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是鬧著玩的
看範弘道不說話,陳炬再次問:“你意下如何?”
可範弘道仍然不能相信,自己隻是出本詩集賣賣順便打聽消息而已,怎麽就會有這樣奇特的事情找上門?
任何人都知道,去內書堂當教習,對讀書人而言絕對是受益無窮。大明朝並不缺乏先例,某人去內書堂當教習,與聽課太監結下了師生關係,若幹年後在太監學生的幫助下謀取高位這樣的事情並不算少見。甚至還有過傳言,有些人之所以能入閣為大學士,就因為宮中太監的幫忙。
範弘道覺得自己很難給出什麽回答,如果一口答應,顯得太過於不矜持,而且萬一真是玩笑話,那自己反而就成了大笑話了。
如果幹脆利落的拒絕,那就未免太不給陳公公麵子,好歹也是進了司禮監的太監,不是一般打雜跑腿的人。況且萬一這是真事,自己在想清楚之前又匆忙拒絕,將來很有可能追悔莫及。
想了想後,範弘道不說答應,也不說拒絕——不就是打馬虎眼麽,他範弘道不是不會。他刻意提出顧慮說:“在下已經經吏部選用,即將以曆事監生身份署理大興縣南城分署主簿,隻怕難以身兼兩職。老先生以為如何?”
但陳公公對這個顧慮不以為然,“這並不是問題,內書堂那些教習都是兼任的,一邊在翰林院做學士,一邊在內書堂做教習。
更不用說詩詞這門課業,每個月有幾天就可以了,占用不了多少時間,其他時間照樣可以做別的事去,不影響你另謀他業。”
“老先生是認真的?”範弘道再一次不厭其煩的問出來。
陳炬嗤聲道:“你覺得咱像是無所事事的閑人,有大把時間跟你在這裏費工夫?男子漢大丈夫果斷些,咱也不是鬧著玩的!你若有意,等你去南城分署上任後,咱再讓人去通知你!”
範弘道咬咬牙說:“若老先生青眼有加,在下也卻之不恭了。”
陳炬見範弘道答應,也就不再說什麽。他正要轉身離去,範弘道連忙又問道:“在下還要向老先生打聽件事情,不知老先生可否知道內官監的趙鑒趙公公?”
陳公公點頭道:“是有這麽一個人,怎麽了?”
範弘道看了看身邊李家父女,編著理由說:“我有兩個朋友來自西北,昔年與趙鑒趙公公有一點緣法。如今他們也來到了京城,不知道從哪裏能見到趙公公。”
陳炬很穩妥的答道:“趙鑒應該沒有外宅,一直住在宮裏麵,你那朋友隻怕沒機會見到了。”無論範弘道為什麽打聽趙鑒消息,這都是一個穩當的回答,而且也是實話實說。
但是等陳公公走後,李家父女失望之色溢於言表,如果趙鑒沒有規律性的宮外活動,那就麻煩了。
如今有名有號的大太監很多都會在宮外置辦外宅,閑暇時去外宅體驗普通生活,或者等年老之後在外宅養老。
李家父女最期望的就是趙鑒也有外宅,那樣他們就可以進一步打聽趙鑒外宅地址,然後在附近守候,總能有機會遇上趙鑒。然後他們就可以行刺,報仇雪恨之後遠走高飛。
可是如果趙鑒沒有外宅,長期潛居在宮裏,那裏李家父女就沒有機會行刺了。就算趙鑒有出宮辦事的可能,那李家父女也沒有能力蹲守整個皇城等待時機。
不過範弘道心情卻是相反的,他最擔憂的就是李家父女“武以俠犯禁”,鬧出刑事大案。現在沒有“犯禁”的機會,那當然再好不過。
“你們不必沮喪,此事須從長計議。”範弘道表麵上還得去安慰李家父女:“蒼天不負苦心之人,在下會幫你們慢慢尋找機會,並想出辦法。”
李老爹長長的歎口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原本打算是到京師幹一票就走人,現在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了。
看來為了在京城長時間生存,就真要聽範弘道的,去南城分署當那個勞什子捕快去,不然他們父女兩個江湖草莽還能有什麽更好的謀生手段?
