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正版與山寨版的差別(下)
講完笑話,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範弘道突然翻了臉,很突兀的對韓秀才厲聲嗬斥道:“你說的那些,都是大而無當的廢話!
我在察院吃喝睡覺,是不是也可以說是為了整頓鹽法報效朝廷?這也沒說錯啊,吃飽喝足睡好了,才能更好的辦公事!
可是這樣的目的掛在嘴邊,又有什麽用處?誰都知道我們來河東是幹什麽的,誰都知道我們的任務是整頓鹽法,還用你刻意顯擺?這是想給自己的行動貼金麽!”
範弘道打心眼裏,實在看不上隻會紙上談兵偏偏還喜歡自作聰明的韓秀才,劈頭蓋臉就是一通訓斥。
當即就把完全沒心理準備的韓秀才訓懵了,等回過神來,心裏這窩火就別提了。說翻臉就翻臉,一點預兆也不給啊!說訓斥就訓斥,把自己當成什麽了!
一個出門浪蕩兩天回來的混子,憑什麽敢如此理直氣壯的辱罵兢兢業業做事的人,這人心中到底還有沒有天理啊!
別人旁觀者清,感覺範弘道的話雖然近乎刻薄的嚴厲,但未嚐沒有道理,韓秀才的回答確實也有點空泛。
如果單純站在實務的角度,這些空泛的口號和道理意義並不大。就像那個笑話裏的道學先生,打個炮還說是為了祖宗血脈和朝廷丁口。
範弘道沒有給韓延昌時間,咄咄逼人的繼續質問道:“看來你還執迷不悟,尚且不明白自己的失誤在哪裏!
我再問你,整頓吏治為的是什麽?你想用整頓吏治來達到什麽樣的要求?或者說,之後的下一步又是什麽?”
這樣的問題,韓秀才非常想有理有據的回答,把範弘道的臉往死裏打。可是他張了張嘴,發現自己居然答不上來。
整頓鹽運司吏治,圖的是什麽?如果說最後結果隻是改善鹽運司官吏風氣,那是如今的察院非常急需的麽?
整頓了吏治之後,下一步又該做什麽?再想到這個問題,韓延昌居然有些迷茫,他還真沒想過這個。
周圍別人經過範弘道這樣刻意提問,也紛紛意識到問題所在。
他們察院的最終目的是整頓鹽業,可是整頓吏治與整頓鹽業之間,仿佛缺少必要的鏈條,給人的感覺是割裂開來的。
也就是說,吏治整頓完畢後,怎麽繼續向整頓鹽業這個方向延伸,韓秀才似乎完全沒有主意啊。
如果要重新尋找通往最終目標的道路,那整頓吏治還有什麽意義?耍威風是耍得爽夠了,但接下來呢?
一直到現在,此地的主人郜禦史仍沒有發言,隻高居座上,聽著範弘道與韓延昌唇槍舌劍。他也很感興趣,消失兩天的範弘道會說些什麽。
但聽到這裏時,老禦史突然像是開了一次竅,一個縈繞他心頭兩天的問題得到了答案!
前兩天韓秀才大張旗鼓的開始做事時,倒也像模像樣的,雖然也很有點範弘道的風采,但老禦史總覺得缺了點什麽。
想來想去,老禦史也想不到是什麽,可現在聽到範弘道連珠炮般的逼問後,他就終於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範弘道和韓延昌之間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做事的目的性!
範弘道無論做什麽事情,不管看起來多麽荒唐,但在他頭腦中都有很清晰的目的,一切行動都是圍繞這些目的來的,同時對下一步行動和下一個目的也有很清晰的規劃。
而韓延昌雖然也能學著範弘道的風格,模仿範弘道的思路,但目的卻很模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隻能算是僅學其形,不得其神。
看著轟轟烈烈殺伐果斷,效果也很明顯的樣子,但因為沒有明確的戰略戰術目的,卻成了為立威而立威,為整頓而整頓。
用範弘道發明的新詞說,這就叫形式主義。所以在範弘道的再三質問“目的是什麽”,韓延昌卻答不上來。
韓延昌被範弘道質疑的滿臉通紅,原以為金身牢不可破,卻還被範弘道像紙糊的一樣撕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韓延昌決定不沿著範弘道的話糾纏了,那都是範弘道設定好的語境,他無論如何大概也吵不過範弘道了!
