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一行人來到了錫爾哈城。
它是玄武旗土蝠翼的翼城,官名叫做土蝠城。但是對於草原上的牧民來說,這個名字有點拗口,他們還是願意叫它錫爾哈城——在不遠處有一條錫爾哈河,以及一個很小的錫爾哈湖。
錫爾哈城位於漠北地區南下阿克濟山、蒲類海和尹吾高昌地區的要道上,自從西域被收複,眼見著比往日更繁華一些。
錫爾哈城周長十裏,開四座門,城牆高六米,底厚三米,上寬一米五。大部分是夯土,隻有城樓部分被青磚堆砌了一層——如同黃土高原上的地主老財,給門洞砌上一圈青磚。即能美觀顯得大氣,又能加固這最重要的位置。
城裏除了官署、學堂、醫館等機構之外,就是成片成片的商鋪、貨棧和倉庫。
街道上,來來往往是載滿貨物的四輪馬車,它們駛入貨棧和倉庫,過了一會,城中的那幾家車馬店和酒樓,一群群的人湧進去,隻聽到人聲喧鬧,就像一鍋揚起的滾燙羊雜湯。
玄武旗左護旗使何啟蕃、右護旗使郭成、山北宣撫使趙鼎,兵馬使趙隆早早就趕到了這裏,迎接聖駕。
在官署裏用過晚飯,郭靈寶便回了不遠處的長生觀,這是敬天宗在玄武旗重要的道觀。
道觀的內室裏,郭靈寶端坐在上首的蒲團上。在他的身後,掛著一幅字,“人心方寸,天心方丈”。
左右端坐的是他的親傳弟子,許遇春,張霄林。許遇春一直伴在郭靈寶左右,張霄林則是長生觀住持,敬天宗在玄武旗的負責人之一。
“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玄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懷傳賢之心,素無吝道之意。今日來玄武旗,弘傳天地妙法,弟子及信徒翹首期盼多日,終於等到了。”
張霄林開口說道。
外人稱呼郭靈寶為真人,國師,但是在敬天宗內部,稱其為方丈。
郭靈寶長眉如垂柳,閉著眼睛,靜靜地聽弟子說完,突然睜開眼睛問道:“霄林,你讀過《自然通識》這本書嗎?”
“《自然通識》?這個書名弟子覺得好生熟悉。”張霄林抬頭望著屋頂,想了一會答道。
“遇春,我記得你隨身帶著這本書,給霄林看看。”
“是,方丈。”許遇春站起身來,在旁邊的隨身袋子裏翻出一本書,遞給張霄林。
“《自然通識》,學政部審定教材,龍泉山人編著,傳世文社出版...”張霄林接過來,輕聲念道。
“原來是中學課本,弟子就說在哪裏聽過。沒錯,道學院裏也開了這門功課,我在老子道學院兼課時,講這本課的老師,是從格物院請來的,當時印象深刻。”
“你看過這本書嗎?”
“看過,隻是粗略翻了一遍,神神道道的,看不懂。”張霄林幹脆地說道。
“神神道道的看不懂?”郭靈寶笑了,“遇春,你給霄林說道說道。”
“是,方丈。”許遇春低頭答道,然後向張霄林解釋道:“大宋小學裏有一門功課,名叫《自然入門》,講如何分辨東南西北,講水往低處流,石往地上落等初等入門的自然常識...總共三冊。到了中學,就要學這本《自然通識》,裏麵有很多小故事和小知識。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個...”
“在水中點一根蠟燭,再罩上一個玻璃瓶,很快蠟燭熄滅,最神奇的是,水會在玻璃瓶裏憑空上漲一截...”
張霄林聽得臉色一變,“這是法術嗎?”
“不,書裏叫它科學。我有舊友在格物院和學政部,他們說《自然通識》是後續更玄妙的《物理》和《化學》入門基礎,主要是培養學子們的科學觀念。”
“科學?”張霄林臉色變幻了幾下,“就是格物院裏那些怪物研修的東西?”
