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選拔班長
這日正義堂沒有大課,由博士之下的助教分班授課,範弘道與時習之、陳俊和等人在正義堂東班第八房等待。
還沒等來助教,卻見本堂東班的李學正匆匆走進來,對監生們宣布道:“如今你們入監已有一段時間,彼此之間也熟悉了。近日即將選拔一名班長,你們要上點心。”
監生登時議論紛紛,按照規矩,每堂東西兩班應該各有一個班長。不過正義堂東西兩班十房監生都是新入監的,目前尚沒有班長。聽學正這意思,大概馬上就要任命班長了,就是不知道怎麽選拔。
學正沒有去管監生議論,隨後目光落在範弘道身上,吩咐道:“範弘道!今日你不必聽課了,徐博士讓你過去!”
徐博士是國子監五個五經博士之一,上次在正義堂大課上講理學的,隻不過後來被範弘道“不忘初心”忽悠的神神道道,這幾天也不見人。
聽聞徐博士找自己,範弘道出列向李學正詢問道:“徐先生如此急切,不知有何要事?”
其實李學正也是似懂非懂的,隻答道:“好像是讓你過去,研討一下經義理學,聽到徐博士說什麽初心。”
範弘道頓時頭大如鬥,上次他隻是為了展示自己戰鬥力,扔出點激進而新奇的理論,卻沒想到讓徐博士沉迷進去了。
徐博士召喚他,肯定是對新奇理論不能自拔,叫自己去幫著論證和完善。
可他自己肚子裏有多少東西自己明白,浮光掠影的製造概念或許可以,如果深入研究辨析其中義理,那肯定要露餡。
李學正對範弘道催促道:“你不要問那麽多了,速去速去,不要讓徐博士等著你!”
大明朝國子監的博士是教官官職,業務地位僅次於祭酒和司業,不是後世的一種學曆,比隻相當於雜官的學正級別地位都要高。所以李學正不敢怠慢徐博士,在這邊催著範弘道。
範弘道沒奈何,隻能離開了正義堂,前往彝倫堂後麵的博士廳而去,心裏琢磨著如何蒙混過關。
目送範弘道離去,同學們神態各異。忽然聽到有人酸溜溜的說:“有徐博士如此看重,隻怕範同學今年要占一個升階名額了。”
國子監裏流傳一句俗語:升階難,難於上青天。按著國子監法度,每年初階升中階一百人,中階升高階一百人,高階肄業數十人到一百人不等。
聽著人數不少,但現如今國子監六堂,初階三個堂,中階兩個堂,高階一個堂,共兩千在監監生。
其中初階監生約有千人左右,每年隻有一百人升到中階,概率隻有十分之一,這難度可想而知。如果不能升階,那就沒有最後肄業希望,徹底失去了上升渠道。
現實中,大部分監生都隻能在國子監混幾年日子,最後看不到升階希望,便頂著監生功名回家過日子去,能熬出頭的終究是少數。
所以當同學們看到徐博士居然如此親近範弘道,不免就有心裏泛酸水的人。博士雖然不是什麽權力官員,但對監生學業的影響力畢竟是有的。
井底之蛙!時習之、陳俊和等於範弘道更為相熟的人對泛酸水的同學嗤之以鼻,以範弘道的活動能力,需要靠著去巴結徐博士來升階?
閑話不提,卻說徐博士見了範弘道,沒有寒暄,直接連續問道:“王陽明說,人人皆可成聖賢;你又說,找回初心方可成聖賢,而初心就是每個人意念之最初,最本質的心思。
可是這個意念初起又從何而來?又是什麽製造了最初之心?天理是不是聖人的最初心?如果兩人最初心有所不同,又該如何評定?”
看這架勢,徐博士似乎要與範弘道開展問與答的思辨,然後從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範弘道隻覺得好像有幾百隻蒼蠅圍著自己的腦袋轉圈,嗡嗡嗡的聲音不停在腦海內回蕩。他也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怎麽可能與徐博士坐而論道?
