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陳奏使金緣、副使李資諒、尹彥純、徐昉、金富轍,現居與四方館。與理蕃部協商多日。言行雖恭順,但仍然心存僥幸。”
蔡卞一上來就給高麗國陳奏使團的態度定下論調——雖恭順,但心存僥幸。
大家也明白話裏的意思,高麗國畏懼大宋武德充沛,慫了,所以不僅把國信使團改為陳奏使團——這是執臣藩之禮。同時把前遼冊封的所有詔書、印章全部封納,眼巴巴地懇求大宋天子給予正式冊封。
跪舔到這個份上,也確實恭順。
但是心存僥幸。
趁著平遼戰事混亂之際,侵占了鴨淥江以東土地上千裏的惡行,隻字不提。想著大宋家大業大,對這些偏遠荒蠻之地不在意;又極好麵子,自己不提,說不定就混過去了。
兵部尚書劉韐開口道:“官家說過,我大宋的疆土,每一寸或是前人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開拓出來,傳到我們手上;或是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爭回來的。沒有那一寸是多餘,可以被外人肆意奪了去。”
他參加西北、滅夏和平遼戰事,自帶英武剛烈之氣,說出的話康鏘有力,氣度非凡。
“北遼被我朝所滅,它的一切財富,土地和民眾,都當歸我大宋所有。高麗國趁亂侵占土地,偷盜行徑,令人不齒。不要說千裏沃土,就是一寸一尺,它高麗國也得給我們吐出來。要是敢說半個字,問問數十萬披堅持銳的大宋將士,答不答應!”
劉韐的一席話,讓議事堂的氣氛變得激昂高漲起來。就連身為保守派領袖的範純粹和蘇邁,也是一臉憤然,恨不得與高麗盜賊同歸於盡。
部分保守舊派的文人儒生們,還會繼續司馬光等人“不可擅開邊釁”,“堅守少兵”的思想,堅持任何兵事都是窮兵黷武。
但是範純粹、蘇邁這些高居廟堂的保守派大臣,立場和出發點截然不同。
數場滅國大勝,給予了宋國群臣們足夠的膽氣和自信。要是在這種氛圍下,還敢說出可棄偏遠貧瘠之地以求和寧的話,會被官家和同僚們鄙視,最後被逐出朝堂。
曹鐸看在眼裏,心裏驟然明白。其實官家和內閣對於高麗國的態度,是一致的。
敢趁亂偷盜土地?你是覺得我大宋數十萬鐵騎不夠迅疾呢?還是十數萬火槍火炮不夠犀利?
青龍旗騎兵日夜襲擾,隻是大餐前的開胃小菜——北遼剛剛被滅掉,大宋的精力主要放在安撫遼國舊地的漢、渤海、契丹、奚、女真、鐵驪等各族民眾上。
該編入青龍旗的,混編入青龍旗;該歸入郡縣管製的,先設州縣掛在山北宣撫司和北平府名下,統計人口、查錄土地,編撰戶籍、繪製黃冊。
等把這些大事忙完,前遼舊地綏靖,萬民撫順,大宋才能騰出手來,跟你老賬新賬一起算。
現在理蕃部還在跟高麗國陳奏使團在那裏瞎吉爾亂扯,就是秉承了上頭交代下來的暗示,故意拖延時間。
而蔡卞把這件事拿到內閣會議上說,不是為了別的——開戰由官家乾綱獨斷,具體的戰事又是樞密院組成的前敵指揮部負責,內閣負責配合就好了。
主要是先給閣老們通通氣,統一思想,凝聚人心。
看到大家的態度完全一致,曹鐸遲疑了一下,開口說話了。
“太宰、常公、何公,諸位同僚,曹某有話要說。”
議事堂很快安靜下來,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曹鐸身上。
“曹某自幼跟隨恩師董公學習,曾得他教誨,“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旦開戰,敗者損兵折將,徒留無數無定河邊骨;勝者,無非是多一些用不上的土地,民力財力,卻被耗費一空。”
議事堂變得更加寂靜,大家看向曹鐸的目光也複雜各異,這讓他的心裏有些慌。
“前些日子,曹某拜訪恩師,曾被教誨道,大宋滅夏平遼,國力疲憊不堪,不可再大動幹戈。前漢武帝,驅逐匈奴,消除外患,對漠北連連用兵,可是也留下了“白鹿皮幣”、“算緡告緡”的罵名。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啊。”
曹鐸的話講完,議事堂裏還是一片寂靜,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樣的話沒有從範純粹和蘇邁嘴裏講出來,卻從曹鐸曹六郎嘴裏說出來。
他可是官家的總角之交,心腹中的心腹,鐵杆中的鐵杆啊!
