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懸賞告示,上麵是楊嗣昌寫的一首《西江月》
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往來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無狀。
雲屯雨驟師集,蛇豕奔突何藏,
許爾軍民綁來降,爵賞酬功上上。
告示的末尾著道:能擒張獻忠,羅汝才者,賞萬金,爵通候。
張獻忠看完了,冷冷一笑,對羅汝才道:“曹操,看到沒有,咱們兩個的人頭,值黃金萬兩哩。”
羅汝才淡淡一笑,沒有回答。張獻忠眼珠轉了轉,大手一拍桌子,揮舞著手中的告示,吩咐手下人:“你們也去,給老子寫張告示,不要什麽詩詞歌賦,就寫,有擒獲楊嗣昌者,賞銀三錢。快去。”
手下親兵紛紛大笑,跑著去寫告示了。
張獻忠問探報:“姓楊的帶了多少人馬?”
探道答道:“大概有五六萬人。”張獻忠冷笑一聲,對邊上的羅汝才道:“隻是咱們一半的人馬,我看是來送死的。”又問:“戰將都有誰?”探道回答:“主將是楊嗣昌,他在出兵的時候,自知自己不能親臨前線指揮打仗,於是帶來了幾員悍將,有左良玉,賀人龍,高傑,左襄,另外還有一個叫範雎的,是他的軍師。”
張獻忠一聽左良玉三字,便吃了一驚,酒就有點喝不下去了,再聽到範雎,忽地將酒杯一頓:“他也來了!哼哼,我正要找這姓範的算帳哩。”
羅汝才皺起眉頭:“八大王,這左良玉和賀人龍,都不是好惹的,咱們可得加上小心,不然……”
張獻忠哼了一聲:“曹操,你怎麽越混膽子越小啦?咱們有十萬人馬,還怕什麽!隻要咱們先占了有利地勢,不怕打不敗官軍。”
羅汝才道:“先占有利地勢?這裏哪裏的地勢好啊?”
張獻忠嘿嘿一笑:“我早看過了,巫溪西邊的太平境內,有座瑪瑙山,是個好地方,易守難攻。楊嗣昌火燒屁股似的從京城趕過來,就是想把咱二人幹掉,如果知道咱們在那邊,一定不顧一切地撲上來。咱們就在瑪瑙山,和官軍決戰。”
二人商議好了,當即離開巫溪縣城,率軍前往太平縣。
這個時候,楊嗣昌已經到了湖廣的房縣,剛剛駐紮下來,探馬來報,說張羅聯軍已經攻下巫溪縣城,楊嗣昌傳令,讓左良玉為前部,立即複奪巫溪。結果左良玉的人馬還沒有動,又有探馬來報,說張羅二人已經帶著人馬,去往太平縣境,還聽說張獻忠放出話來,要在瑪瑙山,與官軍決一死戰。楊嗣昌不敢怠慢,急忙將所有重要將領找來,商議對策。
不多時,範雎,顧童,左良玉,賀人龍,子義,高傑,左襄等人都到了,楊嗣昌向他們通報了情況,然後看了看眾人:“各位,張羅聯軍有十餘萬人馬,我軍隻有六萬,而且一路遠來,勞師遠征,士兵已顯疲乏之態。況且我聽說瑪瑙山地勢艱險,易守難攻,賊兵先行占據有利地形,且又人馬眾多,我看不宜進攻。”
他看看範雎:“先生以為如何?”
範雎並不答話,卻看著左良玉,他知道左良玉曾經數次擊敗張獻忠,對其戰法,虛實十分了解,因此隻是瞧著左良玉,沒有說話。
楊嗣昌明白了,便問:“左將軍,本督師這次專程將你調來,參加圍剿,就是看在你以前屢敗張獻忠的事上。據你認為,這場決戰,我們該不該打?”
左良玉站了起來,一拱手:“督師,小將感激您的器重,推薦我作平賊將軍,以小將來看,咱們數萬大軍一路直到湖廣,就是前來剿賊,如果張羅聯軍不與我戰,天天拖著咱們繞圈子,非把咱們拖垮不可。眼下他既然想與咱們決戰,我是求之不得。因此以小將來看,這一仗,咱們必須要打。”
楊嗣昌低著頭,捋著自己的胡須,輕輕說道:“將軍主張決戰,勇氣可嘉,勇氣可嘉……”
他也沒說同意,也沒有說反對。
賀人龍起身:“督師,我看這仗不能打,就像您說的,瑪瑙山的地形對咱們不利,這不是明擺著找虧吃麽?咱們不如先在周圍駐紮起來,等著張羅二人從山上下來,再打不遲。”
楊嗣昌微然而笑,看來這正合他的意思。
左良玉仍舊不服:“督師,戰機不可錯失啊。如果督師感覺此戰不利,那麽督師可以不動,左某願意提一旅之師,與賊兵決戰,也不讓張羅二人恥笑我官軍膽怯。”
楊嗣昌怫然不悅:“左將軍以為,本督師是怯戰麽?”
