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回到後宮,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鍾。
夜朗星繁,清風習習,兩名內侍提著燈籠在前麵引路,趙似背著手,走在長長又寂靜的巷道裏。
抬起頭,可以看到遠處宮殿巍峨的影子,在月光下搖曳。不是它們在動,而是月亮在雲間穿行,投下的亮光忽明忽暗,引起的一種視覺錯覺。
拐了一個彎,走進一道門,趙似耳朵尖,隱隱約約聽到有絲竹之聲。
「嗯,哪裏在唱戲?」
「官家,這應該是禦園戲台子在唱戲。恭妃、淑妃和麗妃三位娘子都喜歡聽戲,尤其是這兩年江東蘇州無錫流傳過來的昆曲,淮西蘄州、舒州等地流行的黃梅調。去年皇後娘子做主,叫人選了四家女戲班,輪流入宮演戲。」
於化田在身邊說道。
「嗯,給大家解解悶也好。」趙似點了點頭。
幾位後妃深居宮中,受禮法規矩約束,難得出去散心。尤其自己出征在外,為了避嫌,她們更加不輕易出宮門半步。
聽聽曲子,解解悶,也是好事,省得想其它的歪主意——嗯,自己說得是勾心鬥角的宮鬥戲。
「李公和師成安置好四個小子,不必再來伺候了,早些歇息,這話你替朕說了嗎?」
「說的,都說給李公和梁大監聽了。」於化田老實答道。隻是今天他的臉,似乎更蒼白,在清冷的月色下顯得毫無生氣。
「嗯,陪著朕奔波一天了,都累壞了。尤其是李公,算一算年歲,都六十了。不能累著他。」
「官家仁德,小的們感恩不盡。」
「我們君臣之間,用不著說這些虛頭巴腦的話。化田,你今年多大了?」
「回官家的話,小的四十三歲了。」
「那我沒記錯。你大我六歲。我今年三十七歲,你自然是四十三歲。你啊,就是心思太多了,對身體不好。多思者,耗費氣血,年壽不高。你啊。不要老是想著那些亂七八糟的事。」
「官家,小的沒有多想,隻是老老實實地給官家辦差。」
「嗬嗬,你以為我不知道。今兒內閣裏,梁師成搶先了一步,於是你就悶悶不樂。我是你和李公扶著學會走路的,三十多年的交情,還不知道你!」
趙似冷哼一聲,像是在責備,其實十分關切。
「當初在資善堂讀書,你是朕的伴讀...朕當時去資善堂,完全是混日子去的。憑借二愣子脾性,翊善、讚讀、直講等先生硬是不敢管我...」
於化田在旁邊笑著附和道:「官家自小身形比同齡人要魁梧,脾性又莽撞直魯,一言不合就敢揮拳相向。小的記得官家三四年間打跑過好幾位讚讀、直講等先生...是真敢打啊!」
「哈哈,沒錯。我當時靠著官家的庇護,囂張跋扈,尤其是大媽媽去世後,更是成了皇城一霸。去資善堂混日子,先生們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唯獨你這個伴讀,頭懸梁,錐刺股,埋頭苦讀,硬是要比皇兄們的伴讀要超出一頭。」
….
