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倜四下觀望著,周圍幾乎全是石壁。[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山穀密不通風,很濕潤,四季如‘春’。石岩上,斜坡下長著很多奇特的‘花’草。


    熊倜看到不遠的溝穀林蔭下有一株七葉一枝‘花’,走過去,用手輕輕一拔。這地勢的泥土很鬆,竟然連根都起來了。


    熊倜認得山穀中還有江邊一碗水,文王一枝筆,頭頂一顆珠這些珍奇的‘藥’材。因這四種‘藥’材的名稱上均有“一”字的草‘藥’,人稱“四個一”。熊倜記得很清楚這些‘藥’的功效,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療效奇特,頗具特‘色’,在江湖中很富有傳奇‘色’彩。


    特別是前麵不遠處那株頭頂一顆珠,有三片葉輪生於莖的頂端,‘花’單生於輪生葉之上,開‘花’後結出圓球形的果實,成熟後黑紫‘色’,富光澤。好似一披紗少‘女’頭上戴有一顆珠寶,因而得此名。


    頭頂一顆珠的果實因生長在上部,又稱“天珠”;它的根莖粗壯‘肥’大,橢圓形,下方生多數細根,加工成‘藥’材時常將其編紮在根莖之外方,形成球狀。因它生長在地下,又稱“地珠”。


    頭頂一顆珠又叫延齡草,其中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日,神農氏在深山老林中采‘藥’,突然被一群毒蛇圍住。


    蛇王說:“神農,你想偷盜解毒靈‘藥’,讓世人不把我們放在眼裏。我與你勢不兩立。”


    蛇王說著和毒蛇一齊向神農氏撲去,千奇百怪的毒蛇纏著神農氏的身體,想致神農氏於死地。神農氏寡不敵眾,最終被咬傷倒地,血流不止,渾身發腫。


    神農氏強忍疼痛高聲呼救。“西王母,快來救我。”隨後,他便昏了過去。


    王母娘娘聽到呼救聲後,立即派青鳥銜著她的一顆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盤旋窺瞰,終於在一片森林裏找到了神農氏。<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毒蛇見到是王母娘娘的使者青鳥,都嚇得紛紛逃散。青鳥將仙丹喂到神農氏口裏,神農氏得救逐漸從昏‘迷’中清醒。


    青鳥完成使命後翩然離去。神農氏感‘激’涕零,‘欲’高聲向青鳥道謝,哪知他一張口,仙丹便從口中掉落到地上,立刻生根發芽長出一棵青草,草頂上長出一顆紅珠。


    神農氏仔細一看,草上的那顆紅珠與仙丹完全一樣,放入口中一嚐,身上的餘痛全消,便高興地自言自語:“有治毒蛇咬傷的‘藥’方了!”


    神農氏便給這棵草取名為:“頭頂一顆珠。”


    後來,因這‘藥’讓很多人延續了生命,人們又稱為延齡草。


    熊倜知道這‘藥’具有活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習武之人那可是良‘藥’。采摘了一株延齡草放入口中,頓時全身沸騰起來,有些閑不住了。


    熊倜想:這既然是個死穀,一時也沒辦法出去,既來之則安之吧。


    想來也沒什麽事好做,又翻開‘陰’符經琢磨著。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熊倜一邊看著一邊在想:木燃燒了就變成灰燼,‘奸’臣禍國得逞了,國家和人民就要災難。修身煉‘性’就是聖人?這可不得明白,難道我在這‘藥’王穀修煉一輩子也是聖人。


    “這個聖人我可不願意當。”熊倜左手托起右手,右手托起下巴又想起逍遙子,夏芸,歐陽瑩,“可?不當聖人,又怎麽才能出去啊?”


    熊倜想起逍遙山莊那些平靜的日子,想起逍遙子還在等著自己的回去,用手撓了一下腦袋,心裏又著急起來。


    “師父啊,你可要等著我!這‘陰’符經我先看看好了,風痕掌‘門’不是說我以後也沒好下場。要是我修煉好了,不成聖人都不行。我雖然不想成聖人,也不想成廢人啊!”


