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瓖道:“有何特殊,但說無妨!”


    趙天麟道:“流民之所以成為流民,除了天災外,更多是人禍,許多小農戶土地被大地主、劣紳巧取豪奪,或是無地耕種,或是佃戶耕種之地說成抵不上田租、或是自耕小農戶歉收交不上賦稅,在大同鎮防區,就有許多土地是被巧取豪奪,若將軍敢於把這些土地沒收,分給百姓耕種,自然可解決流民問題。大同鎮下轄十四衛、三所,軍田絕大部分被侵占,若能把被侵占軍田收回來,分給流民耕種,可解決數萬戶流民;讓流民成為軍戶耕種,又可為將軍提供軍糧,一舉兩得。”


    他徐徐道來,薑瓖不斷點頭認同。


    “將軍乃一鎮總兵,解決大同鎮軍田被侵占問題,乃是將軍職權範圍,管起來名正言順,就算是朝廷言官都找不到彈劾將軍的借口,隻是這樣做會得罪很多人,就看將軍有沒有這個膽識。”


    趙天麟說完後,注意著薑瓖的神情,等待著他的答複。


    薑瓖沒有絲毫不悅,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思索起來。


    明朝的衛所製度,構想源自於隋唐的府兵製,寓兵於農。


    衛所製,由軍戶耕種軍田,需要打仗的時候調集士兵應戰,無事的時候,士兵除了訓練,需要在分配的土地上勞作,除滿足自身需求外,給所在衛所上繳一定數額糧食,以達到衛所自給自足的目的。


    憑借著這項製度,明朝不需要花費百姓的一粒米便可以供養起數量巨大的軍隊,可以稱得上是朱元璋的驕傲了。


    在明朝初期,衛所製度曾經發揮巨大作用。


    明初全國所有衛所加起來,共有兵員兩百餘萬,隻要有戰爭需要,不需額外花糧食,就可動員大量士兵參戰。


    但是衛所製度後來卻暴露出了諸多弊端,最終全麵崩潰。


    被劃為軍戶的衛所士兵,子孫世代皆是軍戶,難以脫籍。


    明朝重文輕武,軍戶被人看不起,地位甚至還不如自耕農。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軍田不斷被軍官、豪強侵占,明王朝又沒有有效措施抑製,以至於失去土地的軍戶大量逃亡,要是不逃亡,隻會淪為軍官的奴隸。


    在正統三年(1438年),明朝兵部有過全麵統計,全國所有衛所逃亡士兵加起來竟達1633664人,這時開始有募兵之舉。


    到了明末,衛所製度幾乎完全崩潰,皆采取募兵製。


    明朝建立後,設立數百個衛所,由五軍都督府下轄的都司管轄。


    都司設立都指揮使,正二品,每個都司管轄若幹衛所。


    至於都司數量,各時期有增減,最少時有十三個,最多時二十一個。


    明朝的每個“衛”有5600名軍人,設立衛指揮使,正三品,一般每衛設左、右、中、前、後5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1120人,每個百戶所120人。


    大同鎮下轄14個衛、3個獨立的千戶所,原本的軍戶數額為81760人。


    到了明末,大同鎮所有衛所的軍田,一部分被各衛指揮使司、千戶、百戶侵占,一部分被地主豪強兼並,已名存實亡。


    大同總兵所轄之兵,全部皆是募兵製,跟轄區各衛所沒什麽關係。


    各衛所的軍官在幹嘛呢?他們實際上成為了地主,軍戶逃亡後,就把軍田租給佃戶收取租金。


    當然,明朝的九邊重鎮軍隊糧食,名義上需要衛所提供,那些軍官也會有所表示,跟總兵保持和諧關係。


    “都指揮使司”隸屬於“五軍都督府”,聽命於兵部。


    總兵則是在戰時由中央下派到戰區指揮作戰的總指揮。下派的總兵掛將軍印兼領總兵官,戰爭狀態結束後回中央。


    戰爭狀態下,總兵的指揮權是通過地方的“都指揮使司”來實現。


    在明初期的戰時狀態下,都司聽命於總兵,但在序列上並沒有直接的從屬,因為總兵對都司沒有人事權及獎懲權,隻是臨時劃歸總兵指揮。


    從製度上講,都指揮使是有品級的官職,屬於衛所製序列,總兵官是無品級的差遣,屬於鎮戍製序列,兩者分屬不同序列,不存在從屬關係。


    因此,有許多總兵上任時,朝廷會給總兵官一個衛所製序列下的官職作為寄銜,通常是掛都督府銜(比如左右都督、同知、僉事)或者署都督僉事。這就在名義上讓總兵官成了包括都指揮使在內的都司官員的上級,具備了節製都司的權力。


