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利令智昏
範弘道沒有再繼續鼓吹自己的構想,子曰過猶不及,做事總要有個度。如果自己此時表現的太過於積極,隻怕要被別人懷疑自己用心了。
不過他想起了另一件事,轉頭對楊朝奉道:“楊員外!今次那郜禦史郜大人幫了大忙,保住了店產,你不該去表示表示麽!”
楊員外想了想,拿不定主意,便問道:“以範先生看來,送多少銀子合適?”
範弘道皺起眉頭,大聲喝道:“郜察院兩袖清風,是清廉官員,豈為貪圖你這些銀子!”
楊朝奉腦子還沒轉過彎,下意識道:“那還怎麽表示?”
“不用送銀子,要送名聲!”範弘道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你速速去找人趕製牌匾,寫上為民做主四個字,明天就趁熱打鐵的送到都察院去!”
楊朝奉恍然大悟,立刻出門去安排了。崇文門外號稱百工雲集,找木匠趕製牌匾並不困難,明天用上問題不大。
然後範弘道又對尚未散去的眾人說:“這次要多謝諸君聯名發聲,不如幫人幫到底,明日再出些夥計幫著敲鑼吹號,送牌匾總要熱鬧一些才好。”
眾人連聲道:“好說好說,理該如此!”
給官員送牌匾,送的悄無聲息多沒意思?就是要熱熱鬧鬧的,驚動四方的才好看,所以鑼鼓嗩呐常常都是標配。
天色漸晚,眾人從綢緞鋪這裏散了,直到這時候,王傳財王掌櫃才撈到與範弘道單獨說話的機會。
“我總算知道範先生所圖為何了,你這構想很宏大,欲凝聚崇文門外數百商家之力,要做這盟主之位。”王掌櫃說著,然後習慣性的又開始憂慮起來。
“這盟主位置並不好當,要有足夠的權勢與官府和外界周旋。範先生你隻怕會很吃力,這次與秦縣丞鬥法便已如此行險,若遇到更大的人物,又當如何?”
範弘道承認,王掌櫃這次不是悲觀病發作後的杞人憂天,他說的確實有一定道理。這是一個野心與實力需要匹配的問題,野心與實力不匹配時,往往就要鬧出大笑話來。
自己這個盟社構想,打出的旗號可是為了應對官府和外界勢力。如果自己沒相應的權勢,那怎麽可能支撐的起來這個構想?
更直白地說,以自己的實力,去應對區區一個縣丞就已經如此吃力,又怎能去應付更大的挑戰?如果自己直接撲街,盟社豈不就成了空想?
王掌櫃負手而立,仰望房梁,淡淡的說:“西洋商人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對王掌櫃這個姿勢,範弘道心裏默默打了五十九分,然後很灑脫的回應道:“為什麽不去試試看,說不定就實現了。如果不成,那就不成吧,反正也沒什麽損失,還能比現在更落魄嗎?”
王掌櫃沒話說了,範秀才說的好有道理,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以範弘道現在的資本,除了秀才功名和綢緞鋪百分之十股份,還有什麽可失去的?
範弘道忽然覺得,自己的話有點消極,好像完全聽天由命似的,不利於樹立信心。連忙又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一切都要慢慢展開。
多點類似於今次聯名上書這樣的事情,比如找機會組織商家為縣學捐資之類,通過這樣捐資換取減免縣衙稅銀,又能結好讀書人。
又比如可以捐資讚助讀書人的雅集,錢不多但聲效卻會很好!此類事項隻要運營得當,時間長了,凝聚力自然也就顯現出來,到那時候建立盟社都是水到渠成。”
王掌櫃剛才還覺得盟社盟主這種事情毫無希望,但是聽範弘道講完,又覺得不是沒有希望,還真有可能會做成。
範弘道負手而立,仰望房梁,很睿智的說:“不用著急,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羅馬是什麽?”王掌櫃一頭霧水的問。
範弘道答道:“也是聽西洋商人說的!”
