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外大喜訊
經此一戰,顧憲成有種元氣大傷的感覺,近乎失魂落魄的離開了趙侍郎堂前。目送他離去,趙侍郎對範弘道說:“你真不打算追究了?”
範弘道答道:“就到此為止吧,其實他已經得到懲罰了!”
趙侍郎便稱讚道:“範生有度量!”隨後他就提筆重寫了判詞,並征詢範弘道意見後,直接將範弘道分配給大興縣南城分署,就署理一個主簿。
範弘道則有點塞翁失滿焉知非福的感覺,若不是顧憲成故意刁難自己,或許還沒機會這樣結交未來的首輔趙誌皋。
“不說他了!”趙誌皋轉而閑聊起來:“其實國子監的徐博士曾經來信介紹過你,說你多有奇思妙想,如果能沉下心做幾年學問,起碼立言是不成問題的。”
原來徐博士真的給趙誌皋寫過信說自己!範弘道恍然大悟,難怪趙誌皋初始對自己態度比較和善,沒有上來就偏向顧憲成,還是有脈絡可循的。
大明官場上的關係網中,有同鄉、師生、同年、同道等種種脈絡,互相交錯勾連便組成了一張大網,任何身處仕途的人都在網中。
這張大網中,由師生衍生出來的關係還是比較被看重的,徐博士與趙誌皋是同鄉加同年,而範弘道也能算是徐博士半個學生,起碼徐博士心裏是比較認可的。有這樣的彎彎繞繞聯係起來,所以趙誌皋才會對範弘道比較友善。
趙誌皋不知道範弘道的心理活動,仍在感慨著:“老夫是王學出身,從徐博士的摘抄看,你比王學更進一步啊。孔孟程朱以及陽明先生之後,不知還有多少義理可以探究。
如果不是顧憲成橫生枝節,叫吏部留不得你,不然老夫還真生了將你留在吏部曆事,陪著老夫一起做學問的想法。”
徐博士這樣,趙侍郎居然也這樣,難怪這兩人交情如此好。聽到這裏,範弘道不禁廬山瀑布汗,難道熱衷於學術是這些老頭的通病嗎?
好像也可以理解,大概這種人都覺得年歲漸老仕途無望,但又不能白在人間走過一遭,總要想法子留點印記,反正突破點不是學術就是文學。
但是他範弘道不一樣啊,如今年紀輕輕聲名鵲起,又手握未來,隻要跨過科舉門檻便是遠大前程!拿著詩詞刷刷名聲也就罷了,真要尋章摘句老雕蟲,鑽進故紙堆去研究天理奧義,那絕對是受不了的。
想了想,範弘道決定還是勸勸趙侍郎,萬一趙侍郎真的在這個時空紮進學術的海洋不能自已,最後沒有入閣當首輔,那他範弘道豈不就虧了?
所以範弘道勸說:“老大人熟讀史書,應當知道漢代有公孫弘,四十讀書、六十做官,快八十了才當上丞相。老大人切不可放縱自己,還是要勤於王事,做一番事業。”
此後範弘道沒心思在這裏跟趙侍郎繼續客套了,隨便閑聊了幾句就行禮告辭,免得趙侍郎又變了想法,非要抓自己一起做學問。
在眾人矚目的情況下,讓大家感到“活久見”的焦點人物範弘道走出了吏部,今天的主要任務算是完成。然後就等著再來一次領了任命書,然後就要去南城分署找申大公子報道了。
他這種實習的代理主簿,根本不用請朝廷批準或者宮中用印,不是誥命,所以吏部自己就能任命了,辦起來也快,大概兩三天內就能完事。
回到住處又歇了一天,南城明義書坊的馬朝奉卻找了過來。範弘道十分詫異,問道:“馬員外有何貴幹?一切事情早就約定好了,難道又有變動?”
“大喜!”馬朝奉很鼓舞的說:“上次作別後,連夜刻版,把你的詩鈔印出來了!不想才幾日功夫,印出來的那些幾乎賣完!”