張叔夜突然開口問道。
“曹內政,那你的態度是什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曹鐸毫不遲疑地答道。
眾人的神情為之一輕。
細細一想,對啊,剛才曹鐸話裏話外都是“恩師曾言”、“恩師教誨”,他這是迫於師恩,才在內閣議事會上講出這番話來。
應該是他老師董其仁非常清楚,內閣議事會上,不會有大臣說出這番代表著極舊保守派觀點的話。所以才想盡辦法,讓曹鐸出麵說。
但曹鐸的態度是,老師的話是老師的話,我隻負責說,但絕不代表是我的態度。張叔夜剛才很有默契的一句問話,幫他點明了這一點。
蔡卞意味深長地說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他幫你啟蒙開智,傳授知識,引領去你學習。但是嶽卓群翻譯的古泰西名家雅士德有句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官家也曾教導我們,向前人學習的目的在於我們要超越前人。”
“曹六郎,你做的很對。你既對得起你的恩師,也恪守了你心中的真理。”
說完後,蔡卞轉換了話題,“官家已經決定,組建北海經略司,駐地設在钜燕島,嗯,就是此前的耽羅島,官家為其賜名钜燕島。同時成立螣蛇水師,負責海州至钜燕島以北海域的警備經略。海軍局李綱、韓甲先已經趕赴齊魯郡登州牟平縣辛汪鄉,籌建威海港,以為北海經略司和螣蛇水師副港以及造船基地。”
...
大家默然不做聲。這是大宋在調整戰略部署,也帶有很明顯的官家風格——他作戰不像漢唐,對外作戰往往打成持久戰,十年、二十年,數十年計,最後的結果敵人被打敗,自己也熬得國困民窮。
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往往不能全盡其功,等到數十百年後,外敵換個馬甲又死灰複燃。
官家的風格是在開戰之前,各種手段一起上,國窮民疲的經濟手段,扇動慫恿的用間手段,盜匪襲擾的無恥手段...隻要有用,統統安排上。然後等到敵國國困民窮,內亂四起時,再雷霆一擊,盡全其功。
滅夏之戰,已經初見端倪。到了平遼之戰,發揮得淋漓盡致。想必,高麗國也要被安排上。
蔡卞在議事堂上講得都是能讓閣老們知道的事情,情報偵查總局、各商會在暗地裏幹得那些勾當,現在肯定不會擺上桌麵。
內閣議事會足足開了兩個多時辰,終於結束了。
蔡卞留大家吃了一頓中飯——東閣專門配置有一處廚房,可為內閣上下數百人提供一日三餐。
出了東華門,回到尚書省內政部,曹鐸處理完政務,到了下午散衙,徑直去了董其仁府上。
曹鐸把情況簡略地說了一遍,然後很含湖地說道:“內閣平章軍國大事,學生隻能發言,無法主導其走向。”
董其仁六十多歲,一掛美髯垂在胸前。
他神情暗然,許久才幽幽地說道:“老夫請六郎在內閣進言,就是想請陛下苟思兵者凶器,戰者危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當守在四夷而常獲靜勝。可惜,理念不一,難以勸說啊。”
“六郎,為師知道你為難了,你盡心了!”
“學生慚愧。”
又說了幾句,看到老師精神不佳,曹鐸便起身告辭。
董其仁相送到二門外,曹鐸拱手告辭後,緊走了幾步,突然回頭,看到老師還站在二門外。他蕭索的身影在燈籠的昏光下搖曳不定。
老師少年有幸在廉溪先生(周敦頤)門下學習,後又拜明道先生為師,四十歲便以治《春秋》《易經》聞名海內,被司馬公讚譽:此後弘揚義理正道,就要看你了。
可是現在的他,與一幹大儒名士一樣,逐漸消失在蓬勃興盛的大宋舞台上。或許,隨著老師等人的逝去,一個舊時代正在褪去。
這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正在興起。
為您提供大神破賊校尉的大宋世祖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四十四章吾愛吾師更愛真理免費閱讀.
