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這是要搞事啊(下)
範弘道帶著一百多人,從宣武門進了城,城門口沒有人阻攔他們。主要任務是收稅的官吏沒必要去惹這麻煩,再說也找不到阻攔百姓去敲登聞鼓的官麵理由。
但堂堂京師重地,不可能一百多人聚眾進內城還不被覺察。各處城門口都有錦衣衛官校值守,當即就分出兩邊,一邊兩人分頭去城裏報告,一邊三四人跟隨著隊伍,起著監控作用。
南城禦史郭生明不知道出於什麽目的,也跟在範弘道隊伍的後麵進了內城,然後一直尾隨著,雖然郭禦史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這樣。大概是不甘心的原因吧,他也想不到更好的選擇了,總不能就此不聞不問的回察院去。
從宣武門向北,不到二裏地就是長安街,然後折向東再走二裏地就到了長安右門,也就是登聞鼓所在地。所以並不算遠,正常人快點走的話,四分之一個時辰就能走完這段路。
可是範弘道偏偏走的不快,才走了一裏多,就指著路邊的茶攤,對身後眾人說:“我口渴了,打算去喝幾碗茶,你們願意共飲的就一起來,不願意的就先等著。”
然後範弘道真在茶攤坐下了,在一百多號人的圍觀下,真的不緊不慢喝起了茶。
無論是跟隨範弘道告狀的人,還是監控現場的錦衣衛,亦或是郭禦史,都有點懵。先前範弘道態度極其強硬,擺出了不惜同歸於盡的架勢,氣氛很緊張,形勢仿佛一觸即發,然後轉眼之間,他就去路邊喝大碗茶了,這是搞什麽鬼?
郭禦史心中暗忖,莫非範弘道先前隻是虛張聲勢,一旦動真格也繃不住了,所以進退兩難要找機會下台?也幸虧跟著來了,不然說不定真被範弘道唬住,郭禦史心裏慶幸不已,既然明確了範弘道的底細,那就不能輕易饒了範弘道!
但郭禦史正琢磨如何收拾範弘道時,卻見範弘道站了起來,抹抹嘴繼續毫不猶豫的向北走,並不像郭禦史判斷的那樣進退兩難,所以這又讓郭禦史迷惑了。
沒過多久走到路口,向東上了西長安街,這時候道路兩邊已經有不少百姓指指點點。又走了一裏地,道路兩邊民居漸漸消失,已經開始靠近皇城,路邊都是西苑宮牆和衙署,距離長安右門很近很近了。
就在此時,範弘道忽然再次停住腳步,對身後眾人道:“走的有些累,歇歇腳罷!”眾人聞言心裏一起吐槽,從剛才那茶攤到這裏不過二裏地,怎麽就會累?
範主簿不在意別人怎麽想,自顧自的東張西望找地方休息。這裏可沒有茶攤,他隨便找了個陰涼屋簷,坐在石墩上,有一搭沒一搭的拿著扇子扇風,甚為消閑。
眾人遠望一裏外的長安右門,又看了看意態休閑的範弘道,繼續發懵。
不知不覺的,逐漸又有人來圍觀了,大都站在前方路邊。這波圍觀黨可不是百姓,乃是實打實的官員,畢竟這裏已經很靠近皇城了,包括六部五府在內的各大衙門多數都在皇城南邊,距離這裏很近,所以官員們聞風來看熱鬧並不奇怪。
更何況有南城官員帶著一百多百姓來敲登聞鼓這種傳言,聽起來還是比較稀奇的,很多人就想過來開開眼,連太監都來了不少。
別人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但稱得上當事人的郭禦史突然意識到什麽,這麽多官員跑過來圍觀,那必然要失控啊!他還醒悟到,範弘道在路上磨磨蹭蹭,甚至在臨近長安右門時駐足不前,並非是進退兩難的猶豫,而是給事態發酵留出時間!
隻有在路上多耽誤一會兒,情況才能盡可能的傳開,讓更多的人知道消息,這才是範弘道的真實目的!敲完就走,然後按程序辦事,和在一大群官員的目睹下敲登聞鼓,兩種情勢肯定不太一樣。
真是要搞大事啊,帶著一百多人來敲登聞鼓還不知足,還想驚動更多人注目,讓影響變得更大!想到這裏,郭禦史頭皮簡直要炸,這是一種魚死網破、不死不休的氣勢,官場上很少有人這樣幹事,自己倒了幾輩子黴才遇到這麽個人!
