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路線之爭
張大小姐聽到範弘道如此回答,心裏不免有點小小的失望。上次會麵時,範弘道態度十分激進,但是今天卻又稍顯沉穩。
範弘道之所以要緩一緩,一方麵是因為馬上要出發去山西了,暫時沒有精力放在京師,自己可沒有千裏之外遙控局勢的本事。
另一方麵,範弘道對張大小姐的理論狂潮猝不及防,覺得自己需要點時間梳理消化,先得理順其中思路。
此後又過一日,郜禦史打發人來傳話,叫範弘道過去。於是範弘道便去了都察院,在郜禦史公廳中,除了郜禦史本人之外還有三個文士。
連帶範弘道一共四個文人,都是郜禦史這次出差征調來的屬員。包括範弘道在內兩個是行人司備案的秀才,還有兩個是從戶部抽調過來的書吏。
看這陣仗,算是出發前的動員大會了。當然其他還有十餘名差役,隻是地位低下,沒資格上廳議事而已。
如果有大點的行動,這些人力當然不夠用。但是到了地方後,盡可以從地方抽調人員,所以也不必擔心人手問題。
郜永春郜禦史春風滿麵,環視眾人後躊躇滿誌的宣布:“爾等都是老夫選拔來的幹才,如今人員齊備,關防也已經發下來,明日便可出發!望爾等齊心協力,不負重托,報效朝廷!”
以大明製度,一般官員用的是官印,形狀呈正方形。而欽差用的叫關防,形狀呈長方形,與普通官印有所區別。
禦史出京巡察等同欽差體製,無論巡按禦史還是巡鹽禦史都這樣,所以沒有官印隻用關防。一旦關防發了下來,就意味著開始履職了。
原來今天就是走個過場,對這些場麵話範弘道沒多大興趣,腦中漸漸神遊天外,琢磨著應該找誰借點錢去。出門在外,如果手裏無錢,這心裏總是沒底。
雖然這趟是公差,一路都有官府負責開支,但自己也該帶點私房錢,常言道有備無患,誰知道會遇到什麽事情。
正當範弘道胡思亂想時候,另一個叫韓延昌的秀才表現很積極,主動問道:“老大人出行,駐所在解州鹽池,不知要走哪條路去?”
郜禦史是巡鹽禦史,監察的是鹽政,所以駐地不會是什麽省城府城,而是產鹽的地方。河東鹽全部產自解州鹽池,所以巡鹽禦史駐所也隻能是這裏。
解州鹽池位於山西省的最西南角,又是與陝西、河南交界之處,距離京師不算近,至少不像山西省北邊的大同那麽近。
對於行程安排,郜禦史當然心中有數,但是他暗中察言觀色後,忽然對明顯走神的範弘道有點不滿。
老禦史心裏不由得想道,這廝是不是出現了居功自傲的苗頭?這還沒出發,就開始懶懶散散,可不是好事。
所以老禦史便決定,要給韓延昌一個表現機會,叫範弘道產生些許危機感,不要以為隻有他可用。
於是老禦史用鼓勵的口氣反問道:“想必賢生成竹在胸,可有所謀劃?”
“在下查閱典籍圖冊,自京師去山西有三條路,北路去大同邊關方向,與解州南轅北轍,可以不用備選。
剩餘兩條路,一是南下至涿州,折向東邊淶水,再過馬頭關進入山西,再折向南過雁門關至太原府。最後沿汾河河穀一路向西南,可抵達解州。
而是南下至正定府再折向東,自井陘橫穿太行山,進入山西,再至太原府。後麵路程還是沿著汾河河穀直抵解州。在下建議,可以選最後一條路。”
“善!”郜禦史仿佛聽到了什麽了不得的妙策,拍案大加稱讚道:“可以看得出,賢生真是用心了,這份用功當真可嘉!若都如你這般勤於王事,老夫又何愁差事辦不好!”
老禦史的聲音有點大,將深思縹緲的範弘道驚醒過來。郜禦史又對範弘道問:“你以為如何?”
範弘道百無聊賴的撇了撇嘴,有點不耐煩的說:“好什麽啊?諸君想法怎的就如此僵化?這次的確是去山西,但就一定要從山西走?”
郜永春還沒說什麽,先前提出建議的秀才韓延昌先惱了,質問道:“京師至山西大道朝天,那你說還有什麽路?莫非能飛過去不成?”
“做人不要紙上談兵!山西素來號稱表裏山河,是什麽情況可想而知,境內境外都是山河縱橫,地形破碎。
若照韓兄說的兩條路,直接從京師進入山西,那一路都是穿山過河,還要經過不少荒無人煙之地,路程十分艱辛,這有何苦?
