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真的不是你?(上)
不止樊若愚樊禦史和兵馬司,就連範弘道本人有點傻眼。他隻是想給自己一個舞台,在大庭廣眾之下刷一刷名聲而已,可是沒想到街坊們反應這樣熱烈。
範弘道被簇擁在人群中間,茫然的想道,自己這話明明很普普通通啊,隻是隨便幾句鼓動而已,完全沒什麽道理可言,怎的他們就像打了雞血似的?
其實範弘道還是低估了街坊們被壓抑的情緒,崇文門外區域的商家大都是外地人匯聚此處,是近幾十年隨著民間經濟活躍才興旺起來的商業街區。
這樣新興外來市民群體與土著相比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安全感很弱,或者說根本就沒什麽安全感。
範弘道剛才那些話,就像是打了一針強心劑,不管最終有效無效,至少暫時將眾人的情緒鼓動起來了,產生了一絲類似宗教般的“信仰之力”。
人群一旦騷動那就毫無理智可言,當即就像水流一樣蕩漾,攜裹著社區英雄範大秀才向外走,而範弘道身不由己,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劫獄。
想起當了“欽犯”後的命運,他心中無限悲涼,腦海裏不由得冒出一句話,那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古人誠不我欺,玩火者必自焚啊,自己所求其實隻有那麽一點點,為何會導致失控!
正當此時,忽然從前方殺出一支官軍,牢牢封鎖住了去路,將人群攔截在了巷子中。
這是巡捕營的官軍得到樊禦史通知後,很及時的趕到了。為了維護京城治安,對重大事件能有快速反應,朝廷在巡城禦史、五城兵馬司之外,又在建了對應的五城巡捕營。
然後調撥正牌官軍輪流駐紮巡捕營,平時隻駐守不出,但遇到重大事故就及時出擊,並接受臨時首腦的指揮。
範弘道熱淚盈眶,終於看到了曙光,隻要能被攔住,別真把自己帶出這條街巷,事情就還有挽回餘地。
想想也是,如果在京城重地,隨便拚湊百十人隊伍,就能橫衝直撞的任性劫獄,然後大明武裝力量毫無反應,那離亡國也不遠了。
看到巡捕營官軍來救場,樊禦史終於重新找回了主人翁的感覺,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了,誰才是這裏的話事人!
大明朝此時文貴武賤,而且巡捕營官軍又是得到樊禦史通知才過來的,至於兵馬司更是聽令於巡城禦史,所以樊禦史就是這個現場的最高指揮官。
攔道的官軍宛如沸水潑雪,讓百姓們擺脫了狂熱的氣氛,徹底冷靜下來了,聚眾前來聲援範弘道的街坊們忽然有些慌亂起來。
之前他們隻想著為了範弘道承諾的鹽業生意,跑過來幫範弘道壯壯聲勢而已,沒想到居然會失控成這樣。
這下性質可就完全變了,如果官府老爺們追究起來,那後果十分不妙,肯定要得不償失。
如果處罰嚴厲的話,說不定要抄家流放!想到這裏,很多人差點就要哭出來,自己怎麽就豬油蒙了心,為一點蠅頭小利就跑過來胡鬧!最後鬧成了這樣子,誰能來保他們!
正當人心惶惶仿佛世界末日的時候,範弘道迅速鎮靜下來,對身邊人朗聲道:“諸位放心,一切有我!既然諸位是為了我範弘道而來,我範弘道又豈能辜負這份恩義?”
見範弘道如此篤定,眾人便又產生了希望,這種信心並不是平白無故得來的,當初麵對豪貴強奪店產時,範弘道也是這樣把握十足,最後範弘道說到做到了。
樊禦史隱隱約約聽到了範弘道的話,不禁連連冷笑。這小秀才擅自胡來,險些搞出了連累自己的大亂子,還想輕飄飄的揭過去?不讓這小秀才吃點官府手段,他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範弘道分開了人群,重新回到了樊禦史身邊。樊禦史冷冷的盯著剛才不按理出牌的範弘道,嘴中諷刺道:“很好,很好,範賢生你剛才說得很好,真是深入人心啊”
範弘道裝作沒聽明白,行禮道:“晚生思慮不周,所幸未釀成大禍,讓察院見笑了!”
然後他又替百姓求情道:“這些人其實並未有惡意,隻是人多雜亂,導致產生了一些騷動。還望察院大人大量,饒過他們吧!”
