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同時命人將轅門虛掩,所有守門士兵也都回到暗處埋伏。


    史可法如此布置,就是想讓秦軍知道中了埋伏,這樣一來,秦軍便不會向營中死攻,因為他的營中,隻有三千步兵。萬萬頂不住上萬秦軍騎兵。


    隻要秦軍發現上當,向後一撤,便會落入魏百川的包圍圈。那個時候,三萬官軍便可以四麵合擊,大敗秦軍。


    官軍營中點起號炮,人馬湧出,李敢知道中計,不敢向前攻擊,率領著人馬向後撤去。後麵的王翦早已聽到了炮聲,他微一皺眉,心中也暗叫不妙,難道官軍已經知道秦軍要來,不然的話,李敢還沒殺進敵營,官軍為何會有這麽多的炮聲?


    王翦心急如焚,立刻揮軍急進,很快與李敢的人馬相遇,便在此時,四周圍埋伏的官軍在魏百川的帶領下,也殺了出來。


    靖邊城中有三萬餘人,魏百川留下兩千人守城,三千人在大營中,餘下將近三萬人,全部埋伏在城外,而且離城有十數裏遠處,遠離大路,秦軍沒有發現。此時魏百川一聲令下,全軍聽到號炮聲,立時聞聲而起,從四個方向,包圍秦軍,呐喊聲驚天動地,四路人馬一齊殺到。


    此時的王翦,心頭已經雪亮。他立刻想到,一枝梅打探的情報,很有可能是官軍故意讓她得到的,為的就是欺騙秦軍,官軍根本沒有出塞去打蒙古人,而是設下了包圍,專等秦軍上鉤。


    關鍵時刻,王翦臨危不懼,他喝令人馬迅速結成防禦陣形,占據高坡之處的有利地形,開始死守,他與李敢縱馬上了高坡的最高處,向四下望去。


    隻見四麵一片火光,無數火把形成了四條巨龍,在四麵八方向秦軍壓過來,從火把的密集程度來看,官軍至少有幾萬人。而且前麵的火把行動極快,一看便知來的也是騎兵。


    王翦知道,在這樣的黑夜,一旦人馬被衝散,將陷入重圍,被敵人各個擊破,最後被全殲,眼前便是最緊張,最危險的時刻,能否突出重圍,轉危為安,就看此時的調度。


    這個時候,最能顯示出名將的能力。


    所謂名將,不是率領優勢兵力,打過多少勝仗,而是在處於不利情況下,還可以保存自己,就算不能反敗為勝,至少也可以頂住優勢敵人的進攻,從容撤退。


    王翦,恰恰就是名將。


    眼看著四麵的官軍圍攻上來,王翦端坐馬背,神色沉靜,吩咐道:“李敢將軍,你帶著先鋒營,立刻衝擊南麵之敵,一定要給當麵之敵一個下馬威,衝開一個缺口。”


    李敢答應一聲,他立刻明白,這是王翦要先發製人,他的這個突擊,必須要極狠,極猛,將官軍嚇住才好。


    王翦心頭在不斷地盤算,此時官軍無疑是占優勢的,對方人多,已將自己包圍,又是在夜間,對方對於地形十分熟悉,秦軍卻是初來乍到,不熟悉地勢,因此來說,天時地利都在官軍一邊,自己所能依靠的,隻有人和。那就是秦軍的作戰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人馬擠在一起是大忌,對方一通箭雨過來,會射殺很多人,因此若換了別的將領,肯定會四路分兵,分頭突圍。可是王翦卻沒有這樣做,他知道,自己兵力本來就少,再分成幾路的話,兵力就更少,這樣一來,每隊秦軍,都要麵對官軍的優勢兵力。


    王翦絕不能讓秦軍陷入這樣的窘境。他的作戰原則,一向是用最大的力量,打擊敵人最薄弱的地方,然後穿插突進,全盤製敵。這在他前世的滅楚之戰時,表現得非常突出。


    當時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死窩著不動,任憑楚國大將項燕如何挑戰,就是不出來,等過了一年,楚軍防線變動,他趁機一鼓作氣,乘隙而進,大破楚兵。


    眼下秦軍人馬遠少於官軍,王翦自然不做傻事,他派走了李敢,心中盤算好了,吩咐所有秦軍,緊跟在李敢身後,全力向南突圍。


    王翦覺得,此時南麵還有步兵在趕來,向這個方向突圍,會容易得多。


    一聲令下,全軍立時啟動,迎著南麵的官軍殺過去。


    南麵的官軍由那位李副將統領,他一看秦軍已經完全落入包圍圈之中,也很興奮,認為立功受賞,便在眼前,於是興衝衝地帶著人馬撲上來,魏百川在布置兵力時,也想到了這個方向可能會遭到秦軍猛烈的衝擊,因此給了李副將一萬人馬,其中六千騎兵,四千步兵。