解州鹽池雖說位於山西境內,但也在與河南交界不遠處,為什麽不從河南過去?我們大可從京師南下,一直到河南再向東北,這樣一馬平川人煙繁華,路程就十分舒適。
然後渡過黃河,再穿過中條山,就到解州鹽池了。這樣雖然略略繞遠,但是期間稱得上艱辛的路程也就一兩日!
所以在下建議還是放開思路,從河南過境,渡河就到!不要紙上談兵的隻見一角不攬全局,一定要從井陘或者偏頭關翻山越嶺進入山西,那是自找辛苦!”
韓延昌大怒,義正詞嚴的斥責範弘道:“吾輩為朝廷效力,豈能畏懼艱險?為了貪圖路程舒適便故意繞遠、虛耗時日,不為君子所取也!若真為了安逸,你大可不去!”
範弘道“嗬嗬”笑了幾聲,笑得很冷。“你知不知道,山西解州鹽池最大的外銷地就是河南?兩省以黃河為界,其間最重要也是最大的渡口叫茅津渡!
又因為解州距離茅津渡很近,所以茅津渡也是河東鹽外運的主要節點,甚至這裏就是最大的集散地!
郜大人身為巡鹽禦史,從河南過境,然後去考察一下茅津渡又有什麽不可以的?難道巡鹽禦史隻管產鹽地,不管運鹽和銷鹽了?”
隨後範弘道轉向郜永春,作揖道:“老大人在上!不要聽那些紙上談兵之言,迂腐書生的話沒什麽用處!
請依在下之言,就從河南過境,順路便可以考察銷鹽區以及茅津渡,這實在是路程的不二之選!”
範弘道的建議真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其他隨員對此紛紛點讚。如果有既舒服又政治正確的路程,誰願意去穿山越嶺找辛苦?
同時又感到這範弘道真不同於常人,明明是貪圖舒適的安排,怎麽到了範弘道口中,就變得如此合理?
郜禦史隻能無語,這韓秀才在範秀才麵前也太廢了,半個回合都撐不下來。說好的良性競爭呢,完全就是一邊倒的被打啊。
“此去河東,頭功一定是我的,國子監讀書名額也是我的!誰敢跟我搶風頭就打誰!”有了這個小插曲,範弘道終於振奮起精神,比郜禦史還躊躇滿誌的想道。
張大小姐聽到範弘道如此回答,心裏不免有點小小的失望。上次會麵時,範弘道態度十分激進,但是今天卻又稍顯沉穩。
範弘道之所以要緩一緩,一方麵是因為馬上要出發去山西了,暫時沒有精力放在京師,自己可沒有千裏之外遙控局勢的本事。
另一方麵,範弘道對張大小姐的理論狂潮猝不及防,覺得自己需要點時間梳理消化,先得理順其中思路。
此後又過一日,郜禦史打發人來傳話,叫範弘道過去。於是範弘道便去了都察院,在郜禦史公廳中,除了郜禦史本人之外還有三個文士。
連帶範弘道一共四個文人,都是郜禦史這次出差征調來的屬員。包括範弘道在內兩個是行人司備案的秀才,還有兩個是從戶部抽調過來的書吏。
看這陣仗,算是出發前的動員大會了。當然其他還有十餘名差役,隻是地位低下,沒資格上廳議事而已。
如果有大點的行動,這些人力當然不夠用。但是到了地方後,盡可以從地方抽調人員,所以也不必擔心人手問題。
郜永春郜禦史春風滿麵,環視眾人後躊躇滿誌的宣布:“爾等都是老夫選拔來的幹才,如今人員齊備,關防也已經發下來,明日便可出發!望爾等齊心協力,不負重托,報效朝廷!”
以大明製度,一般官員用的是官印,形狀呈正方形。而欽差用的叫關防,形狀呈長方形,與普通官印有所區別。
禦史出京巡察等同欽差體製,無論巡按禦史還是巡鹽禦史都這樣,所以沒有官印隻用關防。一旦關防發了下來,就意味著開始履職了。
原來今天就是走個過場,對這些場麵話範弘道沒多大興趣,腦中漸漸神遊天外,琢磨著應該找誰借點錢去。出門在外,如果手裏無錢,這心裏總是沒底。
雖然這趟是公差,一路都有官府負責開支,但自己也該帶點私房錢,常言道有備無患,誰知道會遇到什麽事情。
正當範弘道胡思亂想時候,另一個叫韓延昌的秀才表現很積極,主動問道:“老大人出行,駐所在解州鹽池,不知要走哪條路去?”