蔡卞一上來就給高麗國陳奏使團的態度定下論調——雖恭順,但心存僥幸。
大家也明白話裏的意思,高麗國畏懼大宋武德充沛,慫了,所以不僅把國信使團改為陳奏使團——這是執臣藩之禮。同時把前遼冊封的所有詔書、印章全部封納,眼巴巴地懇求大宋天子給予正式冊封。
跪舔到這個份上,也確實恭順。
但是心存僥幸。
趁著平遼戰事混亂之際,侵占了鴨淥江以東土地上千裏的惡行,隻字不提。想著大宋家大業大,對這些偏遠荒蠻之地不在意;又極好麵子,自己不提,說不定就混過去了。
兵部尚書劉韐開口道:“官家說過,我大宋的疆土,每一寸或是前人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開拓出來,傳到我們手上;或是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爭回來的。沒有那一寸是多餘,可以被外人肆意奪了去。”
他參加西北、滅夏和平遼戰事,自帶英武剛烈之氣,說出的話康鏘有力,氣度非凡。
“北遼被我朝所滅,它的一切財富,土地和民眾,都當歸我大宋所有。高麗國趁亂侵占土地,偷盜行徑,令人不齒。不要說千裏沃土,就是一寸一尺,它高麗國也得給我們吐出來。要是敢說半個字,問問數十萬披堅持銳的大宋將士,答不答應!”
劉韐的一席話,讓議事堂的氣氛變得激昂高漲起來。就連身為保守派領袖的範純粹和蘇邁,也是一臉憤然,恨不得與高麗盜賊同歸於盡。
部分保守舊派的文人儒生們,還會繼續司馬光等人“不可擅開邊釁”,“堅守少兵”的思想,堅持任何兵事都是窮兵黷武。
但是範純粹、蘇邁這些高居廟堂的保守派大臣,立場和出發點截然不同。
數場滅國大勝,給予了宋國群臣們足夠的膽氣和自信。要是在這種氛圍下,還敢說出可棄偏遠貧瘠之地以求和寧的話,會被官家和同僚們鄙視,最後被逐出朝堂。
曹鐸看在眼裏,心裏驟然明白。其實官家和內閣對於高麗國的態度,是一致的。
敢趁亂偷盜土地?你是覺得我大宋數十萬鐵騎不夠迅疾呢?還是十數萬火槍火炮不夠犀利?
青龍旗騎兵日夜襲擾,隻是大餐前的開胃小菜——北遼剛剛被滅掉,大宋的精力主要放在安撫遼國舊地的漢、渤海、契丹、奚、女真、鐵驪等各族民眾上。
該編入青龍旗的,混編入青龍旗;該歸入郡縣管製的,先設州縣掛在山北宣撫司和北平府名下,統計人口、查錄土地,編撰戶籍、繪製黃冊。
等把這些大事忙完,前遼舊地綏靖,萬民撫順,大宋才能騰出手來,跟你老賬新賬一起算。
現在理蕃部還在跟高麗國陳奏使團在那裏瞎吉爾亂扯,就是秉承了上頭交代下來的暗示,故意拖延時間。
而蔡卞把這件事拿到內閣會議上說,不是為了別的——開戰由官家乾綱獨斷,具體的戰事又是樞密院組成的前敵指揮部負責,內閣負責配合就好了。
主要是先給閣老們通通氣,統一思想,凝聚人心。
看到大家的態度完全一致,曹鐸遲疑了一下,開口說話了。
“太宰、常公、何公,諸位同僚,曹某有話要說。”
議事堂很快安靜下來,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曹鐸身上。
“曹某自幼跟隨恩師董公學習,曾得他教誨,“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旦開戰,敗者損兵折將,徒留無數無定河邊骨;勝者,無非是多一些用不上的土地,民力財力,卻被耗費一空。”
議事堂變得更加寂靜,大家看向曹鐸的目光也複雜各異,這讓他的心裏有些慌。
“前些日子,曹某拜訪恩師,曾被教誨道,大宋滅夏平遼,國力疲憊不堪,不可再大動幹戈。前漢武帝,驅逐匈奴,消除外患,對漠北連連用兵,可是也留下了“白鹿皮幣”、“算緡告緡”的罵名。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啊。”
曹鐸的話講完,議事堂裏還是一片寂靜,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樣的話沒有從範純粹和蘇邁嘴裏講出來,卻從曹鐸曹六郎嘴裏說出來。
他可是官家的總角之交,心腹中的心腹,鐵杆中的鐵杆啊!
