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京王城壽昌殿上,高麗國君臣滿臉凝重,正在激烈地討論著。
“宋國不仁,不宣而戰!應當遣使嚴厲譴責,促其迷途識返!”
一位文官大聲疾呼道。
其他人都當他是在放屁!都翻臉了,還有什麽不宣而戰?再說了,在高麗國伏擊完顏阿骨打所部時,已經是高麗國正式向宋國開戰了。
以前隻能算是邊境衝突,還在可控範圍內。成規模殲滅敵軍,還不等於開戰嗎?
嚴厲譴責!要不派你去?憑借你的大義凜然,讓宋國羞愧投降?
一位官員提出這個建議,剛才那位義正言辭、康慨激昂地要跟宋國惡勢力同歸於盡的文官老夫子,立即換了張臉。
“老夫年邁體衰,恐怕會死在路上。我個人生死榮辱事小,就是怕耽誤了國之大事,義理不張,那我就萬死難咎其責啊!”
老夫子老淚縱橫,為自己身體不爭氣,不能挺身而出痛心疾首。
呸!要不是你年紀大,出身名門,“德高望重”,真想一口口水吐在你臉上!
王俁不耐煩地說道:“議郎,說說宋軍這些日子的情況!讓兩班眾臣議一議。”
都火燒眉毛了,高麗國大王沒有心思跟這些大儒文官探討道德範疇問題,你就是探討到天荒地老,也傷不到宋國半根汗毛。
“是,大王!”
“九月十九日,宋國水陸兩軍登陸南浦港,當日下午進逼包圍平壤城。未及黃昏,判西京留守李千養舉城降!”
“宋軍水陸兩師沿江東進,二十日進據浿水與南川江交匯的駟馬城,二十三日進據椒山城,二十四日進據浿水上遊岩淵城...”
“與此同時,有一支宋國騎兵出白山地區,沿海東沿岸南下,二十日進據沃州且沃城(鹹興)...”
高麗國君臣越聽臉越黑。一是宋軍進軍十分神速,五天時間推進了八百裏。
二是各地官員降得太快了,從西京平壤城的未及黃昏而降,到岩淵城的望風而降,宋軍推進得有多快,這些官員降得就有多快。
你們能不能有點骨氣!稍微抵抗一下,也讓我們麵子上好看點!
“大王,我國有兩軍六衛,大部分抽調去了北界。還有各州郡兵馬,也被抽調一空,各地守軍皆是老弱病殘。靠近北界的西京、西海道更是如此!所以宋軍才能如此猖狂!大王不必憂心,而今大義在我高麗,隻要北界十幾萬王師精銳南下,定能讓這些宋軍灰飛煙滅!”
李資謙察覺到大王王俁的焦慮,連忙出聲勸解一番。
聽了李資謙的話,王俁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下。
“宋軍有多少人?”王俁問道。
“回大王的話。”議郎沉默了一下,老實答道:“地方回報,宋軍水陸兩師有十五萬之眾,加上白山下來的五萬馬軍,合計有二十萬之眾。”
壽昌殿上寂靜無聲,王俁、李資謙等人神情複雜。
雖然他們內心深處知道,宋軍出動二十萬兵馬是不可能的事情,平遼戰事才動員多少兵馬?但是他們願意相信這就是事實!
隻有二十萬兵馬才配得上擁有三千裏江山、三千年文明的高麗大國。隻有這樣才能解釋,浿水沿岸的地方官員為什麽會降得這麽快!
不是我們沒有抵抗,而是敵軍太強大了。
“宋軍如此布局,是想幹什麽?”王俁出聲問道。
李資謙等人也陷入了沉思,是啊,宋軍沿浿水一字擺開,到底想幹什麽?展示他們的軍威,讓高麗國不戰而降?