樊禦史剛才被嚇得不輕,心裏怒氣不平,豈會輕易饒過範弘道?如果就這樣隨便放過,那範弘道把他當成什麽了?
樊禦史指著人群道:“明人不說暗話,本官懷疑,這些人都是你召集來的吧?簡直膽大妄為,竟敢在京師煽動騷亂!”
範弘道揣摩樊禦史的口氣,能聽得出來,樊禦史絕對不會給自己好臉色了。這不奇怪,換成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隻會比樊禦史更震怒。
對此範弘道當然不能承認,很堅決的否認道:“察院錯怪晚生了!”
“錯怪?”樊若愚不屑道:“無論你承不承認,都改變不了本官的看法,而本官也隻會會根據自己的看法來處置此事!”
範弘道立刻辯解說:“在下離京數月,先前也不過在京師寄居月餘而已。樊禦史覺得,在下這樣的小小生員有多大威望?
登高一呼,便能讓街坊們聚眾鬧衙,最後還險些失控,這豈是一介寒士所具有的能力和聲望?
再說晚生剛回到京師便被捉進兵馬司,能有多大的本事,可以在被軟禁時還能指揮外麵百姓聚集?”
樊禦史聞言皺眉,他也不得不承認,範弘道這話並不是沒道理。如果隨便一個小秀才就能有如此大號召力,那京師就永無寧日了。
當然樊禦史並不知道範弘道使用張大小姐為代理人,暗地裏用鹽利誘(收)惑(買)別人的事跡,所以樊禦史隻能朝著別的地方去想。
“反正串聯百姓的人不是晚生,而是另有其人。”範弘道又說,他在另有其人四個字上麵加重了口氣。其實這很誠實,具體負責串聯的人確實不是他。
但聽在樊禦史耳朵裏,仿佛就意有所指了。範弘道這會兒應該不會沒事幹胡說八道,肯定是暗示什麽。
聚集大量百姓請願這種事,範弘道做不到,一般官員也沒這麽大能量,也沒這個必要和膽量。
但總有人能做到,而且對有些人而言,更是輕易地就能做到,比如傳聞中範弘道背後的那位撐腰者?
不止樊若愚樊禦史和兵馬司,就連範弘道本人有點傻眼。他隻是想給自己一個舞台,在大庭廣眾之下刷一刷名聲而已,可是沒想到街坊們反應這樣熱烈。
範弘道被簇擁在人群中間,茫然的想道,自己這話明明很普普通通啊,隻是隨便幾句鼓動而已,完全沒什麽道理可言,怎的他們就像打了雞血似的?
其實範弘道還是低估了街坊們被壓抑的情緒,崇文門外區域的商家大都是外地人匯聚此處,是近幾十年隨著民間經濟活躍才興旺起來的商業街區。
這樣新興外來市民群體與土著相比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安全感很弱,或者說根本就沒什麽安全感。
範弘道剛才那些話,就像是打了一針強心劑,不管最終有效無效,至少暫時將眾人的情緒鼓動起來了,產生了一絲類似宗教般的“信仰之力”。
人群一旦騷動那就毫無理智可言,當即就像水流一樣蕩漾,攜裹著社區英雄範大秀才向外走,而範弘道身不由己,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劫獄。
想起當了“欽犯”後的命運,他心中無限悲涼,腦海裏不由得冒出一句話,那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古人誠不我欺,玩火者必自焚啊,自己所求其實隻有那麽一點點,為何會導致失控!
正當此時,忽然從前方殺出一支官軍,牢牢封鎖住了去路,將人群攔截在了巷子中。
這是巡捕營的官軍得到樊禦史通知後,很及時的趕到了。為了維護京城治安,對重大事件能有快速反應,朝廷在巡城禦史、五城兵馬司之外,又在建了對應的五城巡捕營。
然後調撥正牌官軍輪流駐紮巡捕營,平時隻駐守不出,但遇到重大事故就及時出擊,並接受臨時首腦的指揮。
範弘道熱淚盈眶,終於看到了曙光,隻要能被攔住,別真把自己帶出這條街巷,事情就還有挽回餘地。
想想也是,如果在京城重地,隨便拚湊百十人隊伍,就能橫衝直撞的任性劫獄,然後大明武裝力量毫無反應,那離亡國也不遠了。
看到巡捕營官軍來救場,樊禦史終於重新找回了主人翁的感覺,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了,誰才是這裏的話事人!