到了次日,楊家綢緞鋪子外麵組織起一支隊伍。楊朝奉手捧牌匾居中,前後左右布置著喇叭銅鑼,外圍還有零星負責放炮竹的。
範弘道作為前導,大手一揮便領著隊伍,向內城都察院出發。一路無話,穿街過巷的來到西城都察院大門外。
郜禦史見了範弘道時,連連苦笑道:“你如此招搖,這是將我架在火上烤。”
範弘道不以為意的說:“晚上早就說過,老大人你剛剛起複,聲名不顯威信不彰,正缺這個。所以寧可過猶不及,也不能悄無聲息!再說又不是捏造虛構,老大人你確實也彈倒了秦縣丞,確實也解除了百姓的危難!”
說到這裏,範弘道又想起什麽:“晚生也要感謝老大人兵貴神速,若再稍晚一步,晚生就要戴著百斤重枷過夜了!”
郜禦史答道:“前日我照你所說,直接寫信給申首輔,怨氣衝天的老夫身為糾風禦史,卻連一個縣丞也奈何不得,最後反而要受他奚落,故而這官沒意思,不做也罷。
然後不知怎的,果然上麵立刻展示出了雷霆手段,連天子和司禮監都繞過,直接拿下了秦縣丞。這反應之神速,連老夫也預料不到。”
範弘道長歎一聲,很憤青的說:“公事公辦的流程,不如私下裏給首輔寫封信;正大光明的彈劾,不如台麵下的密謀,什麽世道!”
好像這事是別人幹的似的,郜禦史忍住吐槽範弘道的衝動,另起話題說:“估計也快啟程去山西了,你做好準備。”
範弘道聞言大喜,十分興奮的問道:“大概什麽時候?其實現在就沒什麽事情了,隨時可以出發!”
郜禦史瞥著範弘道,疑惑的說:“當初你是滿懷不願,左右推脫,甚至還想著拖延時日,怎的現在如此積極?”
範弘道紅光滿麵的答道:“昨日傳話的刑部杜大人說,如果晚生,就可以薦舉晚生入國子監讀書,然後以貢監生身份保送會試!對了,老大人不妨替晚生向上探探口風,看看是不是有這種可能?”
老禦史恍然,此時他不知為何想起一個詞來:利令智昏。
範弘道沒有再繼續鼓吹自己的構想,子曰過猶不及,做事總要有個度。如果自己此時表現的太過於積極,隻怕要被別人懷疑自己用心了。
不過他想起了另一件事,轉頭對楊朝奉道:“楊員外!今次那郜禦史郜大人幫了大忙,保住了店產,你不該去表示表示麽!”
楊員外想了想,拿不定主意,便問道:“以範先生看來,送多少銀子合適?”
範弘道皺起眉頭,大聲喝道:“郜察院兩袖清風,是清廉官員,豈為貪圖你這些銀子!”
楊朝奉腦子還沒轉過彎,下意識道:“那還怎麽表示?”
“不用送銀子,要送名聲!”範弘道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你速速去找人趕製牌匾,寫上為民做主四個字,明天就趁熱打鐵的送到都察院去!”
楊朝奉恍然大悟,立刻出門去安排了。崇文門外號稱百工雲集,找木匠趕製牌匾並不困難,明天用上問題不大。
然後範弘道又對尚未散去的眾人說:“這次要多謝諸君聯名發聲,不如幫人幫到底,明日再出些夥計幫著敲鑼吹號,送牌匾總要熱鬧一些才好。”
眾人連聲道:“好說好說,理該如此!”
給官員送牌匾,送的悄無聲息多沒意思?就是要熱熱鬧鬧的,驚動四方的才好看,所以鑼鼓嗩呐常常都是標配。
天色漸晚,眾人從綢緞鋪這裏散了,直到這時候,王傳財王掌櫃才撈到與範弘道單獨說話的機會。
“我總算知道範先生所圖為何了,你這構想很宏大,欲凝聚崇文門外數百商家之力,要做這盟主之位。”王掌櫃說著,然後習慣性的又開始憂慮起來。
“這盟主位置並不好當,要有足夠的權勢與官府和外界周旋。範先生你隻怕會很吃力,這次與秦縣丞鬥法便已如此行險,若遇到更大的人物,又當如何?”
