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梁王為妾身解惑?”蕭瑟瑟恭敬地問道。
“臣不敢,臣無禮了!”耶律大石連忙謙虛地說了一句,然後解釋起來。
“我大遼境內,有諸多百姓,漢人和渤海人。渤海人漢化日久,大部分風俗相差無異,可視為漢人。契丹人、奚人、女真人、鐵驪人、兀惹人、室韋人,皆出自東北草原,遊牧漁獵為生,可視為一類。”
“臣觀宋國官家此前種種韜略,猜測其盡收大遼後,會一分為二進行治理。燕雲十六州,外加遼東遼西,設郡縣治理。漢人、渤海人以及部分願意耕種為生的契丹、奚、女真人,盡安居此間。”
“其餘諸部族,全部打散重新編製,組建青龍旗,如朱雀、玄武、白虎三旗。”
聽到這裏,蕭瑟瑟大吃一驚,“四象旗,不偏不倚,正好容納了宋國周邊諸多遊牧漁獵部族...梁王如此一說,豈不是宋國官家當初編練河湟諸蕃部時,就已經在心中規劃好了四象旗?”
耶律大石猶豫一會,最後心有不甘地答道:“盡管臣不願意相信,但從種種跡象表明,宋國官家確實在心中早有定計,做過一番籌劃。”
蕭瑟瑟感歎道:“宋國官家,居然如此雄才偉略...”
耶律大石不想繼續討論這個話題,連忙往下說。
“文妃,如果臣的推測正確,宋國治理遼國舊土,就是兩種治理方式。一是郡縣,需要大批官員。南京城裏那些無恥漢臣,就是打的這個主意。覺得宋國官家要想接手燕雲和兩遼諸州,就必須連他們一起接受,用他們繼續治理地方,方可安寧靖平。”
蕭瑟瑟凝重地點了點頭。聽到這麽一說,她覺得這是那些漢臣們最有恃無恐的地方。
耶律大石冷笑幾聲。
“這些漢臣過於一廂情願了,根本不知道宋國官家的心思和手段。燕雲和兩遼諸州,北連漠北、東北的玄武、青龍兩旗,南連河東河北,位置險要,關係重大。魄力極大、素有心智的宋國官家怎麽會用故遼舊臣繼續治理?”
“宋國官家肯定是挾大勝之勢,徹底鏟除我大遼舊有勢力。一方麵把燕雲、兩遼地方勢力連根拔起;另一方麵,他也會如前三旗例對待青龍旗,親貴首領們遷居河南中原,部眾們被全部散亂編製。不如此,宋國官家如何放心?”
聽到這裏,不僅蕭瑟瑟、耶律諦裏姑和蕭誠幹連連點頭,就連坐在旁邊的蕭文殊都覺得太有道理了。
事實就該如此!
“偏偏城裏的這些漢臣自視甚高,待價而沽。宋國文華鼎盛,士子遍地都是。這十年又廣開民智,興辦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用的人才和官吏。宋國官家能缺城裏這些漢臣們?”
蕭瑟瑟突然打斷了耶律大石的話,“梁王的意思,就是反過來以這些漢臣為獻禮,博取我們的周全?”
耶律大石心裏一驚,文妃真的好聰慧啊。
耶律餘睹前兩年的計劃,能夠異常順利的進行。還有天祚帝能不顧許多大臣反對,執意去鴨子河遊獵...這裏麵會不會有文妃的手尾?
鴨子河事變,天祚帝和其他後妃、皇子公主都身死了,唯獨留下她這一支。這裏麵沒有某種默契,誰相信?
隻是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耶律大石連忙收起自己的心思,沉聲答道:“回文妃的話,正是如此。”
蕭瑟瑟讚歎道:“梁王不愧是我大遼的千裏駒,此後契丹一族、耶律一脈,我們娘三的周全,都拜托給殿下了。”
“文妃言重,這是臣應當做的。”
既然達成了一致,接下來就非常好談了。
過了一個多時辰,耶律諦裏姑、蕭誠幹和耶律大石告辭。
蕭瑟瑟拉住姐姐蕭文殊,輕聲叫道:“姐姐,你悄悄去找高仙壽...”