左良玉道:“小將不敢。隻是我軍遠來,利在速戰,長久拖宕,隻恐生變。”
楊嗣昌拂袖道:“兵書上說,五十裏而逐利,必厥上將軍。何況敵軍以逸待勞,人馬又多我一倍。不可妄動。”
左良玉還想說什麽,可是被範雎拉了一下,輕輕搖頭,左良玉隻好不說了。
楊嗣昌道:“進兵巫溪縣城,左將軍仍為前部,進城之後,不可追擊賊軍,先安民再說。”
眾人散去之後,左良玉回到自己的大帳,怒氣難平。正在此時,有範雎來找他,左良玉將他請進來,用一種不信任的眼神盯著他:“先生此來,有何指教?”
範雎一笑:“將軍,你對於督師的用兵有什麽評判?”
左良玉沉吟一下,眼角裏泛起一絲冷笑,淡然道:“督師用兵謹慎,當可立於不敗之地。很是高明。”範雎仰天大笑,左良玉道:“先生不同意麽?”
範雎道:“將軍在與範某打啞謎啊。你心中明明一肚子怨氣,怕我是來試探你的口風,所以才這麽說吧。”
左良玉並不回答,隻是麵現微笑。
範雎道:“其實我認為,楊嗣昌隻是個書生,就算看過幾本兵書,也隻是紙上談兵,毫無見地。”
左良玉道:“哦?這話怎麽說?”
範雎道:“將軍說得對,我軍遠來,利在速戰,一旦張羅聯軍改變戰術,拖著我們在幾省地麵上亂轉,等我軍疲憊之時,再集中兵力猛攻,官軍非敗不可。張獻忠放棄了這個計劃,而要擺下戰場,與官軍決戰,正是大好良機,督師卻說什麽五十裏逐利,必厥上將軍,不明實際,迂腐透頂。”
左良玉這才正色道:“先生看法,與某相同。但是督師有令,不得進攻,我空有一肚子怨氣,又有什麽辦法?”
範雎一笑:“他命你為前部,便是一個可以鑽的空子。”
左良玉一愣:“此話怎講?”範雎道:“莫忘記,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左良玉倒吸一口氣:“先生是要我違抗軍令,獨自攻擊張獻忠?”
範雎道:“將軍是從中原調過來,加入剿賊軍中的,一旦無功而返,豈不惹人恥笑?所有將官都在看著你呢,督師專門調你來,就是對付張獻忠的。況且我知道,將軍手下上萬人馬,兵強馬壯,張獻忠對將軍,聞風喪膽,以將軍的才能,隻要率眾猛攻,擊敗張獻忠不是難事。”
左良玉傲然一笑:“不錯,我打張獻忠,毫無問題。隻是這抗命行事……”
範雎道:“自古以來便是富貴險中求,洪承疇那邊已經快要將李自成徹底消滅了,如果你再不圖快速立功,而總是聽督師號令,何日才可以出頭?將軍難道真的就想做一個總兵將軍麽?”
最後這句話很厲害,一下子點到了左良玉的心裏。
左良玉誌大才高,總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良將,卻總是不能獨當一麵,一直受著別人的管轄,心中並不服氣,他覺得自己的才能在這些人手下,受到了限製,他的誌向便是一軍之帥。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在朝中無人,隻能靠戰功升遷。因此打仗就是他唯一的上升通道。
範雎說得沒錯,自己若是不能出奇製勝,隻是聽這些人的命令,安安生生的打仗,隻怕永遠也不能出頭。
他咬咬牙,對範雎道:“先生知道,抗命行事,罪可斬頭。你在這裏鼓動我一番,到頭來冒風險的卻是我,這一仗若是打敗了,我二罪歸一,必死無疑,就算打勝了,督師也可以說,違令在前,功過相抵,我不是白忙活一場麽?”
範雎微笑搖頭,他坐近左良玉,低聲道:“將軍還沒有弄懂皇帝的心思。”
左良玉一愣:“什麽意思?”
