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通騎兵戰法,也知道左良玉部下都是精兵,因此自己這一萬人馬隻有一千多騎兵,要想取勝,並不容易,收拾這樣的騎兵,必須要利用地形,盡量把敵軍壓縮在一塊窄小地區裏,不能讓騎兵衝起來。
眼下這塊地形,就較為合適,這裏村落密集,雖然已經都是荒村,但畢竟不是一馬平川的野地,隻要將這些騎兵分割開來,還是有可能擊潰他們的。
看著左良玉的騎兵越來越近,李自成摸了摸自己戰馬的脖子,微笑道:“別急,沉住氣,等他們再近一點……”
這話更是說給身邊的人聽的,他身邊有一千多騎兵,後麵才是步兵,這些騎兵也都按住戰馬,一手執著盾牌,一手挺著武器,眼睛盯著越來越近的官軍,沒有一絲驚慌之色。
老八隊的人,個個都身經百戰。
左良玉的騎兵已經衝到一箭地之內了,左良玉下令放箭,他的六千騎兵發出了第一撥箭雨。
這些人箭法很準,射出的箭幾乎全部落到農民軍陣中。
但是農民軍也有準備,都將盾牌頂在頭上,因此這一輪箭,並沒有殺傷多少農民軍戰士。
等到官軍衝到一百步之內了,李自成這才吩咐發信號。
一支響箭從他身後射上天空。
幾乎與此同時,兩側的兩個村子裏,突然射出了密集的羽箭。
那是李過和高一功率領的人馬,這些人埋伏在兩個村子裏,一直等著信號。
箭似飛蝗,射向官軍。
官軍隊中立時倒下了將近一百餘騎。
左良玉一見,將手一揮,兩員偏將分別帶領一千人馬,撲進兩個村子去,而剩下的四千人,則由左良玉親自統領著,進衝向李自成。
此時李自成一聲令下,身邊一千多騎兵迎上了去,而後麵的步兵,則是三千長槍兵在前,挺著長矛,排成陣勢,向前走去,最後麵的弓箭兵不住地放箭。
左良玉的四千騎兵與李自成一千騎兵當頭撞在一起,兩軍交錯,攪作一團。
論騎兵人數,官軍要多得多,而左良玉不像曹文詔的打法,他更加靈活,讓自己的人馬分成一個個小隊,每隊最多一百騎,至少五十騎,每隊一個百長統領,而每十隊又有一個偏將,這樣一來,指揮靈活,便於衝突。
於是李自成的一千多騎兵也立時被分成數塊。
本來農民軍的一萬人馬,想將左良玉包圍,可這樣一來,官軍像一條八爪魚,四處開花,到處衝突,根本圍不住。
那些步兵想正麵對敵,但是官軍根本不跟你糾纏,擦著長槍陣的側麵而過,然後凶猛地攻擊後麵的弓箭手。
李自成一見,也當機立斷,吩咐變陣。他手下有七八個副將,也每人帶一支人馬,各自為戰,相互支援。
如此一來,整個戰場上便打亂了套。
左良玉手執長矛,帶著五百人的騎兵隊伍,來往衝殺,他已經接連挑死三員農民軍的偏將,殺得性起,直奔著李自成而來。
李自成身邊還剩下三百餘騎,由他的養子李雙喜率領著。一見左良玉氣勢洶洶地撲上來,李雙喜大喝一聲,帶著二百多人衝了過去,截住便打。
左良玉一見上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哪會放在眼裏,長矛一起,迎麵便是一槍,李雙喜用的是長劍,短不及長,因此他側身讓過這一矛,猛踹馬蹬,那馬直向著左良玉搶去。
他是想衝到左良玉身側,揮劍將他砍下馬去。因為長矛雖長,可是近身搏殺,就使不開了。
左良玉一見李雙喜的馬與自己的馬交錯過來,馬頭挨著馬尾了,心中冷笑,還沒等李雙喜的劍刺來,他猛地一槍杆掃去,李雙喜用劍一架,當的一聲,隻覺得虎口劇震,自己的劍拿捏不住,居然被左良玉一槍掃飛了。