“找四哥幹什麽?”蕭文殊一驚。
蕭瑟瑟一家原本出自渤海大氏,隻是後來歸於國舅大父房,便改姓了蕭。但他們這一脈,跟蕭氏並不親近,反倒跟同樣出自大氏,過繼給渤海大族高氏的高仙壽等幾家更加親近。
因為他們的血脈相近。
蕭瑟瑟把事情切切交代一番,然後冷笑著說道:“靠人不如靠己。耶律大石他們能賣了漢臣們求榮,連我們一起賣了,又何嚐不可?再說了,即行大事,也該把我們身邊的塵土好好掃一掃。”
到了晚上,蕭斡裏剌向耶律大石稟告。
“西園突然有了動作,文妃說有人偷取了寶物出去賣,找來兵馬好好搜查了一番,查出二十多個有嫌疑的內侍和宮女,全被牽到園外河邊,悉數斬殺。我們的人,也被牽連進去,稀裏湖塗地全折了。”
耶律大石眼睛一瞪,“她哪裏來的兵?”
“高仙壽,他手裏有兩萬渤海軍,撥了五百親兵充任西園宿衛。”
“高仙壽?他們這麽勾連上的?”
“殿下,你忘記了,文妃一家原本就出自渤海大氏。高仙壽也是,後來過繼入高家。論起來,高仙壽得叫文妃一聲堂姑。”
“文妃不簡單啊,本王以前小看她了。說不定此前魏王(耶律餘睹)許多籌劃,背後也有她的影子。”
“殿下,現在這處境,說是絕境也不為過。這個時候為了保命,大家各使手段,不足為奇了。”
“對!那就暫且不管它。”耶律大石點了點頭,繼續問道,“我讓你打探的消息,打聽出來了嗎?”
“殿下,屬下找到了幾個以前侍奉太子殿下,昨天被無緣無故趕出西園的內侍,為首的叫牙力剌。聽他說,鴨子河事變後,太子殿下常常私下對左右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本王即位後,一定要把弑君逆賊,耶律餘睹、耶律章奴、耶律...’全部滅門!”
《第一氏族》
耶律大石的右手捏著椅子護手把,滋滋作響,渾身在輕輕地抖動。
他知道蕭斡裏剌最後省略的那個名字說的是誰。
“果真是讓國皇帝的好子孫!從小就這麽有誌氣!”耶律大石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向窗外,遠處正對著的正好是西園。
“既然如此,那我就送你與你父親、曾祖團圓!”
夜風吹過,樹搖葉晃。婆娑間,遠處的西園彷佛一下子從人間消失了。
“臣不敢,臣無禮了!”耶律大石連忙謙虛地說了一句,然後解釋起來。
“我大遼境內,有諸多百姓,漢人和渤海人。渤海人漢化日久,大部分風俗相差無異,可視為漢人。契丹人、奚人、女真人、鐵驪人、兀惹人、室韋人,皆出自東北草原,遊牧漁獵為生,可視為一類。”
“臣觀宋國官家此前種種韜略,猜測其盡收大遼後,會一分為二進行治理。燕雲十六州,外加遼東遼西,設郡縣治理。漢人、渤海人以及部分願意耕種為生的契丹、奚、女真人,盡安居此間。”
“其餘諸部族,全部打散重新編製,組建青龍旗,如朱雀、玄武、白虎三旗。”
聽到這裏,蕭瑟瑟大吃一驚,“四象旗,不偏不倚,正好容納了宋國周邊諸多遊牧漁獵部族...梁王如此一說,豈不是宋國官家當初編練河湟諸蕃部時,就已經在心中規劃好了四象旗?”
耶律大石猶豫一會,最後心有不甘地答道:“盡管臣不願意相信,但從種種跡象表明,宋國官家確實在心中早有定計,做過一番籌劃。”
蕭瑟瑟感歎道:“宋國官家,居然如此雄才偉略...”
耶律大石不想繼續討論這個話題,連忙往下說。
“文妃,如果臣的推測正確,宋國治理遼國舊土,就是兩種治理方式。一是郡縣,需要大批官員。南京城裏那些無恥漢臣,就是打的這個主意。覺得宋國官家要想接手燕雲和兩遼諸州,就必須連他們一起接受,用他們繼續治理地方,方可安寧靖平。”
蕭瑟瑟凝重地點了點頭。聽到這麽一說,她覺得這是那些漢臣們最有恃無恐的地方。
耶律大石冷笑幾聲。
“這些漢臣過於一廂情願了,根本不知道宋國官家的心思和手段。燕雲和兩遼諸州,北連漠北、東北的玄武、青龍兩旗,南連河東河北,位置險要,關係重大。魄力極大、素有心智的宋國官家怎麽會用故遼舊臣繼續治理?”
