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十一章 咫尺天涯
更讓範弘道奇異的是,“在下”兩個字是男性自稱,哪有一邊自稱“在下”一邊說自己是女人的?所以這個性別問題,依舊在範弘道心裏打了個問號,不做確定性的結論。【ㄨ】
再看她頭頂唐巾正中鑲嵌著晶瑩剔透的玉石,再看她腰間懸著白玉佩,以及手裏疑似古董的象牙折扇,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來,此人必定是出身富貴人家。
既然她說自己是女的,那就暫且當成女的吧,範弘道如此想道,還是位貴女。
隻聽得貴女很有興趣的再次問道:“範公子繼續說,你這個詩到底怎麽回事?難不成還有什麽隱喻不成?”
“並無太多隱喻,隻是世人理解終究有些偏差。”範弘道早有準備的答道,“其實不是四句詩,而是木蘭辭詞牌!題詩隻寫了上闋四句,後麵還有下闋。願借紙筆,將下闋寫出。”
便有長隨抬出書案,送到範弘道麵前。範弘道運筆如飛,又寫了幾句。
那貴女接過墨卷,展開看去,隻見上麵新的四句是: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和“人生若隻如如初見”前四句連起來,貴女心裏反複默讀了幾遍,不知不覺居然入了神,腦中回響的都是這幾句,半晌沒有說話。
品味良久,她放下墨卷,忍不住輕歎道:“真乃生平少見之佳作也。”
此後又轉頭對知縣王階說:“人才難得,況且那秦大人也有不地道的地方,不如放他一馬,也是一段佳話。”
王知縣和範弘道無仇無怨,當然是無可不無不可的,既然有人求情,便對師爺吩咐道:“傳命,本縣不再追究範弘道了。【ㄨ】”
範弘道有些預料不到的驚愕,困擾自己的這難題,就這樣三言兩語輕描淡寫的解決掉了?
原本範弘道打算借用下闋的字麵意思,比如“驪山”、“薄幸”、“比翼連枝”這些疑似寫男女關係的字眼,強行為自己辯護。
他會聲稱這首詞其實是針對當年口頭婚約,為秦家那位小姐寫的感懷之詞,絕對不是針對秦縣丞本人,所以不存在“譏諷朝廷命官”的罪名。
範弘道沒想到,這一肚子辯詞完全沒用上來,這位不知名的貴女辦事真是利索,敞亮,爽快!
沒等範弘道致謝,這貴女又像是閑話家常似的,詢問道:“範公子自稱金陵貧士,是南都人氏?”
南都就是南京,範弘道答道:“正是。”
貴女回憶道:“我上京時,曾路過南都,果真是金粉繁華勝地,堪稱英才薈萃。也參加過幾場文人雅集,其中也有王鳳洲主持的詩會,卻從未見過你這等次的詩詞。”
範弘道知道,對方嘴裏的王鳳洲指的是當今文壇領袖王世貞,現官居南京刑部尚書。後世說起明代文學複古運動,有前七子、後七子的組合,王世貞就是後七子的代表人物。
在萬曆初期,王世貞乃是公認的當代文壇大宗師,文藝方麵的學問著述都是天下少有,號稱獨領文壇二十年。文學這個江湖裏的第一名,沒有第二。
在王世貞主持的詩會上都見不到比範弘道這首更好的詩詞,這已經是極高的褒揚。
既然先前的額危機解決了,範弘道的心情又放開了,聽到王世貞的名號後,撇撇嘴毫不在意的說:“舊聞七子大名,於今以王鳳洲公為尊。但主張文必西漢、詩比盛唐,迷信古人否定今人,循規蹈矩固步自封而已。這樣文藝,都是以後的流毒。”
貴女和王知縣聽到範弘道“大放闕詞”,齊齊吃了一驚。
按理說,既然扯到了王世貞,範弘道應該做出誠惶誠恐的樣子,連忙謙遜幾句才是,可是他居然敢直接對王世貞這文壇大宗師開噴!
兩人大眼瞪小眼,一時無言,範弘道是不屑權威的絕頂天才,還是狂妄無邊的瘋子?
提起話頭的貴女不知如何繼續接話:“你這.”
隻要沒有人身危險,在熟悉曆史的穿越者嘴裏,有誰是不能被點評的?範弘道毫不客氣的說:“一切以古人為法,隻在古人格局框架裏,太失之偏頗!
難道隻許古人有理,不許今人有理?今人的詩詞不寫今人性情,不用今人的語言格調,還有什麽意義?