李雙喜大吃一驚,他這才領教了左良玉的厲害,此時兩匹馬已經錯了身子,左良玉一個回馬槍,槍頭調回來,如同毒蛇一般,刺向李雙喜的後心。
這一槍太快了,李雙喜眼角已經瞟見了,可是身子卻來不及閃避,隻得大叫一聲,閉目等死。
不料就在此時,身邊閃起一道青虹,當的一聲,將左良玉的槍封了出去。
那道青虹猶未消失,順勢一揮,刺向左良玉左肋。
左良玉並未招架,隻是猛踢馬腹,那馬向前一躥,將來人的這一劍閃了過去。
二人都回馬而立,左良玉抬頭看去,眼前立馬橫劍的不是別個,正是闖王自成。
原來李雙喜一上前,李自成就知道,他絕不是左良玉的敵手,因此緊跟著他衝上來,這才救了李雙喜一命。
此時李雙喜的一個親兵遞給他一把馬刀,李雙喜與左良玉手下一員偏將殺在一起。
左良玉看了一眼李自成,心頭一震,他從李自成的眼睛裏,可以看出此人不凡。
這雙眼睛既不像張獻忠那樣,草莽中帶著陰險,也不像高迎祥,堅韌中帶著狡譎,李自成的眼睛裏,顯現出的是冷靜又不失狂野,睿智且包含狠辣,左良玉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真正的勁敵。
二人沒有說話,因為用不著。
李自成這次先出手了,他的花馬劍如同雪花亂舞,迅捷無比,每一劍刺出,都是又快又猛,讓人難以測度。左良玉一枝長矛遮遮架架,並沒有還手。他在摸索著李自成的劍法套路。
左良玉久在軍中,曾跟著一位槍法名家學槍,而這位名家告訴他,天下兵器之中,最難破的,就是劍。因此日後如果碰上使劍的人,一定要小心。
而李自成,就是需要小心的。他的劍法實在太快,太猛,隻要一個不留神,小命就沒了。
二人翻翻滾滾,一直打了二十個回合,左良玉居然沒有還擊一槍。
此時戰場上又有了變化。
殺進村子裏的兩支官軍已經退了出來,因為村子裏跑不開,那兩員偏將剛一進村,便被李過和高一功率人纏住,不斷有農民軍從屋頂上,牆頭上撲下來,跳到馬上,將馬上的官軍扯到地上。
官軍一看不妙,村子裏也不知埋伏了多少人,幸好這個時候,左良玉已經率軍和農民軍殺在一起,村子裏埋伏的農民軍不可能再放箭了,於是兩員偏將帶著人馬退出村子,向李自成這裏衝過來。
李過和高一功見了,知道再埋伏下去,也沒什麽用了,於是也帶著人殺出來。
兩萬農民軍,加上六千官軍騎兵,殺在一起,呼叫聲,兵器相撞聲,戰馬嘶鳴聲,混合在一起,已經聽不出是什麽聲音了,如同海潮狂激一般,聲聞十裏。
這裏打得熱鬧,劉宗敏那邊,也不遑多讓。
他與曹變蛟是最先見陣的,劉宗敏打仗也很冷靜,他知道關寧鐵騎厲害,但自己這邊的四千騎兵,加上六千步兵,都是身經百戰之人,應該可以擋住。於是他見到了關寧鐵騎之後,立刻命令袁宗弟帶著三千騎兵,迎了上去。
袁宗弟確是一員猛將,他一馬當先,帶頭衝鋒,那邊的曹變蛟見是李自成的人馬,也紅了眼睛,要為曹文詔報仇,於是兩方麵的騎兵首先相遇,殺成一團。
關寧鐵騎這邊有三眼神銃,十分厲害,幾番齊射擊之下,將農民軍騎兵打倒了幾百騎,農民軍稍稍有點慌亂了,袁宗弟衝到關寧鐵騎陣中,也被一顆流彈射中肩膀,被打下馬去。
幸好他騎術精湛,一矮身子,從一個官軍的馬腹下鑽過,順手將這人扯下馬來,他手邊沒有了兵器,大吼一聲,一腳踩在那個官軍臉上,立時將那人的頭顱踩爆,然後騎上了他的馬,還想繼續廝殺,卻被一夥親兵擁出陣來。
手下親兵保著他,來到劉宗敏麵前,劉宗敏見他全身是血,關切地問:“老袁,怎麽樣?傷到哪兒啦?”
