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矩,你替我去迎一迎宇文官人。我在這裏等著他。”
蔡卞吩咐道。
宇文虛中是官家大秘,見官大一級,但是官階和權柄與太宰相差甚遠,派自己去大門相迎,他在閣房門口等著,合符規矩。
但是蔡公啊,現在是什麽時候,還在乎這點臉麵幹什麽!宇文虛中是官家近臣,現在及及可危的局麵,正需要他幫忙在官家麵前幫忙說句話,持禮相待,才好加以托付。
李彌大心急地提醒了一句,蔡卞看了他一眼,沉穩地答道:“似矩,沉住氣!”
沉住氣!這句話像銅鍾聲一樣,震醒了李彌大,讓他從慌亂中恢複鎮靜。
是啊,這個時候必須鎮靜,越是慌亂,就死得越快。
李彌大深吸一口氣,正要轉身離去迎接,看到桌子上自己帶來的那份《鳳閣報》,正要伸手去收起來,被蔡卞攔住。
“就放在桌子上。”
過了一會,宇文虛中在李彌大恭敬地引領下,走到閣房走廊裏。蔡卞站在閣房門口,笑吟吟地迎接。
“叔通,什麽風把你吹到老夫這裏來了?”
“是官家托在下給蔡公帶來兩樣東西。”宇文虛中開門見山地答道。
東西?蔡卞心頭一顫,不動聲色地把宇文虛中引到房間裏,然後相對坐下。
蔡卞注意到,宇文虛中看到了自己故意留在桌子上的那份《鳳閣報》,但他裝作沒有看到,不動聲色地答話落座。
自己想用這份報紙試探宇文虛中的態度,落空了。蔡卞心裏有些失落,但他依然保持著微笑平和。
“似钜,去準備茶,記得用太湖洞庭山新出的好茶,碧螺春。”
“是。”
等到李彌大端上茶又一次離去,並順手關上閣房的大門,蔡卞正色地對宇文虛中道:“叔通,敢問陛下賜給臣什麽東西?”
宇文虛中從鼓鼓的懷裏掏出兩卷字。
“官家看到東閣議事堂的牆上空空蕩蕩的,一時有感,揮毫寫下一幅字。然後囑咐在下跟蔡公和諸位大學士們說,要是諸公不嫌棄官家的字醜,就掛起來,當點綴之物。”
“官家言重了,官家臨摹顏體,自得氣象,儼然自成一家,怎麽敢說字醜?官家的字醜,那臣等的字豈不是雞爪亂爬了。”
宇文虛中笑著答道:“大蔡公、小蔡公,均是我朝書法大家,能得你們的讚許,官家肯定十分開心。”
蔡卞聽到大小蔡公,眼角不由抽動了幾下,但是臉上的笑容更加真誠。
“肺腑之言,這是臣等的肺腑之言,務必轉告給官家。”
客氣了兩句,蔡卞展開了第一幅字。
“政通人和。”
念了兩遍,蔡卞感歎道:“這是官家對臣等的殷切期望啊。臣等一定殫精竭力,務必使得大宋政通人和。”
“蔡公的話,在下一定轉呈給官家。”
蔡卞謝了一聲,準備攤開第二幅,宇文虛中在一旁提醒道。
“蔡公,這是官家特意寫給你的。”
“寫給老臣的?”蔡卞心頭一定,展開字幅的動作變得有些急切。
“和光同塵。”除了這四個字,上首有一行小字,是官家的題字,“賜內閣首揆”,下首是一行落款,“天啟赤子,天啟十二年八月十日。”蓋著一方寶印,印文隻有一個篆體的“燾”。
蔡卞念了幾遍,遲疑地問道,“叔通,此詞是不是出自《道德經》:‘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正是。”
“不知官家有何教誨?”
“官家寫完後對在下說,‘銳者,急切、魯莽也;紛,爭執糾紛。官家還說,諸位閣員都是一時俊傑,國之重臣,當為大宋之光,眾光當和。塵,卑賤如塵埃,官家希望諸位閣員在平章軍國大事,心裏多想想卑賤如塵埃,但是億萬相聚成泰山的大宋百姓。此為同其塵!”
