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坐而編造
範弘道笑了幾聲,很意味深長,在申大公子的情緒快忍耐到極點時才開口道:“敢問蒲州張四維去世後,令尊處境如何?”
這個問題非常敏感,換成別人這樣問,申用懋肯定要假模假樣的說幾句場麵話,絕對不會將真實想法說出來給人把柄。
但範弘道畢竟是氣死了張四維的直接當事人,在這方麵,跟範弘道沒什麽不可以說的,所以申用懋很直白的說:“四維相公不能入朝,家父自然是穩固如磐石了。”
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但範弘道卻習慣性的嘲諷道:“那你就大錯特錯!”
申用懋忍不住就要問:“錯在哪裏?”
範弘道沒有直接回答,又問道:“我且再問你,當今天子秉性如何?是什麽樣的人?”
關於這個問題,申用懋不敢輕易回答,反問説:“你忽然要問這些作甚?現在難道不是正在談家父的事情?”
不隻是不敢答,還是答不出來。當今萬曆天子二十歲之前都處在張居正管教之下,都是按照張居正的意思辦事,沒有顯出個性,外人又哪能看得出天子秉性?
張居正去世後,天子對張家開展了疾風暴雨的報複,但還是以發泄情緒居多,並不是正常情況下的性格外露,而且天子不太喜歡接觸朝臣,導致朝臣對天子仍然缺乏清晰的認識。
但擁有金手指的範弘道當然不在此列,他很很把握的斷言道:“今上內心崇尚嘉靖朝世宗皇帝,隻怕有心效仿。”
這個論斷,申用懋倒是第一次聽到,又聽範弘道繼續說:“世宗皇帝雖然久居深宮,但卻能權不旁移。今上心裏很想效仿這點,所以總是刻意講究製衡,避免再出現第二個太嶽相公。
在野的張四維與在朝的令尊就是彼此製衡,這是天子所欣賞的。可如今張四維去世,互相製衡被打破了,天子心中會作何想?”
申用懋不敢接話,就這麽直愣愣的看著範弘道。他有點被嚇到了,這範弘道當真是大膽啊,竟然會這樣議論天子。
有個詞叫“誅心之論”,範弘道這就是用“誅心”的態度,肆無忌憚的猜測天子的心理和動機,甚至還敢說天子想效仿嘉靖皇帝的權術?申大公子活了二十幾歲,很少聽到過這樣的議論,此人把天子當成了什麽?
申大公子問道“你大概從來沒見到過天子,隻怕連天子的身邊人也沒接觸過,怎會有這樣的想法?”
範弘道自信的笑道:“數月之前,在下連張四維快死掉都敢說,為何就不能猜出天子的想法?”
身為七品官員的申大公子下意識嗬斥道:“你這是大不敬啊!”
範弘道不在意的說:“此地沒有外人,又怎麽會傳出去,除非閣下你故意外泄!但是閣下不要忘了,我是與你交談,如果外泄出去,那就是你與我一起大不敬!”
範弘道這意思就是捆綁,隻要傳了出去,申用懋當然也是有口難辯。所以申大公子也是沒話說,隻能讓範弘道繼續。
“當今令尊的處境看似風平浪靜,其實仍然暗礁叢生,不可掉以輕心。上有天子的疑慮,下有張四維餘留黨羽的反擊,都是要警醒對待的。
如果隻有上或者下一麵問題,那當然無所謂,暫時動搖不了令尊的地位。但是就怕上下兩邊結合夾擊,那麽令尊就難做了,也許就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聽到這裏,申用懋不由得想起,範弘道曾經在自家門前大喊:你們以為河東之患已去,就可高枕無憂了?現在回憶起來,才知道這並不是範弘道賭氣亂喊,而是胸有成竹。
範弘道就沒想讓申大公子表達什麽,他隻管說自己的:“話又說回來,你莫非以為,令尊想要辭官歸去,是因為對時局不滿和無奈,不想再繼續陷入泥潭了?”
範弘道的暗示很強烈,申大公子若有所思,大概也想到了點什麽。範弘道最終解開了謎底:“其實令尊辭官,並不是真要走人,而是以退為進之計!