袁宗弟滿不在乎地搖搖腦袋:“被一顆鐵子兒打到了肩膀,沒大礙,可這些小子們不聽命令,硬是把老子擁了出來……”
劉宗敏一笑:“你先下去包紮吧,看我來收拾曹變蛟這小子。”
田見秀在一邊道:“劉爺,關寧鐵騎的三眼銃太厲害,這樣打下去,傷亡會很大的。”劉宗敏道:“田秀才,依你看怎麽辦?”
他一直叫田見秀為秀才,倒也不是損他。
田見秀看了看戰場:“讓步兵兄弟們上去吧,人在地下跑,畢竟靈活得多,不容易被打中。”劉宗敏點頭,吩咐手下步兵,從四麵八方衝上去。
曹變蛟打著打著,一瞧周圍湧上來無數步兵,知道農民軍要包圍他,不由得冷笑,曹文詔就是被這樣的打法幹掉的,看來李自成又如法炮製,前來對付他了。
不過他不是曹文詔,尤其自己已經吃過大虧的情況下,絕不會再讓農民軍得逞的。於是他命令中軍官,吹起號角,所有人馬開始集結。
三千關寧鐵騎迅速匯成一股,前麵的數十人以三眼火銃開道,猛地衝開一條口子,殺向劉宗敏的中軍。
眼下這塊地形,就較為合適,這裏村落密集,雖然已經都是荒村,但畢竟不是一馬平川的野地,隻要將這些騎兵分割開來,還是有可能擊潰他們的。
看著左良玉的騎兵越來越近,李自成摸了摸自己戰馬的脖子,微笑道:“別急,沉住氣,等他們再近一點……”
這話更是說給身邊的人聽的,他身邊有一千多騎兵,後麵才是步兵,這些騎兵也都按住戰馬,一手執著盾牌,一手挺著武器,眼睛盯著越來越近的官軍,沒有一絲驚慌之色。
老八隊的人,個個都身經百戰。
左良玉的騎兵已經衝到一箭地之內了,左良玉下令放箭,他的六千騎兵發出了第一撥箭雨。
這些人箭法很準,射出的箭幾乎全部落到農民軍陣中。
但是農民軍也有準備,都將盾牌頂在頭上,因此這一輪箭,並沒有殺傷多少農民軍戰士。
等到官軍衝到一百步之內了,李自成這才吩咐發信號。
一支響箭從他身後射上天空。
幾乎與此同時,兩側的兩個村子裏,突然射出了密集的羽箭。
那是李過和高一功率領的人馬,這些人埋伏在兩個村子裏,一直等著信號。
箭似飛蝗,射向官軍。
官軍隊中立時倒下了將近一百餘騎。
左良玉一見,將手一揮,兩員偏將分別帶領一千人馬,撲進兩個村子去,而剩下的四千人,則由左良玉親自統領著,進衝向李自成。
此時李自成一聲令下,身邊一千多騎兵迎上了去,而後麵的步兵,則是三千長槍兵在前,挺著長矛,排成陣勢,向前走去,最後麵的弓箭兵不住地放箭。
左良玉的四千騎兵與李自成一千騎兵當頭撞在一起,兩軍交錯,攪作一團。
論騎兵人數,官軍要多得多,而左良玉不像曹文詔的打法,他更加靈活,讓自己的人馬分成一個個小隊,每隊最多一百騎,至少五十騎,每隊一個百長統領,而每十隊又有一個偏將,這樣一來,指揮靈活,便於衝突。
於是李自成的一千多騎兵也立時被分成數塊。
本來農民軍的一萬人馬,想將左良玉包圍,可這樣一來,官軍像一條八爪魚,四處開花,到處衝突,根本圍不住。
