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天過去了,天氣漸漸轉涼。[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熊廷弼已經從京城回到軍營,早早就來到山海關城樓上巡視著。
山海關軍營裏麵有些將士在操練著,山海關城外有些將士在挖壕溝,有些在築工事。
熊倜正站在山海關城“鎮東門”即為“天下第一關”的城樓上,守衛著山海關。
熊廷弼向熊倜站哨的方位走了過去。
熊倜看到熊廷弼走近,認真地行了一個禮,說:“熊大人,熊倜正在守關,山海關城鎮東門一切正常。”
熊廷弼走上城樓,四下觀望,看了一會兒回頭問熊倜:“熊倜,你也來一些時候了,可說說對遼東戰事有什麽看法。”
熊倜分析著遼東的形勢,說:“大人提出分三方布置的策略,也就是一方廣寧用馬步兵在河上設立壁壘,憑山川形勢打擊努爾哈赤,牽製努爾哈赤的全部兵力。這同王化貞的主動進攻,沿河布防是相合的。”
熊廷弼先點點頭,聽到熊倜提到王化貞臉上雖然沒露什麽表情,還是冷言冷語地說:“別隻說別人的,說說你自己有什麽想法。”
熊倜放眼遠望,天空中,一群大雁結隊飛往南方。
山海關外,樹葉已經在一片片落下,一陣風吹過,滿山的小草都吹黃了。轉眼間崇山峻嶺也都褪了顏色,一望無垠的土地蒼黃地裸露著。
熊倜想想接著說:“三方布置的策略之另一個方麵,登、萊沿海的兵力隻能起到牽製的作用,不能計劃在作戰的兵力裏麵。不僅僅是登、萊沿海的兵力隻能起到牽製的作用,其實朝鮮、蒙古等地也不可能依靠。要把努爾哈赤打回去,還得依靠遼東自身的兵力。”
熊廷弼聽到這臉色又陰沉下來,他已經上書說:“三方麵布置的戰略的實施,必須聯絡朝鮮。請抓緊時間派欽差使臣去訪問朝鮮的君臣,讓他們征發八道的全部兵力,在江麵上設立連營,助我軍的聲威。”
熊廷弼戰爭方麵的一係列請求,明熹宗都同意了,並立即命令登、萊、天津派出兩萬水師接應毛文龍,王化貞率四萬廣寧兵進據河上,和蒙古軍一起乘機進取,由熊廷弼在中間調度。[.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熊倜真有些不識時務,在這個時候反駁熊廷弼的軍事理論,熊廷弼聽了那是臉色不開,一麵聽不進熊倜在說什麽,一麵怒斥熊倜。
“打仗和你在江湖中闖蕩不同,這是兩軍對陣,牽一發而動全身。三方布置的策略,是從整個遼東甚至我大明沿海的布防作眼,登、萊沿海的兵力,聯手朝鮮,加上鎮江一帶和蒙古的勢力,在戰略上就對後金兵形成了一個包圍,恰似一個口袋等著努爾哈赤,遼陽、沈陽正好在這個口袋裏麵。”
“如果廣寧失守,就好像這個口袋被人從裏麵捅了個洞。所以,守住廣寧,就是戰爭的重中之重。而遼陽,沈陽、清河,撫順這些地方不過是我口袋裏麵的老鼠,隻要動一下,我就狠狠地打擊,直到打死。”
“我不動,努爾哈赤不敢動。我大明聯絡朝鮮和蒙古,把登、萊、天津一帶的兵力和鎮江連成一片,這個口袋就漸漸收緊。直到努爾哈赤在口袋裏麵不能喘氣,他也就是隻死老鼠了。”
熊倜被罵得不敢開腔了,像這樣被喝斥也不是一次兩次,隻得老實是聽著。不過,熊倜從中也學到不少的軍事思想。
他一邊聽熊廷弼在喝斥自己一邊也在想熊廷弼的軍事理論。熊廷弼的想法就是把遼河和登、萊、天津一帶的兵力,以及鎮江等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口袋,再把這個口袋漸漸收緊。而王化貞就是在這個口袋裏麵和努爾哈赤捉迷藏一樣。
王化貞的辦法不能從根本上把努爾哈赤打出遼東,而熊廷弼的防守為主,一時也無法把努爾哈赤打出去,這就是兩人的茅盾。如果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從口袋口或從口袋底步步為營,向努爾哈赤進攻,也許這是一個好辦法。[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這個辦法也是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想到的遼東戰略思想的一部分。
熊廷弼見到熊倜不說話了,瞪了一眼,問道:“各地的兵力和布防圖呈上來沒有?”