“挫其銳,解其紛,官家希望首揆帶著內閣大小學士,諸閣員們,能夠拋棄急切魯莽,解決爭執糾紛,進而和其光,同其塵。”
蔡卞對著皇宮拱手施禮,“臣定不敢有負官家囑托。”
又寒噓了幾句,宇文虛中說道:“蔡公,在下的事情辦完了,不敢再叨擾蔡公,告辭,告辭。”
起身時“才發現”桌子上的《鳳閣報》,宇文虛中笑著說道:“巧了,在下正要去禮部著作局,跟他們說道說道。”
“哦,不知叔通要去跟他們說道什麽?”
“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就是秘書省通政司說了,百官們既然上疏給官家,就等著批複處置好了。要是沒有回應,就是官家不置可否,你再尋他法。偏偏一邊遞到通政司,上疏給官家,一邊大張旗鼓地刊登在報紙上,太不像話了。他們這是以官家之名去哄弄百姓呢?還是以民情之意去要挾官家?”
蔡卞露出凝重之色,“聽叔通如此一說,老夫也覺得此事重大。嗯,禮部著作局屬於尚書省,既然秘書省發了話,那老夫就在省務會上提一句,叫著作局好好整飭一番。”
“那就有勞蔡公了。秘書省那邊的谘文,即刻就到。在下是抬腿就來了,公文還得兜兩圈才到尚書省,要慢些。”
蔡卞心領神會地一笑,客客氣氣地把宇文虛中送到閣房門口,再叮囑李彌大,替他送到東閣大門口。
李彌大急匆匆地回到閣房裏,看到蔡卞又在伏桉疾書,批複著公文。剛才擺在桌子上的那張報紙,早就消失無蹤。
言情
他吊在半空上的心緩緩落了下來,但是又想再確定一下,遲疑地問道:“蔡公,那份《鳳閣報》不知在何處,還請讓屬下先收走。”
蔡卞抬起頭,目光從水晶老花鏡上方投過來。
“那份報紙,危言聳聽,早就被我扔到廢紙簍裏去了。”
李彌大心中大定,又驚又喜。這一定是宇文虛中捎來官家的話,才讓蔡公吃下了定心丸,才會如此鎮靜。
但他還不放心,遲疑一下,還是問了一句。
“蔡公,可是風停雨歇,雲開見明月?”
蔡卞抬起頭,意味深長地說道:“風再大,雨再猛,從何而來?”
他的手指頭指了指天上,“從天而來。”
“學生記住了。”李彌大恭敬地答道。
蔡卞吩咐道。
宇文虛中是官家大秘,見官大一級,但是官階和權柄與太宰相差甚遠,派自己去大門相迎,他在閣房門口等著,合符規矩。
但是蔡公啊,現在是什麽時候,還在乎這點臉麵幹什麽!宇文虛中是官家近臣,現在及及可危的局麵,正需要他幫忙在官家麵前幫忙說句話,持禮相待,才好加以托付。
李彌大心急地提醒了一句,蔡卞看了他一眼,沉穩地答道:“似矩,沉住氣!”
沉住氣!這句話像銅鍾聲一樣,震醒了李彌大,讓他從慌亂中恢複鎮靜。
是啊,這個時候必須鎮靜,越是慌亂,就死得越快。
李彌大深吸一口氣,正要轉身離去迎接,看到桌子上自己帶來的那份《鳳閣報》,正要伸手去收起來,被蔡卞攔住。
“就放在桌子上。”
過了一會,宇文虛中在李彌大恭敬地引領下,走到閣房走廊裏。蔡卞站在閣房門口,笑吟吟地迎接。
“叔通,什麽風把你吹到老夫這裏來了?”
“是官家托在下給蔡公帶來兩樣東西。”宇文虛中開門見山地答道。
東西?蔡卞心頭一顫,不動聲色地把宇文虛中引到房間裏,然後相對坐下。
蔡卞注意到,宇文虛中看到了自己故意留在桌子上的那份《鳳閣報》,但他裝作沒有看到,不動聲色地答話落座。
自己想用這份報紙試探宇文虛中的態度,落空了。蔡卞心裏有些失落,但他依然保持著微笑平和。
“似钜,去準備茶,記得用太湖洞庭山新出的好茶,碧螺春。”
“是。”
等到李彌大端上茶又一次離去,並順手關上閣房的大門,蔡卞正色地對宇文虛中道:“叔通,敢問陛下賜給臣什麽東西?”
