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首領被殺,那些親兵紛紛四散奔逃,左良玉追殺了一陣,收兵而回。


    殺了一個混天龍,左良玉自然不會收手,他繼續追擊,連戰連勝,殲滅了數股農民軍,幾個首領如下山虎,衝天鷂,小仁貴,劉備等,都被他殺死。


    不過左良玉並不開心,因為這些股農民軍,都不是他重點的追殲目標,他最希望的,是擊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這些人,在他眼裏,隻有這些人,還可以一戰。


    可是他始終找不到這些人,有時候探明了位置,等趕到時,對方早走了,令他隻能拿一些無名之輩出氣。


    此時的幾位農民軍首領,已經分兵了,這是對付官軍的老辦法,十幾萬人馬分成幾大股,四麵出擊,到處點火,官軍隻能撲一路,叫你不能聚而殲之。


    李自成與高迎祥是一路,攻入湖北,張獻忠與羅汝才一起,準備進入四川。


    然而就當張獻忠與羅汝才走到南陽時,發生了一件看似很小的事,而就是這件事,將之後的曆史完全改變。


    熟知明史的人都知道,張獻忠與羅汝才進攻四川未能成功,被當地土司秦良玉殺敗,後來又會合了高迎祥等民軍,不料卻誤入車廂峽,被團團圍住,差點沒餓死。之後再次詐降陳奇瑜,再後來滎陽大會,農民軍跑去挖了鳳陽的朱家祖墳……


    一切的一切,都將在後麵的時間裏慢慢展現。


    可是這件事的出現,卻將曆史完全打亂了。而我們的故事,事實上也正是從這裏,才開始的。


    南陽城外,有一條河,叫做白河。這條河流經襄陽,一直匯入漢水。張獻忠聽過三國演義,他覺得這條白河,就是諸葛亮火燒新野的時候,派關羽堵住的那條河,演義裏說,關羽將河水截起,水高數丈,等到夜裏曹軍敗退到白河下遊的時候,再將河水開口,於是曹軍溺死者無數。


    由於有了演義的知識,張獻忠每過河時,都要派人打探,看看上遊是不是有官軍截住了河水,準備淹他。


    這次也不例外,探過之後,斥候回報說,上遊並無官軍的影子,張獻忠與羅汝才放了心,準備渡河。


    最近最大的渡口,叫風陵渡。


    數萬人馬聲勢浩大,四下裏找船,不到半天,就找到了上百條船,於是一聲令下,開始渡河。


    白河並不寬,因此人馬渡得很快,隻一天功夫,數萬農民軍就過了白河,繼續向西走,進入了伏牛山。


    張獻忠與羅汝才並沒有來過伏牛山,甚至隻是向當地人打聽,才知道這座山,等他們進入山中之時才發現,好一座險惡的大山。


    但見層巒疊嶂,奇峰突起,峭壁如削,崖險溝深。他們隻是沿著山邊進軍,就已經感覺到山的險峻,如果進了山,數萬人馬不知要走多少天,才可能走出去。


    羅汝才與張獻忠並馬而行,一邊看山,一邊不住地讚歎,都覺得這是座好山,日後一旦打了敗仗,盡可以鑽進伏牛山中,休養生息,以圖再起,官軍就算想追,也徒勞無功。


    人馬向前開進,正在通過一道大穀,羅汝才對於險惡的地形十分小心,斥候早已派出去,探明白這道穀沒有伏兵,這才敢開進來。


    大隊人馬走著,前鋒已經過去,張獻忠與羅汝才率著中軍,進入了穀中,就當他們走到穀中央時,突然由穀壁兩側傳來了號角之聲,嗚嗚……


    隨著號角,兩側的山腰上突然出現了伏兵,也不知有幾百人,這些人沒有穿官軍號衣,都是普通百姓的衣服,有的手裏有兵器,有的沒有。


    這些人一出現,立時把張獻忠和羅汝才嚇了一大跳。


    他們所處的這道穀,穀底狹窄,呈現出個漏鬥形,一旦上麵的敵軍扔下石頭滾木,躲都沒處躲,因此張獻忠急忙大叫:“快衝出去,衝出去……”


    可是穀底太窄,人馬又多,像擠在小胡同裏一樣,哪能走得順暢,聽了張獻忠的命令,人馬亂湧,一時亂成一團。


    張獻忠與羅汝才對視一眼,都心想:完了,敵人隻要攻擊,自己與身邊的人馬,必死無疑。


    可是等了片刻,不見上麵的人有任何動作,那些人好像看熱鬧一樣,就瞧著他們,既不放箭,也不扔石頭,有的人瞧著底下亂成一團的人馬,還不住地笑。


    張獻忠與羅汝才都弄不明白了。


    此時就聽山上有人喊:“下麵是張獻忠張大哥麽?”


    張獻忠一愣,暗想我在河南沒有熟人啊,難道是另一路的民軍?於是高聲對答道:“你是哪一位?”上麵的人回答:“小弟是李敢啊,記起來了嗎?在華陰城中……”


    一聽這話,張獻忠大喜:“李敢兄弟麽?老哥在此!”說完了對身邊的人馬道:“用不著驚慌了,是自己人。”


    然後又抬起頭來喊道:“這地方不好說話,等我出了穀,安了營,咱們兄弟再好好會會……”


    李敢回應了一聲,帶著人也向穀外走去。


    等到雙方都出了穀,來到了平坦之處,張獻忠與羅汝才這才完全放下了心,吩咐紮下大營休息,不多時,李敢帶著自己的人馬來了,約莫有五六百人,為首有四匹馬,李岩與紅娘子在中正,李敢與小青在兩側,走向農民軍的大營。


    張獻忠與羅汝才早在大營門前迎候了,張獻忠與羅汝才關係不錯,他向羅汝才說過,自己有華陰城大牢中有個兄弟,武藝了得,也是造反隊伍中的一員,那支造反的隊伍自稱為秦軍。


    雙方見麵,做了引見,張獻忠早就見過李岩,自不必說,六個人一塊進了大帳,這才坐下細談。


    張獻忠問李敢,如何到了河南,李敢長歎一聲,也不瞞著,將自己的事情完完本本地說了。


    自從他與李岩等人來到河南後,知道農民軍也進了河南,很可能張獻忠就在其中,於是幾個人按李岩的計劃,先趕往洛陽,李岩的家裏。


    等來到家門一瞧,李岩大吃一驚,自己數月未歸,自己的家竟然已經換了人,他急忙去問左右鄰居,那些鄰居一瞧李岩,無不大驚,以為見了鬼,幸好是白天,李岩身後又跟著不少人,這才知道他是人非鬼。


    鄰居們向李岩說起他家的慘劇,原來李岩出事後,李父多方尋找,始終未見兒子的蹤跡,後來通過官場的關係,終於查到了那家黑店,拷問之下,賊人說確實有這樣的一個少年,被他們追得跳崖了,估計已經粉身碎骨。


    如此一來,李家上下如同五雷轟頂,李岩是獨子,一門的希望都在他一人身上,如今落得這個結果,李母最先倒下,不幾天就思兒心切,命入黃泉,李父也一病不起,挨了兩個月,也沒能挺過來。


    李家主人一死,剩下的家仆們分了家中財物,四散而去。李家一戶遠房親戚前來繼承財產,也隻剩下一座空宅,這親戚不願在洛陽居住,於是就將宅子賣了,得了銀子回鄉。


    至於李氏夫妻,由生前好友埋葬在了洛陽城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