依我看來,詩詞就是要直抒胸臆的寫真性情!王鳳洲以為能仿照古人製定出完美的條框,在條框裏創作就能寫出最好的詩詞,大錯特錯!”
貴女倒吸了一口氣,口氣複雜的說:“好膽量!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批評王鳳洲的。不過細細思量,好像也有幾分道理,近些年來文學多有追隨王鳳洲者,卻大都模仿舊人之作,難出佳品。”
範弘道笑而不語,按照曆史走向,王世貞活不了幾年了。不厚道的說,人走就茶涼,已經到了生命末年的大宗師沒什麽可怕的。若早十年,範弘道或許還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抨擊。
關鍵是,自己的觀點是站在了時代潮流上的,是解放人性解放思想的大勢!而王世貞快過時了,況且也有人品方麵的黑材料,有什麽不敢去批評的?
就算有人不服氣,想在這上麵和自己較真爭辯,那反而替自己揚名了!幾百年後有人寫文學史時,說不定會將自己吹捧為開風氣之先的劃時代人物呢!
王知縣覺得今天算是小小的開了次眼界,一個險些被丟進黑牢坑害的少年讀書人,居然敢抨擊天下文壇第一人。他對文學不是很擅長,懶得多說什麽,隻搖了搖頭,帶著田師爺離開花廳,處理公務去了。
廳中隻剩了範弘道和那位貴女,範弘道行禮道:“主人都已經離去,在下也要告辭了。”
貴女回道:“你不必走大門,可從後衙官舍旁門離去,在下送你出去。”此後貴女帶著範弘道穿過前後衙之間的夾道,將範弘道送出了東邊旁門。
範弘道想起什麽,致謝道:“今日閣下高義,在下銘感五內,但不知恩人尊姓大名,何方人士?若連恩人是誰都不知曉,在下還有何麵目行走於人世?”
貴女“嗬嗬”淺笑幾聲,“施恩豈望報?你還是不用知道了。”
一句話刺痛了範弘道那敏感的心弦,這意思是說,自己不配知道她的姓名,不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麽?
難道剛才平易近人談笑晏晏都是假象,其實在她內心裏麵,自己就是個偶然撞見的、逗趣解悶的阿貓阿狗?
有那麽一瞬間,範弘道生出了咫尺天涯的感覺。是啊,雖然兩人仿佛近在咫尺,但其實卻遠隔天涯。
第二十一章 咫尺天涯
更讓範弘道奇異的是,“在下”兩個字是男性自稱,哪有一邊自稱“在下”一邊說自己是女人的?所以這個性別問題,依舊在範弘道心裏打了個問號,不做確定性的結論。【ㄨ】
再看她頭頂唐巾正中鑲嵌著晶瑩剔透的玉石,再看她腰間懸著白玉佩,以及手裏疑似古董的象牙折扇,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來,此人必定是出身富貴人家。
既然她說自己是女的,那就暫且當成女的吧,範弘道如此想道,還是位貴女。
隻聽得貴女很有興趣的再次問道:“範公子繼續說,你這個詩到底怎麽回事?難不成還有什麽隱喻不成?”
“並無太多隱喻,隻是世人理解終究有些偏差。”範弘道早有準備的答道,“其實不是四句詩,而是木蘭辭詞牌!題詩隻寫了上闋四句,後麵還有下闋。願借紙筆,將下闋寫出。”
便有長隨抬出書案,送到範弘道麵前。範弘道運筆如飛,又寫了幾句。
那貴女接過墨卷,展開看去,隻見上麵新的四句是: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和“人生若隻如如初見”前四句連起來,貴女心裏反複默讀了幾遍,不知不覺居然入了神,腦中回響的都是這幾句,半晌沒有說話。
品味良久,她放下墨卷,忍不住輕歎道:“真乃生平少見之佳作也。”
此後又轉頭對知縣王階說:“人才難得,況且那秦大人也有不地道的地方,不如放他一馬,也是一段佳話。”
王知縣和範弘道無仇無怨,當然是無可不無不可的,既然有人求情,便對師爺吩咐道:“傳命,本縣不再追究範弘道了。【ㄨ】”
範弘道有些預料不到的驚愕,困擾自己的這難題,就這樣三言兩語輕描淡寫的解決掉了?
原本範弘道打算借用下闋的字麵意思,比如“驪山”、“薄幸”、“比翼連枝”這些疑似寫男女關係的字眼,強行為自己辯護。
他會聲稱這首詞其實是針對當年口頭婚約,為秦家那位小姐寫的感懷之詞,絕對不是針對秦縣丞本人,所以不存在“譏諷朝廷命官”的罪名。
範弘道沒想到,這一肚子辯詞完全沒用上來,這位不知名的貴女辦事真是利索,敞亮,爽快!
