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首輔冤
大明廟堂政治中,會極門是一個曝光率很高的地方,這個地方原來叫做左順門,就是嘉靖大禮議時打了二百多人廷杖的那個地方,後來嘉靖皇帝將這裏改名為會極門。
會極門是東西朝向的,從午門進來後向東邊轉過去就是會極門,穿過會極門便到了內閣所在地和文華殿,所以這是一個關鍵節點。
在會極門常駐有司禮監文書房太監,負責收取奏疏和緊急公文。今天事少,天色已經是午時,當值太監正無所事事的閑坐,忽見有錦衣衛官送過來文書。
這太監下意識問道:“什麽要緊事情?”
那錦衣衛官答道:“此乃外邊衙門坐探傳來的消息,有部堂大臣沒了!”
廠衛在各部、寺、監都派有錦衣衛官校,不幹涉任何工作,隻負責公開監視,名曰坐聽或者坐記,有什麽風吹草動或者有違法悖逆之處便上報。
另外像二品部堂大臣去世這種消息,按規定就應該立刻上報到天子這裏。所以這位錦衣衛官才會將報信文書送到這裏。
天子正在文華殿開經筵,會極門當值太監收了文書,便急急忙忙的送到會極門裏麵的文華殿去,沒幾步的路程。【ㄨ】
然後文華殿門口當值的錦衣衛官接了文書,轉身就走進了大殿裏。
此時殿裏眾人都以為,今日的人事安排已成定局,申首輔必定要吃一個啞巴虧。就快一錘定音了,然後便見門口的錦衣衛官匆匆進來。經驗豐富的人就能猜出,肯定是出什麽大事了。
錦衣衛官沒有公開奏事,直接將文書呈給天子。此後天子展開文書看了幾眼,臉色忽然變得很古怪。
底下距離寶座較近的大臣們偷偷察言觀色,卻從天子臉上看不出任何端倪,這個文書裏寫的到底是喜事還是壞事?
天子指著文書,對身邊扈從錦衣衛官示意道:“念!”
錦衣衛官便手捧文書,對殿裏眾人朗聲宣讀道:“國子監急報!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在國子監與監生範弘道激辯,當場急症發作,吐血昏迷,後經醫士診斷已經斷氣身亡!”
什麽?文華殿裏數十名大臣齊齊大吃一驚,這王世貞死了?這王世貞竟然死了?這王世貞竟然敢死了?
這邊殿中人正為了他的官職勾心鬥角明槍暗箭,那邊他卻幹脆利落的死掉,這是什麽鬼?
萬曆天子忽然覺得很有趣,因為坐在他這個位置,視線裏可以很明顯看到,此刻所有大臣的神態似乎非常整齊劃一,這是很不多見的。
但在短暫的整齊劃一之後,大臣們又恢複了的神情百態、各有心思樣子。其中最蛋疼的莫過於總策劃者李植李少卿了,這位王宗師簡直就是用性命放自己的鴿子啊。
自己費盡心思合縱連橫,眼看要大功告成之際,王世貞居然撒手人寰,直接把自己晾在了半空中,沒有比這更尷尬得了,他李植現在也想吐血!
首輔申時行的心情則相反,有一種絕境逢生的喜悅充滿了心懷。常言道,人生有四大喜,但此時申首輔感到,絕境逢生是不次於四大喜的。
李植等人一時間不想說話,申首輔連忙趁熱打鐵,對天子奏道:“既然王世貞已經歿去,今日之議便作罷!”
李植等人策劃出的完美鏈條第一步就是王世貞出任禮部尚書,如今人都沒了,這想法就隻能作廢。
第一步都作廢了,後麵兩步也就失去了驅動力。沈鯉如果不用讓出禮部尚書,也就沒借口去追求吏部尚書官職了,不然吃相就太難看,未來的東林黨領袖沈大人是絕對不會做這種有損自己名聲的事情。
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朝廷難道閑著沒事幹天天換官位玩?所以還是各安其位吧,楊巍繼續做吏部尚書,沈鯉繼續做禮部尚書,一切照舊。
消化掉王世貞身故這個消息後,眾人不由得又想到他的死因——“與監生範弘道激辯,當場急症發作,吐血昏迷”。
這意思就是,王宗師與一個叫範弘道的學生吵了一架,因為吵不過對方,然後被氣死了?
