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新官上任
太可氣了,實在太氣人了!朱術芳朱大郡主雖然身世坎坷了點,很大程度上被當私生女看,不過母家是富商,總歸沒吃過太大苦頭,但此時此刻朱大郡主隻覺得,世間簡直沒有比範弘道更可氣的人了,沒有比遇到範弘道更可氣的事情了!
範弘道很懂事的見好就收,不敢再繼續招惹和刺激朱術芳,這位郡主目前比較克製,那是因為還能用理智控製,能想清楚利益得失。
要是她喪失理智的不惜兩敗俱傷發起飆來,自己就要吃苦頭了,於是範弘道匆匆忙忙帶著李家父女離去,回到北城住所。
事不宜遲,範弘道打算明天就去南城分署赴任,先把自己這個曆事監生代理主簿的職務落實了再說。有身份和沒身份真的不一樣,通過今天這事可以看出,在這麽危險的京城,身上有張皮是多麽重要。
一夜無話,等第二天天明,範弘道就迫不及待的起身了。交待了李老爹幾句,就帶著李小娘子匆匆望南城而去,隻留了李老爹在住處收拾行李。當然帶著李小娘子的目的,是為了到那邊收拾房間。
李老爹心裏免不了嘀咕幾句,自己父女兩人明明是範弘道的恩人,怎麽越混越像是範弘道的打手兼家奴了?
範弘道帶著相關文書,從崇文門出了內城,直奔南城分署。到了那裏後,手續很簡單,主官也就是申用懋申大公子在文書上簽了字蓋了印,留檔一份送回吏部一份,就算完事。
在一個衙門裏,正堂主官上任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有一套規定程序,場麵動靜也會很大,可以看做是換了主人的象征。但是低級屬官上任就沒這種風光了,充其量也就是向主官點個卯而已,更別說範弘道這種監生代理的佐貳屬官。
範弘道讓李小娘子幫著打掃房間,然後他去找申大公子,現在應該叫申縣丞了。範弘道作為新人上任,需要禮節性的表現出對工作的積極性。
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範弘道當然沒有燒火的資格,但是他要出做事刷一刷存在感。不然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官員,那就是最悲劇的官員。
“不知屬下有何可替堂尊分憂?”範弘道詢問說。
縣衙的正堂官知縣一般都尊稱為縣尊,但是申大公子又不是知縣,所以範弘道想來想去,琢磨了半天隻能稱為堂尊了,表示申用懋是分署正堂官。這不是範弘道想得太多,衙門裏稱呼問題是一個絕頂重要的問題,一點也不能錯。
申用懋見範弘道如此上道,立刻就吩咐道:“你來的正好,我讓刑房把案卷都給你拿過去!”
地方衙門規製設有三班六房,六房對照六部,另外還設有公文往來的承發房。其中刑房當然就是負責刑名事務的,對照著朝廷裏的刑部。
範弘道愣了愣,主簿這個職位理論上是輔佐正堂官管理錢糧賦稅事務的,並不該管刑名,申大公子把刑房案卷拿給自己作甚?
這個疑問,範弘道並沒有憋在心裏,還是問了出來。他跟申大公子這麽熟,沒必要過於見外,該問就問。
申用懋揮了揮手說:“刑名之事甚為重要,非可信之人不可以委托。我看好你,你大膽去做!”
地方衙門裏的事務,說起來方方麵麵,其實歸根結底隻有兩條最要害,一是錢糧二是刑名,其它教化之類的事務比較虛。之所以要害,大概因為這兩項是可以量化考核的。
這樣重要的權力和任務,申用懋居然交給了範弘道,如此範弘道還能說什麽?隻能表現“士為知己者死”了,抱拳道:“屬下必不負堂尊重托!”
帶著一點被人看重的感動,範弘道回到了東跨院公廳。又不多久,就看到兩個小吏指揮著衙役,抬著幾大箱籠進來了。
範弘道很奇怪,忍不住問道:“此乃何物?”