那些步兵想正麵對敵,但是官軍根本不跟你糾纏,擦著長槍陣的側麵而過,然後凶猛地攻擊後麵的弓箭手。
李自成一見,也當機立斷,吩咐變陣。他手下有七八個副將,也每人帶一支人馬,各自為戰,相互支援。
如此一來,整個戰場上便打亂了套。
左良玉手執長矛,帶著五百人的騎兵隊伍,來往衝殺,他已經接連挑死三員農民軍的偏將,殺得性起,直奔著李自成而來。
李自成身邊還剩下三百餘騎,由他的養子李雙喜率領著。一見左良玉氣勢洶洶地撲上來,李雙喜大喝一聲,帶著二百多人衝了過去,截住便打。
左良玉一見上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哪會放在眼裏,長矛一起,迎麵便是一槍,李雙喜用的是長劍,短不及長,因此他側身讓過這一矛,猛踹馬蹬,那馬直向著左良玉搶去。
他是想衝到左良玉身側,揮劍將他砍下馬去。因為長矛雖長,可是近身搏殺,就使不開了。
左良玉一見李雙喜的馬與自己的馬交錯過來,馬頭挨著馬尾了,心中冷笑,還沒等李雙喜的劍刺來,他猛地一槍杆掃去,李雙喜用劍一架,當的一聲,隻覺得虎口劇震,自己的劍拿捏不住,居然被左良玉一槍掃飛了。
李雙喜大吃一驚,他這才領教了左良玉的厲害,此時兩匹馬已經錯了身子,左良玉一個回馬槍,槍頭調回來,如同毒蛇一般,刺向李雙喜的後心。
這一槍太快了,李雙喜眼角已經瞟見了,可是身子卻來不及閃避,隻得大叫一聲,閉目等死。
不料就在此時,身邊閃起一道青虹,當的一聲,將左良玉的槍封了出去。
那道青虹猶未消失,順勢一揮,刺向左良玉左肋。
左良玉並未招架,隻是猛踢馬腹,那馬向前一躥,將來人的這一劍閃了過去。
二人都回馬而立,左良玉抬頭看去,眼前立馬橫劍的不是別個,正是闖王自成。
原來李雙喜一上前,李自成就知道,他絕不是左良玉的敵手,因此緊跟著他衝上來,這才救了李雙喜一命。
此時李雙喜的一個親兵遞給他一把馬刀,李雙喜與左良玉手下一員偏將殺在一起。
左良玉看了一眼李自成,心頭一震,他從李自成的眼睛裏,可以看出此人不凡。
這雙眼睛既不像張獻忠那樣,草莽中帶著陰險,也不像高迎祥,堅韌中帶著狡譎,李自成的眼睛裏,顯現出的是冷靜又不失狂野,睿智且包含狠辣,左良玉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真正的勁敵。
二人沒有說話,因為用不著。
李自成這次先出手了,他的花馬劍如同雪花亂舞,迅捷無比,每一劍刺出,都是又快又猛,讓人難以測度。左良玉一枝長矛遮遮架架,並沒有還手。他在摸索著李自成的劍法套路。
左良玉久在軍中,曾跟著一位槍法名家學槍,而這位名家告訴他,天下兵器之中,最難破的,就是劍。因此日後如果碰上使劍的人,一定要小心。
而李自成,就是需要小心的。他的劍法實在太快,太猛,隻要一個不留神,小命就沒了。
