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陳誌勇回村,李建輝和陳欣怡返回石橋村相對比較清淨,畢竟他從小就沒有在這裏生活,其父親也已經去世,關係自然也就淡的多。


    而且和陳誌勇這邊不同,陳誌勇是提前就告知弟弟妹妹自己要回來,而李建輝回來之前並沒有通知在村裏的二姑。


    本來陳誌勇是準備陪李建輝和陳欣怡一起去石橋村祭奠李明霖的,隻是因為今天要張羅宴席的事宜,因此隻是李建輝和陳欣怡兩人在鎮裏幹事的陪同下低調的回到了石橋村。


    或許是他們來的較早,這個時候李秀莉和丈夫都不在家,隻怕是還在地裏幹活沒有回來。


    見此李建輝出聲道:“劉幹事,不知道你是否知道我爸的墓地在哪裏,我和欣怡先去祭奠一下。”


    在李建輝回來之前,公社就對這方麵做了準備工作,劉文傑作為這次李建輝等人得陪同人員,自然是知道的。


    在李建輝話音剛落,他就立即說道:“李先生,李老先生的當時下葬的時候我就在場,我這就領你們過去。”


    手提祭品紙錢以及鞭炮的李建輝兩人,跟著劉文傑走了將近十分鍾,來到了一個比較大氣的墓地之前,看著墓碑上麵的字,李建輝知道目的地已經到了。


    在李明霖的墓前,李建輝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麽好,他自己都搞不清自己是穿越而來占據了一具剛剛掛掉的身體,還是因為孟婆湯質量不好而覺醒了前世的記憶。


    對於李明霖他是極其陌生的,不管是前世記憶還是這一世記憶裏,除了劉小娟在耳邊提及,以及幾張照片之外,他對其沒有任何的印象。


    擺好了準備的祭品,點上了香燭和紙錢,李建輝出聲道:“爸,你回到家鄉的願望已經實現了,而且大哥已經結婚,孩子也將要出身。


    我這裏更是有了一兒兩女,他們身體都是流的李家的血,李家現在也是後繼有人。


    旁邊這位就是你給我定下的媳婦,我現在已經把她娶回來了,而且已經給你生了一個可愛的孫女,今天她也特意回來看你了。”


    “爸,雖然我記憶裏從來沒有見過你,但我聽我爸時常提起你,我也非常高興能夠成為建輝的妻子。


    淑妍還太小,市區到這的道路又太過於顛簸,因此沒能夠回來,待下次我們再回來,一定會讓淑妍一起來看你。


    若你老泉下有知,還請多保佑兒媳下一胎能夠為李家生一個男孩。”


    劉文傑臉上保持著鎮定,內心則感慨不已,資料裏麵顯示李建輝也算是妻妾成群了,已經確定關係的就有四位。


    就是這樣,聽聽陳欣怡之言,居然沒有表現任何不滿,還希望能夠為李建輝省兒子。


    吐槽這可惡資本主義的同時,內心也充滿了羨慕,男人誰又不想左擁右抱。


    在李建輝點燃鞭炮引線之後,爆竹聲響徹整個石橋村,很多正在地裏忙活的村民都停下了手裏的活,想著是誰家這個時候在放炮。


    因為經濟條件問題,石橋村也隻有紅白喜事會放,清明祭祖一般也就一點兒水果和紙錢,過年除了少數有錢人家,目前也是不會當鞭炮的。


    而這時候突然鞭炮響起,不得不讓一些人心裏猜測是不是村裏那位老人突然離去。


    這也不怪這些村民有此想法,就算村裏出去出息的,回家祭祖放炮要不是春節要不就是清明,像現在的日子不大可能。


    而且由於步行的關係,李建輝這次鞭炮並不多,也就隻有一連5000響的。


    雖然比那些幾百響的時間久點,但也沒多少時間,以至於讓這些村民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猜想。


    要是他鞭炮不停地放個十開分鍾甚至半個小時,村民們就不會有這想法了。


    加上目前也已經過了十點,太陽也逐漸散發出自身的威力,以至於一些在地裏的村民幹脆停下手裏的活向著家裏而去,順便了解是什麽情況。


    以至於李建輝三人剛剛從墓地沒走多遠,就遇到了一位背著一背簍紅薯藤的中年婦女。


    她顯然是認識劉文傑的,隻聽她說道:“劉幹事,你今天怎麽有空來我們村?”


    “羅大姐,今天前來是政府給我的任務,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李建輝,他旁邊的那位是他的妻子李陳欣怡,李建輝的父親是李明霖。”


    這位羅大姐一聽,原來這位就是香江那邊的李財主,沒想到居然這麽年輕。


    關於李建輝她也聽說一些,村裏的小學就是李建輝捐錢修建,而且聽說太平中學的修繕也是李建輝出的錢。


    反正村裏盛傳李建輝在香江是沈萬三一樣的人物,據說富可敵國。


    劉文傑也沒忘了向李建輝兩人介紹這位羅大姐,名為羅碧青,其丈夫李建波是村裏唯二的教師之一。


    這時期村小就不要想著分科教,也別想著還有什麽音樂、美術什麽的課程,村小的學生就學兩樣,語文和數學,而且一個老師帶一個班,語文數學都一個人教。


    因為雙方不太熟悉,隻是簡單的問好,後續就是聽劉文傑和羅大姐聊村小的一些情況。


    這一時代的教師待遇不提也罷,尤其是村小的教師,想要靠一個人教書養活一家人根本就不可能。


    雖然聽著感觸不少,但李建輝也沒辦法解決這一問題,畢竟這待遇不是他定的。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還是需要當地自身經濟發展,隻有當地財政富裕,待遇才能夠提高。


    他可以捐錢修學校,也可以捐錢為學校購買桌椅以及教學用品,但不能夠給這些教師資金,畢竟這性質完全不一樣。


    在回到李秀莉家裏的時候,大門依舊上鎖,李建輝、陳欣怡以及劉文傑找了一個陰涼地等候。


    “李先生,對於羅大姐的一些話你也不必在意,雖然目前絕大多數村民依舊不富裕,但至少已經能夠吃飽飯,這比幾年前吃大鍋飯已經好很多了。”


    “劉幹事不用擔心,相信今後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別看現在一個月都難得吃上一頓肉,等個二三十年後,家家戶戶天天都能夠吃的起肉。


    作為石橋村出去的後代,我也應該為村裏做點貢獻,至少要讓我們村小的孩子營養得到保障。”


    劉文傑連連向李建輝表示感謝,對於李建輝的實力他非常了解,今天李建輝說了這話,要不了多久村小的孩子們生活將會有極大的改善。


    陳欣怡覺得李建輝這次回來就是散財童子,走到哪裏娟倒哪裏,不過它對此也是支持的,這裏的條件和香江比起來實在是太差了。


    去年欣建慈善基金都要向東盟捐贈了五億港幣善款,今年計劃同樣是五億港幣。


    相對而言,這次回來捐的也並不是太多,唯一多點兒的公路和幾所大學捐款,著也就這一次,不會每年都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香江之財富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零幻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零幻影並收藏穿越香江之財富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