此時此刻,範弘道隻想跪在徐博士麵前,痛哭流涕的承認自己錯了,他當初不該裝逼,以至於留下如此後患。
徐博士有點失望,歎口氣道:“大概你也沒來得及深思,接下來你要多多思考其中義理,下次再找你談論。”
範弘道如蒙大赦,飛也似的逃掉了。下次的事情,下次再說吧!
回到教室裏,範弘道見眾同學議論的十分熱鬧,好像有什麽事情發生。便對時習之問道:“又怎麽了?”
時習之答道:“隔壁第七房裏,有個同學宣布,他會將今科狀元唐文獻請過來,與同學們交流。”
在這個科舉月,正是狀元名聲最響亮、最炙手可熱的時候,無論什麽場合,能把新科狀元請過來,那都是很有麵子的事情。
不過範弘道又疑問道:“好好的請狀元過來作甚?”
時習之撇撇嘴,不屑的說:“還能圖什麽?那個同學想當班長而已,請了狀元過來,便可以抬高自家聲望。”
陳俊和也湊了過來,慫恿範弘道說:“範同學!如今要選班長,你要替我們第八房拿下來才好!不能讓班長花落別家,被別房同學搶走!”
第一到第五房是西班,與範弘道他們沒關係;第六到第十房是東班,東班班長就要從五房監生中選拔出來。
範弘道啞然失笑,很淡泊名利的說:“這班長有什麽好的,一官半職也不算,不當也罷。”
再說他心裏有數,自己可是從祭酒到監丞的眼中釘肉中刺,這些大人們怎麽可能願意讓自己當班長?自己又何必硬要充當那出頭的椽子,給別人整治自己的機會?
時習之很有氣勢的說:“範同學你不能這樣想,你若不當,我第一個不服氣!否則隻能看著別人耀武揚威,還以為我們第八房無人!”
又有人插嘴說:“如果能當班長,起碼會優先升階,而且也能多多照顧朋友,範同學為何不動心?我們第八房裏,也隻有你能出麵了,別人根本爭不過其他四房。”
這日正義堂沒有大課,由博士之下的助教分班授課,範弘道與時習之、陳俊和等人在正義堂東班第八房等待。
還沒等來助教,卻見本堂東班的李學正匆匆走進來,對監生們宣布道:“如今你們入監已有一段時間,彼此之間也熟悉了。近日即將選拔一名班長,你們要上點心。”
監生登時議論紛紛,按照規矩,每堂東西兩班應該各有一個班長。不過正義堂東西兩班十房監生都是新入監的,目前尚沒有班長。聽學正這意思,大概馬上就要任命班長了,就是不知道怎麽選拔。
學正沒有去管監生議論,隨後目光落在範弘道身上,吩咐道:“範弘道!今日你不必聽課了,徐博士讓你過去!”
徐博士是國子監五個五經博士之一,上次在正義堂大課上講理學的,隻不過後來被範弘道“不忘初心”忽悠的神神道道,這幾天也不見人。
聽聞徐博士找自己,範弘道出列向李學正詢問道:“徐先生如此急切,不知有何要事?”
其實李學正也是似懂非懂的,隻答道:“好像是讓你過去,研討一下經義理學,聽到徐博士說什麽初心。”
範弘道頓時頭大如鬥,上次他隻是為了展示自己戰鬥力,扔出點激進而新奇的理論,卻沒想到讓徐博士沉迷進去了。
徐博士召喚他,肯定是對新奇理論不能自拔,叫自己去幫著論證和完善。
可他自己肚子裏有多少東西自己明白,浮光掠影的製造概念或許可以,如果深入研究辨析其中義理,那肯定要露餡。
李學正對範弘道催促道:“你不要問那麽多了,速去速去,不要讓徐博士等著你!”