範雎道:“眼下皇帝最關切的,就是剿賊。隻要能打勝仗,他就是高興的。農民軍造反,已經六年多了,雖然幹掉了王嘉胤,紫金梁,高迎祥等頭頭,可是賊人卻屢剿不滅,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仍舊縱橫天下,這個時候,誰能剿賊有功,誰就是皇帝眼中的紅人。其他什麽抗不抗命,皇帝是不管的,他隻想看到報捷文書,隻要將軍可以擊敗張獻忠,我即刻上奏朝庭。那個時候,督師也不能因為你打了勝仗而處罰你,皇帝那邊也高興,何樂不為?當然,如果將軍覺得打不敗張獻忠,那就老老實實的聽令吧。”
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往來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無狀。
雲屯雨驟師集,蛇豕奔突何藏,
許爾軍民綁來降,爵賞酬功上上。
告示的末尾著道:能擒張獻忠,羅汝才者,賞萬金,爵通候。
張獻忠看完了,冷冷一笑,對羅汝才道:“曹操,看到沒有,咱們兩個的人頭,值黃金萬兩哩。”
羅汝才淡淡一笑,沒有回答。張獻忠眼珠轉了轉,大手一拍桌子,揮舞著手中的告示,吩咐手下人:“你們也去,給老子寫張告示,不要什麽詩詞歌賦,就寫,有擒獲楊嗣昌者,賞銀三錢。快去。”
手下親兵紛紛大笑,跑著去寫告示了。
張獻忠問探報:“姓楊的帶了多少人馬?”
探道答道:“大概有五六萬人。”張獻忠冷笑一聲,對邊上的羅汝才道:“隻是咱們一半的人馬,我看是來送死的。”又問:“戰將都有誰?”探道回答:“主將是楊嗣昌,他在出兵的時候,自知自己不能親臨前線指揮打仗,於是帶來了幾員悍將,有左良玉,賀人龍,高傑,左襄,另外還有一個叫範雎的,是他的軍師。”
張獻忠一聽左良玉三字,便吃了一驚,酒就有點喝不下去了,再聽到範雎,忽地將酒杯一頓:“他也來了!哼哼,我正要找這姓範的算帳哩。”
羅汝才皺起眉頭:“八大王,這左良玉和賀人龍,都不是好惹的,咱們可得加上小心,不然……”
張獻忠哼了一聲:“曹操,你怎麽越混膽子越小啦?咱們有十萬人馬,還怕什麽!隻要咱們先占了有利地勢,不怕打不敗官軍。”
羅汝才道:“先占有利地勢?這裏哪裏的地勢好啊?”
張獻忠嘿嘿一笑:“我早看過了,巫溪西邊的太平境內,有座瑪瑙山,是個好地方,易守難攻。楊嗣昌火燒屁股似的從京城趕過來,就是想把咱二人幹掉,如果知道咱們在那邊,一定不顧一切地撲上來。咱們就在瑪瑙山,和官軍決戰。”
二人商議好了,當即離開巫溪縣城,率軍前往太平縣。
這個時候,楊嗣昌已經到了湖廣的房縣,剛剛駐紮下來,探馬來報,說張羅聯軍已經攻下巫溪縣城,楊嗣昌傳令,讓左良玉為前部,立即複奪巫溪。結果左良玉的人馬還沒有動,又有探馬來報,說張羅二人已經帶著人馬,去往太平縣境,還聽說張獻忠放出話來,要在瑪瑙山,與官軍決一死戰。楊嗣昌不敢怠慢,急忙將所有重要將領找來,商議對策。
不多時,範雎,顧童,左良玉,賀人龍,子義,高傑,左襄等人都到了,楊嗣昌向他們通報了情況,然後看了看眾人:“各位,張羅聯軍有十餘萬人馬,我軍隻有六萬,而且一路遠來,勞師遠征,士兵已顯疲乏之態。況且我聽說瑪瑙山地勢艱險,易守難攻,賊兵先行占據有利地形,且又人馬眾多,我看不宜進攻。”
他看看範雎:“先生以為如何?”
範雎並不答話,卻看著左良玉,他知道左良玉曾經數次擊敗張獻忠,對其戰法,虛實十分了解,因此隻是瞧著左良玉,沒有說話。
楊嗣昌明白了,便問:“左將軍,本督師這次專程將你調來,參加圍剿,就是看在你以前屢敗張獻忠的事上。據你認為,這場決戰,我們該不該打?”
左良玉站了起來,一拱手:“督師,小將感激您的器重,推薦我作平賊將軍,以小將來看,咱們數萬大軍一路直到湖廣,就是前來剿賊,如果張羅聯軍不與我戰,天天拖著咱們繞圈子,非把咱們拖垮不可。眼下他既然想與咱們決戰,我是求之不得。因此以小將來看,這一仗,咱們必須要打。”
楊嗣昌低著頭,捋著自己的胡須,輕輕說道:“將軍主張決戰,勇氣可嘉,勇氣可嘉……”
他也沒說同意,也沒有說反對。
賀人龍起身:“督師,我看這仗不能打,就像您說的,瑪瑙山的地形對咱們不利,這不是明擺著找虧吃麽?咱們不如先在周圍駐紮起來,等著張羅二人從山上下來,再打不遲。”
楊嗣昌微然而笑,看來這正合他的意思。
左良玉仍舊不服:“督師,戰機不可錯失啊。如果督師感覺此戰不利,那麽督師可以不動,左某願意提一旅之師,與賊兵決戰,也不讓張羅二人恥笑我官軍膽怯。”
楊嗣昌怫然不悅:“左將軍以為,本督師是怯戰麽?”
