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這屆考生不行啊(上)
範弘道聽到時習之“怯懦”之言,輕輕歎了口氣,回複道:“你知道,你跟我最大的區別在哪裏嗎?”
時習之不明所以,範同學忽然說起這個幹什麽?
然後又聽到範弘道答道:“你跟我最大的區別,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麵對這些人,你隻看到了害怕和畏懼,而我看到的卻是揚名的機會。”
綜合起來看,眼前這個場景確實是非常適合揚名的場合,前提是能壓製住別人並有所表現,不然就就成了班門弄斧的小醜,可謂是風險與機遇並存。
時習之像是看瘋子一樣看著範弘道,那些人明顯都是士林精英,最起碼都是舉人功名。自己這邊都是混日子的監生,學渣想從學霸身上刷名聲,開什麽玩笑?
對麵這十來個人來自三個地方,分別是江南、福建、湖廣,都算是目前的科舉大省強省;而且能與王衡交往,說明他們至少都是本地名流。
科舉強省裏的名流,那肯定都是很有實力和影響力的精英人物。隻要對讀書人行當稍有了解,就能做出以上判斷,這就是時習之等同學心存敬畏的原因。
麵對同學們不可思議的眼神,範弘道點點頭,對自己裝逼的效果很滿意。今天的目的就是帶著同學刷臉麵,為自己的國子監監生生涯奠定穩固基礎,如果因為畏懼就此走人,豈不前功盡棄白費力氣?
同學們或許不會說什麽,畢竟對手實力太強,但同樣的自己也不會有什麽麵子,先前的鋪墊白折騰不說,沒準還會有點“範弘道沒那麽厲害”的負作用,不利於自己在國子監同學裏樹立威信。
所以範弘道可以後退,但是範同學不能後退,至少不能輕易的後退。
“那個,王公子你們來遲了一步。”範弘道很平靜的對王衡說:“今晚趙姑娘這裏已經由我們預定下來了,你們還是另覓他處吧!畢竟這幾條胡同裏,可去之處還有很多。”
“你讓我們走?”王衡還以為自己聽錯了,雖然他並不打著父親旗號招搖,但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脾氣。
範弘道很理所當然的答複說:“對啊,總要有個先來後到吧?我們先前早預定過,而且來的又比你們早,沒道理把這裏讓給你們。”
王衡一時很無語,叫他不爽的是範弘道那平等對待自己的態度。你這姓範的到底懂不懂人情世故?誰給你的勇氣跟我們講道理?
王衡身邊的朋友們也紛紛哂笑起來,範弘道的話在他們耳朵裏,隻能當成個樂子。
這年頭讀書人見麵也是有一套規矩的,先論功名出身,看看是雙方是進士舉人還是別的什麽。
讀書人道路有兩條,一條是科舉,一條是學校。以現在的風氣,科舉為貴,學校是末流。
舉人、進士都是走科舉道路的,地位尊貴,被視為正途。而監生就是走學校道路的,就被視為雜流,江湖地位根本不能與舉人、進士相比較,在科舉上實在無法有所建樹的人,才會考慮走這條道路。
其次如果功名一樣,那就是論年科,看看雙方是哪一年考中或者入學的;如果又是同年,那就隻能論名次了。
但今天這場,隻比功名就足夠了!一邊是各個科舉強省出來的舉人,僅次於進士的功名,並且很希望中進士,以及還有王閣老的公子;另一邊是國子監監生,科舉考試道路上混不下去才去國子監的讀書人。
兩者之間,有可比性麽?這樣的身份尊卑差別,範弘道卻用平等對話的口氣,豈不可笑至極?說難聽點,有平等的資格嗎?
其實這並不是說顧允成、袁宗道等人性格高傲看不起人,而是時勢如此,社會風氣就是這樣鼓勵文憑歧視的,科舉精英鄙視監生是天經地義的。
聽到從對麵傳過來的笑聲,除了範弘道臉色不變,時習之等人皆是滿臉通紅,幾乎抬不起頭來。按照士林禮節,他們主動謙讓才是正道,非要比個高下難免自取其辱。
範弘道並不覺得低人一等,或許和他是個穿越者有關,雖然明白尊卑區分的規則,但是要全身心代入“卑”的一方,就有點困難了。
迎著輕視的笑聲,他傲然道:“當初我麵對王鳳洲時,也是有很多人包括王鳳洲本人也是這樣笑的,那麽是誰笑到了最後?你們比王鳳洲如何?”