“是的,科學。這幾年,大宋科學和技術大會,影響力越來越大,每次開會,都會成為一大盛事。我參加過三次,欲罷不能。”
張霄林盯著師兄看了一會,又看向師尊郭靈寶,遲疑地說道:“科學...似乎與我們玄門有衝突。”
“這點你說對了,有衝突!何止玄門,釋門、景教、綠教...凡是信教的,或多或少都有衝突。”郭靈寶開口說道。
“方丈,這書...你是在喻示弟子什麽?”張霄林不解地問道。
“不是我喻示你們什麽,而是官家喻示我們什麽。”郭靈寶澹澹地說道。
室內寂靜無聲。
過了好一會,張霄林開口道:“方丈,請問這到底是怎麽個章程?”
“科學歸科學,人心歸人心。官家明察秋毫,分得十分清楚。什麽章程?其他人我們不管,我們要做的就是趁著官家和朝廷傾向我們,加快傳教,讓天地玄奧,讓更多人知道。”
郭靈寶垂眉說道。
“方丈,這兩年,釋門在漠北也是來勢洶洶,有些不好對付。”張霄林說道。
“釋門再來勢洶洶,又何妨?我們有朝廷的支持,不懼。隻是要抓緊時間。”
“方丈,你說的朝廷支持,弟子不是很明白。”
“遇春中過進士,做過官,你給霄林說道說道。”
“是,方丈。”許遇春說道,“朝廷的支持,不需要明言,隻需暗中傾斜即可。現在各教派宮觀寶刹,都是朝廷撥款修葺維護。所有宗教人士,都需有學習、考試再頌發度牒。屆時,禮部功德司審批每年的預算,四旗的釋門佛刹少批幾家,我們道觀多準幾間;釋門度牒少發一部分,玄門多允一些,效果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張霄林一下子明白了。
新製裏關於各教各派的規定,可謂是曆朝以來最為嚴厲的。
道僧等傳教和執教之人,必須有度牒,否則即為淫邪奸人。信徒可布施食物、衣物等日用之物,但絕不能施舍財物、田地、房舍等物。
釋道僧羽,以及其它宗教人士,一旦被發現接觸錢財、涉及經濟往來,輕者立即吊銷度牒,重者該教在當地分支一門取締。
各教各派的觀刹新修、人員新增,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然後建築經過勘查、設計、修建、交接,人員經過招錄、學習、考試等流程,一一到位。
如此一來,朝廷確實可以通過許遇仙剛才所言的手段,暗中壓製或扶植某一教派。
想必在官家和朝廷心裏,誰強就悄悄壓製幾年,誰弱就暗中扶植一程,各教各派保持不失衡的狀態。
現在漠北也是如此,為了避免釋門一家獨大,朝廷肯定會暗中壓製幾年,扶植天地道,等到兩邊差不多均衡時,又是另外一番手段。
好算計啊。
“方丈,弟子明白了。”張霄林說道。
郭靈寶留在土蝠城,趙似在何啟蕃、郭成、趙鼎和趙隆等人的陪同下,直奔和林城。這裏是嶺北宣撫司駐地,也是漠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經過十幾年修建,這裏的城池大小、高大和堅固程度,已經和一般的州城差不多——各種建築材料需要千裏迢迢地運送過去,實在是耗費太大,再擴建就沒有必要了。
趙似輪流接見了了白虎、玄武兩旗諸千戶,以及百戶、甲戶代表。然後召開了白虎、玄武兩旗左右長史、左右錄事、左右僉事等負責實際事務的官員會議。
趙似在和林城待了足足二十一天。
這晚,外麵的動靜驚醒了趙似。
“出了什麽事?”
“官家,楊惟忠有急事稟告。”李芳答道。
“什麽事?”
