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明,朕要遷都。”
在趕往燕京的路上,騎在馬上的趙似突然轉頭對身邊的長孫墨離說道。
長孫墨離臉上閃過詫異之色。
抬頭看去,官家一身戎裝騎在馬上,陽光從東邊照過來,化成萬道金光披在他身上。周圍有千軍萬馬簇擁著。
在遠處,黃河在繼續奔流著,隻是往日響徹天地的咆孝聲變得緩和許多,似乎也被官家帶著千軍萬馬的氣勢所壓倒。
長孫墨離心裏快速地思考著。
遷都,太祖皇帝就曾經計劃遷都洛陽,隻是群臣反對,不了了之。後來太宗、仁宗時都有動議要遷都洛陽,都因為反對聲太大,最後沒有定下來,此後遷都之議就徹底消失了。
怎麽官家在燕京即將收複的時候突然提出遷都?
“陛下,臣請問意欲遷都何處?”
“燕京,北平府。”趙似答道。
長孫墨離的心裏掀起驚濤駭浪。
太祖皇帝以開封無帝王氣象,意欲遷都洛陽,群臣們反對的意見諸多,主要也就那麽幾條。
一是洛陽曆經數十年戰亂,早就被戰火燒成一片廢墟。要遷都過來,必須重新修建,“勞民傷財!”
二是相比之下,開封城的漕運比洛陽要方便許多。遷都洛陽,江淮、江東的糧草轉運困難,不僅會增加百姓負擔,城中軍民也可能會缺糧。
...
但是還有一條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本朝太祖皇帝是黃袍加身,所以朝中文武群臣,多是幾朝“元老”,在開封城內外有巨大的利益,錯綜複雜。怎麽肯願意拋棄這一切,跟著遷都去洛陽?
如果官家在朝中提出遷都燕京的意見,那麽肯定也會遭到王公大臣們的反對,而且會更加猛烈。因為經過上百年的積累,他們在開封城聚集的利益已經十分驚人了,怎麽願意舍棄這一切?
但是...太祖皇帝是黃袍加身,通過杯酒釋兵權才穩住根基。所以對於文武群臣,他不敢過於逼迫。反對聲太大,他必須接納。
官家不一樣。就連他這個皇位,也是在大家並不看好的情況,通過強硬手段搶下來的——通過軍功籠絡住西軍和京畿禁軍,然後擺出一副不合作就掀桌子,重新打出一個新大宋來的姿態,迫使太後、朝中重臣們隻能接受事實。
然後十年的時間裏,雄才大略、厲精圖治。借著王荊公的新法名義,加以改進,塞進新的變法,使得大宋國力蒸蒸日上,國強民富,中興盛起。然後收吐蕃、滅西夏、定漠北、平北遼。
挾此威勢,可謂是一言九鼎,就算太祖太宗曆代皇帝的威勢,也不及官家。
以他的威勢、魄力和手段,要是真下定決心遷都,大宋沒有任何人和勢力能阻止得了。
但是長孫墨離還是願意問清楚官家的意圖,這是身為謀士的職責。隻有這樣才好圍繞核心出謀劃策。
“陛下高瞻遠矚、雄才偉略,往往一項動議,臣等當時不明就裏,但是成果一出來,才明白陛下洞悉萬裏,早就胸有成竹。現在有了遷都的動議,臣等知道其中定有玄機,還請陛下賜教。”
趙似拉住韁繩,揮了揮手裏的馬鞭。
“嗯,稍等一下。”
他看著遠方,目光深邃,彷佛看到了雄偉的燕山,以及山腳下的燕京。看到了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燕趙山河,在悠悠天地間屹立。
趙似沉思了一會,斟酌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醞釀了一下字詞,緩緩說道:“一個國家有幾個中心,朕把它分成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中心...”
停了一下,趙似問道:“玄明,我這麽說,你明白意思嗎?”
“臣明白,陛下,請繼續。”長孫墨離連忙點頭答道。
“政治中心很好理解。朕在哪裏,三省一院就在那裏。朕和三省一院在哪裏,政治中心就在那裏。而文化中心,其實是附屬在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之上的。文化人嘛,需要政治中心給他揚名,需要經濟中心給他富足。”
“臣聽懂了。”長孫墨離恭敬地答道。
“經濟中心,其實在目前情況來看,就是交通轉運中心。我大宋疆域遼闊,山河分布,分成了一個個區域。所以經濟中心其實就是某一區域的交通轉運中心。如湖廣的江夏;巴蜀的成都;中原的開封;西北的西安;江東此前的江都,現在的上海;嶺南的番禺,都是各自區域的經濟中心。”
“隨即大宋實業和商貿日益興起,直道、河運和海運的蓬勃發展,可能會出現幾個超級經濟中心,橫跨幾個區域。比如上海會成為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經濟中心;番禺會成為南海地區的經濟中心;燕京會成為河北、東北和漠北的經濟中心。”
長孫墨離想了想,恭聲道:“臣聽明白了。”
“軍事中心,就是防禦外敵、經略新域,聚集和囤積大量軍隊和糧草的中心。此前,國朝有兩處軍事中心,一是西安,二是大名。他們麵對的是西夏和北遼,承擔著巨大的國防重擔,所以管轄著數量巨大的軍隊,囤積著如山如海的糧草物資。”
“但是西安和大名這兩處軍事中心,其實並不成功——離前線太遠,反應不及時,調撥耗費時日...這些弊端,其實大家都是看到的,但是都默認了,反而覺得這是最優選擇。玄明,你知道這是為什麽?”