宇文虛中從鼓鼓的懷裏掏出兩卷字。
“官家看到東閣議事堂的牆上空空蕩蕩的,一時有感,揮毫寫下一幅字。然後囑咐在下跟蔡公和諸位大學士們說,要是諸公不嫌棄官家的字醜,就掛起來,當點綴之物。”
“官家言重了,官家臨摹顏體,自得氣象,儼然自成一家,怎麽敢說字醜?官家的字醜,那臣等的字豈不是雞爪亂爬了。”
宇文虛中笑著答道:“大蔡公、小蔡公,均是我朝書法大家,能得你們的讚許,官家肯定十分開心。”
蔡卞聽到大小蔡公,眼角不由抽動了幾下,但是臉上的笑容更加真誠。
“肺腑之言,這是臣等的肺腑之言,務必轉告給官家。”
客氣了兩句,蔡卞展開了第一幅字。
“政通人和。”
念了兩遍,蔡卞感歎道:“這是官家對臣等的殷切期望啊。臣等一定殫精竭力,務必使得大宋政通人和。”
“蔡公的話,在下一定轉呈給官家。”
蔡卞謝了一聲,準備攤開第二幅,宇文虛中在一旁提醒道。
“蔡公,這是官家特意寫給你的。”
“寫給老臣的?”蔡卞心頭一定,展開字幅的動作變得有些急切。
“和光同塵。”除了這四個字,上首有一行小字,是官家的題字,“賜內閣首揆”,下首是一行落款,“天啟赤子,天啟十二年八月十日。”蓋著一方寶印,印文隻有一個篆體的“燾”。
蔡卞念了幾遍,遲疑地問道,“叔通,此詞是不是出自《道德經》:‘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正是。”
“不知官家有何教誨?”
“官家寫完後對在下說,‘銳者,急切、魯莽也;紛,爭執糾紛。官家還說,諸位閣員都是一時俊傑,國之重臣,當為大宋之光,眾光當和。塵,卑賤如塵埃,官家希望諸位閣員在平章軍國大事,心裏多想想卑賤如塵埃,但是億萬相聚成泰山的大宋百姓。此為同其塵!”
“挫其銳,解其紛,官家希望首揆帶著內閣大小學士,諸閣員們,能夠拋棄急切魯莽,解決爭執糾紛,進而和其光,同其塵。”
蔡卞對著皇宮拱手施禮,“臣定不敢有負官家囑托。”
又寒噓了幾句,宇文虛中說道:“蔡公,在下的事情辦完了,不敢再叨擾蔡公,告辭,告辭。”
起身時“才發現”桌子上的《鳳閣報》,宇文虛中笑著說道:“巧了,在下正要去禮部著作局,跟他們說道說道。”
“哦,不知叔通要去跟他們說道什麽?”
“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就是秘書省通政司說了,百官們既然上疏給官家,就等著批複處置好了。要是沒有回應,就是官家不置可否,你再尋他法。偏偏一邊遞到通政司,上疏給官家,一邊大張旗鼓地刊登在報紙上,太不像話了。他們這是以官家之名去哄弄百姓呢?還是以民情之意去要挾官家?”
蔡卞露出凝重之色,“聽叔通如此一說,老夫也覺得此事重大。嗯,禮部著作局屬於尚書省,既然秘書省發了話,那老夫就在省務會上提一句,叫著作局好好整飭一番。”
“那就有勞蔡公了。秘書省那邊的谘文,即刻就到。在下是抬腿就來了,公文還得兜兩圈才到尚書省,要慢些。”
蔡卞心領神會地一笑,客客氣氣地把宇文虛中送到閣房門口,再叮囑李彌大,替他送到東閣大門口。
李彌大急匆匆地回到閣房裏,看到蔡卞又在伏桉疾書,批複著公文。剛才擺在桌子上的那張報紙,早就消失無蹤。
言情
他吊在半空上的心緩緩落了下來,但是又想再確定一下,遲疑地問道:“蔡公,那份《鳳閣報》不知在何處,還請讓屬下先收走。”
蔡卞抬起頭,目光從水晶老花鏡上方投過來。
“那份報紙,危言聳聽,早就被我扔到廢紙簍裏去了。”
李彌大心中大定,又驚又喜。這一定是宇文虛中捎來官家的話,才讓蔡公吃下了定心丸,才會如此鎮靜。
但他還不放心,遲疑一下,還是問了一句。
“蔡公,可是風停雨歇,雲開見明月?”
蔡卞抬起頭,意味深長地說道:“風再大,雨再猛,從何而來?”
他的手指頭指了指天上,“從天而來。”
“學生記住了。”李彌大恭敬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