“陛下,北邊有異動。”楊惟忠的聲音在外麵響起。
它是玄武旗土蝠翼的翼城,官名叫做土蝠城。但是對於草原上的牧民來說,這個名字有點拗口,他們還是願意叫它錫爾哈城——在不遠處有一條錫爾哈河,以及一個很小的錫爾哈湖。
錫爾哈城位於漠北地區南下阿克濟山、蒲類海和尹吾高昌地區的要道上,自從西域被收複,眼見著比往日更繁華一些。
錫爾哈城周長十裏,開四座門,城牆高六米,底厚三米,上寬一米五。大部分是夯土,隻有城樓部分被青磚堆砌了一層——如同黃土高原上的地主老財,給門洞砌上一圈青磚。即能美觀顯得大氣,又能加固這最重要的位置。
城裏除了官署、學堂、醫館等機構之外,就是成片成片的商鋪、貨棧和倉庫。
街道上,來來往往是載滿貨物的四輪馬車,它們駛入貨棧和倉庫,過了一會,城中的那幾家車馬店和酒樓,一群群的人湧進去,隻聽到人聲喧鬧,就像一鍋揚起的滾燙羊雜湯。
玄武旗左護旗使何啟蕃、右護旗使郭成、山北宣撫使趙鼎,兵馬使趙隆早早就趕到了這裏,迎接聖駕。
在官署裏用過晚飯,郭靈寶便回了不遠處的長生觀,這是敬天宗在玄武旗重要的道觀。
道觀的內室裏,郭靈寶端坐在上首的蒲團上。在他的身後,掛著一幅字,“人心方寸,天心方丈”。
左右端坐的是他的親傳弟子,許遇春,張霄林。許遇春一直伴在郭靈寶左右,張霄林則是長生觀住持,敬天宗在玄武旗的負責人之一。
“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玄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懷傳賢之心,素無吝道之意。今日來玄武旗,弘傳天地妙法,弟子及信徒翹首期盼多日,終於等到了。”
張霄林開口說道。
外人稱呼郭靈寶為真人,國師,但是在敬天宗內部,稱其為方丈。
郭靈寶長眉如垂柳,閉著眼睛,靜靜地聽弟子說完,突然睜開眼睛問道:“霄林,你讀過《自然通識》這本書嗎?”
“《自然通識》?這個書名弟子覺得好生熟悉。”張霄林抬頭望著屋頂,想了一會答道。
“遇春,我記得你隨身帶著這本書,給霄林看看。”
“是,方丈。”許遇春站起身來,在旁邊的隨身袋子裏翻出一本書,遞給張霄林。
“《自然通識》,學政部審定教材,龍泉山人編著,傳世文社出版...”張霄林接過來,輕聲念道。
“原來是中學課本,弟子就說在哪裏聽過。沒錯,道學院裏也開了這門功課,我在老子道學院兼課時,講這本課的老師,是從格物院請來的,當時印象深刻。”
“你看過這本書嗎?”
“看過,隻是粗略翻了一遍,神神道道的,看不懂。”張霄林幹脆地說道。
“神神道道的看不懂?”郭靈寶笑了,“遇春,你給霄林說道說道。”
“是,方丈。”許遇春低頭答道,然後向張霄林解釋道:“大宋小學裏有一門功課,名叫《自然入門》,講如何分辨東南西北,講水往低處流,石往地上落等初等入門的自然常識...總共三冊。到了中學,就要學這本《自然通識》,裏麵有很多小故事和小知識。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個...”
“在水中點一根蠟燭,再罩上一個玻璃瓶,很快蠟燭熄滅,最神奇的是,水會在玻璃瓶裏憑空上漲一截...”
張霄林聽得臉色一變,“這是法術嗎?”
“不,書裏叫它科學。我有舊友在格物院和學政部,他們說《自然通識》是後續更玄妙的《物理》和《化學》入門基礎,主要是培養學子們的科學觀念。”
“科學?”張霄林臉色變幻了幾下,“就是格物院裏那些怪物研修的東西?”