眼看著日頭漸漸偏西,馬朝奉帶來的貨物已經賣掉一大半,他不隻是販賣書籍,還捎帶了一些其他文房四寶之類的貨物。而範弘道站了大半日也有些乏味,正琢磨著找個地方坐坐喝茶。
此時又有客人來到攤位前,在書籍中翻檢了一番,又拿起幾方硯台查看。此人約莫三十餘歲,文人打扮,看起來很像是潛在買家,便有夥計殷勤招呼。
但這客人卻直接找到馬朝奉,行禮道:“若包攬員外剩餘這些物事,一共作價多少?”
馬朝奉懷疑自己聽錯了,確認說:“這位朋友的意思,是全要買下?你們讀書人買這麽多作甚?”
那客人爽朗的說:“在下京府固安人士,姓桑名立,讀書不成便學做賈,僥幸小有收益。如今想捐助勸學,所以欲將你這些書籍及文房用物都買下,運回縣中發放。”
馬朝奉恍然大悟,難怪此人看著像讀書人多過商賈,原來是個儒商。這年頭讀書人越發的多了,很多生計困難或者想發財的讀書人都去經商了,稱之為儒商,賺錢之後回報桑梓也不奇怪。
既然大客戶登門,馬朝奉哪有不賣的道理,當即對客人桑立說:“承惠承惠!請到後麵坐下,價格好商議!”
等到兩人坐定議價時,桑立又道:“在下是臨時起意,故而身邊所帶銀兩不足,願用他物抵價。”說著,他從腰間解下玉佩,呈給馬朝奉看。
馬朝奉略有猶疑,對方要用玉佩來衝抵銀兩,這難道是個圈套?
桑立便主動說:“內市上也有玉石商販,馬員外可自行去尋人鑒別詢價,在下絕無欺瞞哄騙之意,稍稍折價給馬員外也可。”
聽到這裏,馬員外決定還是試試看。內市裏很多商家彼此之間相熟,馬員外有把握能找到靠譜的玉石商戶幫自己鑒定真假,隻要玉佩價值足夠,那也沒什麽不好,還能多賺一點。
隨後馬員外就親自拿著玉佩到外麵去找人鑒定了,桑立隻在後麵跟著,並不幹涉馬員外如何鑒定。經過兩個熟人鑒別,確定玉佩價值百兩,馬員外便放了心,又領著桑立回到了自己攤位這邊。
看範弘道不說話,陳炬再次問:“你意下如何?”
可範弘道仍然不能相信,自己隻是出本詩集賣賣順便打聽消息而已,怎麽就會有這樣奇特的事情找上門?
任何人都知道,去內書堂當教習,對讀書人而言絕對是受益無窮。大明朝並不缺乏先例,某人去內書堂當教習,與聽課太監結下了師生關係,若幹年後在太監學生的幫助下謀取高位這樣的事情並不算少見。甚至還有過傳言,有些人之所以能入閣為大學士,就因為宮中太監的幫忙。
範弘道覺得自己很難給出什麽回答,如果一口答應,顯得太過於不矜持,而且萬一真是玩笑話,那自己反而就成了大笑話了。
如果幹脆利落的拒絕,那就未免太不給陳公公麵子,好歹也是進了司禮監的太監,不是一般打雜跑腿的人。況且萬一這是真事,自己在想清楚之前又匆忙拒絕,將來很有可能追悔莫及。
想了想後,範弘道不說答應,也不說拒絕——不就是打馬虎眼麽,他範弘道不是不會。他刻意提出顧慮說:“在下已經經吏部選用,即將以曆事監生身份署理大興縣南城分署主簿,隻怕難以身兼兩職。老先生以為如何?”
但陳公公對這個顧慮不以為然,“這並不是問題,內書堂那些教習都是兼任的,一邊在翰林院做學士,一邊在內書堂做教習。
更不用說詩詞這門課業,每個月有幾天就可以了,占用不了多少時間,其他時間照樣可以做別的事去,不影響你另謀他業。”
“老先生是認真的?”範弘道再一次不厭其煩的問出來。
陳炬嗤聲道:“你覺得咱像是無所事事的閑人,有大把時間跟你在這裏費工夫?男子漢大丈夫果斷些,咱也不是鬧著玩的!你若有意,等你去南城分署上任後,咱再讓人去通知你!”
範弘道咬咬牙說:“若老先生青眼有加,在下也卻之不恭了。”
陳炬見範弘道答應,也就不再說什麽。他正要轉身離去,範弘道連忙又問道:“在下還要向老先生打聽件事情,不知老先生可否知道內官監的趙鑒趙公公?”
