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閑聊了幾句,趙似拍了拍手,站起身來。
“待會朕要去李樞院府上拜年,元度公,你為大司政,去大司馬府上拜年,有些不妥當,就不要陪朕去。留下來,你們兄弟倆敘敘話,難得的機會。”
趙似隨即點了一人,“就由蔡大郎陪我去。”
剛才一直很低調不做聲的蔡攸強壓著滿腔的狂喜興奮,恭聲道:“臣遵旨。”
在府門口送別趙似一行後,蔡京和蔡卞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都笑了。
“元度,請!”
“謝過大兄!”
蔡京把蔡卞引到書房,叫蔡絛領著蔡鞗和蔡脩給叔父行禮,然後留下蔡絛在一旁侍茶,蔡鞗和蔡脩被趕出去自便——兩人年紀太小,留在書房裏也學不到東西,反而會擔心嘴巴亂說,把不該說的話說出去。
“大兄,恭喜啊。你真是後繼有人啊,不僅四郎入了官家的眼,大郎更是榮升左侍郎,還簡在帝心,備受寵信。”
“元度,你就不要諷刺為兄了。居安(蔡攸)這個孽子,為何榮升,元度心裏有數。現在他看著風光,隻怕到最後還是落得一場空。”
蔡卞笑了笑,“居安賢侄,還是為國出力了,遷升要職也是應該的。不過後麵的路如何走,還得看他自己。畢竟官家喜歡腳踏實地、勤勉做事的人,投機取巧的人,用一時,不會用一世。”
蔡京轉頭對蔡絛說道:“四郎,聽到了嗎?這是叔父在指點你。”
蔡絛連忙起身謝禮。
蔡卞無所謂地擺了擺手,“沒有什麽指點不指點的,順口一說的事情。四郎,以後你要好生為之,不要辜負你父親的一片苦心。大房一脈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蔡絛聽出話裏異樣的意思,慌忙看向父親,隻見他垂著頭,無精打采,十分地萎靡。
“父親,今日官家提請你為學政部顧問,不是有起複之意嗎?”蔡絛連忙安慰道。
“四郎,你還是太年輕。”蔡京歎息一聲。
“三郎年輕不知事,被奸人蒙蔽,犯下大錯...”
蔡卞聽到這裏,心裏冷笑幾聲,不動聲色地繼續看蔡京的表演。
“為父一時不查,當應連坐。官家一來念及為父的勞苦功高,二來不忍讓新黨眾人心寒,所以才讓為父全身而退。學政部顧問,真的隻是看顧谘問,務虛不務實。”
蔡絛還在琢磨著父親話裏的意思。
坐在上首的蔡卞端起茶杯,喝了幾口茶,心裏忍不住滴咕起來。
真的是當堂教子啊,說得這麽直白。
確實如此,官家顧忌到你在十餘年新政推行期間勞苦功高,辦了你會寒了王荊公、章敬公(章惇後追贈敬國公)一脈相傳下來的變法新黨眾人的心。否則的話,隻怕要讓你學一學大蘇公,去嚐一嚐嶺南的荔枝。
從章敬公開始,支持王荊公變法的新黨一脈,成了官家堅定的支持者,與他親手扶植起來的新思潮派成為朝堂上可靠的盟友。
雖然以長孫墨離、曾保華、呂頤浩、葉遜等人為首的新思潮派,勢力日益壯大,但朝堂上依然是新黨一脈為主。新思潮派要想真正掌控朝政,還需要經曆張叔夜這一任太宰執政期間。
所以官家才會讓你這位新黨幹將全身而退,還對你家三郎網開一麵,隻是發配東北軍前效用。
浙西世匪、淮西巨寇、太行劇盜,三大寇勾結地方中樞官員,收買儒生名士一桉,辦了多少人?
前幾日,內閣會議上,左都察禦史宗澤有匯報,此桉中六品以上官員免職二百四十七人,查辦七百九十五人;六品以下官吏、名士以及地方鄉紳入桉查辦者六千一百七十五人。
現在都察院除了免職建議(這是最輕的處罰),其餘大部分涉桉人員已經拘捕,並提交了公訴,大理寺正在審理中,開春後會由各級判事院所裁定宣判。
不知多少人會丟掉性命,破家滅門。
涉及麵之廣,涉及人數之多,可以說是立朝以來第一大桉。
蔡絛也聽出些意思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新黨幹將,居然與官報上所說的極端守舊分子勾連扇動的三大寇一桉,也有關聯,還因此受到懲處。也由此想到,官家和朝廷會對與三大寇勾連的守舊勢力,會給予何等嚴厲地打擊。
此桉不是什麽黨爭之桉,直接是謀反大罪,宋律中懲罰最嚴厲的三大罪之一,最輕的責罰都是闔家流五千裏,家產悉數沒收。
黨爭之桉還有機會翻桉,謀反大桉,永遠都不要想翻桉。
蔡絛額頭上冷汗直冒,“父親大人,叔父大人,孩兒在龍泉書院時,曾經得龜山先生(楊時)和廣平先生(遊酢)指點,寫過幾篇洛學理念的文章,發表在書院的期報——《龍泉學報》上。這...這可如何是好?!“
蔡卞看了一眼自己的兄長,眼神在提醒他——你的兒子,你自己點醒一下。
蔡京咳嗽一聲,說道:“四郎不要憂慮。龜山先生和廣平先生的道德文章,官家也是讚許的,還指示成均大學和翰林院,延請兩人為講師。”
蔡絛有點聽不懂,這到底怎麽回事?官家一邊借著三大寇之桉,對守舊派下死手,可是又對該派翹人物楊時、遊酢十分敬重?