二人翻翻滾滾,一直打了二十個回合,左良玉居然沒有還擊一槍。
此時戰場上又有了變化。
殺進村子裏的兩支官軍已經退了出來,因為村子裏跑不開,那兩員偏將剛一進村,便被李過和高一功率人纏住,不斷有農民軍從屋頂上,牆頭上撲下來,跳到馬上,將馬上的官軍扯到地上。
官軍一看不妙,村子裏也不知埋伏了多少人,幸好這個時候,左良玉已經率軍和農民軍殺在一起,村子裏埋伏的農民軍不可能再放箭了,於是兩員偏將帶著人馬退出村子,向李自成這裏衝過來。
李過和高一功見了,知道再埋伏下去,也沒什麽用了,於是也帶著人殺出來。
兩萬農民軍,加上六千官軍騎兵,殺在一起,呼叫聲,兵器相撞聲,戰馬嘶鳴聲,混合在一起,已經聽不出是什麽聲音了,如同海潮狂激一般,聲聞十裏。
這裏打得熱鬧,劉宗敏那邊,也不遑多讓。
他與曹變蛟是最先見陣的,劉宗敏打仗也很冷靜,他知道關寧鐵騎厲害,但自己這邊的四千騎兵,加上六千步兵,都是身經百戰之人,應該可以擋住。於是他見到了關寧鐵騎之後,立刻命令袁宗弟帶著三千騎兵,迎了上去。
袁宗弟確是一員猛將,他一馬當先,帶頭衝鋒,那邊的曹變蛟見是李自成的人馬,也紅了眼睛,要為曹文詔報仇,於是兩方麵的騎兵首先相遇,殺成一團。
關寧鐵騎這邊有三眼神銃,十分厲害,幾番齊射擊之下,將農民軍騎兵打倒了幾百騎,農民軍稍稍有點慌亂了,袁宗弟衝到關寧鐵騎陣中,也被一顆流彈射中肩膀,被打下馬去。
幸好他騎術精湛,一矮身子,從一個官軍的馬腹下鑽過,順手將這人扯下馬來,他手邊沒有了兵器,大吼一聲,一腳踩在那個官軍臉上,立時將那人的頭顱踩爆,然後騎上了他的馬,還想繼續廝殺,卻被一夥親兵擁出陣來。
手下親兵保著他,來到劉宗敏麵前,劉宗敏見他全身是血,關切地問:“老袁,怎麽樣?傷到哪兒啦?”
袁宗弟滿不在乎地搖搖腦袋:“被一顆鐵子兒打到了肩膀,沒大礙,可這些小子們不聽命令,硬是把老子擁了出來……”
劉宗敏一笑:“你先下去包紮吧,看我來收拾曹變蛟這小子。”
田見秀在一邊道:“劉爺,關寧鐵騎的三眼銃太厲害,這樣打下去,傷亡會很大的。”劉宗敏道:“田秀才,依你看怎麽辦?”
他一直叫田見秀為秀才,倒也不是損他。
田見秀看了看戰場:“讓步兵兄弟們上去吧,人在地下跑,畢竟靈活得多,不容易被打中。”劉宗敏點頭,吩咐手下步兵,從四麵八方衝上去。
曹變蛟打著打著,一瞧周圍湧上來無數步兵,知道農民軍要包圍他,不由得冷笑,曹文詔就是被這樣的打法幹掉的,看來李自成又如法炮製,前來對付他了。
不過他不是曹文詔,尤其自己已經吃過大虧的情況下,絕不會再讓農民軍得逞的。於是他命令中軍官,吹起號角,所有人馬開始集結。
三千關寧鐵騎迅速匯成一股,前麵的數十人以三眼火銃開道,猛地衝開一條口子,殺向劉宗敏的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