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與袁宗弟也恨恨不平:“他與朝庭講和,咱們怎麽辦?官軍的大隊人馬,很快就會開過來,秦軍在後麵躲清閑,卻把咱們扔到刀尖上……”


    田見秀為人沉穩,此時一看大夥義憤填膺,便揮揮手:“大家別急,這件事情雖然探聽到了,可是和談能不能成,還兩說呢。萬一這隻是朝庭的詭計,咱們在這裏幹著急,有什麽用?以我看,等等再說。如果他們兩家和談真的成了,秦軍真的將咱們賣了,到時候再想對策。”


    劉宗敏聽了,拍拍他肩膀:“秀才說得是,別還沒摸著羊毛,就以為進了羊圈。看看再說,哼哼,就算他秦軍真的降了官軍,咱也不怕,老八隊闖過多少難關,眼下有兵有將,擔心甚麽!”


    他的話如同定海神針,大家都不言語了。


    李自成連連點頭:“說得好,就算秦軍指望不上,還有八大王,曹操他們呢。眼下他們在湖廣鬧得很大,人馬發展很快,實在不行,就去會合他們。”


    卻說秦王,自從顧童走了以後,他一方麵令白起等將嚴加戒備,以防明軍暗中偷襲,一方麵令張儀,李岩等人安置傷員,流民與俘虜。自從上一場大戰之後,一些逃進西安城的流民,開始向城外疏散,這些人也不敢走遠了,怕被官軍騷擾,於是李岩建議,將這些人安排在西安四周的各縣之內。


    自從圍城開始,各縣的人逃的逃,走的走,此時聽說秦軍勝了,又陸續回來不少,這些縣城鎮店沒有軍隊把持可不成,於是張儀想出個主意,任命縣令與村正,訓練民軍,維持秩序。


    說到治國,秦王終究是能手,前世之時,治理偌大一個秦國,都得心應手,井井有條,莫說隻是這百裏之地,因此沒用半個月,周圍各縣都恢複了平靜。


    而此時,吳自秀帶著朝庭的聖旨也到了。


    說是聖旨,但秦王等人自然不會向明朝官員那樣,跪倒接旨。秦王就高高坐在龍案之後,聽吳自秀宣讀。


    吳自秀念完了,秦王微一點頭,張儀便接過聖旨來,又看了一遍,果然與聽到的無異。不光聖旨,吳自秀還帶來了印信與地圖,這便是封地的憑證。


    大明朝開國以來,這是頭一次,以前無論是誰,無論是封王,還是封公,都不像古時封王封公那樣,有封地有治權。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封賞臣子,往往帶著封地,而在封地之中,是有治權的。也就是說,被封的臣子,可以在封地上收收賦稅,任命官員,編練軍隊,簡而言之,他便是這塊地上的國王。


    而秦漢以後,再封賞臣子時,也有封地,可是因為已經是中央集權製度,因此封地隻有產權,而無治權,被封的臣子,隻可以收取賦稅,卻不能任命官軍,編練軍隊了。這地塊麵上的官員,還是中央任命,駐軍,也是直屬中央。


    而今天的秦王,便是有封地,有治權,於是關中這一小塊地方,便成了國中之國。當然,大家心裏都明白,這隻是一個暫時的權宜之計。維持不了多久。


    讀完聖旨之後,吳自秀取出地圖,劃定了界限,雙方還各自寫了一紙條文,吳自秀蓋上兵部的大印,秦王也蓋了自己的手書印章,這便是條約了。


    一切辦完之後,秦王吩咐擺酒,為吳自秀等人接風。吳自秀與顧童喝了一頓酒,然後告辭,秦王派涉懷帶領了三千人馬,準備交接潼關。


    這才是重中之重。雙方和約成不成,單看能不能順利交接潼關。


    涉懷跟著吳自秀來到潼關城下,他沒有進城,率軍在關城外麵駐紮著,吳自秀與顧童入城,來見範雎。


    範雎一聽,二人已經將和約談成了,眼下秦軍前來交接潼關,於是不敢怠慢,立刻著手準備。


    早在吳自秀一走,範雎知道此事必成,因此早有準備,所有錢糧器械馬匹物資,都已經收拾完畢,隨時便可以開拔。


    等到吳自秀一到,範雎便率領全部人馬,約莫五萬餘人,浩浩蕩蕩,開出潼關。吳自秀隨後派顧童來找涉懷,讓他進駐潼關,雙方的和談算是正式完成。


    涉懷十分小心地開進了關城,四下探查一番,看看真的沒有埋伏,這才接手了防務此時的潼關,已經是一座空關了,庫房大開,空無一物,能拿走的,範雎幾乎都拿走了,一個馬掌都沒留下。


