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趙似插了幾句,“去年各郡稍微調整,以及改郡名,秦川郡改為陝西郡,齊魯郡改為山東郡,東海郡改為浙江郡,淮西郡與淮東郡合並為江淮郡,把揚州劃出去給江東郡...然後每郡添一簡稱,河南郡為豫,河東郡為晉,河北郡為冀...江淮郡為皖,江東郡為吳,浙江郡為越...除了平衡各區域經濟之外,配合急報係統也是一個原因。”


    “急報係統裏有目的地和發出地,這些各郡簡稱為一個字,隻需要一組編碼,省事很多。每月有別稱,每月三十天,每天也有一個簡稱。一東、二冬...二十九豔、三十卅。當然了,這些都是明文,還有密文,是在明文的基礎上再套一到兩層殼,還會定期調整,一般人根本解不出來。”


    說完,趙似示意夏遲繼續。


    “是陛下!諸位大官人,這套急報係統,最開始時由兵部在赤倉和朱雀門之間搭建,然後擴展到洛陽城到開封城之間,暗中運行了差不多三年,建立了一整套完善運行機製。然後正式修建了西安城經洛陽到開封的第一條正式急報線。”


    “...比如目前大家看到的叫基站,也叫螞蟻站。基站的急報員,不需要知道編碼代表著什麽意思,他們隻需要把上一站傳出的編碼,原封不動地傳到下一站,同時監督下一站原封不動地再傳出去。”


    “十個到二十個站之間,會有一個分站,也叫節站。這個站一般建立在縣或州城城樓上。五十到一百個站之間,會有一個集站,也叫巢站,一般設立在直隸州或郡治城中...”


    “...分站和集站一般是幾條分支的交匯點。這裏的急報員需要翻譯編碼,把應該傳遞的信息傳給該州縣官府,同時根據天氣,比如大霧、大雨天氣情況,選擇從情況比較好的分支傳遞出去,不要耽誤事情。此外,各站還配置有紅色指示燈,用於在晚上傳遞緊急情報,那就是一套不同的編碼,在下就不詳細介紹了。”


    長孫墨離突然問道:“這套急報係統傳遞速度快不快?”


    “回長孫先生的話,天氣晴朗的話,一組編碼的傳遞時間為十秒左右。我們做過測試,一份簡短的急報,從西安到開封城,經過一百四十七個基站,十五個分站,三十分鍾可傳遞到,傳遞完畢的時間視急報長短而定。”


    “什麽!”這句話在場的人都聽明白了,忍不住詫異地驚叫起來。


    “西安城到開封城,應該有一千一百裏路,三十分鍾就可以把急報傳遞到?”長孫墨離不敢相信地問道。


    夏遲肯定地答道:“是的,沒錯,當時屬下就是測試的檢驗官,就在現場。當時急報裏特意把發送時間加在裏麵,精確到了分鍾。”


    “不可思議啊!”眾人驚歎道。


    一千一百裏,八百裏加急,也要跑一天一夜,怎麽跟三十分鍾比?再說了,八百裏加急,一路上得準備多少良馬和驛卒?耗費如此巨大,除了緊急軍情,誰敢輕易用?


    一年到頭真用不了幾回。


    可是這套急報係統不同,耗費巨資建設好後,天天可以用——隻要天氣晴朗。


    趙似撇撇嘴,拿破侖時期的法國“telegraph”(遠程寫手)係統,一份簡報從土倫發到七百公裏外的巴黎,隻需要二十多分鍾,這是當時報紙記載的速度。


    自己這套係統,還有點差距,還需要努力——這麽個說法,平行世界的拿皇會不會說我太凡爾賽,他那可是十九世紀,各種科技正在騰騰往外冒的時代,自己現在還隻是十二世紀。


    “不過這套係統的缺陷也很明顯。”趙似連忙出聲,壓住幾位重臣噗噗往外冒的各種奇思怪想——再不製止,他們可能會想著靠這套係統,帶兵打上廣寒宮。


    “首先是成本很高。平均每三十裏需要修建一個基站,每三百到五百裏需要修建一個分站。每個基站需要兩到三人;每個分站需要四到五人。集站的人手就更多了。想想,我大宋需要修多少個基站、分站?需要多少人手?每年又需要多少錢去維護?”


    “其次是受天氣影響很大。大霧、大雨、大雪就不行,必須天晴。就算配置了紅、黃燈係統,但是也不能彌補不了多少。因為通過紅黃燈閃爍發信號,更加複雜,對人手的要求更高。”


    “第三點就是傳遞的信息必須簡短,稍微一長,非常不便,也容易出錯。”


    長孫墨離在一旁緩緩地說道:“陛下,你以前就教誨我們,世上萬物有利也有弊。急報係統就算再多的弊端,但是傳遞速度如此迅疾,足以彌補萬全。成本高,我們可以開放一部分為民用。各商會最重信息快捷傳遞,蘇行方曾經對臣開玩笑說,對於他們而言,一分一秒都是錢。”


    “如果開放一部分民用,那些商會會不惜工本傳遞要緊信息——我們急報係統收費,按字收費,而且費用可以提得很高。如此一來,就會進入到陛下此前所說的良性循環。”


    “其次,官家你一直在教誨我們,科技是厚積薄發,必須要積累和沉澱,才有機會爆發。現在的大宋就是在積累,急報係統也在積累。臣相信,或許數十年後,會有更好的科技出現,替換急報係統。而急報係統就是它的先行者。”


    趙似看著長孫墨離,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想的就是比一般人要長遠。自己執意建立急報係統,而且是在測繪局和地理所耗費近十年時間,對大宋各州縣進行了詳細勘查後,才開始大規模推行,目的就是為以後的電報和鐵路做準備。


    有了急報係統,未來的電報和鐵路路線,都不需要太多的勘查,按照這套係統的線路來就是了。因為急報係統是完全按照勘查出來的主要的山川地勢走向來布局,走的也是兩地之間最近的距離。


    趙似和眾臣們圍著正在建設的急報係統的基站,饒有興趣地參觀著。


    長孫墨離、曾保華、薛遇貴等幾位地方大員,暗自交換著眼神。


    他們越發地清楚,有了這套傳遞快捷的急報係統,假以時日,中樞對地方的控製會越來越嚴密。


    “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在五年內,建設開封城與各郡治之間的急報係統。十年內,建設以京城為中心,涵蓋所有直隸州州治以及重要州城的急報係統。”


    趙似笑著說道:“這隻是初步設想,難度很大,我們必須一步步來。一個新的大宋,包括很多方麵。”


    他看著眼前幾位器重依仗的大臣,意味深長地說道:“朕一直口口聲聲建設新大宋。很多人把它當成簡單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君臣一朝風範。哪裏會如此簡單,新,是從頭到腳,從內到外煥然一新,脫胎換骨,絕不是舊瓶換新酒這麽簡單。”


    “這一點,你們務必要清楚。”


    “臣等明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