“沒有。已經催促過多次了,至今沒有報上來。”熊倜連忙回話。
熊廷弼看看山海關城樓,將士們井井有條地防守著,臉色較緩和了一些對熊倜說:“你下去查看一下各地上報的戰況和軍事布防,我回軍營等你回來匯報。”
熊倜行了一個禮,轉身下了山海關城樓。他先在各地軍營裏巡查了一下,收集了一下情況,就向城中走去。
熊倜來到熊廷弼的軍帳,熊廷弼早已經回來。軍帳中一張長長的桌子上,放著一張遼東地形圖,熊廷弼正在觀望。
熊廷弼看到熊倜進來,抬起頭看著。
熊倜看看熊廷弼一臉的嚴厲,急忙拿出一本早就畫好的作戰計劃,說:“這是我草擬的遼東作戰方案,還有草圖,請大人過目。”
“啊!”熊廷弼不動聲色地接過熊倜手中的計劃草案,翻動了一下,臉上漸漸開朗了一些,熊倜在一邊手心都悟出了汗。
熊廷弼看了許久,他很讚同熊倜提出的步步為營的作戰觀點。他放下計劃看著熊倜說:“你在這實例作戰圖上再來說一下你的作戰方案。”
熊倜得到熊廷弼的讚賞,膽子大了些,指著桌子上的作戰地形圖說了起來。
“步步為營就是讓我軍每前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謹慎進軍,穩紮穩打。”
“根據眼下的形勢,對方已經搶占先機。遼東大片土地在努爾哈赤手中,重要城池還有重兵把守。老百姓已經逃走,一些散兵也無法聚集。”
“在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等待敵人的動向或有什麽變化對自己有利在作打算。也還可采取後發製人的戰略,先讓對方動手,等待有利時機反擊,製服對方。”
“山海關是大明重中之重要設,加大防守的力度。廣寧是整個遼東咽喉之地,要加派將士防守。眼下,王化貞從廣寧調出一些軍隊,沿河布防,原是要進攻遼陽、沈陽。廣寧兵力相對減弱,應該調回廣寧周邊的軍隊加大防守的力量。”
熊倜正在向熊廷弼說著自己對遼東戰局的看法,還沒有說到剛才在城樓上得出的想法,突然朝廷兵部傳來軍令。
一個士兵走了進來,遞交給熊廷弼一件從京城來的緊急公文。
熊廷弼從傳令兵手中接過軍令看著,臉色又轉為陰暗起來。熊倜在一邊很想知道,可那敢說話。
熊廷弼看了許久,一臉嚴肅對熊倜說:“傳令,軍營大小將領入帳議事。”
熊倜傳令下去,秦良玉等一幹將領來到軍帳,熊廷弼給大家說起朝廷兵部的軍令,熊倜才知道是讓熊廷弼出兵山海關。
王化貞已經上書詳述東西兩邊的情況,說:“敵人放棄遼陽不加守備,河東失陷地區的將士日夜盼望官軍開到,就抓了敵將來投降。西部的虎墩兔、炒花都願意以兵助我。”
“敵人駐守海州的兵力不過兩千人,河上隻遼地士兵三千人而已。如果派軍隊悄悄過去夜襲,勢在必克。南防的敵軍得知遼陽失守一定北歸,我軍憑借險要的地勢來打擊他們惰歸的軍隊,可以一舉殲滅。”
朝廷收到王化貞上的折子,兵部尚書張鶴鳴認為對,上書說機不可失。禦史徐卿伯又促成此事,奏請派熊廷弼進駐廣寧,薊遼總督王象乾移駐山海關。
眾將領聽到朝廷的軍令,都悶悶不樂地沒有說話。熊廷弼是遼東作戰的最高指揮,可這朝廷兵部的軍令時不時地下來,這樣瞎指揮,一會兒打東邊,一會兒打西邊,這仗還怎樣打?
熊倜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說:“熊大人三方麵布置的戰略剛才實施下去,怎麽又要出兵進駐廣寧?這不是打亂了遼東作戰的布防。”
眾將領也竊竊私語起來。
“這遼東經撫在作戰問題上一再不合,這仗怎麽打?”
“王化貞總是不聽高度,高高在上,早晚廣寧要陷在他手中。”
“廣寧失陷,整個遼東就像捅了一個洞,這個洞還會越來越大,無法補上。”
熊倜聽了眾將領的議論,站出來說:“熊大人,熊倜願意作先鋒,不帶一兵一卒前去廣寧。”
“啊?”熊廷弼看了一下熊倜,“你不帶一兵一卒,又怎麽叫先鋒?”
