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倜被帶到刑部,夏芸也跟著去。(.無彈窗廣告)他們在刑部已經站了很久,依然沒有開始審案。
禦史劉廷元,刑部王采之,大理寺張大人一起來到刑部大堂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熊倜看著那三位大人,相互禮讓,一會說刑部的主審,一會又說大理寺主審。推來推去,沒有結果。
突然聽到侍衛大聲喊到:“皇上駕到!”
夏芸正在感到莫名其妙,皇上怎麽來了?話音剛落,又聽到另一聲喊到:“鄭貴妃到!”
夏芸嘴角微微上翹,心裏頓時明白怎麽回事。
原來明神宗被鄭貴妃糾纏不過,隻好又來到大理寺聽審。他坐在大理寺的大堂上,看著眾人說:“眾愛卿可審問出來結果?”
“回稟皇上,正在準備審問。”王采之連忙回話。
“噢?怎麽會這樣說呢?”皇上立刻看了看王采之,“王大人,你是刑部主事,你來說說這件事情是怎麽回事啊。”
“啟稟皇上,前幾日有一男子闖入太**中,手持木棍要刺殺太子。幸好韓侍衛長趕到緝拿了太子,太子才幸免於難。而這名男子當時也在太**中,微臣看此人來曆不明,定是同黨。”王采之語氣堅決。
皇上又把目光轉向韓本用,說:“韓侍衛長你是當事人,你說說怎麽回事?”
“回稟皇上,太子並不是微臣救的。(.無彈窗廣告)是這位壯士救的。微臣趕到的時候,這位壯士正踩在奸人的背上。”
“噢?朕有些糊塗了。”皇上皺起眉頭,“王大人說,這是刺殺太子的同黨,韓侍衛說這是救駕的功臣。我怎麽有點糊塗啊。”
皇上又看了看禦史劉廷元,說:“你是禦史,你說說這個是怎麽回事。”
劉廷元向皇上行了個禮說:“回稟皇上,據臣初步調查,手持木棍闖入太子的宮中,意圖刺殺太子的人叫張差,是薊州井兒峪人,語言顛三倒四。”
劉廷元又看了看熊倜說:“此人姓甚名誰,微臣還不知道。隻聽說,當時太子快要被刺中的時候,此人及時出現,擒拿歹人救了太子。至於此人與張差是什麽關係,和其他的線索,請恕微臣無能,還沒有查清楚。”
“沒查清楚繼續查啊,為什麽不繼續查了。”皇上有些奇怪,語氣中有幾分生氣。
劉廷元看了一眼王采之說:“臣也想查,臣隻查到這,王大人就把犯人接走了。刑部提人,我們是不能過問的,之後的事情就由王大人接手了。”
“王采之,你又查到了什麽。”皇上皺著眉頭看著王采之。(.無彈窗廣告)
“劉大人說的句句屬實,後來在微臣的調查下,張差招供說,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指使。”
鄭貴妃一聽他居然把名字都說出來了,還把矛頭直接指向自己,於是又在旁邊小聲抽泣。
“噢?有何證據。”明神宗聽到鄭貴妃的哭聲,知道她想說什麽,又看著王采之。
王采之繼續說:“如果沒有關係,那麽貴妃娘娘為何要偏袒此人,還把此人帶回宮中。”
鄭貴妃眼看再不反擊,就晚了。她看了一眼夏芸。夏芸立刻就知道什麽意思了。
“回稟皇上,臣有一言不知道當說不當說。”夏芸向皇上行了個禮說道。
“夏姑娘有何話要說啊?”皇上又把目光轉向夏芸。
“這位公子,名叫熊倜,是微臣的救命恩人。微臣得知,熊公子有難,特意求貴妃娘娘幫在下還這個救命之恩的。微臣可以用性命擔保,此人跟刺殺太子的歹人絕對不是同黨。”
“噢?”明神宗看了看鄭貴妃。
鄭貴妃趁機說:“皇上,就是因為臣妾看夏姑娘的報恩之心感動了臣妾,所以就幫這個忙。沒有想到就有人汙蔑臣妾,說臣妾要刺殺太子。”她說著說著又哭起來。
夏芸看此情景,要立刻讓皇上更加相信自己的話。“皇上,剛才韓侍衛也說了。他去的時候看到的是熊公子已經緝拿了歹人。如果熊公子要刺殺太子的話,為什麽還要幫太子緝拿歹人?”