對麵的笑聲戛然而止,他們忽然意識到,這位傳說中的範弘道不是一般的監生。
這範弘道連文壇領袖王宗師都不放在眼裏,將王宗師從神壇上打得粉碎,他們幾個舉人的驕傲,在範弘道眼裏,又能值幾文錢?
或許很狂,但狂的很有“資曆”,很形而上,並不是那種無知虛妄的狂人,種種事跡就是證明。
王衡與身邊友人麵麵相覷過,不管認可不認可範弘道,王衡等人都缺乏與範弘道這樣特色人物打交道的經驗。如果申用懋申大公子在這裏,或許還能教導他們幾下。
王衡想了想便又對範弘道開口道:“那你說如何是好?”
這潛台詞就是,總不能讓他們一群高貴身份的人對你們這幫監生謙讓吧?真要傳了出去,對他們名聲有損,弄不好就會被人譏笑連監生都不如。
範弘道很幹脆的說:“大家都是讀書人,那就以文會友吧!”所謂以文會友,潛台詞當然就是比試了。
王衡與友人互相對視幾眼,便代表這邊答應道:“可!在下也想向範朋友討教討教。”
作為學霸群體,當然不會在這上麵退縮,如不敢應戰,就是真丟人現眼了。
不過距離王衡最近的顧允成又補充道:“吾等近日讀書多有心得,原本今夜要交流這些,卻不料巧遇範朋友。不妨就與範先生互相印證,或能各有收獲!”
顧允成這說法等於是選題了,想把比試形式限製在經義裏。聽到這些,連範弘道都感到頭大,別說他自己,就是他和同學加起來,也不會是對方一個人的對手。
對方這些舉子都是正在全力備戰會試的精英考生,在經義文章上肯定都處於個人巔峰狀態,他們一幫正處在放羊階段的監生怎麽可能比得過?
範弘道聽到時習之“怯懦”之言,輕輕歎了口氣,回複道:“你知道,你跟我最大的區別在哪裏嗎?”
時習之不明所以,範同學忽然說起這個幹什麽?
然後又聽到範弘道答道:“你跟我最大的區別,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麵對這些人,你隻看到了害怕和畏懼,而我看到的卻是揚名的機會。”
綜合起來看,眼前這個場景確實是非常適合揚名的場合,前提是能壓製住別人並有所表現,不然就就成了班門弄斧的小醜,可謂是風險與機遇並存。
時習之像是看瘋子一樣看著範弘道,那些人明顯都是士林精英,最起碼都是舉人功名。自己這邊都是混日子的監生,學渣想從學霸身上刷名聲,開什麽玩笑?
對麵這十來個人來自三個地方,分別是江南、福建、湖廣,都算是目前的科舉大省強省;而且能與王衡交往,說明他們至少都是本地名流。
科舉強省裏的名流,那肯定都是很有實力和影響力的精英人物。隻要對讀書人行當稍有了解,就能做出以上判斷,這就是時習之等同學心存敬畏的原因。
麵對同學們不可思議的眼神,範弘道點點頭,對自己裝逼的效果很滿意。今天的目的就是帶著同學刷臉麵,為自己的國子監監生生涯奠定穩固基礎,如果因為畏懼就此走人,豈不前功盡棄白費力氣?
同學們或許不會說什麽,畢竟對手實力太強,但同樣的自己也不會有什麽麵子,先前的鋪墊白折騰不說,沒準還會有點“範弘道沒那麽厲害”的負作用,不利於自己在國子監同學裏樹立威信。
所以範弘道可以後退,但是範同學不能後退,至少不能輕易的後退。
“那個,王公子你們來遲了一步。”範弘道很平靜的對王衡說:“今晚趙姑娘這裏已經由我們預定下來了,你們還是另覓他處吧!畢竟這幾條胡同裏,可去之處還有很多。”
“你讓我們走?”王衡還以為自己聽錯了,雖然他並不打著父親旗號招搖,但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脾氣。
範弘道很理所當然的答複說:“對啊,總要有個先來後到吧?我們先前早預定過,而且來的又比你們早,沒道理把這裏讓給你們。”
王衡一時很無語,叫他不爽的是範弘道那平等對待自己的態度。你這姓範的到底懂不懂人情世故?誰給你的勇氣跟我們講道理?
