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趙似在長孫墨離、曾保華和宇文虛中等人的陪同下,從塘沽港逆海河而上。
“這海河,河麵很寬,水量很大啊!”
站在船頭上,趙似看著河麵說道。
“陛下,海河是由多條河流匯集而成,主要有桑幹河,潞水,以及劉李河、北易水、淶水匯集成的巨馬河,南易水和滹沱河。”
河北郡尹薛遇貴在一旁介紹道,他曾是章惇的治中從事,是一位能吏。
“沒有黃河水?”
“陛下,沒有黃河水。自從渤海、無棣、滄州河道開通後,黃河濮陽以下就分流入海,再無水患,反而還能灌既下遊各地區。黃河分流之後,青縣以下基本上就斷流了。但是我們還是在釣台寨修建了一條馬廠河渠。”
薛遇貴介紹道。
“馬廠河渠西接黃河河道,東通大海。為的就是黃河遇到特大洪災,幾條河道泄洪不及,河水洶湧而下,可以從這裏泄洪入海,不會禍及海河以及正在修建的新運河河北段。”
趙似笑了,“你們就這麽嫌棄黃河水?”
“回陛下的話,黃河水含沙太重,很容易阻塞河道,所以哪裏都不歡迎它。”薛遇貴笑著答道。
“確實是,黃河河道,泄洪是一方麵,河床沉沙也是大問題。頗為頭痛。當初為何修建三條入海河道?為的就是能趁著黃河幹旱期,關閉閘門,輪流挖掘河道泥沙。”
趙似對這些政事也是熟記在心。
“薛郡尹,要是黃河遇到千年難遇的洪水,三條河道,外加馬廠河渠都來不及泄洪,有預備方案嗎?”
“有,陛下!”薛遇貴立即答道。
“在獨流寨,我們開鑿了一條獨流河渠,直接通海。它一舉兩用,在海河洪水泛濫時,可通過閘門和引流,分流南易水和滹沱河入海,減輕海河主河道的壓力。要是黃河遇到千年難遇的大洪水,它能承擔起分洪入海的功能,盡可能讓黃河不再匯入海河。”
說到這裏,薛遇貴有些感歎,“海河,這條河流也不是善類啊,這兩年為了治理它,臣與曾府尹,沒少廢功夫。”
趙似聞聲轉頭看了看大舅哥曾保華,“嗯,這麽殫精竭力,也沒見你瘦啊。”
“陛下,我這人,喝涼水都長肉。”曾保華苦著臉答道。
眾人輕笑了幾聲,話題便轉移到了海河上。
“海河最大的問題是桑幹河。_o_m朕看過前遼的文檔,這條河隔三差五的就改道,危害甚大。”
“是的陛下,海河治理委員會,由臣為主任委員,薛河北為副主任委員,北平府和河北郡攜手,全力治理,主要精力放在桑幹河上。到目前為止,已經修建了一千七百公裏長的河堤,七個一平方公裏以上的蓄水湖泊...”
曾保華介紹道。
“治理效果,就看今年的汛期了。可以說,根據老農和專家們的經驗和預測,今年海河流域有七成概率發生丙級洪水。”
丙級洪水,五十年一遇,乙級洪水,百年一遇,甲級洪水,五百年一遇,特甲級,那是千年一遇。
這是虞衡部和格物院地理所製定出來的洪水危害等級,自有一套評估手段。
“好,朕就等著看你們的大考成績。”趙似說道。
船隻順著寬闊的海河,緩緩地駛進了天津縣城南碼頭。
“北運河河北段,修建得如何?”趙似看到海河南岸的遠處,有一片繁忙的工地,應該是北運河河北段的修建工地。
“回陛下的話,根據交通部的規劃,北運河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永濟渠進行拓寬,這條運河北接天津城,南至魏州元城縣,再一分為二,西路繼續通往汲縣入黃河,與榮澤縣的汴河渠西段相連。”
“另一路自元城向東南,開鑿出一條新河道,過朝城入巨野澤,與廣濟渠、泗水、濟。(本章未完!)
第一百零五章薊州天津縣
水相通。”
這些規劃牢牢地記在薛遇貴的腦海裏,脫口而出。
“第二部分是重新開鑿河道。永濟渠北段,南皮縣以上,以往是利用黃河下遊河道運輸,非常容易受影響。而且根據官家的規劃,渤海、無棣兩條入海河道會逐年擴寬,作為黃河入海主河道,而滄州河道作為泄洪分流河道。黃河不再北上...”
“所以,南皮以上,需要沿著前隋唐永濟渠舊道,重新開鑿一段運河河道,直通天津城,使得永濟渠重新北連。同時在將陵縣,向南再開鑿出一條河道,過夏津、聊城,通巨野澤。”
“目前這幾處工程已經完成了五成,預期在天啟十五年可通航。”
“那有什麽困難嗎?”