在當今朝堂,經過三年的清洗,其實沒有多少比令尊更適合當首輔的人。或許有人對令尊不滿,但是別的人選隻會有更多人不滿,沒有誰敢確定說能取代令尊。
在這種狀況下,令尊退了這一步,一來既可以試探各方麵態度,又可以收獲各方麵的挽留,立於一種有利境地;
二來又是向天子表明沒有戀棧之心,沒有攬權的欲望,以此消除天子的疑慮,減輕來自宮中的壓力。”
竟然如此!申用懋立刻問道:“真的是這樣?”
範弘道坦然與申大公子對視,但卻沉默不言。他心裏隻想道,我怎麽知道申首輔到底怎麽想的?不這樣編造出點陰謀論進行解釋,又怎麽能糊弄得住你?
申用懋隻當範弘道是默認了,心裏掀起了陣陣風波,難道父親大人真的另有深意,而自己沒有看出來?
他低下頭,仔細思考了一遍,越發覺得範弘道所言極是,非常有道理,可以完美解釋父親為什麽心血來潮想辭官了。
自己居然看不出父親大人的心意,實在枉為人子。若自己這樣懵懵懂懂的胡鬧下去,說不定真如範弘道所說,會壞了父親的大事!
申用懋不禁有些後悔,若是如此,自己今天衝過來找範弘道理論,就顯得很可笑了!所幸有範弘道詳細指點,否則自己如墜霧中,像是一個瞎子似的。
申大公子雖然才幹平庸,又有點虛榮,但此時感到在範弘道麵前,什麽麵子也沒有了。
他也不是拿的起放不下的人,很幹脆的站了起來,對範弘道作揖道:“先前衝撞範朋友,是我的過錯,還望範朋友海涵!”
範弘道連忙起身,並謙遜幾句,接受了道歉。隻要能撫平這位大公子的怒火,並能平平安安的把他打發走,範弘道就感到萬幸了,至於申用懋表示歉意,那都是多賺的。
範弘道笑了幾聲,很意味深長,在申大公子的情緒快忍耐到極點時才開口道:“敢問蒲州張四維去世後,令尊處境如何?”
這個問題非常敏感,換成別人這樣問,申用懋肯定要假模假樣的說幾句場麵話,絕對不會將真實想法說出來給人把柄。
但範弘道畢竟是氣死了張四維的直接當事人,在這方麵,跟範弘道沒什麽不可以說的,所以申用懋很直白的說:“四維相公不能入朝,家父自然是穩固如磐石了。”
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但範弘道卻習慣性的嘲諷道:“那你就大錯特錯!”
申用懋忍不住就要問:“錯在哪裏?”
範弘道沒有直接回答,又問道:“我且再問你,當今天子秉性如何?是什麽樣的人?”
關於這個問題,申用懋不敢輕易回答,反問説:“你忽然要問這些作甚?現在難道不是正在談家父的事情?”
不隻是不敢答,還是答不出來。當今萬曆天子二十歲之前都處在張居正管教之下,都是按照張居正的意思辦事,沒有顯出個性,外人又哪能看得出天子秉性?
張居正去世後,天子對張家開展了疾風暴雨的報複,但還是以發泄情緒居多,並不是正常情況下的性格外露,而且天子不太喜歡接觸朝臣,導致朝臣對天子仍然缺乏清晰的認識。
但擁有金手指的範弘道當然不在此列,他很很把握的斷言道:“今上內心崇尚嘉靖朝世宗皇帝,隻怕有心效仿。”
這個論斷,申用懋倒是第一次聽到,又聽範弘道繼續說:“世宗皇帝雖然久居深宮,但卻能權不旁移。今上心裏很想效仿這點,所以總是刻意講究製衡,避免再出現第二個太嶽相公。
在野的張四維與在朝的令尊就是彼此製衡,這是天子所欣賞的。可如今張四維去世,互相製衡被打破了,天子心中會作何想?”