大家都把目光轉移到吳延寵身上。
清川江大捷後的一個多月朝爭,很快有了結果。崔弘嗣、金景庸等主和派被流放去全羅道海島上喝海帶湯,中立派的任懿成了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金緣為禦史中丞,李資謙參知政事兼判吏部事,崔弘正以樞密院使身份回北界繼續指揮戰事,爭取更大的勝利。主戰派留在開京的有門下侍郎平章事吳延寵。
吳延寵想了一下,拱手道:“大王,還請展出輿圖。”
王俁遲疑一下。
地理輿圖在古代可是絕頂機密,很少拿出來當眾展示。隻是現在事急,不得不拿。再說這幾年宋軍大行地圖之術,幫助其屢屢獲勝。與此同時,宋國報紙經常刊登一些簡略地圖,告訴官庶軍民宋國以及周邊國家的位置,讓大家開眼見世界。
所以輿圖的神秘性日漸消散。
“取出來。”
隨著王俁的命令,幾位內侍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幅地圖。相比宋國的地圖,這一幅神似形不似,勉強能讓高麗君臣們腦海裏有個大略的印象。
“平壤、駟馬、椒山、岩淵、且沃...”吳延寵嘴裏念念有詞,手指頭在輿圖的浿水一線虛空劃過。
“宋軍到底想幹什麽?”吳延寵努力回想著。
他出鎮北界和東界多年,對那裏的山川地理比較熟悉,他把記憶中各城的位置,與浿水、狼山(狼林山脈)放在一起。
猛然間,一道閃電在他的腦海裏閃過,把他的臉色電得慘白。
“吳卿,你想到了嗎?”看到吳延寵神情不對,王俁連忙問道。
“大王,臣想到了。如果臣沒有猜錯的話,宋軍如此布局,謀得是崔樞密院使統領的十九萬大軍,以及北界、東界一部的土地和百姓。”
“什麽?快與本王說來。”王俁急了。
“大王,高麗國北部,多山地高原,道路崎區。北界以及東界一隅,南下西海道和交州道的大道,隻有五條。而平壤、駟馬、椒山、岩淵、且沃這五城,正好是扼守這五條大道的關隘上。宋軍進據五城,等於沿著浿水、狼山,把高麗國一割而二。”
王俁的臉色也變了,他遲疑地問道:“除此五條大道,南北相通就沒有其它的路徑了嗎?”
“大王,一般北界下西海道,是沿著西海邊,經安州直下平壤,在那裏渡過浿水,再進入西海道和京畿。這是最主要的大道。駟馬、椒山這兩條道路,由於山路崎區,勉強可稱為大道,隻是也需要在兩城渡過浿水。岩淵、且沃,一扼守狼山山穀,一扼守狼山與東海岸之間的要道,是東界北部地區直下京畿和交州道的主要幹道。”
“其餘還有若幹山路,都是羊腸小道,采藥獵人、腳夫行商勉強可以。大軍行進,糧草輜重轉運卻是難於上青天。”
吳延寵說得很直白了,北界以及東界北部與腹地的兵馬調動、糧草轉運,最主要的走平壤和且沃這兩條大道,駟馬、椒山、岩淵這三條道,隻能作為補充。其餘的都是崎區小道,偵查軍情,偷送訊息,還能用一用。調動兵馬、轉運糧草,就不要想了。
王俁的臉色變得煞白,本王的十九萬精銳,就這麽被宋軍南北夾擊,給包圍了?
“宋國不仁,不宣而戰!應當遣使嚴厲譴責,促其迷途識返!”
一位文官大聲疾呼道。
其他人都當他是在放屁!都翻臉了,還有什麽不宣而戰?再說了,在高麗國伏擊完顏阿骨打所部時,已經是高麗國正式向宋國開戰了。
以前隻能算是邊境衝突,還在可控範圍內。成規模殲滅敵軍,還不等於開戰嗎?
嚴厲譴責!要不派你去?憑借你的大義凜然,讓宋國羞愧投降?
一位官員提出這個建議,剛才那位義正言辭、康慨激昂地要跟宋國惡勢力同歸於盡的文官老夫子,立即換了張臉。
“老夫年邁體衰,恐怕會死在路上。我個人生死榮辱事小,就是怕耽誤了國之大事,義理不張,那我就萬死難咎其責啊!”
老夫子老淚縱橫,為自己身體不爭氣,不能挺身而出痛心疾首。
呸!要不是你年紀大,出身名門,“德高望重”,真想一口口水吐在你臉上!
王俁不耐煩地說道:“議郎,說說宋軍這些日子的情況!讓兩班眾臣議一議。”
都火燒眉毛了,高麗國大王沒有心思跟這些大儒文官探討道德範疇問題,你就是探討到天荒地老,也傷不到宋國半根汗毛。
“是,大王!”
“九月十九日,宋國水陸兩軍登陸南浦港,當日下午進逼包圍平壤城。未及黃昏,判西京留守李千養舉城降!”
“宋軍水陸兩師沿江東進,二十日進據浿水與南川江交匯的駟馬城,二十三日進據椒山城,二十四日進據浿水上遊岩淵城...”
“與此同時,有一支宋國騎兵出白山地區,沿海東沿岸南下,二十日進據沃州且沃城(鹹興)...”
高麗國君臣越聽臉越黑。一是宋軍進軍十分神速,五天時間推進了八百裏。
二是各地官員降得太快了,從西京平壤城的未及黃昏而降,到岩淵城的望風而降,宋軍推進得有多快,這些官員降得就有多快。
你們能不能有點骨氣!稍微抵抗一下,也讓我們麵子上好看點!