說到這裏,趙似回過頭來,看著於化田。
「你還說你不氣高好勝?」
「主要是當時那幾位殿下,還有那些先生們...說的話太難聽,小的咽不下這口氣。別人不知道,小的清楚。當時官家就說了,讀這些書幹什麽,又不要去考進士狀元,要學就學匡政安國、輔助先帝的有用的學問。」
趙似笑了笑,像是記起了什麽,不做聲地繼續走著。
於化田緊緊地跟在後麵,兩人的腳步聲,與前後內侍們的腳步聲,合在一起,輕盈又有節奏,像是田頭屋後靜夜裏的蟲叫聲。
「化田,」趙似突然又開口了。
「小的在。」
「揣摩人心,你和師成不相上下。但是他的揣摩多在上在內,你的揣摩多在下在外。各有側重,各有所長,你憂心什麽?就算師成搶先一步,又如何?幾十年後的事情,朕都還沒看明白,你就憂慮起來了!」
於化田連忙說道:「是小的胡思亂想,讓官家費心了。小的不該,以後一定不再亂想了。」
「這就對了。」
進了延福宮大門,兩位女官攔住了。
「官家,皇後娘子在後苑擺下果點,想請官家一同賞月。」
「哦,想不到娘子今晚這麽有雅興。前麵帶路。」
後苑臨水軒一處亭子裏,皇後曾淑華等在那裏。亭子裏焚了一爐香,擺了四盤時鮮瓜果,四碟精致糕點。
「嗯,她們聽戲,朕和娘子賞月。」趙似扶起行禮的曾淑華,笑嗬嗬地說道。
內侍宮女都退下,在遠處站著候命。亭子裏隻剩下趙似和曾淑華兩人。
月亮當空,圓如銀盤,投下來的光如同霧靄輕煙,閃閃點點,把世間萬物都籠罩其中。晚風卷來,清涼沁人,讓人的六識為之一新。
趙似坐在椅子上,微閉著眼睛,沐浴著月光浴,傾聽著戲台飄過來的悠悠絲竹和唱曲聲,好不自在。
突然有清涼濕潤的東西觸到嘴唇,趙似睜開眼睛,原來是曾淑華送過來一瓣柚子。
他張開嘴,一口吃下,嚼了滿嘴清香。
兩人聊了些閑話,曾淑華突然說道:「八哥昨天聽說官家要他出去走走,興奮地一晚上沒睡好。今天沒有打瞌睡出醜吧。」
「沒有,精神著呢。」
「官家,八哥已經八歲了,也封爵了,臣妾想著是不是要好好選一選,給他定個良配。」
趙似忍不住細看著曾淑華,歲月在她娟美的臉上留下了痕跡。想不到時間真快,娘子也年近四十歲了,要為孩子操心起終身大事。
八哥趙庭是嫡長子,公認的儲君,隻等到合適的時候就冊封為東宮太子。為他定良配,就是選太子妃,選未來的大宋皇後。
現在就著手,聽上去很早,其實不早。
先要定個範圍,然後反複篩選——老趙家很少搞全國規模的選美選秀女。縮小範圍,再複選,最後定下兩到四個候選人,觀察個一到兩年——這個自有一套法子。把她們的脾性和品行都一覽無遺地了解清楚,最後定下合適的人選。
….
這一套折騰下來,起碼得三四年。然後再下聘、擇吉日完婚,又得一兩年時間。算下來那時趙庭也有十三四歲,正好達到皇室和貴族的婚配年紀。
趙似問道:「娘子應該有合適的人選了吧。」
他對曾淑華太了解,既然說出這樣的建議,肯定是有了大致的人選範圍。
「臣妾初步看了看,劉大司馬、王都虞侯、郭左憲都有年紀相彷的女兒,且都端莊淑美...」
都是軍方的人,趙似看著曾淑華,忍不住搖了搖頭,「娘子為了八哥,真是用心良苦。不用你試探,朕會為他鋪好路的。下一次西征,八哥也有十二三歲,可以隨朕一起出征。」
曾淑華臉色大喜,「臣妾知道官家會安排妥當的。」
「朕知道娘子的憂慮。我大宋曆代先帝,高壽的不多...」
是啊,老趙家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麽遺傳病,沒有一位皇帝能活過六十歲。尤其是仁宗皇帝以後,更是一個比一個短壽...
「不過娘子不用擔心,朕是異數。朕得神仙指點,得了妙方,用羅布麻和銀杏葉泡水喝,堅持了二十來年,效果不錯。好幾位國手名醫都給朕把過脈,起碼能活到七十歲。怕什麽!
還有時間。」
趙似看過曆代先帝的「病曆」,初步判斷老趙家真的可能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病之類的遺傳病。
於是就假托神仙玄方,用羅布麻和銀杏葉泡水喝,現在看來,確實有效果,沒有出現先帝們的年紀輕輕就頭暈腦脹、胸口發悶等症狀。
曾淑華看著趙似,妙目靈轉,問道:「官家,那八哥婚配之事,該如何辦?」
大宋世祖.