我靠!範弘道忍不住大吃一驚,連他自己都不太相信這個“喜訊”。
說起這年頭的書籍,最好賣的當屬八股文選集和點評類的書,但凡有意科舉的讀書人都會買來揣摩的,沒有不看這種書的讀書人。
而且主考官風格每每變化後,這些書就會推陳出新,反正都好賣,所以這種書有點像是另一個時空的教輔書,銷量是剛剛的。
其次好賣的就是四書五經加史記通鑒這些,讀書人肯定要看,學校肯定要用,而且不管是不是讀書人,隻要有錢人估計都會在家裏擺幾套。
其他種類例如小說詞話、古人文選之類的就不好說了,要看流行風氣,但一般都是古人貴今人賤,像範弘道這種當世人詩鈔,賣是能賣,但一般就是擺幾本意思意思,豐富一下種類。
除非名動天下到了王世貞那個地步,作品集才會真正賣出不少。而且說句題外話,王世貞死了後,他的作品集還陡然漲價了,不少書商發了點死人財。
所以範弘道聽到自己的詩集居然被賣完了,簡直不敢相信,有種“我範弘道何德何能”可以如此逆勢的錯愕感覺。
他原本的想法是,京城書店裏擺上自己的詩鈔,就算沒什麽銷量,也能讓自己在士林刷刷逼格。至於到底能賣多少,就不去想他了,大家都崇尚古人經典,有幾個那麽閑去買同時代大活人的作品集?
範弘道還是忍不住很狐疑的問:“你不會弄錯了吧?還是你就發出去三五本,湊巧都被人買走了?”
“不不!怎麽會弄錯!”馬朝奉連忙說:“並不是這樣,這幾天隻是印了二百本試試看,確確實實賣完了,而且賣得很快,後麵還大有可為!”
馬朝奉感到自己無意之中挖到了一塊寶,原本以為能賺回幾兩銀子利潤就完事了,現在看來這把可能不是幾兩而是幾百兩!
而且還有後續潛力,範弘道二十都不到,仍然有創作高峰期,隻要他能保持目前的曝光度,以後還有大把銀子賺!
對於操持過河東鹽業改製的範弘道來說,對幾百兩銀子的生意沒有太多感受。但對於普通商人而言,幾百兩銀子已經相當豐厚了。
詩集能熱銷,足以讓每個讀書人都興奮振奮亢奮,這不是金錢的問題,而是巨大榮譽。不過範弘道還在想,這到底是為什麽?
經此一戰,顧憲成有種元氣大傷的感覺,近乎失魂落魄的離開了趙侍郎堂前。目送他離去,趙侍郎對範弘道說:“你真不打算追究了?”
範弘道答道:“就到此為止吧,其實他已經得到懲罰了!”
趙侍郎便稱讚道:“範生有度量!”隨後他就提筆重寫了判詞,並征詢範弘道意見後,直接將範弘道分配給大興縣南城分署,就署理一個主簿。
範弘道則有點塞翁失滿焉知非福的感覺,若不是顧憲成故意刁難自己,或許還沒機會這樣結交未來的首輔趙誌皋。
“不說他了!”趙誌皋轉而閑聊起來:“其實國子監的徐博士曾經來信介紹過你,說你多有奇思妙想,如果能沉下心做幾年學問,起碼立言是不成問題的。”
原來徐博士真的給趙誌皋寫過信說自己!範弘道恍然大悟,難怪趙誌皋初始對自己態度比較和善,沒有上來就偏向顧憲成,還是有脈絡可循的。
大明官場上的關係網中,有同鄉、師生、同年、同道等種種脈絡,互相交錯勾連便組成了一張大網,任何身處仕途的人都在網中。
這張大網中,由師生衍生出來的關係還是比較被看重的,徐博士與趙誌皋是同鄉加同年,而範弘道也能算是徐博士半個學生,起碼徐博士心裏是比較認可的。有這樣的彎彎繞繞聯係起來,所以趙誌皋才會對範弘道比較友善。
趙誌皋不知道範弘道的心理活動,仍在感慨著:“老夫是王學出身,從徐博士的摘抄看,你比王學更進一步啊。孔孟程朱以及陽明先生之後,不知還有多少義理可以探究。
如果不是顧憲成橫生枝節,叫吏部留不得你,不然老夫還真生了將你留在吏部曆事,陪著老夫一起做學問的想法。”
徐博士這樣,趙侍郎居然也這樣,難怪這兩人交情如此好。聽到這裏,範弘道不禁廬山瀑布汗,難道熱衷於學術是這些老頭的通病嗎?