王衡身邊的朋友們也紛紛哂笑起來,範弘道的話在他們耳朵裏,隻能當成個樂子。
這年頭讀書人見麵也是有一套規矩的,先論功名出身,看看是雙方是進士舉人還是別的什麽。
讀書人道路有兩條,一條是科舉,一條是學校。以現在的風氣,科舉為貴,學校是末流。
舉人、進士都是走科舉道路的,地位尊貴,被視為正途。而監生就是走學校道路的,就被視為雜流,江湖地位根本不能與舉人、進士相比較,在科舉上實在無法有所建樹的人,才會考慮走這條道路。
其次如果功名一樣,那就是論年科,看看雙方是哪一年考中或者入學的;如果又是同年,那就隻能論名次了。
但今天這場,隻比功名就足夠了!一邊是各個科舉強省出來的舉人,僅次於進士的功名,並且很希望中進士,以及還有王閣老的公子;另一邊是國子監監生,科舉考試道路上混不下去才去國子監的讀書人。
兩者之間,有可比性麽?這樣的身份尊卑差別,範弘道卻用平等對話的口氣,豈不可笑至極?說難聽點,有平等的資格嗎?
其實這並不是說顧允成、袁宗道等人性格高傲看不起人,而是時勢如此,社會風氣就是這樣鼓勵文憑歧視的,科舉精英鄙視監生是天經地義的。
聽到從對麵傳過來的笑聲,除了範弘道臉色不變,時習之等人皆是滿臉通紅,幾乎抬不起頭來。按照士林禮節,他們主動謙讓才是正道,非要比個高下難免自取其辱。
範弘道並不覺得低人一等,或許和他是個穿越者有關,雖然明白尊卑區分的規則,但是要全身心代入“卑”的一方,就有點困難了。
迎著輕視的笑聲,他傲然道:“當初我麵對王鳳洲時,也是有很多人包括王鳳洲本人也是這樣笑的,那麽是誰笑到了最後?你們比王鳳洲如何?”
對麵的笑聲戛然而止,他們忽然意識到,這位傳說中的範弘道不是一般的監生。
這範弘道連文壇領袖王宗師都不放在眼裏,將王宗師從神壇上打得粉碎,他們幾個舉人的驕傲,在範弘道眼裏,又能值幾文錢?
或許很狂,但狂的很有“資曆”,很形而上,並不是那種無知虛妄的狂人,種種事跡就是證明。
王衡與身邊友人麵麵相覷過,不管認可不認可範弘道,王衡等人都缺乏與範弘道這樣特色人物打交道的經驗。如果申用懋申大公子在這裏,或許還能教導他們幾下。
王衡想了想便又對範弘道開口道:“那你說如何是好?”
這潛台詞就是,總不能讓他們一群高貴身份的人對你們這幫監生謙讓吧?真要傳了出去,對他們名聲有損,弄不好就會被人譏笑連監生都不如。
範弘道很幹脆的說:“大家都是讀書人,那就以文會友吧!”所謂以文會友,潛台詞當然就是比試了。
王衡與友人互相對視幾眼,便代表這邊答應道:“可!在下也想向範朋友討教討教。”
作為學霸群體,當然不會在這上麵退縮,如不敢應戰,就是真丟人現眼了。
不過距離王衡最近的顧允成又補充道:“吾等近日讀書多有心得,原本今夜要交流這些,卻不料巧遇範朋友。不妨就與範先生互相印證,或能各有收獲!”
顧允成這說法等於是選題了,想把比試形式限製在經義裏。聽到這些,連範弘道都感到頭大,別說他自己,就是他和同學加起來,也不會是對方一個人的對手。
對方這些舉子都是正在全力備戰會試的精英考生,在經義文章上肯定都處於個人巔峰狀態,他們一幫正處在放羊階段的監生怎麽可能比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