大明朝此時文貴武賤,而且巡捕營官軍又是得到樊禦史通知才過來的,至於兵馬司更是聽令於巡城禦史,所以樊禦史就是這個現場的最高指揮官。
攔道的官軍宛如沸水潑雪,讓百姓們擺脫了狂熱的氣氛,徹底冷靜下來了,聚眾前來聲援範弘道的街坊們忽然有些慌亂起來。
之前他們隻想著為了範弘道承諾的鹽業生意,跑過來幫範弘道壯壯聲勢而已,沒想到居然會失控成這樣。
這下性質可就完全變了,如果官府老爺們追究起來,那後果十分不妙,肯定要得不償失。
如果處罰嚴厲的話,說不定要抄家流放!想到這裏,很多人差點就要哭出來,自己怎麽就豬油蒙了心,為一點蠅頭小利就跑過來胡鬧!最後鬧成了這樣子,誰能來保他們!
正當人心惶惶仿佛世界末日的時候,範弘道迅速鎮靜下來,對身邊人朗聲道:“諸位放心,一切有我!既然諸位是為了我範弘道而來,我範弘道又豈能辜負這份恩義?”
見範弘道如此篤定,眾人便又產生了希望,這種信心並不是平白無故得來的,當初麵對豪貴強奪店產時,範弘道也是這樣把握十足,最後範弘道說到做到了。
樊禦史隱隱約約聽到了範弘道的話,不禁連連冷笑。這小秀才擅自胡來,險些搞出了連累自己的大亂子,還想輕飄飄的揭過去?不讓這小秀才吃點官府手段,他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範弘道分開了人群,重新回到了樊禦史身邊。樊禦史冷冷的盯著剛才不按理出牌的範弘道,嘴中諷刺道:“很好,很好,範賢生你剛才說得很好,真是深入人心啊”
範弘道裝作沒聽明白,行禮道:“晚生思慮不周,所幸未釀成大禍,讓察院見笑了!”
然後他又替百姓求情道:“這些人其實並未有惡意,隻是人多雜亂,導致產生了一些騷動。還望察院大人大量,饒過他們吧!”
樊禦史剛才被嚇得不輕,心裏怒氣不平,豈會輕易饒過範弘道?如果就這樣隨便放過,那範弘道把他當成什麽了?
樊禦史指著人群道:“明人不說暗話,本官懷疑,這些人都是你召集來的吧?簡直膽大妄為,竟敢在京師煽動騷亂!”
範弘道揣摩樊禦史的口氣,能聽得出來,樊禦史絕對不會給自己好臉色了。這不奇怪,換成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隻會比樊禦史更震怒。
對此範弘道當然不能承認,很堅決的否認道:“察院錯怪晚生了!”
“錯怪?”樊若愚不屑道:“無論你承不承認,都改變不了本官的看法,而本官也隻會會根據自己的看法來處置此事!”
範弘道立刻辯解說:“在下離京數月,先前也不過在京師寄居月餘而已。樊禦史覺得,在下這樣的小小生員有多大威望?
登高一呼,便能讓街坊們聚眾鬧衙,最後還險些失控,這豈是一介寒士所具有的能力和聲望?
再說晚生剛回到京師便被捉進兵馬司,能有多大的本事,可以在被軟禁時還能指揮外麵百姓聚集?”
樊禦史聞言皺眉,他也不得不承認,範弘道這話並不是沒道理。如果隨便一個小秀才就能有如此大號召力,那京師就永無寧日了。
當然樊禦史並不知道範弘道使用張大小姐為代理人,暗地裏用鹽利誘(收)惑(買)別人的事跡,所以樊禦史隻能朝著別的地方去想。
“反正串聯百姓的人不是晚生,而是另有其人。”範弘道又說,他在另有其人四個字上麵加重了口氣。其實這很誠實,具體負責串聯的人確實不是他。
但聽在樊禦史耳朵裏,仿佛就意有所指了。範弘道這會兒應該不會沒事幹胡說八道,肯定是暗示什麽。
聚集大量百姓請願這種事,範弘道做不到,一般官員也沒這麽大能量,也沒這個必要和膽量。
但總有人能做到,而且對有些人而言,更是輕易地就能做到,比如傳聞中範弘道背後的那位撐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