每一個想到這裏的人,很快就聯想起了去年另一個大人物,無限接近於重新擔任首輔的張四維。好像傳言裏罵死張四維的那個人,也叫範弘道?
眾人紛紛有活久見的感慨,活了這幾十年,從來沒見過範弘道這樣的人物。怎麽看也隻不過是小小的秀才,卻連續兩次都精準的直接改變了廟堂勢力消長走向。
類似的事情發生一次是巧合,兩次還能是巧合嗎?別不是首輔老大人故意的吧?
於是眾人看向申首輔的目光就多了幾絲玩味,看不出來啊,向來以溫和寬厚示人的首輔老大人居然也有如此腹黑的一麵。
同時眾人也有點羨慕,自己手下為何就沒有這樣的人才?簡直就像是一柄鋒銳無匹的寶劍,殺傷力十足驚人。
初始的驚喜過後,申首輔的心情忽然說不清道不明的抑鬱了。這種有傷天和的賬,大家肯定又要算在他頭上了!
他希望呈現給世人的,是一個大度、寬和、坦率、厚道的長者君子形象,可惜自己十幾年的努力,要被範弘道這個混蛋東西廢掉一大半!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內閣在文華殿的對麵,而外朝衙門都在宮外,所以出了文華殿後,內閣大學士與其他大臣便要分道揚鑣。
吏部尚書楊巍與申時行告辭,忍不住問道:“這範弘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申時行麵無表情的答道:“我雖然見過此子,但此子一切行徑與我無關。關於他的所作所為,我並不知情。”
一幹大臣從身邊路過,聽到申首輔的回答,忍不住發出“嗬嗬嗬嗬”的聲音。都是廟堂上打滾的人物,別把大家當傻瓜,你申首輔不知情誰知情?
楊尚書也露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表情,申時行頓覺百口莫辯,他想著晚上回家後,把關漢卿的《竇娥冤》翻出來看一看。
大明廟堂政治中,會極門是一個曝光率很高的地方,這個地方原來叫做左順門,就是嘉靖大禮議時打了二百多人廷杖的那個地方,後來嘉靖皇帝將這裏改名為會極門。
會極門是東西朝向的,從午門進來後向東邊轉過去就是會極門,穿過會極門便到了內閣所在地和文華殿,所以這是一個關鍵節點。
在會極門常駐有司禮監文書房太監,負責收取奏疏和緊急公文。今天事少,天色已經是午時,當值太監正無所事事的閑坐,忽見有錦衣衛官送過來文書。
這太監下意識問道:“什麽要緊事情?”
那錦衣衛官答道:“此乃外邊衙門坐探傳來的消息,有部堂大臣沒了!”
廠衛在各部、寺、監都派有錦衣衛官校,不幹涉任何工作,隻負責公開監視,名曰坐聽或者坐記,有什麽風吹草動或者有違法悖逆之處便上報。
另外像二品部堂大臣去世這種消息,按規定就應該立刻上報到天子這裏。所以這位錦衣衛官才會將報信文書送到這裏。
天子正在文華殿開經筵,會極門當值太監收了文書,便急急忙忙的送到會極門裏麵的文華殿去,沒幾步的路程。【ㄨ】
然後文華殿門口當值的錦衣衛官接了文書,轉身就走進了大殿裏。
此時殿裏眾人都以為,今日的人事安排已成定局,申首輔必定要吃一個啞巴虧。就快一錘定音了,然後便見門口的錦衣衛官匆匆進來。經驗豐富的人就能猜出,肯定是出什麽大事了。
錦衣衛官沒有公開奏事,直接將文書呈給天子。此後天子展開文書看了幾眼,臉色忽然變得很古怪。
底下距離寶座較近的大臣們偷偷察言觀色,卻從天子臉上看不出任何端倪,這個文書裏寫的到底是喜事還是壞事?
天子指著文書,對身邊扈從錦衣衛官示意道:“念!”