那小吏行禮答道:“此乃刑房未結存案卷,共計三百一十八件。照大老爺吩咐,送到範大人這裏。”
多少?範弘道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三百一十八件?
再三確認之後,範弘道呆住了,大興縣南城分署也是今年新設的,到現在一共也沒開張多少天,竟然就滯留了三百多案件?
範弘道終於明白了,難怪申大公子表現的如此慷慨分權,完全沒有像別的正堂官那樣,緊緊的把權力攥在自己手裏不放。隻怕他知道根本就處置不了,所以才一窩蜂的全扔給了自己!自己隻是個被甩鍋的!
想至此處,範弘道唏噓不已,縣衙果然是最能鍛煉人心的地方,原來秉性純良好糊弄的貴公子才上任幾天,就已經學會甩鍋了。
越想越頭大,範弘道開口質問道:“怎麽會有如此之多?按道理京縣縣衙不該有這樣多的刑名案子!”
前文說過,京城治理體係與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天下任何縣,行政和司法大權都是集中於縣衙的,隻有京城不同。大興和宛平兩個京縣縣衙主要工作是民政方麵,司法方麵管的不多,或者說重心不在司法。
而朝廷會直接特派五個巡城禦史,直接管理京城的司法事務,又設有兵馬司管理治安並聽從巡城禦史指揮。另外重大敏感案件和政治性案件會由廠衛處理,這就是所謂的欽案。
所以在這個體製下,京城縣衙主要任務是應付朝廷和宮廷攤派,沒多少刑名方麵的工作,南城分署的公務與縣衙是對應的,也應該不會管太多刑名案子。
故而範弘道就不明白了,手裏這三百多案子是從哪冒出來的?
那小吏也是很煩躁,顯然被這三百多案子坑的不輕,“都是從南城禦史那裏轉來的!他老人家把案子往分署一丟,然後就不管不問了!”
南城禦史是個俗稱,就是五大巡城禦史之一,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南城也就是外城的,大興縣縣衙南城分署管理的這片地界就包括在內。
於是範弘道又不明白了,這禦史是個什麽意思?
太可氣了,實在太氣人了!朱術芳朱大郡主雖然身世坎坷了點,很大程度上被當私生女看,不過母家是富商,總歸沒吃過太大苦頭,但此時此刻朱大郡主隻覺得,世間簡直沒有比範弘道更可氣的人了,沒有比遇到範弘道更可氣的事情了!
範弘道很懂事的見好就收,不敢再繼續招惹和刺激朱術芳,這位郡主目前比較克製,那是因為還能用理智控製,能想清楚利益得失。
要是她喪失理智的不惜兩敗俱傷發起飆來,自己就要吃苦頭了,於是範弘道匆匆忙忙帶著李家父女離去,回到北城住所。
事不宜遲,範弘道打算明天就去南城分署赴任,先把自己這個曆事監生代理主簿的職務落實了再說。有身份和沒身份真的不一樣,通過今天這事可以看出,在這麽危險的京城,身上有張皮是多麽重要。
一夜無話,等第二天天明,範弘道就迫不及待的起身了。交待了李老爹幾句,就帶著李小娘子匆匆望南城而去,隻留了李老爹在住處收拾行李。當然帶著李小娘子的目的,是為了到那邊收拾房間。
李老爹心裏免不了嘀咕幾句,自己父女兩人明明是範弘道的恩人,怎麽越混越像是範弘道的打手兼家奴了?
