大兵壓境的形勢下,這是陽謀。南京城裏很多人動了心思。斡裏剌,你說蕭幹會不會動心思?如此情況下,能指望他在接下來的正麵戰事中,出死力?”
《仙木奇緣》
蕭斡裏剌看著變得十分消瘦的耶律大石,忍不住哽咽道:“大王,真是難為你了。而今局勢,你殫精竭慮,隻求周全。”
“斡裏剌,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煌煌大遼,就這樣滅亡了。西夏偏居一隅的小國,還有那麽多前仆後繼,殫精竭慮的忠臣義士。賀蘭郡主、嵬名安惠...我大遼不能隻出耶律阿思、蕭奉先兄弟這樣的人才啊!”
耶律大石說著說著,眼淚在臉上流淌著。
“我大遼曾經有蕭公(蕭兀納)、有僧哥兒(蕭僧哥)、有蕭班使(蕭仲恭),還有耶律敵烈、蕭進顯等諸多忠勇之士。他們原本可以為大遼出生入死,戰死沙場。可惜,他們早早地就死在了朝爭之中,死在我們自己人手裏。”
這些刺心的話也讓蕭斡裏剌默然無語,心中無比積憤。
大軍開到涿州城南四十裏的澤伴鋪,宋軍已經在那裏列陣等待。
宋遼兩軍的戰場位於桑幹河以西,太行山北脈以東的狹長地區,麵積不大,二十多萬軍隊堆在這裏,又互相廣撒哨騎,稍微有點動靜對方就知道了。
夾土溝,一條深不過十來米、寬五六十米的旱土溝,蜿蜒二三十裏,可能是某年山洪爆發衝出來的;也可能是淶水漲洪水時到處亂竄衝出來的。
宋遼兩軍在土溝兩邊對峙著。
耶律大石拿著一支單筒望遠鏡,眺望著宋軍方麵,看到黑壓壓的軍陣後麵沒有讓人發怵的投石機,心裏頓時輕鬆了許多。
想必那些大殺器不方便行走,宋軍平時都是拆散了攜帶,隻有在攻城或者大決戰時才會組裝使用。
想到這裏耶律大石心裏又有些不甘。如此說來,對麵的宋軍其實對這次遭遇戰也沒有放在心上,可能也隻是一種試探。
劉法也用望遠鏡把對麵的遼軍看了一遍,發現布陣非常嚴謹。披甲的契丹、奚兵是主力,還有三萬騎兵在側翼待命。
“對麵的遼軍大約十萬左右,跟我們不相上下。看旗號,主帥應該是耶律大石,主力應該是遼興軍。”
劉法對副將高永年說道。
“劉將軍,先稱稱他們的斤兩?”高永年建議道。
“稱一稱!”劉法點頭道,隨即下令,“傳令種師道和何灌,讓他們率領第十二步兵師和第十五步兵師,向前推進,與遼軍接戰。告訴王舜臣,叫他的騎兵師隨時待命。”
隨著號角吹響,九個巨大的方陣緩緩出陣,向前前進。他們如同九張方形毯子,很快從就從夾土溝飄過,移到了北邊的空地上。
“出動了九個步兵團,其中六個重裝步兵團,還真看得起我。傳令!”耶律大石一邊看著一邊下令:“耶律代裏、蕭拱,各率一萬五千步軍,給我迎上去。告訴耶律十三戒,遼興軍前軍騎兵,隨時待命。”
遼軍陣營裏一陣喧鬧聲,分出兩支龐大的隊伍,徐徐地向這邊迎了過來。
看到遼軍應戰了,劉法反倒放下了望遠鏡。
“北平府的地形不好,西邊多山,東邊又河流眾多,不適合大兵團作戰,隻能硬碰硬博殺一回,看看誰更勝一籌。”
“這樣也好。”高永年說道:“我們中路軍的騎兵不多,反倒適合這種作戰方式。”
“遼軍也不示弱,他們覺得自己的勇武和戰力要勝過我們宋軍。”
高永年嗬嗬一笑,“時代不同了。還光講勇武沒用的。現在打仗,最重要的是組織性和韌性。不知道他們能堅持多久。”
劉法哈哈一笑:“看過就知道了。”
很快,宋軍在夾土溝北麵廣袤的荒野上擺好了陣形。前麵一排五個方陣,後麵一排四個方陣,間隔拉得更很稀疏,足以再擺進去一個同樣的方陣進去。
這讓遼軍上下有些不解。
但兩軍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近。
宋軍銅哨聲響起,前排五個方陣裏的步兵把手裏的長矛放平,斜斜伸向前方,頓時變成了五個長滿長刺的豪豬。
陽光下,無數的矛尖閃著金光,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麵。
五個方陣兩側,走出了三排步兵。他們身穿紅色罩衣,頭戴涼帽模樣的鐵盔,扛著一杆杆一人多高的鐵管,整齊地在方陣兩翼平行站立。
嗯,怎麽不是弓弩手?宋人又出什麽幺蛾子?