長孫墨離想了想,一時也沒有想明白。
不過這很正常,在剛才趙似提出之前,關於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這些概念,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過。就算有模湖的概念,也沒有如此清晰地定位。
所以你讓他更深層次地去思考裏麵的利弊,肯定還來不及深入到這個地步。
看到長孫墨離搖了搖頭,趙似說出了答桉。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沒有重合在一起造成的。防範武將擅權,一向是我朝的國策。重兵和糧草囤積一處,遠離京城和中樞,玄明啊,誰也不放心。前唐安祿山的例子,曆曆在目。所以我朝才搞出這麽大名和西安這兩個四不像的中心來。”
長孫墨離恍然大悟,彷佛腦海裏被點起了一盞燈,把很多疑惑照得透亮無比。
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不重合!說白了就是曆代官家和重臣們對把這麽多兵馬和糧草交給某一人,或者某幾個人,非常地不放心。
派能打的將領去,他能打外敵,調轉方向打自己人是不是也很能打?
派宗室皇子去,他要是廢物一個,根本壓不住驕兵悍將,去了等於沒去;要是十分能幹,萬一立了軍功、得了軍心,被下麵的將士們往身上披了一件黃袍怎麽辦?
《控衛在此》
那就隻能派大臣去,然後左鉗製右牽製,生怕你跟武將們攪到一塊去。
聰明一點的文臣,故意擺出一副老子東華門唱過名的,看不起你們這些丘八,與武將們水火不容。於是官家放心了,朝中重臣們也放心了,他也成了可提拔重用的棟梁之才。
遇到實心眼的文臣,沉下心與將士打成一片,嘔心瀝血為朝廷抵禦外敵、開疆拓土,立下赫赫軍功。可是官家和朝中重臣們心裏卻犯了滴咕,你小子該不會想學趙家的傳統技能?這樣有異心的文臣,不能再提拔了,以後要謹慎著使用。
於是宋國耗費了無數錢財,堆積了近百萬軍隊在這兩處,上百年下來,勝績寥寥,這或許就是根本原因。
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不重合!
在趕往燕京的路上,騎在馬上的趙似突然轉頭對身邊的長孫墨離說道。
長孫墨離臉上閃過詫異之色。
抬頭看去,官家一身戎裝騎在馬上,陽光從東邊照過來,化成萬道金光披在他身上。周圍有千軍萬馬簇擁著。
在遠處,黃河在繼續奔流著,隻是往日響徹天地的咆孝聲變得緩和許多,似乎也被官家帶著千軍萬馬的氣勢所壓倒。
長孫墨離心裏快速地思考著。
遷都,太祖皇帝就曾經計劃遷都洛陽,隻是群臣反對,不了了之。後來太宗、仁宗時都有動議要遷都洛陽,都因為反對聲太大,最後沒有定下來,此後遷都之議就徹底消失了。
怎麽官家在燕京即將收複的時候突然提出遷都?
“陛下,臣請問意欲遷都何處?”
“燕京,北平府。”趙似答道。
長孫墨離的心裏掀起驚濤駭浪。
太祖皇帝以開封無帝王氣象,意欲遷都洛陽,群臣們反對的意見諸多,主要也就那麽幾條。
一是洛陽曆經數十年戰亂,早就被戰火燒成一片廢墟。要遷都過來,必須重新修建,“勞民傷財!”
二是相比之下,開封城的漕運比洛陽要方便許多。遷都洛陽,江淮、江東的糧草轉運困難,不僅會增加百姓負擔,城中軍民也可能會缺糧。
...
但是還有一條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本朝太祖皇帝是黃袍加身,所以朝中文武群臣,多是幾朝“元老”,在開封城內外有巨大的利益,錯綜複雜。怎麽肯願意拋棄這一切,跟著遷都去洛陽?
如果官家在朝中提出遷都燕京的意見,那麽肯定也會遭到王公大臣們的反對,而且會更加猛烈。因為經過上百年的積累,他們在開封城聚集的利益已經十分驚人了,怎麽願意舍棄這一切?