熊倜對著眾將領說:“朝廷有軍令,不出兵不行。出兵又打亂了整個遼東作戰布置的戰略方案。”
“山海關是重中之重,熊大人三十六年巡按遼東,針對地曠人稀、邊防多事,實行駐軍屯田、修城築堡、調兵遣將、扼守要隘、固守邊疆,已經有了成效。特別是薩爾滸之慘敗,熊大人調停有方,才使努爾哈赤不敢輕進。”
“如今各位如果撤出山海關,是否考慮到熊大人苦心經營這些年的成績。萬一廣寧失守,山海關又堵不住努爾哈赤的進攻,後果就無法挽回了。”
熊倜停頓了一下,看看大家有話說沒有。
眾將領私下議論一番,秦良玉站出來說:“打仗我不怕。我願意上前線和敵軍拚個你死我活,決不含糊。”
眾將軍聽到秦良玉的話都紛紛表態說:“打仗我們不怕,將軍百戰死,是將士就應該死在戰場上。大人,你說句話,讓我們怎麽打?”
熊廷弼認真地聽著眾將士的話。
熊倜又繼續說著:“大明在遼東的優勢已經失去,王化貞隻看到後金表麵的混亂,低估了後金的實力。眼下努爾哈赤已經由十三遺甲起兵發展到了近十萬人的軍隊,我軍要想在短時間打敗後金兵那是不可能的。”
“我軍應該穩紮穩打,步步推進,不能丟棄廣寧和山海關不顧,前往河東。努爾哈赤善於鑽空子,這樣做,就是給努爾哈赤留下縫隙。”
“我遼東危也!”秦良玉長歎一聲說著。
眾將領又議論了一番。
熊廷弼鐵青著臉說著:“我既然擔任經略,四方援軍應當聽我調遣,而朝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禦史徐卿伯都上奏請求發兵,我這個經略可不就是空有其名而已。”
“七月裏我向兵部詢問軍隊人數,到現在也沒有回答。我有經略之名,無其實,遼左的戰事都是張樞密和王撫臣一起辦,那還要我這個經略有什麽用。”
熊廷弼說:“王撫臣靠著蒙古人,想不虞而收戰功。我可不敢輕視敵人,不敢說能不戰而勝。”
眾將領又說了一些不可輕易出兵和撤出山海關的話,此事議論了一陣,不了了之。
熊廷弼已經從京城回到軍營,早早就來到山海關城樓上巡視著。
山海關軍營裏麵有些將士在操練著,山海關城外有些將士在挖壕溝,有些在築工事。
熊倜正站在山海關城“鎮東門”即為“天下第一關”的城樓上,守衛著山海關。
熊廷弼向熊倜站哨的方位走了過去。
熊倜看到熊廷弼走近,認真地行了一個禮,說:“熊大人,熊倜正在守關,山海關城鎮東門一切正常。”
熊廷弼走上城樓,四下觀望,看了一會兒回頭問熊倜:“熊倜,你也來一些時候了,可說說對遼東戰事有什麽看法。”
熊倜分析著遼東的形勢,說:“大人提出分三方布置的策略,也就是一方廣寧用馬步兵在河上設立壁壘,憑山川形勢打擊努爾哈赤,牽製努爾哈赤的全部兵力。這同王化貞的主動進攻,沿河布防是相合的。”
熊廷弼先點點頭,聽到熊倜提到王化貞臉上雖然沒露什麽表情,還是冷言冷語地說:“別隻說別人的,說說你自己有什麽想法。”
熊倜放眼遠望,天空中,一群大雁結隊飛往南方。
山海關外,樹葉已經在一片片落下,一陣風吹過,滿山的小草都吹黃了。轉眼間崇山峻嶺也都褪了顏色,一望無垠的土地蒼黃地裸露著。
熊倜想想接著說:“三方布置的策略之另一個方麵,登、萊沿海的兵力隻能起到牽製的作用,不能計劃在作戰的兵力裏麵。不僅僅是登、萊沿海的兵力隻能起到牽製的作用,其實朝鮮、蒙古等地也不可能依靠。要把努爾哈赤打回去,還得依靠遼東自身的兵力。”
熊廷弼聽到這臉色又陰沉下來,他已經上書說:“三方麵布置的戰略的實施,必須聯絡朝鮮。請抓緊時間派欽差使臣去訪問朝鮮的君臣,讓他們征發八道的全部兵力,在江麵上設立連營,助我軍的聲威。”
熊廷弼戰爭方麵的一係列請求,明熹宗都同意了,並立即命令登、萊、天津派出兩萬水師接應毛文龍,王化貞率四萬廣寧兵進據河上,和蒙古軍一起乘機進取,由熊廷弼在中間調度。[.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熊倜真有些不識時務,在這個時候反駁熊廷弼的軍事理論,熊廷弼聽了那是臉色不開,一麵聽不進熊倜在說什麽,一麵怒斥熊倜。
