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七年四月,塞爾柱聯軍終於全軍渡過西洪河。他們把主力集中在迭失幹一帶,也往烏茲根派駐了一支五萬人的軍隊。


    敵手的這一招起手式,在宋軍的預料之中。主力囤積在迭失幹,很明顯是把白水城、怛邏斯一線作為他們主要的進攻路線。


    向烏茲根派駐重兵,從塞爾柱聯軍來看,這既能堵住西洪河上遊山穀方向的來敵,保護住自己的側翼,也能從另一邊支援西洪河重要渡口麻耳亦囊城,護住自己的退路。


    從宋軍方麵來說,從葉支關口迂回包抄的可能性被堵住了,這確實很失望,但是也在預料之中和接受範圍之內。


    不能輕視任何敵人,這是首要原則。塞爾柱人東征西討,數十年間迅速崛起,席卷河中、呼羅珊、波斯、兩河和小亞細亞,肯定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選擇正確的行軍路線,堵住可能的危險,對於久經沙場的宿將來說,這是基操。


    碎葉城裏的西征前敵指揮部異常忙碌和緊張。


    趙似在一旁,仿佛是局外人。他隻是默默地看著每一份軍報,在心裏盤算著,然後不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


    現在的宋軍已經完全成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收集、分析、決策、執行和反饋體係和流程。


    看完最新的軍報,趙似撇了撇嘴,桑賈爾,你還是想象力不夠豐富。你應該組織一支五千到一萬人的精銳,從蔥嶺或布路涉(克什米爾)沿著大小勃律的冰川雪域,直驅吐蕃舊地的高原。


    前唐高仙芝都能做到的事,你手下人才濟濟,怎麽就沒有做不到的將領呢?橫穿吐蕃舊地,出現在河西蘭州,從西邊直衝關中平原,天下震驚啊!就算對萬裏之外的戰事於事無濟,但是也足以名垂青史啊!


    趙似隻是在心裏調侃幾句,隻要桑賈爾沒有發瘋,是不會做出這樣瘋狂又沒有效果的決定。


    他雙手環抱在胸前,看著地圖上的密密麻麻標識——紅的是宋軍以師為單位的標識,綠的是塞爾柱聯軍,以獨立領軍的將領或一萬為單位的標識。


    從紅綠標識的密集程度可以看出,宋軍在東邊是扼守險要關隘,以守為主。塞爾柱聯軍也知道這裏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硬骨頭,沒有傻乎乎地硬往裏麵衝。隻是在烏茲根擺了一支軍隊,護住側翼。


    宋軍的主力集中在千泉山到楚河南邊的地區,以怛邏斯為支點。塞爾柱聯軍的主力集中在迭失幹到白水城一線,重要的退路以及糧草轉運中心是西洪河的俱戰提(列寧納巴德)和麻耳亦囊。


    己方的兵力,除去東邊扼守要隘的馬步軍,西邊集中了十二個騎兵師,兩個步兵師,以及六個炮兵團,合計十八萬馬步軍。


    其中白虎護旗軍三個騎兵師,玄武護旗軍四個騎兵師,青龍護旗軍五個騎兵師。


    除此之外,在楚河上遊地區,還放了一支預備隊,包括突騎軍的三個騎兵師,白虎旗護旗軍兩個騎兵師。


    各種兵力加在一起,除去高昌國經略的軍隊,總計馬步軍二十五萬左右。


    塞爾柱聯軍,根據各種情報分析,大約在二十五到二十八萬之間,兵力相當。但是趙似覺得己方的優勢在於訓練有素,團結一心。


    塞爾柱聯軍最大的問題,就在這個“聯”字上。名義上信仰同一個信仰,但是暗地裏各懷心事。而且同為***,還分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下麵又有各個分支。


    部落主要分突厥和波斯,再往下分就多了,林林總總二三十個還是有的。


    這些矛盾現在被士氣高漲、康慨激昂給掩蓋著。可是戰事一旦進入到膠著狀態,需要有人做出犧牲時,想必就會爆發出來。


    趙似心裏想著這些敵我分析,突然想到前天在教導隨征的三子時,虎啦吧唧的長子趙廓居然發牢騷,說己方兵馬太多了,沒法打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事。


    真是敗家孩子!缺少現實社會的毒打!