耶律大石在望遠鏡裏看到了這些,心裏泛著滴咕。
遼軍也越走越近。他們肯定不會往鐵豪豬一般的方陣上撞,騎馬走在前麵的耶律馬哥揮舞著手裏的長矛,在他的示意下,稍後的耶律代裏下令全軍分成數股,向方陣間隙推進。
“全體都有!”
宋軍方陣兩側的步兵開始出現軍官的喊聲。
“舉槍!”
步兵們雙手把滑膛燧發槍舉在胸前。
“檢查彈藥裝填!”
“準備!”
步兵們把燧發槍平端起,三排黑洞洞的槍口對準遼軍。
遼軍走到不到兩百米時,隨著一聲喝令,他們開始小跑,跑了近百米,便開始加速,但依然保持著不快的速度和還算整齊的整體隊形。
當最前麵的遼軍離到不過三十米,能看清楚他們的麵容時,軍官們當即下令。
“射擊!”
“耶律統軍使,國之存亡,不能全寄托在旁門左道上。我們再不行動,宋軍都逼到涿州城下了。最新急報,耶律佛頂在居庸關那裏快要頂不住。王稟派兵馬繞道得勝口、大口和青白口,正在慢慢地包抄居庸關。”
“一旦西路宋軍抵至昌平一帶,南京城裏,很多人就會做出自己的決斷。我們必須先試試宋軍的分量。”
聽了耶律大石的解釋,耶律馬哥臉色閃爍了一會,最後變得堅毅。
“大王說得沒錯。就算是困獸猶鬥,我們也要從宋軍身上,狠狠撕下一塊肉來。我先去前麵整頓先鋒軍,這頭一仗,就有在下來打。”
耶律馬哥拍馬而去,看著他的背影,耶律大石頭也不回地問蕭斡裏剌。
“蕭太師(蕭幹)現在何處?”
“最近的回報,他率領四萬奚兵,已經過了淶水興村鋪。”停了一下,蕭斡裏剌說出了自己的疑惑,“大王,為何讓蕭太師率兵迂回包抄?在兩軍激戰時,突然出現攻擊宋軍的側翼和後翼,是我軍取勝的關鍵。屬下覺得蕭太師,恐難勝任。”
“大樹將傾,各有異心。中京留守大公鼎的書信,在朝中群臣裏傳遍了。東北宣撫使曾保華,招降了中京、上京的渤海、奚、契丹各部族酋長,足足上百家,再三保證他們的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
“在大兵壓境的形勢下,這是陽謀。南京城裏很多人動了心思。斡裏剌,你說蕭幹會不會動心思?如此情況下,能指望他在接下來的正麵戰事中,出死力?”
《仙木奇緣》
蕭斡裏剌看著變得十分消瘦的耶律大石,忍不住哽咽道:“大王,真是難為你了。而今局勢,你殫精竭慮,隻求周全。”
“斡裏剌,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煌煌大遼,就這樣滅亡了。西夏偏居一隅的小國,還有那麽多前仆後繼,殫精竭慮的忠臣義士。賀蘭郡主、嵬名安惠...我大遼不能隻出耶律阿思、蕭奉先兄弟這樣的人才啊!”