“打仗和你在江湖中闖蕩不同,這是兩軍對陣,牽一發而動全身。三方布置的策略,是從整個遼東甚至我大明沿海的布防作眼,登、萊沿海的兵力,聯手朝鮮,加上鎮江一帶和蒙古的勢力,在戰略上就對後金兵形成了一個包圍,恰似一個口袋等著努爾哈赤,遼陽、沈陽正好在這個口袋裏麵。”
“如果廣寧失守,就好像這個口袋被人從裏麵捅了個洞。所以,守住廣寧,就是戰爭的重中之重。而遼陽,沈陽、清河,撫順這些地方不過是我口袋裏麵的老鼠,隻要動一下,我就狠狠地打擊,直到打死。”
“我不動,努爾哈赤不敢動。我大明聯絡朝鮮和蒙古,把登、萊、天津一帶的兵力和鎮江連成一片,這個口袋就漸漸收緊。直到努爾哈赤在口袋裏麵不能喘氣,他也就是隻死老鼠了。”
熊倜被罵得不敢開腔了,像這樣被喝斥也不是一次兩次,隻得老實是聽著。不過,熊倜從中也學到不少的軍事思想。
他一邊聽熊廷弼在喝斥自己一邊也在想熊廷弼的軍事理論。熊廷弼的想法就是把遼河和登、萊、天津一帶的兵力,以及鎮江等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口袋,再把這個口袋漸漸收緊。而王化貞就是在這個口袋裏麵和努爾哈赤捉迷藏一樣。
王化貞的辦法不能從根本上把努爾哈赤打出遼東,而熊廷弼的防守為主,一時也無法把努爾哈赤打出去,這就是兩人的茅盾。如果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從口袋口或從口袋底步步為營,向努爾哈赤進攻,也許這是一個好辦法。[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這個辦法也是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想到的遼東戰略思想的一部分。
熊廷弼見到熊倜不說話了,瞪了一眼,問道:“各地的兵力和布防圖呈上來沒有?”
“沒有。已經催促過多次了,至今沒有報上來。”熊倜連忙回話。
熊廷弼看看山海關城樓,將士們井井有條地防守著,臉色較緩和了一些對熊倜說:“你下去查看一下各地上報的戰況和軍事布防,我回軍營等你回來匯報。”
熊倜行了一個禮,轉身下了山海關城樓。他先在各地軍營裏巡查了一下,收集了一下情況,就向城中走去。
熊倜來到熊廷弼的軍帳,熊廷弼早已經回來。軍帳中一張長長的桌子上,放著一張遼東地形圖,熊廷弼正在觀望。
熊廷弼看到熊倜進來,抬起頭看著。
熊倜看看熊廷弼一臉的嚴厲,急忙拿出一本早就畫好的作戰計劃,說:“這是我草擬的遼東作戰方案,還有草圖,請大人過目。”
“啊!”熊廷弼不動聲色地接過熊倜手中的計劃草案,翻動了一下,臉上漸漸開朗了一些,熊倜在一邊手心都悟出了汗。
熊廷弼看了許久,他很讚同熊倜提出的步步為營的作戰觀點。他放下計劃看著熊倜說:“你在這實例作戰圖上再來說一下你的作戰方案。”
熊倜得到熊廷弼的讚賞,膽子大了些,指著桌子上的作戰地形圖說了起來。
“步步為營就是讓我軍每前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謹慎進軍,穩紮穩打。”
“根據眼下的形勢,對方已經搶占先機。遼東大片土地在努爾哈赤手中,重要城池還有重兵把守。老百姓已經逃走,一些散兵也無法聚集。”
“在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等待敵人的動向或有什麽變化對自己有利在作打算。也還可采取後發製人的戰略,先讓對方動手,等待有利時機反擊,製服對方。”
“山海關是大明重中之重要設,加大防守的力度。廣寧是整個遼東咽喉之地,要加派將士防守。眼下,王化貞從廣寧調出一些軍隊,沿河布防,原是要進攻遼陽、沈陽。廣寧兵力相對減弱,應該調回廣寧周邊的軍隊加大防守的力量。”