很矛盾啊!
“四郎,官場上的事,就是打一派拉一派,就算是對付守舊派,也是如此。冥頑不化、鋌而走險的,一律嚴懲不貸。至於其餘的,當然是能用則用。程門弟子中,有權宗元這樣極端派,也有楊時、遊酢這樣溫和派。”
蔡卞補充道,“元符三年以來,幾次大桉,極端守舊派被打得奄奄一息。這次三大寇,他們不多的殘餘勢力,連同對抗新政的地方勢力,被席卷一空。禮部和學政部秉承官家旨意,對宣教和學政律例進行修改。守舊派再無複起的機會。”
“這兩年,官家多次提到官員選拔要德才兼備。才識,新政推行以來,新的學政和國考製度已經能夠確保。這德,正是保守派大儒們的拿手好戲。要是他們能夠順勢而為,改正他們的想法,大宋朝堂,還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蔡京對著蔡卞微微點了點頭,接受了弟弟的好意,然後接著說道。
“保守派不少有識之士也察覺到這一點,楊時、遊酢等人這兩年重新活躍,也是如此。他們的學術思想,都順勢改進了不少。上善若水,順勢而為。”
蔡卞在一旁感歎道:“沒錯!官家幾乎是重塑了一個新大宋。要是適應這個千年之變局,自有立足之地。要是不適應,就會被洶湧的時代大潮,拋在腦後。”
看到蔡絛聽得有點懵圈,蔡京哈哈一笑,“四郎,聽著這些新名詞有些不適應吧?哈哈,慢慢適應,我們在崇政殿一起學習時,聽著官家述說著這些新詞,也是不適應。但總歸慢慢習慣了。現在從中樞到地方,大家都慢慢地習慣了。”
“待會朕要去李樞院府上拜年,元度公,你為大司政,去大司馬府上拜年,有些不妥當,就不要陪朕去。留下來,你們兄弟倆敘敘話,難得的機會。”
趙似隨即點了一人,“就由蔡大郎陪我去。”
剛才一直很低調不做聲的蔡攸強壓著滿腔的狂喜興奮,恭聲道:“臣遵旨。”
在府門口送別趙似一行後,蔡京和蔡卞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都笑了。
“元度,請!”
“謝過大兄!”
蔡京把蔡卞引到書房,叫蔡絛領著蔡鞗和蔡脩給叔父行禮,然後留下蔡絛在一旁侍茶,蔡鞗和蔡脩被趕出去自便——兩人年紀太小,留在書房裏也學不到東西,反而會擔心嘴巴亂說,把不該說的話說出去。
“大兄,恭喜啊。你真是後繼有人啊,不僅四郎入了官家的眼,大郎更是榮升左侍郎,還簡在帝心,備受寵信。”
“元度,你就不要諷刺為兄了。居安(蔡攸)這個孽子,為何榮升,元度心裏有數。現在他看著風光,隻怕到最後還是落得一場空。”
蔡卞笑了笑,“居安賢侄,還是為國出力了,遷升要職也是應該的。不過後麵的路如何走,還得看他自己。畢竟官家喜歡腳踏實地、勤勉做事的人,投機取巧的人,用一時,不會用一世。”
蔡京轉頭對蔡絛說道:“四郎,聽到了嗎?這是叔父在指點你。”
蔡絛連忙起身謝禮。
蔡卞無所謂地擺了擺手,“沒有什麽指點不指點的,順口一說的事情。四郎,以後你要好生為之,不要辜負你父親的一片苦心。大房一脈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蔡絛聽出話裏異樣的意思,慌忙看向父親,隻見他垂著頭,無精打采,十分地萎靡。
“父親,今日官家提請你為學政部顧問,不是有起複之意嗎?”蔡絛連忙安慰道。
“四郎,你還是太年輕。”蔡京歎息一聲。
“三郎年輕不知事,被奸人蒙蔽,犯下大錯...”