    李副將揮軍上前,正迎上李敢。


    官軍中率隊前衝的,是一個千總,他手下兩個把總十分悍勇,每人手中一杆長矛,正衝得起勁,看到迎麵闖來一隊秦軍,也不示弱,揮動人馬,迎頭攔住。


    兩支人馬正麵撞在一起,不少人被撞落下馬,立時一片人仰馬翻。


    李敢手握一杆長刀,看準了這兩個把總,縱馬來到二人麵前,揮刀便剁。這二人長矛一起,將李敢的刀架住,其中一人大喝一聲,挺矛便刺。李敢閃電般在馬上一扭身,長矛擦過他肋下,矛尖與鐵甲擦起一道火花。


    李敢用胳膊一夾,將矛杆夾住,身子一擰,喇的一聲,將矛杆拗斷。那把總失了兵器,手中隻剩下一段木棍,吃了一驚,剛從肋下扯出腰刀,李敢另一隻手已經回過長刀,一刀刺進他前心。


    另一名把總見李敢如此厲害,不敢怠慢,手中長矛如同靈蛇亂舞,與李敢打在一起,沒過三個回合,兩馬交錯之時,被李敢順手扯出背上鐵鞭,反手一鞭,正抽在他後背的護心鏡上。


    護心鏡立時碎成幾塊,那把總被打得吐血不止,伏在馬鞍上,落荒而走。


    李敢縱馬前衝,帶著三千鐵騎與南麵的一萬官軍,展開混戰。


    後麵的秦軍在王翦的指揮下,也一齊殺到。一萬名秦軍騎兵,以數百鐵騎在前,挺著長矛大戟,不顧一切地猛踏猛衝,那位李副將的人馬也是百戰之師,況且官軍人數占優,底氣十足,李副將高聲大叫著:“給我擋住,擋住,哪個若敢後退一步,格殺勿論。殺敵一人,晉升一級。”


    他手下的親兵也一齊高叫:“殺敵一人,晉升一級……”


    官軍士兵聽了,立時來了精神,拚命向上湧來,與秦軍打得難解難分。兩軍交匯之處,聚集著上千人,馬頭對馬頭,刀槍亂砍,幾乎也沒了什麽章法,就是你砍我一刀,我刺你一槍,誰被打下馬去,後麵的人立時補上。


    沒打多久,另三個方向的官軍也衝上來,王翦下令軍陣的兩翼與後隊與官軍接戰,不得後退,更不許讓官軍衝開口子,將陣營攪亂。


    於是秦軍的兩翼與後軍也和官軍交上了手,雙方數萬人馬聚在一處,刀槍相撞之聲比密雨連珠還要激烈,迸濺出的鮮血也仿佛大雨一般,澆濕了地麵。


    王翦看得出來,如果秦軍被官軍死死困住,將無法突出重圍,於是他命令李敢,猛力衝突,務必要突開缺口。


    這是一道死命令,李敢接到軍令,知道拚命的時刻到了,他將軍中能征慣戰,最為凶悍的戰士挑選了三百人,讓這三百人都頭戴鐵盔,隻露出眼睛,身披兩層鎧甲,他自己也同樣裝束,跨下戰馬也用厚厚的皮甲罩住身子,隻露著四個馬蹄,簡單地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重甲騎兵。


    秦軍陣中突然喲喝一聲,前麵的人向後一撤,李敢這三百重甲騎兵便突了上來,這三百人身穿重甲,手中清一色是長柄鐵錘,掄開了呼呼掛風,極為懾人。三百人馬排成前中後三隊,掄動鐵錘,瘋狂突擊。那些鐵錘長有四尺,錘頭重約十斤,一掄之下,無論什麽樣的盾牌,也擋不住,官軍的木盾被砸得碎成木塊,換成鐵盾,可是拿盾的人被鐵錘一震,不是胳膊斷折,便是手臂酸麻,再也握不住盾牌。


    官軍亂箭齊發,但是秦軍這三百人都身著兩層鐵甲,羽箭根本射不進去,想射馬,戰馬身上有厚厚的皮革遮護,也無法傷到分毫,官軍一時不知如何抵擋,陣營立即大亂。


    李敢一看大喜,指揮著三百鐵騎,猛力衝突,將麵前的敵軍紛紛打下馬去,後麵的官軍一看秦軍勢頭太猛,不敢迎麵截擊,盡皆後退,給讓出一條路來。


    王翦在後麵看得清楚,催動人馬,緊隨著李敢,向前衝去。


    魏百川在遠處看得清清楚楚,一看秦軍快要突破包圍,也急了眼,他沒想到秦軍的戰鬥力竟然如此強悍,他以前隻和農民軍打過幾仗,那些農民軍與秦軍比起來,真個是天壤之別。換做一般的軍隊,陷入重圍之後,要麽便是潰不成軍,分散突圍,要麽便是死守一地,可是秦軍則不同,全軍凝成一隻強有力的鐵拳,砸到哪裏,哪裏就一片粉碎,再這樣下去,他的人馬就要包不住秦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