左良玉道:“小將不敢。隻是我軍遠來,利在速戰,長久拖宕,隻恐生變。”
楊嗣昌拂袖道:“兵書上說,五十裏而逐利,必厥上將軍。何況敵軍以逸待勞,人馬又多我一倍。不可妄動。”
左良玉還想說什麽,可是被範雎拉了一下,輕輕搖頭,左良玉隻好不說了。
楊嗣昌道:“進兵巫溪縣城,左將軍仍為前部,進城之後,不可追擊賊軍,先安民再說。”
眾人散去之後,左良玉回到自己的大帳,怒氣難平。正在此時,有範雎來找他,左良玉將他請進來,用一種不信任的眼神盯著他:“先生此來,有何指教?”
範雎一笑:“將軍,你對於督師的用兵有什麽評判?”
左良玉沉吟一下,眼角裏泛起一絲冷笑,淡然道:“督師用兵謹慎,當可立於不敗之地。很是高明。”範雎仰天大笑,左良玉道:“先生不同意麽?”
範雎道:“將軍在與範某打啞謎啊。你心中明明一肚子怨氣,怕我是來試探你的口風,所以才這麽說吧。”
左良玉並不回答,隻是麵現微笑。
範雎道:“其實我認為,楊嗣昌隻是個書生,就算看過幾本兵書,也隻是紙上談兵,毫無見地。”
左良玉道:“哦?這話怎麽說?”
範雎道:“將軍說得對,我軍遠來,利在速戰,一旦張羅聯軍改變戰術,拖著我們在幾省地麵上亂轉,等我軍疲憊之時,再集中兵力猛攻,官軍非敗不可。張獻忠放棄了這個計劃,而要擺下戰場,與官軍決戰,正是大好良機,督師卻說什麽五十裏逐利,必厥上將軍,不明實際,迂腐透頂。”
左良玉這才正色道:“先生看法,與某相同。但是督師有令,不得進攻,我空有一肚子怨氣,又有什麽辦法?”
範雎一笑:“他命你為前部,便是一個可以鑽的空子。”
左良玉一愣:“此話怎講?”範雎道:“莫忘記,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左良玉倒吸一口氣:“先生是要我違抗軍令,獨自攻擊張獻忠?”
範雎道:“將軍是從中原調過來,加入剿賊軍中的,一旦無功而返,豈不惹人恥笑?所有將官都在看著你呢,督師專門調你來,就是對付張獻忠的。況且我知道,將軍手下上萬人馬,兵強馬壯,張獻忠對將軍,聞風喪膽,以將軍的才能,隻要率眾猛攻,擊敗張獻忠不是難事。”
左良玉傲然一笑:“不錯,我打張獻忠,毫無問題。隻是這抗命行事……”
範雎道:“自古以來便是富貴險中求,洪承疇那邊已經快要將李自成徹底消滅了,如果你再不圖快速立功,而總是聽督師號令,何日才可以出頭?將軍難道真的就想做一個總兵將軍麽?”
最後這句話很厲害,一下子點到了左良玉的心裏。
左良玉誌大才高,總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良將,卻總是不能獨當一麵,一直受著別人的管轄,心中並不服氣,他覺得自己的才能在這些人手下,受到了限製,他的誌向便是一軍之帥。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在朝中無人,隻能靠戰功升遷。因此打仗就是他唯一的上升通道。
範雎說得沒錯,自己若是不能出奇製勝,隻是聽這些人的命令,安安生生的打仗,隻怕永遠也不能出頭。
他咬咬牙,對範雎道:“先生知道,抗命行事,罪可斬頭。你在這裏鼓動我一番,到頭來冒風險的卻是我,這一仗若是打敗了,我二罪歸一,必死無疑,就算打勝了,督師也可以說,違令在前,功過相抵,我不是白忙活一場麽?”
範雎微笑搖頭,他坐近左良玉,低聲道:“將軍還沒有弄懂皇帝的心思。”
左良玉一愣:“什麽意思?”
範雎道:“眼下皇帝最關切的,就是剿賊。隻要能打勝仗,他就是高興的。農民軍造反,已經六年多了,雖然幹掉了王嘉胤,紫金梁,高迎祥等頭頭,可是賊人卻屢剿不滅,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仍舊縱橫天下,這個時候,誰能剿賊有功,誰就是皇帝眼中的紅人。其他什麽抗不抗命,皇帝是不管的,他隻想看到報捷文書,隻要將軍可以擊敗張獻忠,我即刻上奏朝庭。那個時候,督師也不能因為你打了勝仗而處罰你,皇帝那邊也高興,何樂不為?當然,如果將軍覺得打不敗張獻忠,那就老老實實的聽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