韓秀才立刻找了另一個角度,反擊道:“這世道從來都是高談闊論簡單,細心做事難!本人至少還在兢兢業業的做事,範朋友你又在幹什麽?出門遊山玩水,回來指手畫腳?”
範弘道笑了,他掏出自己的筆記,放在公案上,對郜禦史道:“在下這兩日行遍附近大小鹽灘,詳細訪談了鹽丁十五人。
另考察了幾個餘鹽買賣場子,直接觀察了餘鹽交易細節。所有詳細筆記都在這裏,老大人有空時可一一過目。”
哦?郜禦史略感意外,這範弘道難道真的出門去考察鹽業詳細狀況了?他號稱出去遊山玩水憑吊古跡,莫非都是幌子?
想想以範弘道的謹慎,打出幌子也不奇怪,也許是為了防止察院裏有別人眼線,從而暴露自己的行蹤。
老禦史拿起筆記簡單翻了翻,然後發現都是最原始的談話記錄,如果不專門抽時間閱讀總結,隻怕也看不出什麽門道。
有幕僚在,還需要自己費這力氣作甚,郜禦史又放下筆記,對範弘道說:“待老夫退下之後細看。賢生你先說說,你有什麽收獲。”
範弘道收起了,很嚴肅的說:“晚生考察出的結果,主要有兩點。第一,餘鹽實際產量遠超想象,數目無法統計清楚,但可以推測,已經近乎正鹽產量!
第二,餘鹽往外發賣,都由鹽牙子控製,而鹽牙子都是地方豪族的代理。所以可以斷定,餘鹽買賣幾乎完全控製在地方豪族手中,尤其是蒲州張、王等家族!”
“這怎麽可能?區區一些鹽牙子,就能控製住餘鹽買賣?鹽商大可與鹽丁直接交易,鹽牙子隻需充當個見證合約的就行。”有人質疑道。
不用抬頭看,範弘道就知道是誰在質疑,除了韓延昌還有誰會提出如此不接地氣的質疑?
地方豪族豁出去為非作歹,若連這點控製力都做不到,還能叫豪族麽?往黑暗裏想,個把人沉到鹽池裏又不是難事。
眾人心裏歎道,現在可以徹底看清楚了,如果將範秀才比成臥龍鳳雛,那韓秀才充其量也就是個蔣幹而已。
講完笑話,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範弘道突然翻了臉,很突兀的對韓秀才厲聲嗬斥道:“你說的那些,都是大而無當的廢話!
我在察院吃喝睡覺,是不是也可以說是為了整頓鹽法報效朝廷?這也沒說錯啊,吃飽喝足睡好了,才能更好的辦公事!
可是這樣的目的掛在嘴邊,又有什麽用處?誰都知道我們來河東是幹什麽的,誰都知道我們的任務是整頓鹽法,還用你刻意顯擺?這是想給自己的行動貼金麽!”
範弘道打心眼裏,實在看不上隻會紙上談兵偏偏還喜歡自作聰明的韓秀才,劈頭蓋臉就是一通訓斥。
當即就把完全沒心理準備的韓秀才訓懵了,等回過神來,心裏這窩火就別提了。說翻臉就翻臉,一點預兆也不給啊!說訓斥就訓斥,把自己當成什麽了!
一個出門浪蕩兩天回來的混子,憑什麽敢如此理直氣壯的辱罵兢兢業業做事的人,這人心中到底還有沒有天理啊!
別人旁觀者清,感覺範弘道的話雖然近乎刻薄的嚴厲,但未嚐沒有道理,韓秀才的回答確實也有點空泛。
如果單純站在實務的角度,這些空泛的口號和道理意義並不大。就像那個笑話裏的道學先生,打個炮還說是為了祖宗血脈和朝廷丁口。
範弘道沒有給韓延昌時間,咄咄逼人的繼續質問道:“看來你還執迷不悟,尚且不明白自己的失誤在哪裏!
我再問你,整頓吏治為的是什麽?你想用整頓吏治來達到什麽樣的要求?或者說,之後的下一步又是什麽?”
這樣的問題,韓秀才非常想有理有據的回答,把範弘道的臉往死裏打。可是他張了張嘴,發現自己居然答不上來。
整頓鹽運司吏治,圖的是什麽?如果說最後結果隻是改善鹽運司官吏風氣,那是如今的察院非常急需的麽?