破賊校尉
夜朗星繁,清風習習,兩名內侍提著燈籠在前麵引路,趙似背著手,走在長長又寂靜的巷道裏。
抬起頭,可以看到遠處宮殿巍峨的影子,在月光下搖曳。不是它們在動,而是月亮在雲間穿行,投下的亮光忽明忽暗,引起的一種視覺錯覺。
拐了一個彎,走進一道門,趙似耳朵尖,隱隱約約聽到有絲竹之聲。
「嗯,哪裏在唱戲?」
「官家,這應該是禦園戲台子在唱戲。恭妃、淑妃和麗妃三位娘子都喜歡聽戲,尤其是這兩年江東蘇州無錫流傳過來的昆曲,淮西蘄州、舒州等地流行的黃梅調。去年皇後娘子做主,叫人選了四家女戲班,輪流入宮演戲。」
於化田在身邊說道。
「嗯,給大家解解悶也好。」趙似點了點頭。
幾位後妃深居宮中,受禮法規矩約束,難得出去散心。尤其自己出征在外,為了避嫌,她們更加不輕易出宮門半步。
聽聽曲子,解解悶,也是好事,省得想其它的歪主意——嗯,自己說得是勾心鬥角的宮鬥戲。
「李公和師成安置好四個小子,不必再來伺候了,早些歇息,這話你替朕說了嗎?」
「說的,都說給李公和梁大監聽了。」於化田老實答道。隻是今天他的臉,似乎更蒼白,在清冷的月色下顯得毫無生氣。
「嗯,陪著朕奔波一天了,都累壞了。尤其是李公,算一算年歲,都六十了。不能累著他。」
「官家仁德,小的們感恩不盡。」
「我們君臣之間,用不著說這些虛頭巴腦的話。化田,你今年多大了?」
「回官家的話,小的四十三歲了。」
「那我沒記錯。你大我六歲。我今年三十七歲,你自然是四十三歲。你啊,就是心思太多了,對身體不好。多思者,耗費氣血,年壽不高。你啊。不要老是想著那些亂七八糟的事。」
「官家,小的沒有多想,隻是老老實實地給官家辦差。」
「嗬嗬,你以為我不知道。今兒內閣裏,梁師成搶先了一步,於是你就悶悶不樂。我是你和李公扶著學會走路的,三十多年的交情,還不知道你!」
趙似冷哼一聲,像是在責備,其實十分關切。
「當初在資善堂讀書,你是朕的伴讀...朕當時去資善堂,完全是混日子去的。憑借二愣子脾性,翊善、讚讀、直講等先生硬是不敢管我...」
於化田在旁邊笑著附和道:「官家自小身形比同齡人要魁梧,脾性又莽撞直魯,一言不合就敢揮拳相向。小的記得官家三四年間打跑過好幾位讚讀、直講等先生...是真敢打啊!」
「哈哈,沒錯。我當時靠著官家的庇護,囂張跋扈,尤其是大媽媽去世後,更是成了皇城一霸。去資善堂混日子,先生們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唯獨你這個伴讀,頭懸梁,錐刺股,埋頭苦讀,硬是要比皇兄們的伴讀要超出一頭。」
….