張叔夜突然開口問道。
“曹內政,那你的態度是什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曹鐸毫不遲疑地答道。
眾人的神情為之一輕。
細細一想,對啊,剛才曹鐸話裏話外都是“恩師曾言”、“恩師教誨”,他這是迫於師恩,才在內閣議事會上講出這番話來。
應該是他老師董其仁非常清楚,內閣議事會上,不會有大臣說出這番代表著極舊保守派觀點的話。所以才想盡辦法,讓曹鐸出麵說。
但曹鐸的態度是,老師的話是老師的話,我隻負責說,但絕不代表是我的態度。張叔夜剛才很有默契的一句問話,幫他點明了這一點。
蔡卞意味深長地說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他幫你啟蒙開智,傳授知識,引領去你學習。但是嶽卓群翻譯的古泰西名家雅士德有句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官家也曾教導我們,向前人學習的目的在於我們要超越前人。”
“曹六郎,你做的很對。你既對得起你的恩師,也恪守了你心中的真理。”
說完後,蔡卞轉換了話題,“官家已經決定,組建北海經略司,駐地設在钜燕島,嗯,就是此前的耽羅島,官家為其賜名钜燕島。同時成立螣蛇水師,負責海州至钜燕島以北海域的警備經略。海軍局李綱、韓甲先已經趕赴齊魯郡登州牟平縣辛汪鄉,籌建威海港,以為北海經略司和螣蛇水師副港以及造船基地。”
...
大家默然不做聲。這是大宋在調整戰略部署,也帶有很明顯的官家風格——他作戰不像漢唐,對外作戰往往打成持久戰,十年、二十年,數十年計,最後的結果敵人被打敗,自己也熬得國困民窮。
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往往不能全盡其功,等到數十百年後,外敵換個馬甲又死灰複燃。
官家的風格是在開戰之前,各種手段一起上,國窮民疲的經濟手段,扇動慫恿的用間手段,盜匪襲擾的無恥手段...隻要有用,統統安排上。然後等到敵國國困民窮,內亂四起時,再雷霆一擊,盡全其功。
滅夏之戰,已經初見端倪。到了平遼之戰,發揮得淋漓盡致。想必,高麗國也要被安排上。
蔡卞在議事堂上講得都是能讓閣老們知道的事情,情報偵查總局、各商會在暗地裏幹得那些勾當,現在肯定不會擺上桌麵。
內閣議事會足足開了兩個多時辰,終於結束了。
蔡卞留大家吃了一頓中飯——東閣專門配置有一處廚房,可為內閣上下數百人提供一日三餐。
出了東華門,回到尚書省內政部,曹鐸處理完政務,到了下午散衙,徑直去了董其仁府上。
曹鐸把情況簡略地說了一遍,然後很含湖地說道:“內閣平章軍國大事,學生隻能發言,無法主導其走向。”
董其仁六十多歲,一掛美髯垂在胸前。
他神情暗然,許久才幽幽地說道:“老夫請六郎在內閣進言,就是想請陛下苟思兵者凶器,戰者危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當守在四夷而常獲靜勝。可惜,理念不一,難以勸說啊。”
“六郎,為師知道你為難了,你盡心了!”
“學生慚愧。”
又說了幾句,看到老師精神不佳,曹鐸便起身告辭。
董其仁相送到二門外,曹鐸拱手告辭後,緊走了幾步,突然回頭,看到老師還站在二門外。他蕭索的身影在燈籠的昏光下搖曳不定。
老師少年有幸在廉溪先生(周敦頤)門下學習,後又拜明道先生為師,四十歲便以治《春秋》《易經》聞名海內,被司馬公讚譽:此後弘揚義理正道,就要看你了。
可是現在的他,與一幹大儒名士一樣,逐漸消失在蓬勃興盛的大宋舞台上。或許,隨著老師等人的逝去,一個舊時代正在褪去。
這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正在興起。
為您提供大神破賊校尉的大宋世祖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四十四章吾愛吾師更愛真理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