大明朝國子監的博士是教官官職,業務地位僅次於祭酒和司業,不是後世的一種學曆,比隻相當於雜官的學正級別地位都要高。所以李學正不敢怠慢徐博士,在這邊催著範弘道。
範弘道沒奈何,隻能離開了正義堂,前往彝倫堂後麵的博士廳而去,心裏琢磨著如何蒙混過關。
目送範弘道離去,同學們神態各異。忽然聽到有人酸溜溜的說:“有徐博士如此看重,隻怕範同學今年要占一個升階名額了。”
國子監裏流傳一句俗語:升階難,難於上青天。按著國子監法度,每年初階升中階一百人,中階升高階一百人,高階肄業數十人到一百人不等。
聽著人數不少,但現如今國子監六堂,初階三個堂,中階兩個堂,高階一個堂,共兩千在監監生。
其中初階監生約有千人左右,每年隻有一百人升到中階,概率隻有十分之一,這難度可想而知。如果不能升階,那就沒有最後肄業希望,徹底失去了上升渠道。
現實中,大部分監生都隻能在國子監混幾年日子,最後看不到升階希望,便頂著監生功名回家過日子去,能熬出頭的終究是少數。
所以當同學們看到徐博士居然如此親近範弘道,不免就有心裏泛酸水的人。博士雖然不是什麽權力官員,但對監生學業的影響力畢竟是有的。
井底之蛙!時習之、陳俊和等於範弘道更為相熟的人對泛酸水的同學嗤之以鼻,以範弘道的活動能力,需要靠著去巴結徐博士來升階?
閑話不提,卻說徐博士見了範弘道,沒有寒暄,直接連續問道:“王陽明說,人人皆可成聖賢;你又說,找回初心方可成聖賢,而初心就是每個人意念之最初,最本質的心思。
可是這個意念初起又從何而來?又是什麽製造了最初之心?天理是不是聖人的最初心?如果兩人最初心有所不同,又該如何評定?”
看這架勢,徐博士似乎要與範弘道開展問與答的思辨,然後從中尋找自己的真理。
範弘道隻覺得好像有幾百隻蒼蠅圍著自己的腦袋轉圈,嗡嗡嗡的聲音不停在腦海內回蕩。他也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怎麽可能與徐博士坐而論道?
此時此刻,範弘道隻想跪在徐博士麵前,痛哭流涕的承認自己錯了,他當初不該裝逼,以至於留下如此後患。
徐博士有點失望,歎口氣道:“大概你也沒來得及深思,接下來你要多多思考其中義理,下次再找你談論。”
範弘道如蒙大赦,飛也似的逃掉了。下次的事情,下次再說吧!
回到教室裏,範弘道見眾同學議論的十分熱鬧,好像有什麽事情發生。便對時習之問道:“又怎麽了?”
時習之答道:“隔壁第七房裏,有個同學宣布,他會將今科狀元唐文獻請過來,與同學們交流。”
在這個科舉月,正是狀元名聲最響亮、最炙手可熱的時候,無論什麽場合,能把新科狀元請過來,那都是很有麵子的事情。
不過範弘道又疑問道:“好好的請狀元過來作甚?”
時習之撇撇嘴,不屑的說:“還能圖什麽?那個同學想當班長而已,請了狀元過來,便可以抬高自家聲望。”
陳俊和也湊了過來,慫恿範弘道說:“範同學!如今要選班長,你要替我們第八房拿下來才好!不能讓班長花落別家,被別房同學搶走!”
第一到第五房是西班,與範弘道他們沒關係;第六到第十房是東班,東班班長就要從五房監生中選拔出來。
範弘道啞然失笑,很淡泊名利的說:“這班長有什麽好的,一官半職也不算,不當也罷。”
再說他心裏有數,自己可是從祭酒到監丞的眼中釘肉中刺,這些大人們怎麽可能願意讓自己當班長?自己又何必硬要充當那出頭的椽子,給別人整治自己的機會?
時習之很有氣勢的說:“範同學你不能這樣想,你若不當,我第一個不服氣!否則隻能看著別人耀武揚威,還以為我們第八房無人!”
又有人插嘴說:“如果能當班長,起碼會優先升階,而且也能多多照顧朋友,範同學為何不動心?我們第八房裏,也隻有你能出麵了,別人根本爭不過其他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