錦衣衛官便手捧文書,對殿裏眾人朗聲宣讀道:“國子監急報!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在國子監與監生範弘道激辯,當場急症發作,吐血昏迷,後經醫士診斷已經斷氣身亡!”
什麽?文華殿裏數十名大臣齊齊大吃一驚,這王世貞死了?這王世貞竟然死了?這王世貞竟然敢死了?
這邊殿中人正為了他的官職勾心鬥角明槍暗箭,那邊他卻幹脆利落的死掉,這是什麽鬼?
萬曆天子忽然覺得很有趣,因為坐在他這個位置,視線裏可以很明顯看到,此刻所有大臣的神態似乎非常整齊劃一,這是很不多見的。
但在短暫的整齊劃一之後,大臣們又恢複了的神情百態、各有心思樣子。其中最蛋疼的莫過於總策劃者李植李少卿了,這位王宗師簡直就是用性命放自己的鴿子啊。
自己費盡心思合縱連橫,眼看要大功告成之際,王世貞居然撒手人寰,直接把自己晾在了半空中,沒有比這更尷尬得了,他李植現在也想吐血!
首輔申時行的心情則相反,有一種絕境逢生的喜悅充滿了心懷。常言道,人生有四大喜,但此時申首輔感到,絕境逢生是不次於四大喜的。
李植等人一時間不想說話,申首輔連忙趁熱打鐵,對天子奏道:“既然王世貞已經歿去,今日之議便作罷!”
李植等人策劃出的完美鏈條第一步就是王世貞出任禮部尚書,如今人都沒了,這想法就隻能作廢。
第一步都作廢了,後麵兩步也就失去了驅動力。沈鯉如果不用讓出禮部尚書,也就沒借口去追求吏部尚書官職了,不然吃相就太難看,未來的東林黨領袖沈大人是絕對不會做這種有損自己名聲的事情。
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朝廷難道閑著沒事幹天天換官位玩?所以還是各安其位吧,楊巍繼續做吏部尚書,沈鯉繼續做禮部尚書,一切照舊。
消化掉王世貞身故這個消息後,眾人不由得又想到他的死因——“與監生範弘道激辯,當場急症發作,吐血昏迷”。
這意思就是,王宗師與一個叫範弘道的學生吵了一架,因為吵不過對方,然後被氣死了?
每一個想到這裏的人,很快就聯想起了去年另一個大人物,無限接近於重新擔任首輔的張四維。好像傳言裏罵死張四維的那個人,也叫範弘道?
眾人紛紛有活久見的感慨,活了這幾十年,從來沒見過範弘道這樣的人物。怎麽看也隻不過是小小的秀才,卻連續兩次都精準的直接改變了廟堂勢力消長走向。
類似的事情發生一次是巧合,兩次還能是巧合嗎?別不是首輔老大人故意的吧?
於是眾人看向申首輔的目光就多了幾絲玩味,看不出來啊,向來以溫和寬厚示人的首輔老大人居然也有如此腹黑的一麵。
同時眾人也有點羨慕,自己手下為何就沒有這樣的人才?簡直就像是一柄鋒銳無匹的寶劍,殺傷力十足驚人。
初始的驚喜過後,申首輔的心情忽然說不清道不明的抑鬱了。這種有傷天和的賬,大家肯定又要算在他頭上了!
他希望呈現給世人的,是一個大度、寬和、坦率、厚道的長者君子形象,可惜自己十幾年的努力,要被範弘道這個混蛋東西廢掉一大半!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內閣在文華殿的對麵,而外朝衙門都在宮外,所以出了文華殿後,內閣大學士與其他大臣便要分道揚鑣。
吏部尚書楊巍與申時行告辭,忍不住問道:“這範弘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申時行麵無表情的答道:“我雖然見過此子,但此子一切行徑與我無關。關於他的所作所為,我並不知情。”
一幹大臣從身邊路過,聽到申首輔的回答,忍不住發出“嗬嗬嗬嗬”的聲音。都是廟堂上打滾的人物,別把大家當傻瓜,你申首輔不知情誰知情?
楊尚書也露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表情,申時行頓覺百口莫辯,他想著晚上回家後,把關漢卿的《竇娥冤》翻出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