“回陛下的話,最大的困難是人手不夠。現在到處缺勞力,工錢出高些,民夫們才願意來。可是造價又高了。幸好長孫大官人那邊,移過來四萬多前遼戰俘,解了燃眉之急。開春又轉來十餘萬高麗民夫,算是解決大問題了。”
曾保華在一旁接了一句:“北平城大興土木,也需要人手,那邊也分了十萬高麗民夫。不過請官家放心,我們絕對沒有虧待這些高麗民夫。玄明先生都跟我們講清楚了,這些人是我們的“統戰對象”,做工都給錢的。將來回高麗,還會是一位“小富翁”,有著示範作用...”
趙似點了點頭,示意薛遇貴繼續。
“其次就是運河過滄州、無棣、渤海三河道,需要修建進出閘門,費時費工。還有就是幾處高地。運河必需依地勢而行,有的高處實在繞不去,隻能修建水閘和抬升河道,再配以畜力運作...”
趙似點點頭,“你們遇到的困難,山東郡那裏修建新運河中段,也都遇到了。格物院地理所和營建所、兵部測繪局,因地製宜想了不少辦法...”
根據規劃,新運河在巨野澤以南,利用桓溝、南清河河道,修建運河河道直至徐州彭城,與重新疏通通航的古汴河,現在改名為北汴運河匯合。然後繼續南下,利用泗水河道,裁彎取直,開鑿出一條運河河道,直通淮陰縣,與汴河主運河,以及通揚州的裏運河匯合相通。
趙似繼續問道:“天津通北平府的運河河道,你們選定了嗎?”
“回陛下的話,選定了。以潞水河為基礎,深挖擴寬,直通潞州,再在那裏通過閘河、永定河、盧溝河分流直通北平城城東。”
“選了潞水河?”
“是的陛下。潞水河穩定,桑幹河雖然河道寬闊,但是時而幹旱,時而大水,非常不穩定。地理所和測繪局幾經實地勘查,又研究了過往上百年的水文記錄,才做出這個決定的。首發更新@”
“行,這事聽專家的。”趙似點了點頭,然後指著天津城說道:“既然如此,這天津城就成了風水寶地了,內有運河,外通大海。尚書省擬定將薊州移治天津縣,再新置塘沽、靜海等縣。”
“陛下,薊州曆屬幽州,現在幽州改為北平府,臣請將薊州繼續歸北平府管轄。”曾保華說道。
“那不行,不能什麽好事都讓你們北平府占了,總得讓河北郡喝點湯。朕定了,薊州為直隸州,歸河北郡管轄。”
“臣替河北百萬父老鄉親,謝過陛下。”薛遇貴歡喜地說道。他原本以為搶不過國舅爺,想不到官家秉公而斷,把薊州判給了河北郡,這對河北郡而言,確實是件大好事。。
第一百零五章薊州天津縣
“這海河,河麵很寬,水量很大啊!”
站在船頭上,趙似看著河麵說道。
“陛下,海河是由多條河流匯集而成,主要有桑幹河,潞水,以及劉李河、北易水、淶水匯集成的巨馬河,南易水和滹沱河。”
河北郡尹薛遇貴在一旁介紹道,他曾是章惇的治中從事,是一位能吏。
“沒有黃河水?”
“陛下,沒有黃河水。自從渤海、無棣、滄州河道開通後,黃河濮陽以下就分流入海,再無水患,反而還能灌既下遊各地區。黃河分流之後,青縣以下基本上就斷流了。但是我們還是在釣台寨修建了一條馬廠河渠。”
薛遇貴介紹道。
“馬廠河渠西接黃河河道,東通大海。為的就是黃河遇到特大洪災,幾條河道泄洪不及,河水洶湧而下,可以從這裏泄洪入海,不會禍及海河以及正在修建的新運河河北段。”
趙似笑了,“你們就這麽嫌棄黃河水?”
“回陛下的話,黃河水含沙太重,很容易阻塞河道,所以哪裏都不歡迎它。”薛遇貴笑著答道。
“確實是,黃河河道,泄洪是一方麵,河床沉沙也是大問題。頗為頭痛。當初為何修建三條入海河道?為的就是能趁著黃河幹旱期,關閉閘門,輪流挖掘河道泥沙。”
趙似對這些政事也是熟記在心。
“薛郡尹,要是黃河遇到千年難遇的洪水,三條河道,外加馬廠河渠都來不及泄洪,有預備方案嗎?”
“有,陛下!”薛遇貴立即答道。
“在獨流寨,我們開鑿了一條獨流河渠,直接通海。它一舉兩用,在海河洪水泛濫時,可通過閘門和引流,分流南易水和滹沱河入海,減輕海河主河道的壓力。要是黃河遇到千年難遇的大洪水,它能承擔起分洪入海的功能,盡可能讓黃河不再匯入海河。”
說到這裏,薛遇貴有些感歎,“海河,這條河流也不是善類啊,這兩年為了治理它,臣與曾府尹,沒少廢功夫。”
趙似聞聲轉頭看了看大舅哥曾保華,“嗯,這麽殫精竭力,也沒見你瘦啊。”
“陛下,我這人,喝涼水都長肉。”曾保華苦著臉答道。
眾人輕笑了幾聲,話題便轉移到了海河上。
“海河最大的問題是桑幹河。_o_m朕看過前遼的文檔,這條河隔三差五的就改道,危害甚大。”
“是的陛下,海河治理委員會,由臣為主任委員,薛河北為副主任委員,北平府和河北郡攜手,全力治理,主要精力放在桑幹河上。到目前為止,已經修建了一千七百公裏長的河堤,七個一平方公裏以上的蓄水湖泊...”