整頓了吏治之後,下一步又該做什麽?再想到這個問題,韓延昌居然有些迷茫,他還真沒想過這個。
周圍別人經過範弘道這樣刻意提問,也紛紛意識到問題所在。
他們察院的最終目的是整頓鹽業,可是整頓吏治與整頓鹽業之間,仿佛缺少必要的鏈條,給人的感覺是割裂開來的。
也就是說,吏治整頓完畢後,怎麽繼續向整頓鹽業這個方向延伸,韓秀才似乎完全沒有主意啊。
如果要重新尋找通往最終目標的道路,那整頓吏治還有什麽意義?耍威風是耍得爽夠了,但接下來呢?
一直到現在,此地的主人郜禦史仍沒有發言,隻高居座上,聽著範弘道與韓延昌唇槍舌劍。他也很感興趣,消失兩天的範弘道會說些什麽。
但聽到這裏時,老禦史突然像是開了一次竅,一個縈繞他心頭兩天的問題得到了答案!
前兩天韓秀才大張旗鼓的開始做事時,倒也像模像樣的,雖然也很有點範弘道的風采,但老禦史總覺得缺了點什麽。
想來想去,老禦史也想不到是什麽,可現在聽到範弘道連珠炮般的逼問後,他就終於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範弘道和韓延昌之間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做事的目的性!
範弘道無論做什麽事情,不管看起來多麽荒唐,但在他頭腦中都有很清晰的目的,一切行動都是圍繞這些目的來的,同時對下一步行動和下一個目的也有很清晰的規劃。
而韓延昌雖然也能學著範弘道的風格,模仿範弘道的思路,但目的卻很模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隻能算是僅學其形,不得其神。
看著轟轟烈烈殺伐果斷,效果也很明顯的樣子,但因為沒有明確的戰略戰術目的,卻成了為立威而立威,為整頓而整頓。
用範弘道發明的新詞說,這就叫形式主義。所以在範弘道的再三質問“目的是什麽”,韓延昌卻答不上來。
韓延昌被範弘道質疑的滿臉通紅,原以為金身牢不可破,卻還被範弘道像紙糊的一樣撕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韓延昌決定不沿著範弘道的話糾纏了,那都是範弘道設定好的語境,他無論如何大概也吵不過範弘道了!
韓秀才立刻找了另一個角度,反擊道:“這世道從來都是高談闊論簡單,細心做事難!本人至少還在兢兢業業的做事,範朋友你又在幹什麽?出門遊山玩水,回來指手畫腳?”
範弘道笑了,他掏出自己的筆記,放在公案上,對郜禦史道:“在下這兩日行遍附近大小鹽灘,詳細訪談了鹽丁十五人。
另考察了幾個餘鹽買賣場子,直接觀察了餘鹽交易細節。所有詳細筆記都在這裏,老大人有空時可一一過目。”
哦?郜禦史略感意外,這範弘道難道真的出門去考察鹽業詳細狀況了?他號稱出去遊山玩水憑吊古跡,莫非都是幌子?
想想以範弘道的謹慎,打出幌子也不奇怪,也許是為了防止察院裏有別人眼線,從而暴露自己的行蹤。
老禦史拿起筆記簡單翻了翻,然後發現都是最原始的談話記錄,如果不專門抽時間閱讀總結,隻怕也看不出什麽門道。
有幕僚在,還需要自己費這力氣作甚,郜禦史又放下筆記,對範弘道說:“待老夫退下之後細看。賢生你先說說,你有什麽收獲。”
範弘道收起了,很嚴肅的說:“晚生考察出的結果,主要有兩點。第一,餘鹽實際產量遠超想象,數目無法統計清楚,但可以推測,已經近乎正鹽產量!
第二,餘鹽往外發賣,都由鹽牙子控製,而鹽牙子都是地方豪族的代理。所以可以斷定,餘鹽買賣幾乎完全控製在地方豪族手中,尤其是蒲州張、王等家族!”
“這怎麽可能?區區一些鹽牙子,就能控製住餘鹽買賣?鹽商大可與鹽丁直接交易,鹽牙子隻需充當個見證合約的就行。”有人質疑道。
不用抬頭看,範弘道就知道是誰在質疑,除了韓延昌還有誰會提出如此不接地氣的質疑?
地方豪族豁出去為非作歹,若連這點控製力都做不到,還能叫豪族麽?往黑暗裏想,個把人沉到鹽池裏又不是難事。
眾人心裏歎道,現在可以徹底看清楚了,如果將範秀才比成臥龍鳳雛,那韓秀才充其量也就是個蔣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