“姑娘此言詫異。”王采之打斷了夏芸的話,“若是歹人因為看到宮中的侍衛多了,兩人刺殺太子不成功又難以逃命,因此就先保住一人,來日方長再伺機行動。”
夏芸嘴角微微一翹,冷笑一聲說:“王大人真不虧是刑部主事,這麽高的計謀都能想到。”
她鄙視了一眼王采之,繼續分析道:“我事後問過熊公子,他跟我說,太子有意讓他做太子的貼身侍衛,被他拒絕了。如果熊公子真想刺殺太子,這樣大好機會為什麽不答應,等到日後有機會了,再下毒,或者用其他方法嫁禍給別人不是更好?”
皇上聽了夏芸的話,連連點頭。
夏芸看到皇上的表情,心裏有了底,說:“據微臣看,此事跟熊公子沒有多大的關係。若皇上覺得微臣的話不可信,請皇上問問太子,太子不可能保一個要殺自己的人。”
“此案就這樣結束吧。這件事情跟鄭貴妃沒有關係。是那個叫什麽差的刺殺太子,熊公子去救的。”明神宗想迅速解決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算這個人不是殺太子的幫凶,那這件事情也跟鄭貴妃脫不了幹係。”皇後從屋外走了進來。
太監急忙喊:“皇後駕到。”
皇後給皇上行了個禮,說:“臣妾給皇上請安,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皇後怎麽也來了。”
“臣妾聽聞,嚇得臣妾直冒冷汗。自從皇上立太子一來。先後發生多少事情。之前的妖書案,現在又有人手持木管要刺殺太子。”皇後說著,看向鄭貴妃:“臣妾知道,有人一直想讓自己的孩子做太子,所以就要謀害太子。”
“姐姐這是說的那裏話。”鄭貴妃帶著哭腔繼續說,“無憑無據。”
“皇上,您也知道太子並非我親生,我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大明江山穩固。女真一直在邊疆騷擾我百姓,此時要是國本動搖,外族趁機侵犯,可怎麽是好啊。”
皇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繼續說:“臣妾並不是有心誣蔑貴妃妹妹,實在是因為王大人從犯人口中審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所為。我這隻是幫皇上分憂,整理後宮罷了。”
夏芸在旁邊聽到這話,再看看皇後的表情。在心中感歎道:宮裏的女人啊,個個都會演戲。比戲子演的還真幾分。誰不知道龐保、劉成是鄭貴妃的心腹,把罪名栽在這兩個人身上,鄭貴妃也難逃幹係啊。
皇後這樣一來,剛才占得上風又被她壓了下去。
皇後走到熊倜身邊,看了看熊倜,又看了看夏芸。
“啟稟皇上,臣妾有話要問這位公子。”
禦史劉廷元,刑部王采之,大理寺張大人一起來到刑部大堂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熊倜看著那三位大人,相互禮讓,一會說刑部的主審,一會又說大理寺主審。推來推去,沒有結果。
突然聽到侍衛大聲喊到:“皇上駕到!”
夏芸正在感到莫名其妙,皇上怎麽來了?話音剛落,又聽到另一聲喊到:“鄭貴妃到!”
夏芸嘴角微微上翹,心裏頓時明白怎麽回事。
原來明神宗被鄭貴妃糾纏不過,隻好又來到大理寺聽審。他坐在大理寺的大堂上,看著眾人說:“眾愛卿可審問出來結果?”
“回稟皇上,正在準備審問。”王采之連忙回話。
“噢?怎麽會這樣說呢?”皇上立刻看了看王采之,“王大人,你是刑部主事,你來說說這件事情是怎麽回事啊。”
“啟稟皇上,前幾日有一男子闖入太**中,手持木棍要刺殺太子。幸好韓侍衛長趕到緝拿了太子,太子才幸免於難。而這名男子當時也在太**中,微臣看此人來曆不明,定是同黨。”王采之語氣堅決。
皇上又把目光轉向韓本用,說:“韓侍衛長你是當事人,你說說怎麽回事?”