曾保華介紹道。
“治理效果,就看今年的汛期了。可以說,根據老農和專家們的經驗和預測,今年海河流域有七成概率發生丙級洪水。”
丙級洪水,五十年一遇,乙級洪水,百年一遇,甲級洪水,五百年一遇,特甲級,那是千年一遇。
這是虞衡部和格物院地理所製定出來的洪水危害等級,自有一套評估手段。
“好,朕就等著看你們的大考成績。”趙似說道。
船隻順著寬闊的海河,緩緩地駛進了天津縣城南碼頭。
“北運河河北段,修建得如何?”趙似看到海河南岸的遠處,有一片繁忙的工地,應該是北運河河北段的修建工地。
“回陛下的話,根據交通部的規劃,北運河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永濟渠進行拓寬,這條運河北接天津城,南至魏州元城縣,再一分為二,西路繼續通往汲縣入黃河,與榮澤縣的汴河渠西段相連。”
“另一路自元城向東南,開鑿出一條新河道,過朝城入巨野澤,與廣濟渠、泗水、濟。(本章未完!)
第一百零五章薊州天津縣
水相通。”
這些規劃牢牢地記在薛遇貴的腦海裏,脫口而出。
“第二部分是重新開鑿河道。永濟渠北段,南皮縣以上,以往是利用黃河下遊河道運輸,非常容易受影響。而且根據官家的規劃,渤海、無棣兩條入海河道會逐年擴寬,作為黃河入海主河道,而滄州河道作為泄洪分流河道。黃河不再北上...”
“所以,南皮以上,需要沿著前隋唐永濟渠舊道,重新開鑿一段運河河道,直通天津城,使得永濟渠重新北連。同時在將陵縣,向南再開鑿出一條河道,過夏津、聊城,通巨野澤。”
“目前這幾處工程已經完成了五成,預期在天啟十五年可通航。”
“那有什麽困難嗎?”
“回陛下的話,最大的困難是人手不夠。現在到處缺勞力,工錢出高些,民夫們才願意來。可是造價又高了。幸好長孫大官人那邊,移過來四萬多前遼戰俘,解了燃眉之急。開春又轉來十餘萬高麗民夫,算是解決大問題了。”
曾保華在一旁接了一句:“北平城大興土木,也需要人手,那邊也分了十萬高麗民夫。不過請官家放心,我們絕對沒有虧待這些高麗民夫。玄明先生都跟我們講清楚了,這些人是我們的“統戰對象”,做工都給錢的。將來回高麗,還會是一位“小富翁”,有著示範作用...”
趙似點了點頭,示意薛遇貴繼續。
“其次就是運河過滄州、無棣、渤海三河道,需要修建進出閘門,費時費工。還有就是幾處高地。運河必需依地勢而行,有的高處實在繞不去,隻能修建水閘和抬升河道,再配以畜力運作...”
趙似點點頭,“你們遇到的困難,山東郡那裏修建新運河中段,也都遇到了。格物院地理所和營建所、兵部測繪局,因地製宜想了不少辦法...”
根據規劃,新運河在巨野澤以南,利用桓溝、南清河河道,修建運河河道直至徐州彭城,與重新疏通通航的古汴河,現在改名為北汴運河匯合。然後繼續南下,利用泗水河道,裁彎取直,開鑿出一條運河河道,直通淮陰縣,與汴河主運河,以及通揚州的裏運河匯合相通。
趙似繼續問道:“天津通北平府的運河河道,你們選定了嗎?”
“回陛下的話,選定了。以潞水河為基礎,深挖擴寬,直通潞州,再在那裏通過閘河、永定河、盧溝河分流直通北平城城東。”
“選了潞水河?”
“是的陛下。潞水河穩定,桑幹河雖然河道寬闊,但是時而幹旱,時而大水,非常不穩定。地理所和測繪局幾經實地勘查,又研究了過往上百年的水文記錄,才做出這個決定的。首發更新@”
“行,這事聽專家的。”趙似點了點頭,然後指著天津城說道:“既然如此,這天津城就成了風水寶地了,內有運河,外通大海。尚書省擬定將薊州移治天津縣,再新置塘沽、靜海等縣。”
“陛下,薊州曆屬幽州,現在幽州改為北平府,臣請將薊州繼續歸北平府管轄。”曾保華說道。
“那不行,不能什麽好事都讓你們北平府占了,總得讓河北郡喝點湯。朕定了,薊州為直隸州,歸河北郡管轄。”
“臣替河北百萬父老鄉親,謝過陛下。”薛遇貴歡喜地說道。他原本以為搶不過國舅爺,想不到官家秉公而斷,把薊州判給了河北郡,這對河北郡而言,確實是件大好事。。
第一百零五章薊州天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