郭生明立刻做出最佳抉擇,無論接下來如何演變,絕對不能繼續下去了!他從轎子裏衝出來,疾步走到仍坐在石墩上的範弘道麵前,克製住自己的怒氣說:“全部回察院去,所有狀子本官全部接了,半月內判完!不再勞煩你南城分署,也不會影響你們的考計!”
郭禦史這個表態,相當於服軟了,他徹底怕了範弘道這個不要命的。周圍眾人就有心動的,反正他們目的是找官府告狀,無論是誰,隻要能接下狀子就行。
坐在石墩的範弘道繼續扇著風,眼皮也不轉,嘴裏淡淡的蹦出兩個字:“遲了。”
“那你到底想怎樣?”郭禦史質問道,他這句話幾乎是下意識的脫口而出。
範弘道隨手將扇子扔在地上,昂然而起,眼睛仍然不看郭生明,但很大聲的罵道:“你算個什麽東西,為了一己之私,罔顧百姓所苦,三百多案子拖延不辦,與貪贓枉法有何不同?離開了身上這張官皮,你什麽都不是!我想怎樣,不過為民除害而已!”
隨後範弘道對著一百多百姓喝道:“走!本官為你們做主!”
此時在長安右門外,登聞鼓這裏已經有很多人在圍著了,大家議論紛紛,都有拭目以待的感覺。眼看著那位年輕的曆事監生署理主簿走到鼓下,與值守錦衣衛官軍說了幾句話。
此後他卻沒有擊鼓,卻對周邊官吏說:“常言道,師出有名,在下這樣擊鼓似乎有些突兀。不知道諸公當中,可有南城郭察院的老師?”
人群裏不乏好事者,有人叫道:“郭察院座師乃是蒲州張相公!”
範弘道恍然,難怪郭生明如此不待見自己,八成還有這裏麵的緣故。隨即又對眾官吏道:“不知諸公當中,可有郭察院的同年,同鄉否!”
此時聰明人已經明白過來,範弘道這做法與株連無異,這是要搞很大很大的事啊!
郭禦史臉色慘白,他心裏感覺用二十一世紀的比喻,就好像出門大保健被抓,然後警察通報給單位。這範弘道太黑了,不但要跟自己同歸於盡,還想將自己的親友勾出來一起玩命。
範弘道帶著一百多人,從宣武門進了城,城門口沒有人阻攔他們。主要任務是收稅的官吏沒必要去惹這麻煩,再說也找不到阻攔百姓去敲登聞鼓的官麵理由。
但堂堂京師重地,不可能一百多人聚眾進內城還不被覺察。各處城門口都有錦衣衛官校值守,當即就分出兩邊,一邊兩人分頭去城裏報告,一邊三四人跟隨著隊伍,起著監控作用。
南城禦史郭生明不知道出於什麽目的,也跟在範弘道隊伍的後麵進了內城,然後一直尾隨著,雖然郭禦史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這樣。大概是不甘心的原因吧,他也想不到更好的選擇了,總不能就此不聞不問的回察院去。
從宣武門向北,不到二裏地就是長安街,然後折向東再走二裏地就到了長安右門,也就是登聞鼓所在地。所以並不算遠,正常人快點走的話,四分之一個時辰就能走完這段路。
可是範弘道偏偏走的不快,才走了一裏多,就指著路邊的茶攤,對身後眾人說:“我口渴了,打算去喝幾碗茶,你們願意共飲的就一起來,不願意的就先等著。”
然後範弘道真在茶攤坐下了,在一百多號人的圍觀下,真的不緊不慢喝起了茶。
無論是跟隨範弘道告狀的人,還是監控現場的錦衣衛,亦或是郭禦史,都有點懵。先前範弘道態度極其強硬,擺出了不惜同歸於盡的架勢,氣氛很緊張,形勢仿佛一觸即發,然後轉眼之間,他就去路邊喝大碗茶了,這是搞什麽鬼?
郭禦史心中暗忖,莫非範弘道先前隻是虛張聲勢,一旦動真格也繃不住了,所以進退兩難要找機會下台?也幸虧跟著來了,不然說不定真被範弘道唬住,郭禦史心裏慶幸不已,既然明確了範弘道的底細,那就不能輕易饒了範弘道!