申用懋不敢接話,就這麽直愣愣的看著範弘道。他有點被嚇到了,這範弘道當真是大膽啊,竟然會這樣議論天子。
有個詞叫“誅心之論”,範弘道這就是用“誅心”的態度,肆無忌憚的猜測天子的心理和動機,甚至還敢說天子想效仿嘉靖皇帝的權術?申大公子活了二十幾歲,很少聽到過這樣的議論,此人把天子當成了什麽?
申大公子問道“你大概從來沒見到過天子,隻怕連天子的身邊人也沒接觸過,怎會有這樣的想法?”
範弘道自信的笑道:“數月之前,在下連張四維快死掉都敢說,為何就不能猜出天子的想法?”
身為七品官員的申大公子下意識嗬斥道:“你這是大不敬啊!”
範弘道不在意的說:“此地沒有外人,又怎麽會傳出去,除非閣下你故意外泄!但是閣下不要忘了,我是與你交談,如果外泄出去,那就是你與我一起大不敬!”
範弘道這意思就是捆綁,隻要傳了出去,申用懋當然也是有口難辯。所以申大公子也是沒話說,隻能讓範弘道繼續。
“當今令尊的處境看似風平浪靜,其實仍然暗礁叢生,不可掉以輕心。上有天子的疑慮,下有張四維餘留黨羽的反擊,都是要警醒對待的。
如果隻有上或者下一麵問題,那當然無所謂,暫時動搖不了令尊的地位。但是就怕上下兩邊結合夾擊,那麽令尊就難做了,也許就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聽到這裏,申用懋不由得想起,範弘道曾經在自家門前大喊:你們以為河東之患已去,就可高枕無憂了?現在回憶起來,才知道這並不是範弘道賭氣亂喊,而是胸有成竹。
範弘道就沒想讓申大公子表達什麽,他隻管說自己的:“話又說回來,你莫非以為,令尊想要辭官歸去,是因為對時局不滿和無奈,不想再繼續陷入泥潭了?”
範弘道的暗示很強烈,申大公子若有所思,大概也想到了點什麽。範弘道最終解開了謎底:“其實令尊辭官,並不是真要走人,而是以退為進之計!
在當今朝堂,經過三年的清洗,其實沒有多少比令尊更適合當首輔的人。或許有人對令尊不滿,但是別的人選隻會有更多人不滿,沒有誰敢確定說能取代令尊。
在這種狀況下,令尊退了這一步,一來既可以試探各方麵態度,又可以收獲各方麵的挽留,立於一種有利境地;
二來又是向天子表明沒有戀棧之心,沒有攬權的欲望,以此消除天子的疑慮,減輕來自宮中的壓力。”
竟然如此!申用懋立刻問道:“真的是這樣?”
範弘道坦然與申大公子對視,但卻沉默不言。他心裏隻想道,我怎麽知道申首輔到底怎麽想的?不這樣編造出點陰謀論進行解釋,又怎麽能糊弄得住你?
申用懋隻當範弘道是默認了,心裏掀起了陣陣風波,難道父親大人真的另有深意,而自己沒有看出來?
他低下頭,仔細思考了一遍,越發覺得範弘道所言極是,非常有道理,可以完美解釋父親為什麽心血來潮想辭官了。
自己居然看不出父親大人的心意,實在枉為人子。若自己這樣懵懵懂懂的胡鬧下去,說不定真如範弘道所說,會壞了父親的大事!
申用懋不禁有些後悔,若是如此,自己今天衝過來找範弘道理論,就顯得很可笑了!所幸有範弘道詳細指點,否則自己如墜霧中,像是一個瞎子似的。
申大公子雖然才幹平庸,又有點虛榮,但此時感到在範弘道麵前,什麽麵子也沒有了。
他也不是拿的起放不下的人,很幹脆的站了起來,對範弘道作揖道:“先前衝撞範朋友,是我的過錯,還望範朋友海涵!”
範弘道連忙起身,並謙遜幾句,接受了道歉。隻要能撫平這位大公子的怒火,並能平平安安的把他打發走,範弘道就感到萬幸了,至於申用懋表示歉意,那都是多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