熊倜正在向熊廷弼說著自己對遼東戰局的看法,還沒有說到剛才在城樓上得出的想法,突然朝廷兵部傳來軍令。
一個士兵走了進來,遞交給熊廷弼一件從京城來的緊急公文。
熊廷弼從傳令兵手中接過軍令看著,臉色又轉為陰暗起來。熊倜在一邊很想知道,可那敢說話。
熊廷弼看了許久,一臉嚴肅對熊倜說:“傳令,軍營大小將領入帳議事。”
熊倜傳令下去,秦良玉等一幹將領來到軍帳,熊廷弼給大家說起朝廷兵部的軍令,熊倜才知道是讓熊廷弼出兵山海關。
王化貞已經上書詳述東西兩邊的情況,說:“敵人放棄遼陽不加守備,河東失陷地區的將士日夜盼望官軍開到,就抓了敵將來投降。西部的虎墩兔、炒花都願意以兵助我。”
“敵人駐守海州的兵力不過兩千人,河上隻遼地士兵三千人而已。如果派軍隊悄悄過去夜襲,勢在必克。南防的敵軍得知遼陽失守一定北歸,我軍憑借險要的地勢來打擊他們惰歸的軍隊,可以一舉殲滅。”
朝廷收到王化貞上的折子,兵部尚書張鶴鳴認為對,上書說機不可失。禦史徐卿伯又促成此事,奏請派熊廷弼進駐廣寧,薊遼總督王象乾移駐山海關。
眾將領聽到朝廷的軍令,都悶悶不樂地沒有說話。熊廷弼是遼東作戰的最高指揮,可這朝廷兵部的軍令時不時地下來,這樣瞎指揮,一會兒打東邊,一會兒打西邊,這仗還怎樣打?
熊倜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說:“熊大人三方麵布置的戰略剛才實施下去,怎麽又要出兵進駐廣寧?這不是打亂了遼東作戰的布防。”
眾將領也竊竊私語起來。
“這遼東經撫在作戰問題上一再不合,這仗怎麽打?”
“王化貞總是不聽高度,高高在上,早晚廣寧要陷在他手中。”
“廣寧失陷,整個遼東就像捅了一個洞,這個洞還會越來越大,無法補上。”
熊倜聽了眾將領的議論,站出來說:“熊大人,熊倜願意作先鋒,不帶一兵一卒前去廣寧。”
“啊?”熊廷弼看了一下熊倜,“你不帶一兵一卒,又怎麽叫先鋒?”
熊倜對著眾將領說:“朝廷有軍令,不出兵不行。出兵又打亂了整個遼東作戰布置的戰略方案。”
“山海關是重中之重,熊大人三十六年巡按遼東,針對地曠人稀、邊防多事,實行駐軍屯田、修城築堡、調兵遣將、扼守要隘、固守邊疆,已經有了成效。特別是薩爾滸之慘敗,熊大人調停有方,才使努爾哈赤不敢輕進。”
“如今各位如果撤出山海關,是否考慮到熊大人苦心經營這些年的成績。萬一廣寧失守,山海關又堵不住努爾哈赤的進攻,後果就無法挽回了。”
熊倜停頓了一下,看看大家有話說沒有。
眾將領私下議論一番,秦良玉站出來說:“打仗我不怕。我願意上前線和敵軍拚個你死我活,決不含糊。”
眾將軍聽到秦良玉的話都紛紛表態說:“打仗我們不怕,將軍百戰死,是將士就應該死在戰場上。大人,你說句話,讓我們怎麽打?”
熊廷弼認真地聽著眾將士的話。
熊倜又繼續說著:“大明在遼東的優勢已經失去,王化貞隻看到後金表麵的混亂,低估了後金的實力。眼下努爾哈赤已經由十三遺甲起兵發展到了近十萬人的軍隊,我軍要想在短時間打敗後金兵那是不可能的。”
“我軍應該穩紮穩打,步步推進,不能丟棄廣寧和山海關不顧,前往河東。努爾哈赤善於鑽空子,這樣做,就是給努爾哈赤留下縫隙。”
“我遼東危也!”秦良玉長歎一聲說著。
眾將領又議論了一番。
熊廷弼鐵青著臉說著:“我既然擔任經略,四方援軍應當聽我調遣,而朝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禦史徐卿伯都上奏請求發兵,我這個經略可不就是空有其名而已。”
“七月裏我向兵部詢問軍隊人數,到現在也沒有回答。我有經略之名,無其實,遼左的戰事都是張樞密和王撫臣一起辦,那還要我這個經略有什麽用。”
熊廷弼說:“王撫臣靠著蒙古人,想不虞而收戰功。我可不敢輕視敵人,不敢說能不戰而勝。”
眾將領又說了一些不可輕易出兵和撤出山海關的話,此事議論了一陣,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