但郭禦史正琢磨如何收拾範弘道時,卻見範弘道站了起來,抹抹嘴繼續毫不猶豫的向北走,並不像郭禦史判斷的那樣進退兩難,所以這又讓郭禦史迷惑了。
沒過多久走到路口,向東上了西長安街,這時候道路兩邊已經有不少百姓指指點點。又走了一裏地,道路兩邊民居漸漸消失,已經開始靠近皇城,路邊都是西苑宮牆和衙署,距離長安右門很近很近了。
就在此時,範弘道忽然再次停住腳步,對身後眾人道:“走的有些累,歇歇腳罷!”眾人聞言心裏一起吐槽,從剛才那茶攤到這裏不過二裏地,怎麽就會累?
範主簿不在意別人怎麽想,自顧自的東張西望找地方休息。這裏可沒有茶攤,他隨便找了個陰涼屋簷,坐在石墩上,有一搭沒一搭的拿著扇子扇風,甚為消閑。
眾人遠望一裏外的長安右門,又看了看意態休閑的範弘道,繼續發懵。
不知不覺的,逐漸又有人來圍觀了,大都站在前方路邊。這波圍觀黨可不是百姓,乃是實打實的官員,畢竟這裏已經很靠近皇城了,包括六部五府在內的各大衙門多數都在皇城南邊,距離這裏很近,所以官員們聞風來看熱鬧並不奇怪。
更何況有南城官員帶著一百多百姓來敲登聞鼓這種傳言,聽起來還是比較稀奇的,很多人就想過來開開眼,連太監都來了不少。
別人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但稱得上當事人的郭禦史突然意識到什麽,這麽多官員跑過來圍觀,那必然要失控啊!他還醒悟到,範弘道在路上磨磨蹭蹭,甚至在臨近長安右門時駐足不前,並非是進退兩難的猶豫,而是給事態發酵留出時間!
隻有在路上多耽誤一會兒,情況才能盡可能的傳開,讓更多的人知道消息,這才是範弘道的真實目的!敲完就走,然後按程序辦事,和在一大群官員的目睹下敲登聞鼓,兩種情勢肯定不太一樣。
真是要搞大事啊,帶著一百多人來敲登聞鼓還不知足,還想驚動更多人注目,讓影響變得更大!想到這裏,郭禦史頭皮簡直要炸,這是一種魚死網破、不死不休的氣勢,官場上很少有人這樣幹事,自己倒了幾輩子黴才遇到這麽個人!
郭生明立刻做出最佳抉擇,無論接下來如何演變,絕對不能繼續下去了!他從轎子裏衝出來,疾步走到仍坐在石墩上的範弘道麵前,克製住自己的怒氣說:“全部回察院去,所有狀子本官全部接了,半月內判完!不再勞煩你南城分署,也不會影響你們的考計!”
郭禦史這個表態,相當於服軟了,他徹底怕了範弘道這個不要命的。周圍眾人就有心動的,反正他們目的是找官府告狀,無論是誰,隻要能接下狀子就行。
坐在石墩的範弘道繼續扇著風,眼皮也不轉,嘴裏淡淡的蹦出兩個字:“遲了。”
“那你到底想怎樣?”郭禦史質問道,他這句話幾乎是下意識的脫口而出。
範弘道隨手將扇子扔在地上,昂然而起,眼睛仍然不看郭生明,但很大聲的罵道:“你算個什麽東西,為了一己之私,罔顧百姓所苦,三百多案子拖延不辦,與貪贓枉法有何不同?離開了身上這張官皮,你什麽都不是!我想怎樣,不過為民除害而已!”
隨後範弘道對著一百多百姓喝道:“走!本官為你們做主!”
此時在長安右門外,登聞鼓這裏已經有很多人在圍著了,大家議論紛紛,都有拭目以待的感覺。眼看著那位年輕的曆事監生署理主簿走到鼓下,與值守錦衣衛官軍說了幾句話。
此後他卻沒有擊鼓,卻對周邊官吏說:“常言道,師出有名,在下這樣擊鼓似乎有些突兀。不知道諸公當中,可有南城郭察院的老師?”
人群裏不乏好事者,有人叫道:“郭察院座師乃是蒲州張相公!”
範弘道恍然,難怪郭生明如此不待見自己,八成還有這裏麵的緣故。隨即又對眾官吏道:“不知諸公當中,可有郭察院的同年,同鄉否!”
此時聰明人已經明白過來,範弘道這做法與株連無異,這是要搞很大很大的事啊!
郭禦史臉色慘白,他心裏感覺用二十一世紀的比喻,就好像出門大保健被抓,然後警察通報給單位。這範弘道太黑了,不但要跟自己同歸於盡,還想將自己的親友勾出來一起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