陳公公點頭道:“是有這麽一個人,怎麽了?”
範弘道看了看身邊李家父女,編著理由說:“我有兩個朋友來自西北,昔年與趙鑒趙公公有一點緣法。如今他們也來到了京城,不知道從哪裏能見到趙公公。”
陳炬很穩妥的答道:“趙鑒應該沒有外宅,一直住在宮裏麵,你那朋友隻怕沒機會見到了。”無論範弘道為什麽打聽趙鑒消息,這都是一個穩當的回答,而且也是實話實說。
但是等陳公公走後,李家父女失望之色溢於言表,如果趙鑒沒有規律性的宮外活動,那就麻煩了。
如今有名有號的大太監很多都會在宮外置辦外宅,閑暇時去外宅體驗普通生活,或者等年老之後在外宅養老。
李家父女最期望的就是趙鑒也有外宅,那樣他們就可以進一步打聽趙鑒外宅地址,然後在附近守候,總能有機會遇上趙鑒。然後他們就可以行刺,報仇雪恨之後遠走高飛。
可是如果趙鑒沒有外宅,長期潛居在宮裏,那裏李家父女就沒有機會行刺了。就算趙鑒有出宮辦事的可能,那李家父女也沒有能力蹲守整個皇城等待時機。
不過範弘道心情卻是相反的,他最擔憂的就是李家父女“武以俠犯禁”,鬧出刑事大案。現在沒有“犯禁”的機會,那當然再好不過。
“你們不必沮喪,此事須從長計議。”範弘道表麵上還得去安慰李家父女:“蒼天不負苦心之人,在下會幫你們慢慢尋找機會,並想出辦法。”
李老爹長長的歎口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原本打算是到京師幹一票就走人,現在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了。
看來為了在京城長時間生存,就真要聽範弘道的,去南城分署當那個勞什子捕快去,不然他們父女兩個江湖草莽還能有什麽更好的謀生手段?
眼看著日頭漸漸偏西,馬朝奉帶來的貨物已經賣掉一大半,他不隻是販賣書籍,還捎帶了一些其他文房四寶之類的貨物。而範弘道站了大半日也有些乏味,正琢磨著找個地方坐坐喝茶。
此時又有客人來到攤位前,在書籍中翻檢了一番,又拿起幾方硯台查看。此人約莫三十餘歲,文人打扮,看起來很像是潛在買家,便有夥計殷勤招呼。
但這客人卻直接找到馬朝奉,行禮道:“若包攬員外剩餘這些物事,一共作價多少?”
馬朝奉懷疑自己聽錯了,確認說:“這位朋友的意思,是全要買下?你們讀書人買這麽多作甚?”
那客人爽朗的說:“在下京府固安人士,姓桑名立,讀書不成便學做賈,僥幸小有收益。如今想捐助勸學,所以欲將你這些書籍及文房用物都買下,運回縣中發放。”
馬朝奉恍然大悟,難怪此人看著像讀書人多過商賈,原來是個儒商。這年頭讀書人越發的多了,很多生計困難或者想發財的讀書人都去經商了,稱之為儒商,賺錢之後回報桑梓也不奇怪。
既然大客戶登門,馬朝奉哪有不賣的道理,當即對客人桑立說:“承惠承惠!請到後麵坐下,價格好商議!”
等到兩人坐定議價時,桑立又道:“在下是臨時起意,故而身邊所帶銀兩不足,願用他物抵價。”說著,他從腰間解下玉佩,呈給馬朝奉看。
馬朝奉略有猶疑,對方要用玉佩來衝抵銀兩,這難道是個圈套?
桑立便主動說:“內市上也有玉石商販,馬員外可自行去尋人鑒別詢價,在下絕無欺瞞哄騙之意,稍稍折價給馬員外也可。”
聽到這裏,馬員外決定還是試試看。內市裏很多商家彼此之間相熟,馬員外有把握能找到靠譜的玉石商戶幫自己鑒定真假,隻要玉佩價值足夠,那也沒什麽不好,還能多賺一點。
隨後馬員外就親自拿著玉佩到外麵去找人鑒定了,桑立隻在後麵跟著,並不幹涉馬員外如何鑒定。經過兩個熟人鑒別,確定玉佩價值百兩,馬員外便放了心,又領著桑立回到了自己攤位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