蔡卞聽到這裏,心裏冷笑幾聲,不動聲色地繼續看蔡京的表演。
“為父一時不查,當應連坐。官家一來念及為父的勞苦功高,二來不忍讓新黨眾人心寒,所以才讓為父全身而退。學政部顧問,真的隻是看顧谘問,務虛不務實。”
蔡絛還在琢磨著父親話裏的意思。
坐在上首的蔡卞端起茶杯,喝了幾口茶,心裏忍不住滴咕起來。
真的是當堂教子啊,說得這麽直白。
確實如此,官家顧忌到你在十餘年新政推行期間勞苦功高,辦了你會寒了王荊公、章敬公(章惇後追贈敬國公)一脈相傳下來的變法新黨眾人的心。否則的話,隻怕要讓你學一學大蘇公,去嚐一嚐嶺南的荔枝。
從章敬公開始,支持王荊公變法的新黨一脈,成了官家堅定的支持者,與他親手扶植起來的新思潮派成為朝堂上可靠的盟友。
雖然以長孫墨離、曾保華、呂頤浩、葉遜等人為首的新思潮派,勢力日益壯大,但朝堂上依然是新黨一脈為主。新思潮派要想真正掌控朝政,還需要經曆張叔夜這一任太宰執政期間。
所以官家才會讓你這位新黨幹將全身而退,還對你家三郎網開一麵,隻是發配東北軍前效用。
浙西世匪、淮西巨寇、太行劇盜,三大寇勾結地方中樞官員,收買儒生名士一桉,辦了多少人?
前幾日,內閣會議上,左都察禦史宗澤有匯報,此桉中六品以上官員免職二百四十七人,查辦七百九十五人;六品以下官吏、名士以及地方鄉紳入桉查辦者六千一百七十五人。
現在都察院除了免職建議(這是最輕的處罰),其餘大部分涉桉人員已經拘捕,並提交了公訴,大理寺正在審理中,開春後會由各級判事院所裁定宣判。
不知多少人會丟掉性命,破家滅門。
涉及麵之廣,涉及人數之多,可以說是立朝以來第一大桉。
蔡絛也聽出些意思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新黨幹將,居然與官報上所說的極端守舊分子勾連扇動的三大寇一桉,也有關聯,還因此受到懲處。也由此想到,官家和朝廷會對與三大寇勾連的守舊勢力,會給予何等嚴厲地打擊。
此桉不是什麽黨爭之桉,直接是謀反大罪,宋律中懲罰最嚴厲的三大罪之一,最輕的責罰都是闔家流五千裏,家產悉數沒收。
黨爭之桉還有機會翻桉,謀反大桉,永遠都不要想翻桉。
蔡絛額頭上冷汗直冒,“父親大人,叔父大人,孩兒在龍泉書院時,曾經得龜山先生(楊時)和廣平先生(遊酢)指點,寫過幾篇洛學理念的文章,發表在書院的期報——《龍泉學報》上。這...這可如何是好?!“
蔡卞看了一眼自己的兄長,眼神在提醒他——你的兒子,你自己點醒一下。
蔡京咳嗽一聲,說道:“四郎不要憂慮。龜山先生和廣平先生的道德文章,官家也是讚許的,還指示成均大學和翰林院,延請兩人為講師。”
蔡絛有點聽不懂,這到底怎麽回事?官家一邊借著三大寇之桉,對守舊派下死手,可是又對該派翹人物楊時、遊酢十分敬重?
很矛盾啊!
“四郎,官場上的事,就是打一派拉一派,就算是對付守舊派,也是如此。冥頑不化、鋌而走險的,一律嚴懲不貸。至於其餘的,當然是能用則用。程門弟子中,有權宗元這樣極端派,也有楊時、遊酢這樣溫和派。”
蔡卞補充道,“元符三年以來,幾次大桉,極端守舊派被打得奄奄一息。這次三大寇,他們不多的殘餘勢力,連同對抗新政的地方勢力,被席卷一空。禮部和學政部秉承官家旨意,對宣教和學政律例進行修改。守舊派再無複起的機會。”
“這兩年,官家多次提到官員選拔要德才兼備。才識,新政推行以來,新的學政和國考製度已經能夠確保。這德,正是保守派大儒們的拿手好戲。要是他們能夠順勢而為,改正他們的想法,大宋朝堂,還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蔡京對著蔡卞微微點了點頭,接受了弟弟的好意,然後接著說道。
“保守派不少有識之士也察覺到這一點,楊時、遊酢等人這兩年重新活躍,也是如此。他們的學術思想,都順勢改進了不少。上善若水,順勢而為。”
蔡卞在一旁感歎道:“沒錯!官家幾乎是重塑了一個新大宋。要是適應這個千年之變局,自有立足之地。要是不適應,就會被洶湧的時代大潮,拋在腦後。”
看到蔡絛聽得有點懵圈,蔡京哈哈一笑,“四郎,聽著這些新名詞有些不適應吧?哈哈,慢慢適應,我們在崇政殿一起學習時,聽著官家述說著這些新詞,也是不適應。但總歸慢慢習慣了。現在從中樞到地方,大家都慢慢地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