郜禦史是巡鹽禦史,監察的是鹽政,所以駐地不會是什麽省城府城,而是產鹽的地方。河東鹽全部產自解州鹽池,所以巡鹽禦史駐所也隻能是這裏。
解州鹽池位於山西省的最西南角,又是與陝西、河南交界之處,距離京師不算近,至少不像山西省北邊的大同那麽近。
對於行程安排,郜禦史當然心中有數,但是他暗中察言觀色後,忽然對明顯走神的範弘道有點不滿。
老禦史心裏不由得想道,這廝是不是出現了居功自傲的苗頭?這還沒出發,就開始懶懶散散,可不是好事。
所以老禦史便決定,要給韓延昌一個表現機會,叫範弘道產生些許危機感,不要以為隻有他可用。
於是老禦史用鼓勵的口氣反問道:“想必賢生成竹在胸,可有所謀劃?”
“在下查閱典籍圖冊,自京師去山西有三條路,北路去大同邊關方向,與解州南轅北轍,可以不用備選。
剩餘兩條路,一是南下至涿州,折向東邊淶水,再過馬頭關進入山西,再折向南過雁門關至太原府。最後沿汾河河穀一路向西南,可抵達解州。
而是南下至正定府再折向東,自井陘橫穿太行山,進入山西,再至太原府。後麵路程還是沿著汾河河穀直抵解州。在下建議,可以選最後一條路。”
“善!”郜禦史仿佛聽到了什麽了不得的妙策,拍案大加稱讚道:“可以看得出,賢生真是用心了,這份用功當真可嘉!若都如你這般勤於王事,老夫又何愁差事辦不好!”
老禦史的聲音有點大,將深思縹緲的範弘道驚醒過來。郜禦史又對範弘道問:“你以為如何?”
範弘道百無聊賴的撇了撇嘴,有點不耐煩的說:“好什麽啊?諸君想法怎的就如此僵化?這次的確是去山西,但就一定要從山西走?”
郜永春還沒說什麽,先前提出建議的秀才韓延昌先惱了,質問道:“京師至山西大道朝天,那你說還有什麽路?莫非能飛過去不成?”
“做人不要紙上談兵!山西素來號稱表裏山河,是什麽情況可想而知,境內境外都是山河縱橫,地形破碎。
若照韓兄說的兩條路,直接從京師進入山西,那一路都是穿山過河,還要經過不少荒無人煙之地,路程十分艱辛,這有何苦?
解州鹽池雖說位於山西境內,但也在與河南交界不遠處,為什麽不從河南過去?我們大可從京師南下,一直到河南再向東北,這樣一馬平川人煙繁華,路程就十分舒適。
然後渡過黃河,再穿過中條山,就到解州鹽池了。這樣雖然略略繞遠,但是期間稱得上艱辛的路程也就一兩日!
所以在下建議還是放開思路,從河南過境,渡河就到!不要紙上談兵的隻見一角不攬全局,一定要從井陘或者偏頭關翻山越嶺進入山西,那是自找辛苦!”
韓延昌大怒,義正詞嚴的斥責範弘道:“吾輩為朝廷效力,豈能畏懼艱險?為了貪圖路程舒適便故意繞遠、虛耗時日,不為君子所取也!若真為了安逸,你大可不去!”
範弘道“嗬嗬”笑了幾聲,笑得很冷。“你知不知道,山西解州鹽池最大的外銷地就是河南?兩省以黃河為界,其間最重要也是最大的渡口叫茅津渡!
又因為解州距離茅津渡很近,所以茅津渡也是河東鹽外運的主要節點,甚至這裏就是最大的集散地!
郜大人身為巡鹽禦史,從河南過境,然後去考察一下茅津渡又有什麽不可以的?難道巡鹽禦史隻管產鹽地,不管運鹽和銷鹽了?”
隨後範弘道轉向郜永春,作揖道:“老大人在上!不要聽那些紙上談兵之言,迂腐書生的話沒什麽用處!
請依在下之言,就從河南過境,順路便可以考察銷鹽區以及茅津渡,這實在是路程的不二之選!”
範弘道的建議真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其他隨員對此紛紛點讚。如果有既舒服又政治正確的路程,誰願意去穿山越嶺找辛苦?
同時又感到這範弘道真不同於常人,明明是貪圖舒適的安排,怎麽到了範弘道口中,就變得如此合理?
郜禦史隻能無語,這韓秀才在範秀才麵前也太廢了,半個回合都撐不下來。說好的良性競爭呢,完全就是一邊倒的被打啊。
“此去河東,頭功一定是我的,國子監讀書名額也是我的!誰敢跟我搶風頭就打誰!”有了這個小插曲,範弘道終於振奮起精神,比郜禦史還躊躇滿誌的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