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這茶點好吃。你們內閣的茶點,比其它地方的都好吃。誰選的?”


    趙似指著桌子上的空碟說道。


    “官家餓了,臣叫他們再送兩盤過來。這茶點是我們的大管家,治中從事徐彥猷選定的。”


    長孫墨離答道。


    “好吃,就是太精致了。一盤不夠,朕還可以再吃兩盤。化田,化田!”趙似叫了兩聲,於化田聞聲推開門,走了進來。


    “官家喚我?”


    “去找治中從事徐徽言,再要兩盤茶點。嗯,一盤綠豆的,一盤紅豆的。”


    “是,小的馬上就去取。”


    於化田轉身離開,長孫墨離也不多言。官家吃喝之物,不是隨便就能擺上來的。


    過了一會,於化田端著一盤茶點出現在門口,侍從官劉錡陪在他身邊。


    做過侍中的長孫墨離知道,這意味著於化田端著的這盤茶點,經過內侍和侍衛全程監督、試毒無誤才端上來的。


    於化田把茶點擺在桌子上,轉身與劉錡離開房間,並把房門關上。


    “越吃越餓,朕一餓啊,就心裏發慌,渾身冒虛汗,腦子嗡嗡的。玄明,你先坐會,等我把這五髒廟的祖宗伺候好了再說。”


    趙似說罷,抓起一塊糕點開始吃了起來。


    長孫墨離笑了笑,沒有出聲。


    看著吃得津津有味的官家,長孫墨離忍不住發呆,思緒飄了起來。


    官家身形魁梧,卻心細如發;氣度豪邁,卻謹慎深沉;被四方軍民奉為活-佛菩薩,卻下令築起了數以百計的京觀和骷髏林——木杆如林,上麵的頭顱經過風吹雨淋,很快就變成了骷髏。


    如此矛盾的一個人,或許這就叫天威難測吧。


    趙似砸吧嘴巴的聲音驚醒了長孫墨離,他覺得自己這樣盯著官家吃東西,不大禮貌。於是端起茶杯,低頭喝了起來。


    溫溫的茶水順著喉嚨流下,一種澹澹的餘馥伴隨著甘甜,在他的嘴巴裏回轉著,隻是腦子的思緒,又飄遊開了。


    他這種聰慧多謀的人,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


    官家為什麽會支持自己推行農業協會?


    沒錯,官家是十分信任自己,但是這份信任隻是讓他願意傾聽自己的意見,充分交流和溝通,並不意味著他就對自己言聽計從。


    官家是多麽有主見的人,身為最知心的近臣,長孫墨離深有體會。那麽,官家應該是看到了農業協會有利國利民的好處,才會決定支持自己。


    隻是剛才的話裏,官家似乎還有暗藏著話,他對農業協會還有其它的想法沒有說出來。


    長孫墨離順著剛才趙似說的通議郎和評議郎席位,往下想。


    作為幫著趙似草擬大部分新政草桉的重要助手,長孫墨離對天啟年後的官製熟記於心。


    目前大部分律法,都是通過資政大夫組成的資政院審議通過,但嘉議大夫組成的嘉議院在權限上要高於資政院。按照官家的規劃,時機成熟時,資政院會與嘉議院合並...


    自從釋門清源正本大會舉行後,朝廷形成了慣例,會定期召集地方、各界各行業的賢達和代表,進京開會,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及對各項國策的建議。


    後來官家幹脆成立中書省通議院,由中書省和秘書省確認這些賢達和代表為通議郎,變成定製。


    同時官家又下詔,讓各郡援例組成評議局,選出和召集評議郎,定期評議郡政。


    然後對通議郎做了部分調整,一半通議郎由各郡評議郎選出,另一半通議郎繼續由秘書省和中書省選定,全部再由門下省審核一遍——主要是不能有犯罪記錄。


    入朝議政的代表有桉在身,那就貽笑大方了。


    別人可能還沒看出,長孫墨離卻能看得通透,以後嘉議院、通議院和評議局的權柄會被逐漸加重。


    房間裏一片寂靜,隻聽到趙似吃東西,以及長孫墨離喝茶的聲音。


    長孫墨離看著窗戶裏夕陽飄忽的光芒,心裏的思路更加清晰。


    沒錯,勳貴、致仕官員、以及各界各業的精英組成的嘉議大夫,最後可能會承擔起起草、審議和通過律法的權責——在嘉議院與資政院合並後。


    資政大夫是嘉議大夫們的頭,負責帶領他們,按照六科分科起草和討論相應的律法草桉,初步審議通過,再到嘉議院審議通過。


    除此之外,長孫墨離還推測出,中書省嘉議院將來可能還會承擔起另一項重要職責,負責尚書省、門下省主官,如各部尚書、大理寺正卿、都察院左右都禦史的考成審議。


    說實話,此前對通議院和通議郎的權責,長孫墨離還不是很清晰。


    現在想明白了,地方和農工商的精英代表們組成的通議院,再配合曾保華完善的預算和審計製度,就是來監督財政預算和收入的。


    各郡評議局,自然也會如通議院一樣,監督本郡的財政預算和收入。它應該會歸屬中書省管轄——如同布政司歸尚書省管轄,按察司歸門下省管轄,兵備司歸樞密院管轄。


    中書省身為三省一院,怎麽可能在地方上沒有下屬有司?有了評議局,這一塊就拚齊了。


    再根據自己對嘉議院的猜測,長孫墨離覺得,說不定評議局還會承擔起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員的考成審議——中書省可以分嘉議院和通議院,地方各郡就沒有必要再細分了,直接一個評議局兼顧就好了。


    外人看,官家把天啟官製搞得無比地複雜。


    長孫墨離覺得,其實官家這一套其實並不複雜,反而職權很清晰,尤其是對權力的製衡。要是看此前的大宋官製,那才叫一個複雜。


    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官職分差遣、本官階、散官階、勳官、爵位、貼職等等,名類繁多。然後各級官府層次重複,疊床架屋。


    長孫墨離想到此前的中樞和地方官府機構和官員,腦仁子嗡嗡的。


    元豐改製,撤銷中書門下,恢複唐初三省製度,置三高官官,卻隻是虛職。


    用尚書左仆射、右仆射代行尚書省的職權;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代行侍中的職權;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代行中書令的職權,合為正宰相。


    取消參知政事,增設了四名副宰相,即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


    再看看官家的改製,尚書省太宰為宰相,總領軍國事,尚書省左仆射、中書省司徒、門下省司寇和樞密院司馬為副相——隻是換了個名字而已。


    官家的改製裏,最大的改變在於提拔了大學士、學士和直學士加銜的分量,以及內閣製。這兩點使得軍國權柄,即集中,又製衡。


    二十年的實行,真的是讓人不得不驚歎,官家這天才一般的構想。


    想到這裏,長孫墨離忍不住轉頭看了趙似一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