好像也可以理解,大概這種人都覺得年歲漸老仕途無望,但又不能白在人間走過一遭,總要想法子留點印記,反正突破點不是學術就是文學。
但是他範弘道不一樣啊,如今年紀輕輕聲名鵲起,又手握未來,隻要跨過科舉門檻便是遠大前程!拿著詩詞刷刷名聲也就罷了,真要尋章摘句老雕蟲,鑽進故紙堆去研究天理奧義,那絕對是受不了的。
想了想,範弘道決定還是勸勸趙侍郎,萬一趙侍郎真的在這個時空紮進學術的海洋不能自已,最後沒有入閣當首輔,那他範弘道豈不就虧了?
所以範弘道勸說:“老大人熟讀史書,應當知道漢代有公孫弘,四十讀書、六十做官,快八十了才當上丞相。老大人切不可放縱自己,還是要勤於王事,做一番事業。”
此後範弘道沒心思在這裏跟趙侍郎繼續客套了,隨便閑聊了幾句就行禮告辭,免得趙侍郎又變了想法,非要抓自己一起做學問。
在眾人矚目的情況下,讓大家感到“活久見”的焦點人物範弘道走出了吏部,今天的主要任務算是完成。然後就等著再來一次領了任命書,然後就要去南城分署找申大公子報道了。
他這種實習的代理主簿,根本不用請朝廷批準或者宮中用印,不是誥命,所以吏部自己就能任命了,辦起來也快,大概兩三天內就能完事。
回到住處又歇了一天,南城明義書坊的馬朝奉卻找了過來。範弘道十分詫異,問道:“馬員外有何貴幹?一切事情早就約定好了,難道又有變動?”
“大喜!”馬朝奉很鼓舞的說:“上次作別後,連夜刻版,把你的詩鈔印出來了!不想才幾日功夫,印出來的那些幾乎賣完!”
我靠!範弘道忍不住大吃一驚,連他自己都不太相信這個“喜訊”。
說起這年頭的書籍,最好賣的當屬八股文選集和點評類的書,但凡有意科舉的讀書人都會買來揣摩的,沒有不看這種書的讀書人。
而且主考官風格每每變化後,這些書就會推陳出新,反正都好賣,所以這種書有點像是另一個時空的教輔書,銷量是剛剛的。
其次好賣的就是四書五經加史記通鑒這些,讀書人肯定要看,學校肯定要用,而且不管是不是讀書人,隻要有錢人估計都會在家裏擺幾套。
其他種類例如小說詞話、古人文選之類的就不好說了,要看流行風氣,但一般都是古人貴今人賤,像範弘道這種當世人詩鈔,賣是能賣,但一般就是擺幾本意思意思,豐富一下種類。
除非名動天下到了王世貞那個地步,作品集才會真正賣出不少。而且說句題外話,王世貞死了後,他的作品集還陡然漲價了,不少書商發了點死人財。
所以範弘道聽到自己的詩集居然被賣完了,簡直不敢相信,有種“我範弘道何德何能”可以如此逆勢的錯愕感覺。
他原本的想法是,京城書店裏擺上自己的詩鈔,就算沒什麽銷量,也能讓自己在士林刷刷逼格。至於到底能賣多少,就不去想他了,大家都崇尚古人經典,有幾個那麽閑去買同時代大活人的作品集?
範弘道還是忍不住很狐疑的問:“你不會弄錯了吧?還是你就發出去三五本,湊巧都被人買走了?”
“不不!怎麽會弄錯!”馬朝奉連忙說:“並不是這樣,這幾天隻是印了二百本試試看,確確實實賣完了,而且賣得很快,後麵還大有可為!”
馬朝奉感到自己無意之中挖到了一塊寶,原本以為能賺回幾兩銀子利潤就完事了,現在看來這把可能不是幾兩而是幾百兩!
而且還有後續潛力,範弘道二十都不到,仍然有創作高峰期,隻要他能保持目前的曝光度,以後還有大把銀子賺!
對於操持過河東鹽業改製的範弘道來說,對幾百兩銀子的生意沒有太多感受。但對於普通商人而言,幾百兩銀子已經相當豐厚了。
詩集能熱銷,足以讓每個讀書人都興奮振奮亢奮,這不是金錢的問題,而是巨大榮譽。不過範弘道還在想,這到底是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