“回稟皇上,太子並不是微臣救的。(.無彈窗廣告)是這位壯士救的。微臣趕到的時候,這位壯士正踩在奸人的背上。”
“噢?朕有些糊塗了。”皇上皺起眉頭,“王大人說,這是刺殺太子的同黨,韓侍衛說這是救駕的功臣。我怎麽有點糊塗啊。”
皇上又看了看禦史劉廷元,說:“你是禦史,你說說這個是怎麽回事。”
劉廷元向皇上行了個禮說:“回稟皇上,據臣初步調查,手持木棍闖入太子的宮中,意圖刺殺太子的人叫張差,是薊州井兒峪人,語言顛三倒四。”
劉廷元又看了看熊倜說:“此人姓甚名誰,微臣還不知道。隻聽說,當時太子快要被刺中的時候,此人及時出現,擒拿歹人救了太子。至於此人與張差是什麽關係,和其他的線索,請恕微臣無能,還沒有查清楚。”
“沒查清楚繼續查啊,為什麽不繼續查了。”皇上有些奇怪,語氣中有幾分生氣。
劉廷元看了一眼王采之說:“臣也想查,臣隻查到這,王大人就把犯人接走了。刑部提人,我們是不能過問的,之後的事情就由王大人接手了。”
“王采之,你又查到了什麽。”皇上皺著眉頭看著王采之。(.無彈窗廣告)
“劉大人說的句句屬實,後來在微臣的調查下,張差招供說,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指使。”
鄭貴妃一聽他居然把名字都說出來了,還把矛頭直接指向自己,於是又在旁邊小聲抽泣。
“噢?有何證據。”明神宗聽到鄭貴妃的哭聲,知道她想說什麽,又看著王采之。
王采之繼續說:“如果沒有關係,那麽貴妃娘娘為何要偏袒此人,還把此人帶回宮中。”
鄭貴妃眼看再不反擊,就晚了。她看了一眼夏芸。夏芸立刻就知道什麽意思了。
“回稟皇上,臣有一言不知道當說不當說。”夏芸向皇上行了個禮說道。
“夏姑娘有何話要說啊?”皇上又把目光轉向夏芸。
“這位公子,名叫熊倜,是微臣的救命恩人。微臣得知,熊公子有難,特意求貴妃娘娘幫在下還這個救命之恩的。微臣可以用性命擔保,此人跟刺殺太子的歹人絕對不是同黨。”
“噢?”明神宗看了看鄭貴妃。
鄭貴妃趁機說:“皇上,就是因為臣妾看夏姑娘的報恩之心感動了臣妾,所以就幫這個忙。沒有想到就有人汙蔑臣妾,說臣妾要刺殺太子。”她說著說著又哭起來。
夏芸看此情景,要立刻讓皇上更加相信自己的話。“皇上,剛才韓侍衛也說了。他去的時候看到的是熊公子已經緝拿了歹人。如果熊公子要刺殺太子的話,為什麽還要幫太子緝拿歹人?”
“姑娘此言詫異。”王采之打斷了夏芸的話,“若是歹人因為看到宮中的侍衛多了,兩人刺殺太子不成功又難以逃命,因此就先保住一人,來日方長再伺機行動。”
夏芸嘴角微微一翹,冷笑一聲說:“王大人真不虧是刑部主事,這麽高的計謀都能想到。”
她鄙視了一眼王采之,繼續分析道:“我事後問過熊公子,他跟我說,太子有意讓他做太子的貼身侍衛,被他拒絕了。如果熊公子真想刺殺太子,這樣大好機會為什麽不答應,等到日後有機會了,再下毒,或者用其他方法嫁禍給別人不是更好?”
皇上聽了夏芸的話,連連點頭。
夏芸看到皇上的表情,心裏有了底,說:“據微臣看,此事跟熊公子沒有多大的關係。若皇上覺得微臣的話不可信,請皇上問問太子,太子不可能保一個要殺自己的人。”
“此案就這樣結束吧。這件事情跟鄭貴妃沒有關係。是那個叫什麽差的刺殺太子,熊公子去救的。”明神宗想迅速解決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算這個人不是殺太子的幫凶,那這件事情也跟鄭貴妃脫不了幹係。”皇後從屋外走了進來。
太監急忙喊:“皇後駕到。”
皇後給皇上行了個禮,說:“臣妾給皇上請安,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皇後怎麽也來了。”
“臣妾聽聞,嚇得臣妾直冒冷汗。自從皇上立太子一來。先後發生多少事情。之前的妖書案,現在又有人手持木管要刺殺太子。”皇後說著,看向鄭貴妃:“臣妾知道,有人一直想讓自己的孩子做太子,所以就要謀害太子。”
“姐姐這是說的那裏話。”鄭貴妃帶著哭腔繼續說,“無憑無據。”
“皇上,您也知道太子並非我親生,我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大明江山穩固。女真一直在邊疆騷擾我百姓,此時要是國本動搖,外族趁機侵犯,可怎麽是好啊。”
皇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繼續說:“臣妾並不是有心誣蔑貴妃妹妹,實在是因為王大人從犯人口中審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所為。我這隻是幫皇上分憂,整理後宮罷了。”
夏芸在旁邊聽到這話,再看看皇後的表情。在心中感歎道:宮裏的女人啊,個個都會演戲。比戲子演的還真幾分。誰不知道龐保、劉成是鄭貴妃的心腹,把罪名栽在這兩個人身上,鄭貴妃也難逃幹係啊。
皇後這樣一來,剛才占得上風又被她壓了下去。
皇後走到熊倜身邊,看了看熊倜,又看了看夏芸。
“啟稟皇上,臣妾有話要問這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