範弘道帶著相關文書,從崇文門出了內城,直奔南城分署。到了那裏後,手續很簡單,主官也就是申用懋申大公子在文書上簽了字蓋了印,留檔一份送回吏部一份,就算完事。
在一個衙門裏,正堂主官上任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有一套規定程序,場麵動靜也會很大,可以看做是換了主人的象征。但是低級屬官上任就沒這種風光了,充其量也就是向主官點個卯而已,更別說範弘道這種監生代理的佐貳屬官。
範弘道讓李小娘子幫著打掃房間,然後他去找申大公子,現在應該叫申縣丞了。範弘道作為新人上任,需要禮節性的表現出對工作的積極性。
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範弘道當然沒有燒火的資格,但是他要出做事刷一刷存在感。不然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官員,那就是最悲劇的官員。
“不知屬下有何可替堂尊分憂?”範弘道詢問說。
縣衙的正堂官知縣一般都尊稱為縣尊,但是申大公子又不是知縣,所以範弘道想來想去,琢磨了半天隻能稱為堂尊了,表示申用懋是分署正堂官。這不是範弘道想得太多,衙門裏稱呼問題是一個絕頂重要的問題,一點也不能錯。
申用懋見範弘道如此上道,立刻就吩咐道:“你來的正好,我讓刑房把案卷都給你拿過去!”
地方衙門規製設有三班六房,六房對照六部,另外還設有公文往來的承發房。其中刑房當然就是負責刑名事務的,對照著朝廷裏的刑部。
範弘道愣了愣,主簿這個職位理論上是輔佐正堂官管理錢糧賦稅事務的,並不該管刑名,申大公子把刑房案卷拿給自己作甚?
這個疑問,範弘道並沒有憋在心裏,還是問了出來。他跟申大公子這麽熟,沒必要過於見外,該問就問。
申用懋揮了揮手說:“刑名之事甚為重要,非可信之人不可以委托。我看好你,你大膽去做!”
地方衙門裏的事務,說起來方方麵麵,其實歸根結底隻有兩條最要害,一是錢糧二是刑名,其它教化之類的事務比較虛。之所以要害,大概因為這兩項是可以量化考核的。
這樣重要的權力和任務,申用懋居然交給了範弘道,如此範弘道還能說什麽?隻能表現“士為知己者死”了,抱拳道:“屬下必不負堂尊重托!”
帶著一點被人看重的感動,範弘道回到了東跨院公廳。又不多久,就看到兩個小吏指揮著衙役,抬著幾大箱籠進來了。
範弘道很奇怪,忍不住問道:“此乃何物?”
那小吏行禮答道:“此乃刑房未結存案卷,共計三百一十八件。照大老爺吩咐,送到範大人這裏。”
多少?範弘道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三百一十八件?
再三確認之後,範弘道呆住了,大興縣南城分署也是今年新設的,到現在一共也沒開張多少天,竟然就滯留了三百多案件?
範弘道終於明白了,難怪申大公子表現的如此慷慨分權,完全沒有像別的正堂官那樣,緊緊的把權力攥在自己手裏不放。隻怕他知道根本就處置不了,所以才一窩蜂的全扔給了自己!自己隻是個被甩鍋的!
想至此處,範弘道唏噓不已,縣衙果然是最能鍛煉人心的地方,原來秉性純良好糊弄的貴公子才上任幾天,就已經學會甩鍋了。
越想越頭大,範弘道開口質問道:“怎麽會有如此之多?按道理京縣縣衙不該有這樣多的刑名案子!”
前文說過,京城治理體係與別的地方不太一樣。天下任何縣,行政和司法大權都是集中於縣衙的,隻有京城不同。大興和宛平兩個京縣縣衙主要工作是民政方麵,司法方麵管的不多,或者說重心不在司法。
而朝廷會直接特派五個巡城禦史,直接管理京城的司法事務,又設有兵馬司管理治安並聽從巡城禦史指揮。另外重大敏感案件和政治性案件會由廠衛處理,這就是所謂的欽案。
所以在這個體製下,京城縣衙主要任務是應付朝廷和宮廷攤派,沒多少刑名方麵的工作,南城分署的公務與縣衙是對應的,也應該不會管太多刑名案子。
故而範弘道就不明白了,手裏這三百多案子是從哪冒出來的?
那小吏也是很煩躁,顯然被這三百多案子坑的不輕,“都是從南城禦史那裏轉來的!他老人家把案子往分署一丟,然後就不管不問了!”
南城禦史是個俗稱,就是五大巡城禦史之一,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南城也就是外城的,大興縣縣衙南城分署管理的這片地界就包括在內。
於是範弘道又不明白了,這禦史是個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