範弘道承認,王掌櫃這次不是悲觀病發作後的杞人憂天,他說的確實有一定道理。這是一個野心與實力需要匹配的問題,野心與實力不匹配時,往往就要鬧出大笑話來。
自己這個盟社構想,打出的旗號可是為了應對官府和外界勢力。如果自己沒相應的權勢,那怎麽可能支撐的起來這個構想?
更直白地說,以自己的實力,去應對區區一個縣丞就已經如此吃力,又怎能去應付更大的挑戰?如果自己直接撲街,盟社豈不就成了空想?
王掌櫃負手而立,仰望房梁,淡淡的說:“西洋商人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對王掌櫃這個姿勢,範弘道心裏默默打了五十九分,然後很灑脫的回應道:“為什麽不去試試看,說不定就實現了。如果不成,那就不成吧,反正也沒什麽損失,還能比現在更落魄嗎?”
王掌櫃沒話說了,範秀才說的好有道理,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以範弘道現在的資本,除了秀才功名和綢緞鋪百分之十股份,還有什麽可失去的?
範弘道忽然覺得,自己的話有點消極,好像完全聽天由命似的,不利於樹立信心。連忙又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一切都要慢慢展開。
多點類似於今次聯名上書這樣的事情,比如找機會組織商家為縣學捐資之類,通過這樣捐資換取減免縣衙稅銀,又能結好讀書人。
又比如可以捐資讚助讀書人的雅集,錢不多但聲效卻會很好!此類事項隻要運營得當,時間長了,凝聚力自然也就顯現出來,到那時候建立盟社都是水到渠成。”
王掌櫃剛才還覺得盟社盟主這種事情毫無希望,但是聽範弘道講完,又覺得不是沒有希望,還真有可能會做成。
範弘道負手而立,仰望房梁,很睿智的說:“不用著急,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羅馬是什麽?”王掌櫃一頭霧水的問。
範弘道答道:“也是聽西洋商人說的!”
到了次日,楊家綢緞鋪子外麵組織起一支隊伍。楊朝奉手捧牌匾居中,前後左右布置著喇叭銅鑼,外圍還有零星負責放炮竹的。
範弘道作為前導,大手一揮便領著隊伍,向內城都察院出發。一路無話,穿街過巷的來到西城都察院大門外。
郜禦史見了範弘道時,連連苦笑道:“你如此招搖,這是將我架在火上烤。”
範弘道不以為意的說:“晚上早就說過,老大人你剛剛起複,聲名不顯威信不彰,正缺這個。所以寧可過猶不及,也不能悄無聲息!再說又不是捏造虛構,老大人你確實也彈倒了秦縣丞,確實也解除了百姓的危難!”
說到這裏,範弘道又想起什麽:“晚生也要感謝老大人兵貴神速,若再稍晚一步,晚生就要戴著百斤重枷過夜了!”
郜禦史答道:“前日我照你所說,直接寫信給申首輔,怨氣衝天的老夫身為糾風禦史,卻連一個縣丞也奈何不得,最後反而要受他奚落,故而這官沒意思,不做也罷。
然後不知怎的,果然上麵立刻展示出了雷霆手段,連天子和司禮監都繞過,直接拿下了秦縣丞。這反應之神速,連老夫也預料不到。”
範弘道長歎一聲,很憤青的說:“公事公辦的流程,不如私下裏給首輔寫封信;正大光明的彈劾,不如台麵下的密謀,什麽世道!”
好像這事是別人幹的似的,郜禦史忍住吐槽範弘道的衝動,另起話題說:“估計也快啟程去山西了,你做好準備。”
範弘道聞言大喜,十分興奮的問道:“大概什麽時候?其實現在就沒什麽事情了,隨時可以出發!”
郜禦史瞥著範弘道,疑惑的說:“當初你是滿懷不願,左右推脫,甚至還想著拖延時日,怎的現在如此積極?”
範弘道紅光滿麵的答道:“昨日傳話的刑部杜大人說,如果晚生,就可以薦舉晚生入國子監讀書,然後以貢監生身份保送會試!對了,老大人不妨替晚生向上探探口風,看看是不是有這種可能?”
老禦史恍然,此時他不知為何想起一個詞來:利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