“宋國官家肯定是挾大勝之勢,徹底鏟除我大遼舊有勢力。一方麵把燕雲、兩遼地方勢力連根拔起;另一方麵,他也會如前三旗例對待青龍旗,親貴首領們遷居河南中原,部眾們被全部散亂編製。不如此,宋國官家如何放心?”
聽到這裏,不僅蕭瑟瑟、耶律諦裏姑和蕭誠幹連連點頭,就連坐在旁邊的蕭文殊都覺得太有道理了。
事實就該如此!
“偏偏城裏的這些漢臣自視甚高,待價而沽。宋國文華鼎盛,士子遍地都是。這十年又廣開民智,興辦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用的人才和官吏。宋國官家能缺城裏這些漢臣們?”
蕭瑟瑟突然打斷了耶律大石的話,“梁王的意思,就是反過來以這些漢臣為獻禮,博取我們的周全?”
耶律大石心裏一驚,文妃真的好聰慧啊。
耶律餘睹前兩年的計劃,能夠異常順利的進行。還有天祚帝能不顧許多大臣反對,執意去鴨子河遊獵...這裏麵會不會有文妃的手尾?
鴨子河事變,天祚帝和其他後妃、皇子公主都身死了,唯獨留下她這一支。這裏麵沒有某種默契,誰相信?
隻是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耶律大石連忙收起自己的心思,沉聲答道:“回文妃的話,正是如此。”
蕭瑟瑟讚歎道:“梁王不愧是我大遼的千裏駒,此後契丹一族、耶律一脈,我們娘三的周全,都拜托給殿下了。”
“文妃言重,這是臣應當做的。”
既然達成了一致,接下來就非常好談了。
過了一個多時辰,耶律諦裏姑、蕭誠幹和耶律大石告辭。
蕭瑟瑟拉住姐姐蕭文殊,輕聲叫道:“姐姐,你悄悄去找高仙壽...”
“找四哥幹什麽?”蕭文殊一驚。
蕭瑟瑟一家原本出自渤海大氏,隻是後來歸於國舅大父房,便改姓了蕭。但他們這一脈,跟蕭氏並不親近,反倒跟同樣出自大氏,過繼給渤海大族高氏的高仙壽等幾家更加親近。
因為他們的血脈相近。
蕭瑟瑟把事情切切交代一番,然後冷笑著說道:“靠人不如靠己。耶律大石他們能賣了漢臣們求榮,連我們一起賣了,又何嚐不可?再說了,即行大事,也該把我們身邊的塵土好好掃一掃。”
到了晚上,蕭斡裏剌向耶律大石稟告。
“西園突然有了動作,文妃說有人偷取了寶物出去賣,找來兵馬好好搜查了一番,查出二十多個有嫌疑的內侍和宮女,全被牽到園外河邊,悉數斬殺。我們的人,也被牽連進去,稀裏湖塗地全折了。”
耶律大石眼睛一瞪,“她哪裏來的兵?”
“高仙壽,他手裏有兩萬渤海軍,撥了五百親兵充任西園宿衛。”
“高仙壽?他們這麽勾連上的?”
“殿下,你忘記了,文妃一家原本就出自渤海大氏。高仙壽也是,後來過繼入高家。論起來,高仙壽得叫文妃一聲堂姑。”
“文妃不簡單啊,本王以前小看她了。說不定此前魏王(耶律餘睹)許多籌劃,背後也有她的影子。”
“殿下,現在這處境,說是絕境也不為過。這個時候為了保命,大家各使手段,不足為奇了。”
“對!那就暫且不管它。”耶律大石點了點頭,繼續問道,“我讓你打探的消息,打聽出來了嗎?”
“殿下,屬下找到了幾個以前侍奉太子殿下,昨天被無緣無故趕出西園的內侍,為首的叫牙力剌。聽他說,鴨子河事變後,太子殿下常常私下對左右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本王即位後,一定要把弑君逆賊,耶律餘睹、耶律章奴、耶律...’全部滅門!”
《第一氏族》
耶律大石的右手捏著椅子護手把,滋滋作響,渾身在輕輕地抖動。
他知道蕭斡裏剌最後省略的那個名字說的是誰。
“果真是讓國皇帝的好子孫!從小就這麽有誌氣!”耶律大石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向窗外,遠處正對著的正好是西園。
“既然如此,那我就送你與你父親、曾祖團圓!”
夜風吹過,樹搖葉晃。婆娑間,遠處的西園彷佛一下子從人間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