但是...太祖皇帝是黃袍加身,通過杯酒釋兵權才穩住根基。所以對於文武群臣,他不敢過於逼迫。反對聲太大,他必須接納。
官家不一樣。就連他這個皇位,也是在大家並不看好的情況,通過強硬手段搶下來的——通過軍功籠絡住西軍和京畿禁軍,然後擺出一副不合作就掀桌子,重新打出一個新大宋來的姿態,迫使太後、朝中重臣們隻能接受事實。
然後十年的時間裏,雄才大略、厲精圖治。借著王荊公的新法名義,加以改進,塞進新的變法,使得大宋國力蒸蒸日上,國強民富,中興盛起。然後收吐蕃、滅西夏、定漠北、平北遼。
挾此威勢,可謂是一言九鼎,就算太祖太宗曆代皇帝的威勢,也不及官家。
以他的威勢、魄力和手段,要是真下定決心遷都,大宋沒有任何人和勢力能阻止得了。
但是長孫墨離還是願意問清楚官家的意圖,這是身為謀士的職責。隻有這樣才好圍繞核心出謀劃策。
“陛下高瞻遠矚、雄才偉略,往往一項動議,臣等當時不明就裏,但是成果一出來,才明白陛下洞悉萬裏,早就胸有成竹。現在有了遷都的動議,臣等知道其中定有玄機,還請陛下賜教。”
趙似拉住韁繩,揮了揮手裏的馬鞭。
“嗯,稍等一下。”
他看著遠方,目光深邃,彷佛看到了雄偉的燕山,以及山腳下的燕京。看到了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燕趙山河,在悠悠天地間屹立。
趙似沉思了一會,斟酌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醞釀了一下字詞,緩緩說道:“一個國家有幾個中心,朕把它分成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中心...”
停了一下,趙似問道:“玄明,我這麽說,你明白意思嗎?”
“臣明白,陛下,請繼續。”長孫墨離連忙點頭答道。
“政治中心很好理解。朕在哪裏,三省一院就在那裏。朕和三省一院在哪裏,政治中心就在那裏。而文化中心,其實是附屬在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之上的。文化人嘛,需要政治中心給他揚名,需要經濟中心給他富足。”
“臣聽懂了。”長孫墨離恭敬地答道。
“經濟中心,其實在目前情況來看,就是交通轉運中心。我大宋疆域遼闊,山河分布,分成了一個個區域。所以經濟中心其實就是某一區域的交通轉運中心。如湖廣的江夏;巴蜀的成都;中原的開封;西北的西安;江東此前的江都,現在的上海;嶺南的番禺,都是各自區域的經濟中心。”
“隨即大宋實業和商貿日益興起,直道、河運和海運的蓬勃發展,可能會出現幾個超級經濟中心,橫跨幾個區域。比如上海會成為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經濟中心;番禺會成為南海地區的經濟中心;燕京會成為河北、東北和漠北的經濟中心。”
長孫墨離想了想,恭聲道:“臣聽明白了。”
“軍事中心,就是防禦外敵、經略新域,聚集和囤積大量軍隊和糧草的中心。此前,國朝有兩處軍事中心,一是西安,二是大名。他們麵對的是西夏和北遼,承擔著巨大的國防重擔,所以管轄著數量巨大的軍隊,囤積著如山如海的糧草物資。”
“但是西安和大名這兩處軍事中心,其實並不成功——離前線太遠,反應不及時,調撥耗費時日...這些弊端,其實大家都是看到的,但是都默認了,反而覺得這是最優選擇。玄明,你知道這是為什麽?”
長孫墨離想了想,一時也沒有想明白。
不過這很正常,在剛才趙似提出之前,關於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這些概念,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過。就算有模湖的概念,也沒有如此清晰地定位。
所以你讓他更深層次地去思考裏麵的利弊,肯定還來不及深入到這個地步。
看到長孫墨離搖了搖頭,趙似說出了答桉。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沒有重合在一起造成的。防範武將擅權,一向是我朝的國策。重兵和糧草囤積一處,遠離京城和中樞,玄明啊,誰也不放心。前唐安祿山的例子,曆曆在目。所以我朝才搞出這麽大名和西安這兩個四不像的中心來。”
長孫墨離恍然大悟,彷佛腦海裏被點起了一盞燈,把很多疑惑照得透亮無比。
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不重合!說白了就是曆代官家和重臣們對把這麽多兵馬和糧草交給某一人,或者某幾個人,非常地不放心。
派能打的將領去,他能打外敵,調轉方向打自己人是不是也很能打?
派宗室皇子去,他要是廢物一個,根本壓不住驕兵悍將,去了等於沒去;要是十分能幹,萬一立了軍功、得了軍心,被下麵的將士們往身上披了一件黃袍怎麽辦?
《控衛在此》
那就隻能派大臣去,然後左鉗製右牽製,生怕你跟武將們攪到一塊去。
聰明一點的文臣,故意擺出一副老子東華門唱過名的,看不起你們這些丘八,與武將們水火不容。於是官家放心了,朝中重臣們也放心了,他也成了可提拔重用的棟梁之才。
遇到實心眼的文臣,沉下心與將士打成一片,嘔心瀝血為朝廷抵禦外敵、開疆拓土,立下赫赫軍功。可是官家和朝中重臣們心裏卻犯了滴咕,你小子該不會想學趙家的傳統技能?這樣有異心的文臣,不能再提拔了,以後要謹慎著使用。
於是宋國耗費了無數錢財,堆積了近百萬軍隊在這兩處,上百年下來,勝績寥寥,這或許就是根本原因。
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不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