    薑瓖任鎮朔將軍印大同總兵官,兼後軍都督同知,是可以以右軍都督同知這個官職,管理大同鎮的衛所。


    上任總兵王樸,同樣有後軍都督同知這個頭銜。


    趙天麟注視著來回踱步的薑瓖,覺得薑瓖有些動心了。


    他繼續道:“將軍有膽識殺七大漢奸、殺軍器局大使,收回衛所軍田、懲治侵占軍田之人,屬於將軍職權範圍內,卑職相信,將軍也會有這個膽識。”


    薑瓖仍然在來回踱步,在思考著問題。


    真要是接受趙天麟的建議,名義上的確是名正言順,但得罪的人實在太多,勢必會有更多的人聯絡朝中的人來對付薑瓖。


    <a href="http:///"></a>


    罷了罷了!明末已經腐朽不堪,不用鐵血手段不足以去除毒瘤,穿越來到這個時空,薑瓖不狠起來也不行。


    隻要老子有軍權在手,還怕他個鳥。


    “大明製度崩壞,若不刮骨療毒,無法根治。就這麽辦,我豁出去了,不管會得罪什麽人,亦會堅決推行下去。”


    趙天麟點點頭,心中讚許這個讓他效力的人。


    大同鎮總兵官署,有各衛所檔案,包括軍官名單,軍田麵積、所在地,薑瓖把檔案調來,仔細過目。


    在大同鎮轄區,有大同左衛、大同右衛、大同前衛、大同後衛、朔州衛、鎮虜衛、安東中屯衛、陽和衛、玉林衛、高山衛、雲川衛、天城衛、威遠衛、平虜衛、山陰千戶所、馬邑千戶所、井坪千戶所。


    在每個衛所尚未逃亡的軍戶名單,薑瓖這裏都有,絕大多數是百戶以上的軍官,普通軍戶所剩無幾。


    在各衛所中,大同前衛、大同後衛離大同城最近,為別在大同南北數十裏處。


    薑瓖決定,先拿這兩個衛開刀。


    十二月十八,薑瓖早早起床。


    跟往常一樣,由趙小滿服侍洗漱,然後吃早餐。


    吃過早餐後,薑瓖打量著這個美少女。


    趙小滿豈敢跟薑瓖對視,羞羞地低著頭。


    薑瓖淡淡道:“小滿,我今天帶上你父親,要去幹一件大事!”


    趙小滿問道:“不知將軍要幹什麽大事?”


    薑瓖笑笑道:“等我幹了之後再告訴你,保證嚇你一跳。”


    隨後,薑瓖把趙天麟、廖秋軍叫來。


    薑瓖招募了許多人,專門將一個“部”作為警衛隊,相當於後世的師部、軍部的警衛隊。


    原本為私兵把總的廖秋軍,被提拔為警衛部的千總。


    薑瓖帶著兩人和千餘士兵,向大同前衛而去。


    輕風千裏說


    百度資料:軍戶的主要的義務,便是出一丁男赴衛所當兵,稱作正軍,其他的子弟稱作餘丁或軍餘,正軍赴衛所,至少要有一名餘丁隨行,以助其生活,由於軍戶負擔沉重,故多給有田地,且正軍免全部差役,而在營餘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並供給正軍之生活。


    軍丁的分發地點,多以距離原籍地遙遠且分散的方式,以防止逃兵,但長途的跋涉加上水土不服,給役卒帶來不少痛苦。正軍服役於衛所,必須帶妻同行,以安定生活並生兒育女,每一軍人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糧,但實際情形則常分配不足,行軍時則發給口糧,衣裝則須自備,武器則由國家以工匠生產。


    軍士在營,分成守備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時輪流,屯田固定上交糧食,以供給守備軍及官吏,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明宣宗以後,衛所官侵占軍屯田地、私役軍士耕種之事,已經常發生,這個目標漸難以達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最狠總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輕風千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輕風千裏並收藏大明最狠總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