    自己把這小子狠狠地訓了一頓。看章回、聽說書都聽魔障了!以少勝多,為什麽會被史書記載,被大家交口傳頌?就是因為它太少見了。


    大家隻看到這些極少數的特例,卻看不到史書上成百上千的以多勝少的正常戰例!以少勝多,隻是處在劣勢下,孤注一擲地奮力一搏,獲勝概率低、風險高。


    現在大宋國力昌盛、軍力充裕,用得著去犯險嗎?


    缺教育!看來把他們帶出來見見世麵,是非常正確的。


    不過調集這麽多兵馬,耗費的錢糧卻是海量的。


    步軍從河西調過來,後勤也靠河西走廊支撐,所以不敢跑遠,大部分兵力放在高昌,在那裏攻城、清剿和安撫地方。


    馬軍主力從青龍、玄武、白虎三旗抽調的,沿著草原,一路向西,翻過金山、越過也兒的石河,沿著葉密立到阿力麻裏的草原,來到七河地區和楚河流域。


    他們從各自駐地出發,前一段路程,由沿途的牧民供應,給“飯票”—銀圓劵就好。這些牧民可以拿著這些飯票去千戶那裏抵賦稅,或者去集市買東西。


    三旗騎兵匯集到靠邊界的某一處,開始領取牛羊——都是從附近的牧民那裏征集的。各旗宣徽院承宣司會補償給他們。


    牛羊到位,再去附近的城鎮領取茶葉、糖、鹽、火柴、麵粉等物資。十幾年來,大宋在北三旗建立了十幾條商路,修築了數百座城鎮。


    這些城鎮最大的功能不是聚集居住,而是這一地區的轉運中心、貨棧倉儲和集市。


    被征集的騎兵就近從附近城鎮的貨棧倉庫裏領取物資,然後按照正戶、甲戶、百戶、千戶分別編製成班、排、連、營、團,最後組成一個個騎兵師。


    騎兵師就這樣趕著牛羊,架著高輪馬車,如同部落遷徙,浩浩蕩蕩地向西前進。最遠的青龍旗黑水地區的騎兵,西征大軍最後一支騎兵團,花了五個月時間——中間在金山地區貓了個冬,趕在天啟十七年春天的時候,趕到了楚河地區——預定的戰場。


    去年進攻高昌國時,包括石家兄妹等人都覺得很亂——其實也不亂,隻是他們不清楚宋軍的作戰模式——騎兵師到了一個,就往戰場投入一個。


    在大宋龐大又嚴謹的戰爭機器裏,沒有任何一支隊伍會延誤,也不會有誰敢延誤。前敵指揮部隻需要按圖作業就行了——把不同戰區劃給不同的騎兵師,任務目標定好,開幹!


    前指用嚴密和通暢的戰況反饋,監控著整個戰區,把信息分享下去,時不時協調各戰區的配合...


    你看著亂成一鍋粥,人家卻覺得有條不紊,井井有序——不知演練過多少回,熟練得不能再熟練。


    趙似一邊看著,一邊琢磨,很快,占去半麵牆壁的地圖,密密麻麻插滿了標識。他察覺到哪裏不對,轉過身來,走到另外一間寬敞的房間裏。這裏有一張巨大的沙盤占去半個房間。


    按比例模擬實際地形的沙盤上,也插滿了紅綠色小旗。


    看到趙似走進來,參謀們都讓出一條路來。


    正聚在一起商議事情的白崇虎、楊宗閔等人連忙圍了過來。趙似指著沙盤,頭也不回地問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塞爾柱聯軍,有些不對勁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