“是的,科學。這幾年,大宋科學和技術大會,影響力越來越大,每次開會,都會成為一大盛事。我參加過三次,欲罷不能。”
張霄林盯著師兄看了一會,又看向師尊郭靈寶,遲疑地說道:“科學...似乎與我們玄門有衝突。”
“這點你說對了,有衝突!何止玄門,釋門、景教、綠教...凡是信教的,或多或少都有衝突。”郭靈寶開口說道。
“方丈,這書...你是在喻示弟子什麽?”張霄林不解地問道。
“不是我喻示你們什麽,而是官家喻示我們什麽。”郭靈寶澹澹地說道。
室內寂靜無聲。
過了好一會,張霄林開口道:“方丈,請問這到底是怎麽個章程?”
“科學歸科學,人心歸人心。官家明察秋毫,分得十分清楚。什麽章程?其他人我們不管,我們要做的就是趁著官家和朝廷傾向我們,加快傳教,讓天地玄奧,讓更多人知道。”
郭靈寶垂眉說道。
“方丈,這兩年,釋門在漠北也是來勢洶洶,有些不好對付。”張霄林說道。
“釋門再來勢洶洶,又何妨?我們有朝廷的支持,不懼。隻是要抓緊時間。”
“方丈,你說的朝廷支持,弟子不是很明白。”
“遇春中過進士,做過官,你給霄林說道說道。”
“是,方丈。”許遇春說道,“朝廷的支持,不需要明言,隻需暗中傾斜即可。現在各教派宮觀寶刹,都是朝廷撥款修葺維護。所有宗教人士,都需有學習、考試再頌發度牒。屆時,禮部功德司審批每年的預算,四旗的釋門佛刹少批幾家,我們道觀多準幾間;釋門度牒少發一部分,玄門多允一些,效果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張霄林一下子明白了。
新製裏關於各教各派的規定,可謂是曆朝以來最為嚴厲的。
道僧等傳教和執教之人,必須有度牒,否則即為淫邪奸人。信徒可布施食物、衣物等日用之物,但絕不能施舍財物、田地、房舍等物。
釋道僧羽,以及其它宗教人士,一旦被發現接觸錢財、涉及經濟往來,輕者立即吊銷度牒,重者該教在當地分支一門取締。
各教各派的觀刹新修、人員新增,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然後建築經過勘查、設計、修建、交接,人員經過招錄、學習、考試等流程,一一到位。
如此一來,朝廷確實可以通過許遇仙剛才所言的手段,暗中壓製或扶植某一教派。
想必在官家和朝廷心裏,誰強就悄悄壓製幾年,誰弱就暗中扶植一程,各教各派保持不失衡的狀態。
現在漠北也是如此,為了避免釋門一家獨大,朝廷肯定會暗中壓製幾年,扶植天地道,等到兩邊差不多均衡時,又是另外一番手段。
好算計啊。
“方丈,弟子明白了。”張霄林說道。
郭靈寶留在土蝠城,趙似在何啟蕃、郭成、趙鼎和趙隆等人的陪同下,直奔和林城。這裏是嶺北宣撫司駐地,也是漠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經過十幾年修建,這裏的城池大小、高大和堅固程度,已經和一般的州城差不多——各種建築材料需要千裏迢迢地運送過去,實在是耗費太大,再擴建就沒有必要了。
趙似輪流接見了了白虎、玄武兩旗諸千戶,以及百戶、甲戶代表。然後召開了白虎、玄武兩旗左右長史、左右錄事、左右僉事等負責實際事務的官員會議。
趙似在和林城待了足足二十一天。
這晚,外麵的動靜驚醒了趙似。
“出了什麽事?”
“官家,楊惟忠有急事稟告。”李芳答道。
“什麽事?”
“陛下,北邊有異動。”楊惟忠的聲音在外麵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