    熊倜翻開手中的‘陰’符經,又看了起來。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這幾句熊倜到是看明白了,說白了就是:‘春’生夏長,秋斂冬藏。天、地、人三者相生相克也。


    故曰:“食其時,百骸埋。動其機,萬化安。”


    “嗬嗬”熊倜笑了起來,跳過這幾句,因為他看到下麵兩句,“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這兩句他完全明白其意思,感覺說得很對。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人隻知道萬物從‘陰’陽而生,將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稱之為“神”;卻不知道這個“神”是從至道虛無的“不神”而來的。


    “這神原來都是虛有的?”熊倜仰起頭,看看天空,幾朵白雲悠悠地飄著,天氣很好,心情也帶動好了不少。


    陽光照在身上,感覺有一絲曖意,‘花’香撲鼻而來。


    熊倜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繼續讀著:“日月有數,小大有定。聖動生焉,神明出焉。”


    熊倜一邊讀書,一邊看著天空想:太陽東升西降,月亮晦朔弦望,都有一定的運行規律。如果人能根據這些道理,預測未來,見機行事,就是聖人了。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這幾句熊倜琢磨了好久,還是沒很清楚。有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


    “唉!”熊倜歎了一口氣,“早知道,真應該跟師父讀些書。師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通,怎麽教出我這樣的徒弟啊?”


    熊倜硬著頭皮繼續讀下去。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這幾句又好懂一些了。就是說:瞎子看不見聽覺就厲害,聾子聽不見眼睛就好用。又瞎又聾的人,外界的種種‘誘’‘惑’對他就不起作用。這樣的人有一些方麵就勝於眾人十倍;如若善於總結經驗反省自身,就勝於眾人萬倍了。


    熊倜點點頭,這道理確實是這樣。心想:我以後一定要多讀些書。這樣一想,熊倜讀起‘陰’符經又自然了許多,一口氣讀了下去。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


    “是啊!人剛生下來什麽都不知道。”熊倜感歎著,“‘魔由心生,境由心造’也是說的這個道理了。人的眼睛用來觀察事物,這很重要。”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熊倜在腦子裏麵想:天地之間自有運行的規律,風雨雷電也隨著天地的規律在運行,大地上萬物也在其間了。人也在其間!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熊倜看著經卷感到:“師父就是這樣的人。師父心‘胸’坦‘蕩’,寬裕優容;思維縝密,廉潔無染。事事以大局為重,看似至‘私’,然作用於萬物生化,卻無偏無倚,一視同仁,實為至公。師父真是達到了至樂至靜的境界。”


    熊倜看到這些話,突然心忽開朗起來,感覺舒適暢快,妙不可言,讀起來也感覺輕快了許多。


    “禽之製在傑。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熊倜看到這腦子很快地想著,“嗬嗬!這不就是生死輪回。”


    熊倜快速地讀著:“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


    熊倜讀到這笑了起來,心想:我是聰明或是愚笨的人呢?瑩兒叫我大笨熊,看來我以前是夠愚笨的了。


    熊倜一邊想一邊飛快地往下看著:“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這幾句話的意思:以坎水填入離火之中,使後天坎離複為先天乾坤,則人心滅亡,而天‘性’複現,到此築基完成。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清靜為天下正。”熊倜想起那天在金殿上隨著風痕掌‘門’讀過這句話,此處正好用上。


    “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製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熊倜有些明白了,想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至靜之道”了。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近乎象矣。”


    “原來是這樣!”熊倜又左手托起右手,右手托起下巴看著‘陰’符經最後幾句,“聖人就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東西,用以昭示天地萬物之象,這就是‘陰’陽八卦和六十甲子,神之申機,鬼之屈藏,無不包括在內。‘陰’陽相生相克之術,與天地之道暗合(‘陰’符),故能昭示天地之間的萬象。”


    熊倜一口氣看完‘陰’符經,大致明白‘陰’符經首先講述天地之間日月星辰的運行運行為自然規律,人心則要順應這種自然規律。


    其次又說了天、地、人自身運行的變化情況。人的生死也一樣,生生不息。人的一生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則,修煉自身。


    看完‘陰’符經熊倜突然明白過來,這些道理逍遙子經常給他講解的。“師父早就知道這些道理了?”


    逍遙子以前說的一些話在熊倜的耳邊又響起來了。“來年‘春’來‘花’還開,拈冰應知冬已來。”


    “師父!用心良苦也。”熊倜合上‘陰’符經,不禁扶劍淚落,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悠然劍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悠然邪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悠然邪魔並收藏悠然劍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