“大王,我國有兩軍六衛,大部分抽調去了北界。還有各州郡兵馬,也被抽調一空,各地守軍皆是老弱病殘。靠近北界的西京、西海道更是如此!所以宋軍才能如此猖狂!大王不必憂心,而今大義在我高麗,隻要北界十幾萬王師精銳南下,定能讓這些宋軍灰飛煙滅!”
李資謙察覺到大王王俁的焦慮,連忙出聲勸解一番。
聽了李資謙的話,王俁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下。
“宋軍有多少人?”王俁問道。
“回大王的話。”議郎沉默了一下,老實答道:“地方回報,宋軍水陸兩師有十五萬之眾,加上白山下來的五萬馬軍,合計有二十萬之眾。”
壽昌殿上寂靜無聲,王俁、李資謙等人神情複雜。
雖然他們內心深處知道,宋軍出動二十萬兵馬是不可能的事情,平遼戰事才動員多少兵馬?但是他們願意相信這就是事實!
隻有二十萬兵馬才配得上擁有三千裏江山、三千年文明的高麗大國。隻有這樣才能解釋,浿水沿岸的地方官員為什麽會降得這麽快!
不是我們沒有抵抗,而是敵軍太強大了。
“宋軍如此布局,是想幹什麽?”王俁出聲問道。
李資謙等人也陷入了沉思,是啊,宋軍沿浿水一字擺開,到底想幹什麽?展示他們的軍威,讓高麗國不戰而降?
大家都把目光轉移到吳延寵身上。
清川江大捷後的一個多月朝爭,很快有了結果。崔弘嗣、金景庸等主和派被流放去全羅道海島上喝海帶湯,中立派的任懿成了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金緣為禦史中丞,李資謙參知政事兼判吏部事,崔弘正以樞密院使身份回北界繼續指揮戰事,爭取更大的勝利。主戰派留在開京的有門下侍郎平章事吳延寵。
吳延寵想了一下,拱手道:“大王,還請展出輿圖。”
王俁遲疑一下。
地理輿圖在古代可是絕頂機密,很少拿出來當眾展示。隻是現在事急,不得不拿。再說這幾年宋軍大行地圖之術,幫助其屢屢獲勝。與此同時,宋國報紙經常刊登一些簡略地圖,告訴官庶軍民宋國以及周邊國家的位置,讓大家開眼見世界。
所以輿圖的神秘性日漸消散。
“取出來。”
隨著王俁的命令,幾位內侍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幅地圖。相比宋國的地圖,這一幅神似形不似,勉強能讓高麗君臣們腦海裏有個大略的印象。
“平壤、駟馬、椒山、岩淵、且沃...”吳延寵嘴裏念念有詞,手指頭在輿圖的浿水一線虛空劃過。
“宋軍到底想幹什麽?”吳延寵努力回想著。
他出鎮北界和東界多年,對那裏的山川地理比較熟悉,他把記憶中各城的位置,與浿水、狼山(狼林山脈)放在一起。
猛然間,一道閃電在他的腦海裏閃過,把他的臉色電得慘白。
“吳卿,你想到了嗎?”看到吳延寵神情不對,王俁連忙問道。
“大王,臣想到了。如果臣沒有猜錯的話,宋軍如此布局,謀得是崔樞密院使統領的十九萬大軍,以及北界、東界一部的土地和百姓。”
“什麽?快與本王說來。”王俁急了。
“大王,高麗國北部,多山地高原,道路崎區。北界以及東界一隅,南下西海道和交州道的大道,隻有五條。而平壤、駟馬、椒山、岩淵、且沃這五城,正好是扼守這五條大道的關隘上。宋軍進據五城,等於沿著浿水、狼山,把高麗國一割而二。”
王俁的臉色也變了,他遲疑地問道:“除此五條大道,南北相通就沒有其它的路徑了嗎?”
“大王,一般北界下西海道,是沿著西海邊,經安州直下平壤,在那裏渡過浿水,再進入西海道和京畿。這是最主要的大道。駟馬、椒山這兩條道路,由於山路崎區,勉強可稱為大道,隻是也需要在兩城渡過浿水。岩淵、且沃,一扼守狼山山穀,一扼守狼山與東海岸之間的要道,是東界北部地區直下京畿和交州道的主要幹道。”
“其餘還有若幹山路,都是羊腸小道,采藥獵人、腳夫行商勉強可以。大軍行進,糧草輜重轉運卻是難於上青天。”
吳延寵說得很直白了,北界以及東界北部與腹地的兵馬調動、糧草轉運,最主要的走平壤和且沃這兩條大道,駟馬、椒山、岩淵這三條道,隻能作為補充。其餘的都是崎區小道,偵查軍情,偷送訊息,還能用一用。調動兵馬、轉運糧草,就不要想了。
王俁的臉色變得煞白,本王的十九萬精銳,就這麽被宋軍南北夾擊,給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