耶律大石說著說著,眼淚在臉上流淌著。
“我大遼曾經有蕭公(蕭兀納)、有僧哥兒(蕭僧哥)、有蕭班使(蕭仲恭),還有耶律敵烈、蕭進顯等諸多忠勇之士。他們原本可以為大遼出生入死,戰死沙場。可惜,他們早早地就死在了朝爭之中,死在我們自己人手裏。”
這些刺心的話也讓蕭斡裏剌默然無語,心中無比積憤。
大軍開到涿州城南四十裏的澤伴鋪,宋軍已經在那裏列陣等待。
宋遼兩軍的戰場位於桑幹河以西,太行山北脈以東的狹長地區,麵積不大,二十多萬軍隊堆在這裏,又互相廣撒哨騎,稍微有點動靜對方就知道了。
夾土溝,一條深不過十來米、寬五六十米的旱土溝,蜿蜒二三十裏,可能是某年山洪爆發衝出來的;也可能是淶水漲洪水時到處亂竄衝出來的。
宋遼兩軍在土溝兩邊對峙著。
耶律大石拿著一支單筒望遠鏡,眺望著宋軍方麵,看到黑壓壓的軍陣後麵沒有讓人發怵的投石機,心裏頓時輕鬆了許多。
想必那些大殺器不方便行走,宋軍平時都是拆散了攜帶,隻有在攻城或者大決戰時才會組裝使用。
想到這裏耶律大石心裏又有些不甘。如此說來,對麵的宋軍其實對這次遭遇戰也沒有放在心上,可能也隻是一種試探。
劉法也用望遠鏡把對麵的遼軍看了一遍,發現布陣非常嚴謹。披甲的契丹、奚兵是主力,還有三萬騎兵在側翼待命。
“對麵的遼軍大約十萬左右,跟我們不相上下。看旗號,主帥應該是耶律大石,主力應該是遼興軍。”
劉法對副將高永年說道。
“劉將軍,先稱稱他們的斤兩?”高永年建議道。
“稱一稱!”劉法點頭道,隨即下令,“傳令種師道和何灌,讓他們率領第十二步兵師和第十五步兵師,向前推進,與遼軍接戰。告訴王舜臣,叫他的騎兵師隨時待命。”
隨著號角吹響,九個巨大的方陣緩緩出陣,向前前進。他們如同九張方形毯子,很快從就從夾土溝飄過,移到了北邊的空地上。
“出動了九個步兵團,其中六個重裝步兵團,還真看得起我。傳令!”耶律大石一邊看著一邊下令:“耶律代裏、蕭拱,各率一萬五千步軍,給我迎上去。告訴耶律十三戒,遼興軍前軍騎兵,隨時待命。”
遼軍陣營裏一陣喧鬧聲,分出兩支龐大的隊伍,徐徐地向這邊迎了過來。
看到遼軍應戰了,劉法反倒放下了望遠鏡。
“北平府的地形不好,西邊多山,東邊又河流眾多,不適合大兵團作戰,隻能硬碰硬博殺一回,看看誰更勝一籌。”
“這樣也好。”高永年說道:“我們中路軍的騎兵不多,反倒適合這種作戰方式。”
“遼軍也不示弱,他們覺得自己的勇武和戰力要勝過我們宋軍。”
高永年嗬嗬一笑,“時代不同了。還光講勇武沒用的。現在打仗,最重要的是組織性和韌性。不知道他們能堅持多久。”
劉法哈哈一笑:“看過就知道了。”
很快,宋軍在夾土溝北麵廣袤的荒野上擺好了陣形。前麵一排五個方陣,後麵一排四個方陣,間隔拉得更很稀疏,足以再擺進去一個同樣的方陣進去。
這讓遼軍上下有些不解。
但兩軍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近。
宋軍銅哨聲響起,前排五個方陣裏的步兵把手裏的長矛放平,斜斜伸向前方,頓時變成了五個長滿長刺的豪豬。
陽光下,無數的矛尖閃著金光,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麵。
五個方陣兩側,走出了三排步兵。他們身穿紅色罩衣,頭戴涼帽模樣的鐵盔,扛著一杆杆一人多高的鐵管,整齊地在方陣兩翼平行站立。
嗯,怎麽不是弓弩手?宋人又出什麽幺蛾子?
耶律大石在望遠鏡裏看到了這些,心裏泛著滴咕。
遼軍也越走越近。他們肯定不會往鐵豪豬一般的方陣上撞,騎馬走在前麵的耶律馬哥揮舞著手裏的長矛,在他的示意下,稍後的耶律代裏下令全軍分成數股,向方陣間隙推進。
“全體都有!”
宋軍方陣兩側的步兵開始出現軍官的喊聲。
“舉槍!”
步兵們雙手把滑膛燧發槍舉在胸前。
“檢查彈藥裝填!”
“準備!”
步兵們把燧發槍平端起,三排黑洞洞的槍口對準遼軍。
遼軍走到不到兩百米時,隨著一聲喝令,他們開始小跑,跑了近百米,便開始加速,但依然保持著不快的速度和還算整齊的整體隊形。
當最前麵的遼軍離到不過三十米,能看清楚他們的麵容時,軍官們當即下令。
“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