說到這裏,趙似回過頭來,看著於化田。
「你還說你不氣高好勝?」
「主要是當時那幾位殿下,還有那些先生們...說的話太難聽,小的咽不下這口氣。別人不知道,小的清楚。當時官家就說了,讀這些書幹什麽,又不要去考進士狀元,要學就學匡政安國、輔助先帝的有用的學問。」
趙似笑了笑,像是記起了什麽,不做聲地繼續走著。
於化田緊緊地跟在後麵,兩人的腳步聲,與前後內侍們的腳步聲,合在一起,輕盈又有節奏,像是田頭屋後靜夜裏的蟲叫聲。
「化田,」趙似突然又開口了。
「小的在。」
「揣摩人心,你和師成不相上下。但是他的揣摩多在上在內,你的揣摩多在下在外。各有側重,各有所長,你憂心什麽?就算師成搶先一步,又如何?幾十年後的事情,朕都還沒看明白,你就憂慮起來了!」
於化田連忙說道:「是小的胡思亂想,讓官家費心了。小的不該,以後一定不再亂想了。」
「這就對了。」
進了延福宮大門,兩位女官攔住了。
「官家,皇後娘子在後苑擺下果點,想請官家一同賞月。」
「哦,想不到娘子今晚這麽有雅興。前麵帶路。」
後苑臨水軒一處亭子裏,皇後曾淑華等在那裏。亭子裏焚了一爐香,擺了四盤時鮮瓜果,四碟精致糕點。
「嗯,她們聽戲,朕和娘子賞月。」趙似扶起行禮的曾淑華,笑嗬嗬地說道。
內侍宮女都退下,在遠處站著候命。亭子裏隻剩下趙似和曾淑華兩人。
月亮當空,圓如銀盤,投下來的光如同霧靄輕煙,閃閃點點,把世間萬物都籠罩其中。晚風卷來,清涼沁人,讓人的六識為之一新。
趙似坐在椅子上,微閉著眼睛,沐浴著月光浴,傾聽著戲台飄過來的悠悠絲竹和唱曲聲,好不自在。
突然有清涼濕潤的東西觸到嘴唇,趙似睜開眼睛,原來是曾淑華送過來一瓣柚子。
他張開嘴,一口吃下,嚼了滿嘴清香。
兩人聊了些閑話,曾淑華突然說道:「八哥昨天聽說官家要他出去走走,興奮地一晚上沒睡好。今天沒有打瞌睡出醜吧。」
「沒有,精神著呢。」
「官家,八哥已經八歲了,也封爵了,臣妾想著是不是要好好選一選,給他定個良配。」
趙似忍不住細看著曾淑華,歲月在她娟美的臉上留下了痕跡。想不到時間真快,娘子也年近四十歲了,要為孩子操心起終身大事。
八哥趙庭是嫡長子,公認的儲君,隻等到合適的時候就冊封為東宮太子。為他定良配,就是選太子妃,選未來的大宋皇後。
現在就著手,聽上去很早,其實不早。
先要定個範圍,然後反複篩選——老趙家很少搞全國規模的選美選秀女。縮小範圍,再複選,最後定下兩到四個候選人,觀察個一到兩年——這個自有一套法子。把她們的脾性和品行都一覽無遺地了解清楚,最後定下合適的人選。
….
這一套折騰下來,起碼得三四年。然後再下聘、擇吉日完婚,又得一兩年時間。算下來那時趙庭也有十三四歲,正好達到皇室和貴族的婚配年紀。
趙似問道:「娘子應該有合適的人選了吧。」
他對曾淑華太了解,既然說出這樣的建議,肯定是有了大致的人選範圍。
「臣妾初步看了看,劉大司馬、王都虞侯、郭左憲都有年紀相彷的女兒,且都端莊淑美...」
都是軍方的人,趙似看著曾淑華,忍不住搖了搖頭,「娘子為了八哥,真是用心良苦。不用你試探,朕會為他鋪好路的。下一次西征,八哥也有十二三歲,可以隨朕一起出征。」
曾淑華臉色大喜,「臣妾知道官家會安排妥當的。」
「朕知道娘子的憂慮。我大宋曆代先帝,高壽的不多...」
是啊,老趙家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麽遺傳病,沒有一位皇帝能活過六十歲。尤其是仁宗皇帝以後,更是一個比一個短壽...
「不過娘子不用擔心,朕是異數。朕得神仙指點,得了妙方,用羅布麻和銀杏葉泡水喝,堅持了二十來年,效果不錯。好幾位國手名醫都給朕把過脈,起碼能活到七十歲。怕什麽!
還有時間。」
趙似看過曆代先帝的「病曆」,初步判斷老趙家真的可能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病之類的遺傳病。
於是就假托神仙玄方,用羅布麻和銀杏葉泡水喝,現在看來,確實有效果,沒有出現先帝們的年紀輕輕就頭暈腦脹、胸口發悶等症狀。
曾淑華看著趙似,妙目靈轉,問道:「官家,那八哥婚配之事,該如何辦?」
大宋世祖.
破賊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