沒等範弘道致謝,這貴女又像是閑話家常似的,詢問道:“範公子自稱金陵貧士,是南都人氏?”
南都就是南京,範弘道答道:“正是。”
貴女回憶道:“我上京時,曾路過南都,果真是金粉繁華勝地,堪稱英才薈萃。也參加過幾場文人雅集,其中也有王鳳洲主持的詩會,卻從未見過你這等次的詩詞。”
範弘道知道,對方嘴裏的王鳳洲指的是當今文壇領袖王世貞,現官居南京刑部尚書。後世說起明代文學複古運動,有前七子、後七子的組合,王世貞就是後七子的代表人物。
在萬曆初期,王世貞乃是公認的當代文壇大宗師,文藝方麵的學問著述都是天下少有,號稱獨領文壇二十年。文學這個江湖裏的第一名,沒有第二。
在王世貞主持的詩會上都見不到比範弘道這首更好的詩詞,這已經是極高的褒揚。
既然先前的額危機解決了,範弘道的心情又放開了,聽到王世貞的名號後,撇撇嘴毫不在意的說:“舊聞七子大名,於今以王鳳洲公為尊。但主張文必西漢、詩比盛唐,迷信古人否定今人,循規蹈矩固步自封而已。這樣文藝,都是以後的流毒。”
貴女和王知縣聽到範弘道“大放闕詞”,齊齊吃了一驚。
按理說,既然扯到了王世貞,範弘道應該做出誠惶誠恐的樣子,連忙謙遜幾句才是,可是他居然敢直接對王世貞這文壇大宗師開噴!
兩人大眼瞪小眼,一時無言,範弘道是不屑權威的絕頂天才,還是狂妄無邊的瘋子?
提起話頭的貴女不知如何繼續接話:“你這.”
隻要沒有人身危險,在熟悉曆史的穿越者嘴裏,有誰是不能被點評的?範弘道毫不客氣的說:“一切以古人為法,隻在古人格局框架裏,太失之偏頗!
難道隻許古人有理,不許今人有理?今人的詩詞不寫今人性情,不用今人的語言格調,還有什麽意義?
依我看來,詩詞就是要直抒胸臆的寫真性情!王鳳洲以為能仿照古人製定出完美的條框,在條框裏創作就能寫出最好的詩詞,大錯特錯!”
貴女倒吸了一口氣,口氣複雜的說:“好膽量!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批評王鳳洲的。不過細細思量,好像也有幾分道理,近些年來文學多有追隨王鳳洲者,卻大都模仿舊人之作,難出佳品。”
範弘道笑而不語,按照曆史走向,王世貞活不了幾年了。不厚道的說,人走就茶涼,已經到了生命末年的大宗師沒什麽可怕的。若早十年,範弘道或許還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抨擊。
關鍵是,自己的觀點是站在了時代潮流上的,是解放人性解放思想的大勢!而王世貞快過時了,況且也有人品方麵的黑材料,有什麽不敢去批評的?
就算有人不服氣,想在這上麵和自己較真爭辯,那反而替自己揚名了!幾百年後有人寫文學史時,說不定會將自己吹捧為開風氣之先的劃時代人物呢!
王知縣覺得今天算是小小的開了次眼界,一個險些被丟進黑牢坑害的少年讀書人,居然敢抨擊天下文壇第一人。他對文學不是很擅長,懶得多說什麽,隻搖了搖頭,帶著田師爺離開花廳,處理公務去了。
廳中隻剩了範弘道和那位貴女,範弘道行禮道:“主人都已經離去,在下也要告辭了。”
貴女回道:“你不必走大門,可從後衙官舍旁門離去,在下送你出去。”此後貴女帶著範弘道穿過前後衙之間的夾道,將範弘道送出了東邊旁門。
範弘道想起什麽,致謝道:“今日閣下高義,在下銘感五內,但不知恩人尊姓大名,何方人士?若連恩人是誰都不知曉,在下還有何麵目行走於人世?”
貴女“嗬嗬”淺笑幾聲,“施恩豈望報?你還是不用知道了。”
一句話刺痛了範弘道那敏感的心弦,這意思是說,自己不配知道她的姓名,不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麽?
難道剛才平易近人談笑晏晏都是假象,其實在她內心裏麵,自己就是個偶然撞見的、逗趣解悶的阿貓阿狗?
有那麽一瞬間,範弘道生出了咫尺天涯的感覺。是啊,雖然兩人仿佛近在咫尺,但其實卻遠隔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