    查看完了,涉懷將人馬調度開了,守住關門,然後這才派快馬,向西安的秦王回報。


    至此,秦軍與明軍正式停戰。


    再說吳自秀,交接完了,他帶著顧童回京複命。崇禎聽了,心裏也說不上是什麽滋味,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關中大局方定,官軍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農民軍了,難過的是,自己為了穩住秦軍,開了一個封地的先河。如果不能盡快毀去這個和約,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會心生不滿。


    於是他立刻找來楊嗣昌,催問出兵的情況。


    此時楊嗣昌也得到了消息,立刻來見崇禎,他拿著一份寫好的奏章,上麵寫得十分詳細,要調派哪裏的兵馬,何人主張,何人主防,何人包抄等等,十分周到。同時他還向崇禎要了一個人,左良玉。


    楊嗣昌知道,左良玉幾乎是張獻忠的克星,二人數次交手,左良玉幾乎次次都取勝。


    崇禎看了,也很高興,他同意了楊嗣昌的請求,立刻令楊嗣昌整軍出征。


    楊嗣昌發下命令,一道令給湖廣巡撫與四川巡撫,讓他們全力防守,盡量拖住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道令給範雎,令他率所有人馬,會同自己進剿。


    楊嗣昌非常明白,此時範雎手下,有賀人龍,高傑,左襄,等悍將,人馬又不下四五萬,足可一戰。而他自己率了京兵一萬,也是精銳人馬,出了京城,向湖廣而來。


    到了河南之後,範雎與左良玉前來相迎,兩軍會師於南陽。


    此時楊嗣昌得到稟報,張獻忠正在四川與湖廣的交界之處,楊嗣昌沒有任何猶豫,立時下令,全軍出擊。


    兩軍即將展開一場惡戰。


    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崇禎八年秋九月,全國總的局勢是,農民軍勢力仍舊很大,其中以張獻忠,羅汝才為首,身邊還有幾營的掌盤子,人馬不下十萬,李自成在河南的深山之中養精蓄銳,對付著洪承疇的進攻,革左五營也反叛了,在安徽一帶活動,而其它地方,包括關中地區,都平靜了下來。


    在秦軍控製的地區之內,秋收已經結束,老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段時間的安寧,又收獲了玉米等作物,心頭踏實了,於是關中地區也熱鬧了起來。商販行旅往來不絕,甚至連藏邊的商人也來了。


    秦軍借著這個時機,醫治傷員,打造軍器,修築城牆,鑄造大炮,一片繁忙的景象。秦王也忙碌了起來,往各縣分派官員,處理各地上奏的事務,一切,就像他前世在秦國做的一樣。


    百裏之地,沒有過多的公務,此時是戰亂之際,各縣百姓也不多,管理起來比較容易,因此秦王便有了空暇時間。


    這個時候,張儀等人便向秦王上書,請他擇吉日完婚,舉行典禮,用張儀的話來說,便是“主上無後宮,上不合人倫,下違背眾望。基業不安。”


    秦王知道,若是成婚,他的妃子必定是姬夢蝶.


    這個女孩子,為他付出的,實在太多了。為了自己,姬夢蝶拋棄了親情,險些斷送了性命,眼下秦軍是她唯一的歸宿,而在秦軍中,除了自己,沒有人敢娶她。


    因為大家都已經把她看做是自己的王妃了。


    但是這件事情,秦王也不能獨斷專行,上來便冊封姬夢蝶為妃,舉行婚禮,畢竟麵子上也要過得去,得征求一下姬夢蝶的意見。


    於是張儀便找了兩個熟悉的女人,倩娘和吳心藍,去給姬夢蝶說親。


    這三個女人,都不是秦軍中的,都是外來人,因此平時走動得也多一些,尤其是倩娘,就住在軍營之中,為人又溫柔嫻慧,還是過來人,男女之情方麵,自然懂得多此,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談心。


    其實倩娘與吳心藍去說親,也隻是走走過場,倩娘一早就知道,姬夢蝶一直對秦王很是傾心,不要說現在,就是剛見到秦王時,那時秦王還自稱隻是一介書生,從那時起,姬夢蝶的一顆芳心,就著落在秦王身上,再也容不下旁人。


    吳心藍的脾氣和姬夢蝶差不多,隻是更加開朗,兩個人一進姬夢蝶的營帳,吳心藍便喊開了:“姬姑娘,夢蝶妹子……”


    姬夢蝶正操練了一天娘子軍,有點累了,回到自己的帳中,卸去盔甲,正在洗臉,一聽便知道是吳心藍,再一看,旁邊還跟著倩娘,便問了一句:“倩娘,你沒照看李敢大哥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